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的开始

作者: 韩青霏2022年08月28日生活随笔

现在很多人都感叹,年味淡了,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总想起以前过年的情景,在那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过年却特别的热闹。过了腊月二十,各家各户都忙活开了,那时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到处都被冻住了。最冷的天却也挡不住对过年的热情,各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三五家聚在一起,做豆腐,熬地瓜糖,小孩子去炸米花,排着队,用米花做糖。然后就推磨磨糊子,烙煎饼,要烙很多煎饼,起码能吃上一个月。接着就蒸馒头,炒花生,炸丸子,一直忙到年三十为止。

春节前的几次逢集叫年集,赶年集是最快乐的事。各村通往集市的路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扶老携幼,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移动的黑线。集市的人,摩肩接踵,都是买年货的。买的卖的,热闹非凡。无论有钱没钱,多多少少,都要买回一些东西过年。买猪肉、买年画、买菜……卖鞭炮的不断放着鞭炮做广告,总之各家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小孩子们也能使自己的心愿满足。

写春联也是一件大事,各家都买来几张大红纸,邻居是一位小学老师,毛笔字写得好,很多不会写字的人家,都把红纸送到他家,要忙活好几天才能写完。我们放假了,没事就去他家帮忙,裁纸,看他如行云流水的书法,舞文弄墨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从小对他很是佩服。也买来墨汁和毛笔,想写出和他一样的毛笔字,但总是写不好,只好灰心丧气地放弃了。 我们家的对子都是父亲写的,每年写的春联都能背下来,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满院春光”“出门见喜”“吉星高照”之类的。现在没人写对子了,都是买来的印刷品,有的干脆对春联进行了简化,就剩下一个“福”字了。

过年之前各家都要大洗一次,把被单、衣服都要洗一遍,家里的晾衣绳上挂满衣服。过新年,要把所有的东西洗一遍,才能安心。春节前各家嫁出去的女儿都要给父母送节礼,买来猪肉,带着公鸡,再带着几瓶酒,抱着孩子,匆匆去,再匆匆回。最正式的送节礼,还是新女婿,鸡鱼肉酒点心都要买很多,方显得正规和重视。现在很多人送节礼都给钱了,方便而实惠。

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叫小年,二十四晚上开始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家家开始放鞭炮,扫屋,扫去一年的晦气。真正的过年在三十开始,天不亮,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饭开始贴对联,不到半天工夫,整个村子火红一片,树上、门上、墙上,到处都贴满了,甚至家里的用具上,都贴满“福”和“春”。常和伙伴们跑到各家门口去欣赏对联,看谁家写得好。

春节是最清闲的一天,天不亮,就有人早起放鞭炮,此起彼伏。早上开始煮饺子,开锅后,先盛几个祭天,放在院子里磨盘上。吃过早饭后,大家都走出家门,有的去给长辈拜年,有的三五成群闲聊,有的去打麻将、打牌。整个村子到处是人,最快乐的还是孩子们,捡到的,买到的鞭炮到处放,我经常和一群伙伴们,从家里推出自行车,到路上、麦场去学骑车。那时中国自行车时代刚刚到来,学骑自行车的人,比现在学驾照的人还要多。孩子们骑着刚学会的自行车,个个都是新手上路,跃跃欲试,不时有人摔倒。但学得最快的还是孩子们,可以熟练地到处闲逛了,就骑到更远的地方去玩。

到了初二就开始忙了, 小伙子去接没过门的媳妇,各家都去接嫁出去的姑娘来娘家住几日。过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孩子们开学了,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开始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