耐烦父母的唠叨

作者: 介子平2022年05月19日情感日志

父母养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给予父母欢乐与寄托,使之体验到了如何尽情地去爱。王朔曾对女儿说:“你给我的快乐早就超出我养你花的这点钱了。”想想也是。

城市里,满大街无忧虑的年轻人,或负笈求学者,或打工谋生者,聚集一处,话题无非就业的着落,房租的涨落,他们以后多数不会再回到父母身边。三十年前,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父母处,虽可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然小鸟离巢是所有生物的规律。爱乃万缘之根,适时当知割舍。刘同的一席话,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很多父母对自己子女说:你毕业了就回老家,我们托人帮你找一份工作,买套房子,找个好男人嫁了,生活安心,我们也放心。但每个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见识这个世界么?如果我们都变成小肥羊的羊,肯德基的鸡,生下来就是为了死,我宁愿从来就不被生下来。爱是理解,不是禁锢。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年轻人在陌生的城市苦苦挣扎,远方的父母寂寥地怀想孩童时代的你,聊作慰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龙应台的话伤感,梁继璋的话虽理性,也伤感:“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纪伯伦《先知》中也有类似言:“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岁月的脚步飞快,你我的心思茫然。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被到处的壁碰得头破血淋后,也就回到了现实的憔悴。人心好胜,越高华的志愿,越不靠谱;人为情动,越甘人的誓言,越难持久。早起醒床,梳洗打扮,崭新的一天,依旧的生活,亦舒说:“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有的人觉得此话俗不可耐,有的人为此感慨不已,年龄不同,阅历也异。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含着眼泪,依然奔跑,轻信那些励志的格言,不如耐烦父母的唠叨。远处是风景,近处方为人生,这个道理悟得愈早愈受益,有人纵使深宵冥索,却一辈子氤氲雾漫,悟不出要旨。不尽之意,在乎回味,七十岁的父亲对四十岁的儿子说,“上班勿要迟到”,八十岁的母亲对五十岁的女儿说,“过马路小心些”,这样的唠叨,除却“爱我如生命”父母,谁还会对你没完没了地说?落花飞絮,梦里当年,能听得如此唠叨者,皆世间有福之人。时光流逝,一切似乎不变,可当你回首,世界早已两样成你的两鬓,在镜中兮兮斑白。若时光可以倒流,谁在回忆里等你,惟有你的父母,无论你是否也在想他们。

总有一天,你也会变成自己曾经反感的样子,唠叨你的子女。世界本就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传。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