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散文

2022年12月17日经典文章

八月的散文(精选21篇)

八月,你去看海了吗

文/高穹

当下,时光像一抹被熬炼成溪的金属流质,通透着时节的温度和本我的质感,热气腾腾地涌动着流苏般的质体潜入八月的腹地。

八月必然与酷暑炎炎脱不了干系。所以行走在八月,人们自然要避暑就凉,为自己寻找一席舒适地,恣意汪洋地放牧心绪。海,与天齐休,与地共吟,奔腾不息,沁凉透脾,时刻在魅惑着人心。尤其这样一个热气酽酽的盛夏,人们自然难以拒绝海的感召,与其开始了亲而不腻的熙攘往来。

或许从有了人类,开天辟地将陆海割裂的那个时候,八月与海,便已缘缘相接。今天,八月去看海,更成为一种时尚人生的象征。一个暑期,人们总会利用歇伏或双休日,携亲带友走向海域,去感受人生路上不可错失的旖旎风情和人文情暖。

曾几何时,也曾涉笔一篇“八月,去看海”的文字,那时正值女儿高考中的,传以捷报的良辰,携上父母,全家出动,奔赴某海域。投入海的怀抱的那一刻,方洞彻一切:人类的胸怀再怎么宽广博爱,终抵不过不拒细流有容乃大的海的长阔高远之气度;人类的胸怀再怎么无私圣洁,仍避免不了灵魂的藏垢纳污,终逊色于海在大浪淘沙后的激浊扬清之神圣。

海,不专属于八月,它却因为人类而与八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人类尽力想逃避八月的炙热,而要与海投缘,休戚与共地踱量属于八月的每一个日程。由此可鉴,世上没有谁是谁的主,谁是谁的客,谁是谁的怨,谁是谁的缘。正可谓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云不转风转,风不转心转。因心能转境,必会转客为主,化怨为缘。

在八月里徜徉,免不了要深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境里怅惘流年,却难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境中观瞻即景。因为那不属于八月篇章里的诗句。或许它只属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如此磅礴沧远的海的诗情。

湮浸在这段与海休戚相关的诗般的八月篇章里,人们会像心驰神往海的清新和凉爽一样为它终身一跃,打捞属于它的每一枚斐然诗情和精美画意。即便是一掬欲退欲进,跅弢不羁的潮汐,我们也要循迹它欢快的脚踪,探知它的流向。感怀着它不甘海的圈囿执念不息,嗟叹着它争取自我坚贞不渝的信念。

但逃离了海的浩渺,你或许只是一条失去流向的小溪,没有海的推波助澜,你终究会如沽辙之鲋被荒滩吞噬。空有澎湃激情,却心怀渺茫,安能“与有荣焉”这份波澜壮阔?

谁都明白,一滴水落入荒漠与落入大海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等量齐观,一条溪流融入哪里,就会殊获不同的生命回馈。

可以想象,当万泉成溪,万溪汇入海时,海会因江河溪流的逆源溯流,相忘江湖,一路纵情,云集他处而琉璃万顷,波恬浪静。但海亦会因江河溪流的自我满溢,狂妄肆恣,不甘雌伏而在某一时刻借助山呼海啸,掀起巨涛骇浪而离析出千万条溪流,使其纵横在苍茫大地间,自取其辱。世间万物就这么平常而神奇,相悖又相融,相生又相克。

八月,你去看海了吗?时下,又开始了一轮八月看海的人生漫行。八月属于海,就让我们借助八月的海打捞过往流年中被我们经常忽视并遗失掉的曾执手相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还有那个正经历岁月浪涛涤濯淘洗,披沙拣金,时常复而又失的自我。

八月是夏天还是秋天

文/周明非

那年,我们好像什么都懂,也可能什么都不懂。

我们懂先辈辛苦研究的物理定理,却不懂如何面对离别。我们懂高深优雅的诗词古文,却不懂怎样开怀相聚。

仍是很平凡的一天,只不过,我们即将迎来不平凡的一天,身为高考生的我们都心知肚明:今天已经是六月一日。

“儿童节快乐!”同桌马瑶还是那么幽默。

“同乐啊,小孩!”我笑着拍了马瑶两下。

教室里大家都在刻苦学习。曾经最爱逃学的虎子,此时却认真地书写英文单词,虽然他很有可能会成为失败者,但没人去嘲笑他,反而都很敬佩他。“你一定可以考上的。”这或许是一句谎言,但所有人都希望这句话可以成真。

好像在离别的时候,空气中总会有种酸酸的味道。课间,和我吵过架的好朋友田昕主动找我探讨化学题,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但这一刻,吵过架又算什么呢。我多想,田昕可以骄傲地打败高考。

物理课上一直很严肃的徐老师,今天却是那么和蔼可亲。发下来的物理模拟考卷,他给每个人都写了鼓励的话,就算我只得了可怜的四十五分,徐老师仍然用漂亮的楷书写着“加油,好同学!”

六月初,夏天交响曲刚缓缓飘出前奏。从来不锻炼的同学也开始去操场跑步,我和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着夜空里的星星,有那么四颗,一直连在一起,形成永不分离的形状。

“同桌啊,你说,八月到底是夏天,还是秋天呢?”马瑶转过头,问我。

“当然是夏天!”虎子望着天空抢先回答。

“去去去,八月天都凉了,肯定是秋天。”田昕立马否决虎子。

这时,三人同时看着我,我居然不知道该怎么说。

“嗯……八月初的时候是夏天,八月末的时候是秋天吧……咳咳,话说,等我们高考完,在八月的时候,好好聚一下吧!以后大家各奔东西,想聚会可能就很难啦!”我提出聚会的想法。

“好啊!”其余三人异口同声。

六月五日。

“八月见。”第一页,马瑶认认真真地在我的毕业册上写道。

“八月见。”第二页,虎子歪歪扭扭的钢笔字第一次看起来那么工整。

“八月见。”第三页,田昕的笔法依旧潇洒利落。

八月,有些人认为是夏天,有些人则认为是秋天。可是,八月到底是夏天还是秋天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八月相见啊。

最终,直到八月的最后一天,我还是没有见到他们,大家都已离开家乡,去往自己的大学。

那年九月的第一天,我坐上前往大学所在城市的火车,手中紧握毕业纪念册,在火车里欣赏沿途逝去的风景,每个飘过的桥段真实到虚假,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上演着自己的故事。我突然明白,离别就像窗外这场疾速退后的默剧,明明可以看见,却永远摸不到,也更听不见,只允许我们安静观赏。

合上高中的毕业纪念册,回过神来,自己马上大学毕业,曾经的桥段仿佛又在此刻重演,恍如隔世。

每次看到毕业纪念册上大家写的祝福,我就会想起那个关于八月的约定。

马瑶,虎子,田昕,大家都过得好吗。

大概在八月时离开。仿佛每个人都要在八月走向远方,从此再也不见,过着各自的生活,在他乡上演自己新的故事。我突然很怕八月这个词,即使我出生在八月。

你问我,八月到底是夏天还是秋天。我回答,有你的时候,八月是夏天,在你背起行囊步往远方,离别一刻回头微笑的时候,八月便成了秋天。

八月 我守口如瓶

文/闫冰珏

到湖南的第一天晚上去了凤凰古城,避开了正门,拐着弯儿与这古城玩着捉迷藏。一条深沉的河从古城外温柔地蜿蜒进城内,城外的河岸边是风情各异的酒吧,总让人往青春和梦想这类词上想。粉红色的河灯在水上托住人们的希望和祝愿,漂向不知名的远方。一弯新月在河水里微笑,静静地流淌。城内的河岸边上,是厚重静谧的木板路,在佛塔下面沉默地走过四季。而佛塔转着点点星光,洒向我们年轻的身体,照亮无畏的时光。

曾经我在鼓浪屿,穿梭在古老的小巷,院边的三角梅慵懒地探出头,墙角的猫眼睛里投射出习以为常的打量。我看见了清晨朝暮中的云涌风起,看见了飞鸟讴歌,等到夕阳褪尽,山风混合着海风穿过我的身体,毫无目的地到处流浪,可是你没有在我的身旁,你无法分享我的感动。

如今我在凤凰,无论拍多少照片给你,哪怕得到你一句“好美”的评价,我还是无法向你表达我那如孩童般的喜悦。在路的转角处,我听到有酒吧歌手在唱《一生中最爱》,心里知这就是结局了。

林白的《过程》中写: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云。

八月,我守口如瓶。我眼中的海阔天空,于你轻如鸿毛。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都是我为自己一点一点搭建的世界。

我有我无可抵消的孤寂和沉默。

八月,偶私语

文/云逸客

曾以为,与你的一段情定可以漫溯光阴,直至天老地荒。想象到那一天,白发时的日子也会觉得温馨,也会藏香。我们随意翻起一页心笺都会望着远方温暖地回忆!夕阳时的风声里会有我们曾经的柔柔心语贴近。

曾以为,说过的话都能成真,诺言千斤。而那些是否只是你某时某刻偶然的心动,抑或你只是遐想我是你某一路段相逢过的某个影子。我无法想象我胡乱猜测会是真。那样,我对你的执着信念会彻底崩溃,我的心也会粉碎如尘,随流光散尽。

不知道,除却生活的杂,我还是不是你唯一的回味!冬天是寒冷的,可我喜欢那样的季节,因为一些风潮会从遥远的北方抵达,会夜夜敲打我的无眠薄窗。虽然些微的冷会渗入肌肤,我会习惯在冷暖交替中感知你的味。

这个夏季如火如荼,我却一再感受你的温度已高低难测。是不是你已学会用生活中的虚假面具一层层地慢慢来阻挡我的漫长视线,将自己变得我再不熟悉,陌生到从未遇见。

曾说过我们是彼此的唯一,深深的眷念!我一直相信。而我那一夜去梦里寻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定律。你在念叨一个陌生的名字,那是否是你深藏的悲情!你从未忘记?你可知?那一刻的我酸楚百味生,心如刀割痛!那一瞬间,我再也无法自由呼吸,憋闷、心死!

此刻,迷惘着的心如夜空的沉沦,没有了高度,低入尘埃。细想,人生一场戏而已!我始终只是你戏中的配角,可惜我入戏太深,难以醒悟!对你爱恨纠结,可如果没有爱又哪来的恨?如果你有心中的神圣天地又为何割爱予我?你可知?那样,你会痛上加痛,我又如何舍得!

我知道,生命是一场旅程,沿途不会只有一处风景,而我死心塌地只记取你的美,藏于心灵扉页。亲爱的你!可会为我失忆曾经的记忆?为我独种情愫,在心灵花苑开出清丽绝尘的花朵!陪我漫步彼此安在的岁月,一起偕老!

八月之秋

文/草木禾鱼风

金秋的八月,花灿稻香满天飘,风清雨顺喜中秋。这么如诗如画的美景,我却在风的忧伤、叶的飘落、云的眷恋中,伴着思绪纷扰、愁肠情结、伤感哀怨中独自度过。

八月是幼时久盼的梦想,为的是在谷香穗扬的黄昏,能有疲劳一天的母亲做好的佳肴,虽只一碗面的飘香、几个蛋的初尝、还有沾点肉香的清汤,我还是日日盼、月月念地流涟向往。那时的梦很单纯,只想有被想起、被重视的感觉。

八月是年轻漂泊的岁月,走出家门,游荡在字美书香中,拼搏了多少年,也孤单了多少年,渴望温暖重聚,一切却在闲遐空隙间化成了记忆。往日情景久久浮现眼前,袅袅云烟般的环绕,勾勒出无数回的念想,那时虽清贫,心的感觉、家的温馨却是充实。

八月是中年拼搏的旅途,劳累后久久地伏窗沉思,静看秋风抚叶,寒雨轻扬,孤单地想着云开雁归,芳香呢喃,却在无奈的愁思中。酒在迷醉中放荡,泪在回忆中惆怅,幻想着云际般飘过的记忆和期盼,在眼前升腾,化成楚楚酸泪,竟然消了笑容。

八月是游子思乡的时节,小时月饼的香味,勾起我多少的记忆,想念的母亲等盼着亲情的相融,渴望膝下嬉笑陶陶,而我只能在千里之外,饱受着思家之苦,两地相望,亲情浓于血,如秋之枫红,似二月花的浓。

我的八月是在秋的落寞、萧瑟、寂寥中轻轻滑过,无声无息没有绽放出快乐,沉寂无言没有片刻的欢愉。那天你说,秋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喜悦之秋呀,为什么你的秋天是那样伤感,我说也许我延续古代大家的情商,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我的秋是伤感的,而母亲的又何尝不是呢?在她七十年的期盼中,又有谁记挂并祝福她呢?母亲劳累终生,现华发满头,苦盼着晚年幸福无忧,享受天伦之乐,而我离家之远,不能俯首照顾,实为大不孝。

在这秋风习习、寒冷悠悠的时节,母亲的忧伤,又有谁能懂,我想只有子孝母慈的八月之秋才是最美。

明月醉中秋

文/徐祯霞

人间月圆是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人至秋,趋于清明,物至秋,已然成熟。秋天,于人于物都是一个转型的时期,天高云淡,风清气朗,大地金黄,万物丰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人们欢欣,人们喜悦,这是人们期待的景象,也是人们向往的时刻,所以,人们需要找一个理由来庆贺一下,以表达欢愉的心情。而八月十五,正好是月圆的日子,在人们的眼里,月儿圆圆是一件很祥瑞的事,于是,很自然地将这个日子同人联系到了一起,月圆人也要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庆丰收,庆团圆,让这个日子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意义,而赏月,吃月饼,让这个日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在国人的意识里,向来崇尚花好月圆、子孙满堂,合家欢乐永远是人们追逐的梦想,从这个概念上来说,八月十五这一天,无论是从天相上,还是从物相上,都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全都倾注在这个节日里。

这样的日子是举家欢喜的,人们从各个地方赶回家中,与家人团圆,也为与月亮有个约会。看月,须得有众多的人在一起看才显得热闹,一个人赏月,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冷清,月圆人不圆的日子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有一点寂寥之感,或者说是萧瑟之意,有一种独处一方不是家的感觉,人的心,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一些东西去充实的,譬如说爱情,譬如说亲情,譬如说是一种浓烈的氛围,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的本能,人多了才显得有气氛,人多了才显得热闹。

月亮以她的阴柔之美,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眷恋。有月亮朗照的地方,纵然是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召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哪,月亮已经升上来了……

八月暗桂花

早早起床,洗脸刮须,梳发整容,穿一件长袖白衬衣,戴一顶黑色的油毡帽,再照照镜子,还有哪一点不妥贴?趁儿子媳妇孙子还没来得及起床,轻手轻脚,轻扣大门,到小区公园晨练去了。这是张伯近来一段时间的必修课。

等到张伯晨练回来,他们儿孙才渐渐起床洗漱。她的儿媳妇挺孝顺的:“爸,那么早起床干嘛,多睡一会儿哩”。“人老了,睡不了那么长时间啦”。连续几天下来,他们都没有发觉什么异常,只是偶然一次张伯晨练回来,来不及换衣服,给媳妇瞧见了,媳妇发觉公公变了,晨练也讲究穿着,且早早起来,莫非……?媳妇贴着老公耳边咬着舌根说:你爸有相好啦?老公正色道:莫乱说。

张伯前几年老伴过世,现跟大儿子住在一起,小辈们都挺孝顺,钱啊物啊,吃啊用的啊,都给满满的,还买了一条电子宠物狗给他相伴。唯恐照顾不周,间或有空,他们几兄弟又轮流接去小住,或去游玩一下,可张伯始终不甚快乐。

一天早晨,张伯出门不久,媳妇也因单位急事提前上班,不窍忘了带钥匙,于是匆匆赶回,路过小区花园,始才发觉,原来公公哪里是晨练?他来到小区花园,和一个五十开外也是小区住的妇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看样子挺开心的。媳妇日后忙打听,这妇人也是早几年离婚,教师岗位上退休,跟着女儿生活的。

到了晚上,张伯匆匆吃过晚餐,等孙子放下碗筷,又去小区公园跳老年舞了。间歇,他们又坐在桂花树旁的长板凳上。沐浴在月色里,披银的月光裹满了他们全色,伴有桂花发出的淡淡清香。

他们子女发觉后,都觉不妥。爸爸已有六十五岁了,孙子也快读大学了,闹出这事毕竟不好。于是,做子女的坐在一起相互检讨,哪点做得对不起父亲的事儿?尔后,一一向父亲请安,劝说。父亲也没责怪儿媳。一天,父亲把子媳叫在一起:你们都不用自责了,是爸做得不好。明晚我就跟她说清楚。私下里,张伯跟熟悉的人说,儿媳们给我那么多钱那么多物,可我用得着多少呢?

又一个晚上,月已朔,月色已经暗淡许多,天空还时不时飘点毛毛雨,他们依旧坐在小区花园的长板凳上,默默无语。突然,他告诉她,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俩老相视良久,她也不问为什么,彼此握手,几乎同时发出一声:保重!

尔后,张伯在桂花树影下,披着暗淡月色慢慢走回家,唯有桂花飘逸着忧郁的淡淡芬芳。

八月的章节

文/张旭光

在一个清瘦的夜晚,我突然发现杯里的茶叶那样寂寞和衰老,没了品茶人兴奋的赞赏和离梗时的嫩香。一杯茶,悄悄地对我耳语,八月来了。

八月,就像聊斋里暗中用情的狐仙,含蓄地叩响了我的心扉,没有惊起犬吠。八月,该是处子一样神秘和安静,该是少女的心思一般恍惚和不易察觉。

这才想起,身边远去的不仅是蝴蝶和白鹭,太多的姹紫嫣红和激情如火都在一只蜡黄的蝉蜕里颓废地凋落。老牛躺下了,那铁一般的脊梁似乎一下子疏松了,只有眸子里还残存着一水田的星光,一切都收入了八月的口袋;屋檐上的一张蛛网也显得格外灰旧,除了粘着一根草,还有一片蜻蜓的羽翼,这是七月里最后的记忆;还有那条曾经热闹的河流,现在怕是杳无声息,俨然老僧悟禅,无波无浪也没有了涟漪。

还有什么比八月的虫鸣更让人心慌?夏夜的虫叫,是断线的唐诗三百,散落一地,不同的韵脚争相响起。现在,八月的夜晚,所有的人,只能共听一只夜虫独唱,似林间湖畔,二胡声起,凄清又寂寥。

八月,因为她的安静和悄悄,很快就会过去。八月,在一杯茶里浮现,如烟,又散去。

我无意去揭开八月的裙裳。我只想像小时候试图藏起水哨的声音一样,裁剪一块月光,努力地去包裹八月的心伤。

八月,想起一个人。一个北方的愤青,直爽开朗,友好阳光,我们一起共事,携手患难。做教师的他曾经和我说,他不喜欢教书,可是他那样爱他的学生。刚大学毕业的他还和我说,他受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落井下石。在一个很冷的夜晚,我们喝得烂醉。第二天,他就走了,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带着一脸的真诚。

八月,许多一起走过的朋友,一一离去。和我认识两年的小查,瘦高个儿,一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和我一个单位。他总是那么谦逊,工作严谨负责。那是一个午后,他笑容灿烂地带着一个好看的女孩请我吃饭,说那是他女朋友。那一刻,他真幸福。我相信,他对这份事业,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希望和梦想。可是,这个八月,他还是无奈地离开了,带着他的新娘。

八月,在一个清早,忽然收到一个短信:一个满脸胡茬,喝酒就脸红的汉子说准备回老家,不会再来。他说在外漂够了,回去和父母一起,在家乡教书过日子。

八月,难诉无尽的离伤。

八月,没有从前,也没有今后。因为,我们既能看见七月又能窥见九月,而她既不属于七月更不是九月。整个人,在八月,就那样混沌、茫然,想起了许多过往,却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想。

忽然,在某个夜晚,觉得有些清凉,但是盖上薄薄的被单,又觉汗热;抑或是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翻开《诗经》,看窈窕淑女,听关关雎鸠,捡苍苍蒹葭,却蓦然涌起一股烦躁,再也无心读一个字;抑或骑着单车,不说一句话,去逛街。突然在街心里于不经意间闻到风里一股特殊的气息,说不清道不明,只是觉得无端的落寞,觉得时光如水流逝……这一切,都是八月的心跳!

八月,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

八月,在任何字典里都难以阐释清朗。

南方八月

文/何红雨

有年八月一家人出行,是去往南方。

行进的路上,沿途美景总让人十分留恋。那么想,那么想就在随意邂逅的某处停留,待到看尽了那儿的美景,也体悟了那儿的人文风情,然后,再出发。

然而,毕竟时间并不允许我们这样的随意逗留。

终于抵达一个南方小城的时候,恰好是八月的傍晚。

空气中,有些微潮湿薄凉的感觉。在酒店里放好行李之后,便去距离酒店不远的街上散步。也顺便寻觅感兴趣的食物。酒店的美食,那时候并无兴趣。抵达一个新地方,便要出去走走,看看当地的人文风情,顺便搜罗当地特色的吃食,这,已然成为我出行的一种固定风格。

八月的傍晚,清凉亦热闹。

街边依旧繁华喧嚣。夜市摆了出来,并且生意正红红火火。不一定要坐下来品尝,然而,却是喜欢这种热闹喧嚣的,极具红尘中烟火的气味。食客们多数亦是精神饱满,十分亢奋的模样,仿如也是初来乍到这儿一般,这一切的境况,竟然,竟然和我颇为相似。

其时,我会想,也许,是这个南方小城的八月,最是美好。至少,在一年四季的那些月份中,这儿的八月是别具特色的,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哪怕,这些人,就是这个小城的人呢。

小城的夜灯七彩斑斓,闪闪烁烁中,总会给人以遐想。顺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一直走下去,会直抵江边。江风吹拂,也荡漾起不住闪烁的霓虹,在宽阔深情的江水中。在江边的小茶楼里坐下来,点了一壶绿茶,几样零食,此时,音乐正随了江风,轻悠飘扬。

女儿不时舞动手中的荧光棒,并且,还不肯安静地一边唱着欢乐的歌曲。那些我并不熟悉的,属于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就这样,被我在这个南方小城的八月夜晚,逐一接受,也渐渐喜爱。

后来,我们也上了一艘邮轮。只做观光,只抵达大江的另一岸边,然后,再返回。

夜晚的江风,吹拂到面颊的时候,仍旧有着一股微热的潮湿。那是江水的温度,被晒了一天的江水的温度啊。

在前行的邮轮茶座上,静静地喝了一杯茶,也把目光放逐出去,是要饱览更多的沿江风光,尽管,尽管是在已然黯黑的夜晚。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座江上的大桥,宏伟、雄壮,更轻盈美丽;斑斓的、闪烁的、莹亮的。桥上不时行过的车辆,车灯闪亮着,从远处看,仿佛连成一条线的灯火,那灯火,又间或在轻盈宏伟大桥的中间,于是,整座桥,便愈加壮观也嫣然了。

那个夜晚,在酒店里,我睡得很香。有梦做伴,但醒来之后,又好像已然忘却。

清晨,洗漱完毕之后要做的事情,依然是出去走走。

酒店的早餐虽好,但我仍旧不满足。我要去小城寻觅,寻觅更多的特色美食。当然,也少不了体悟小城的各种风情。

陌生吗?于这座南方八月的小城?不,它已经不再陌生。

后来的某年某月某天,在我回想那个南方八月的小城之时,我仍旧感觉,仍旧感觉它的熟悉——温馨而烟火。

写在八月

文/翎羽

八月的雨是可爱的。她就像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轻轻拍打着你的脑袋;她就像一块小水晶,水晶里有着你灿烂的笑容;她就像千万条丝线,把她自己和我紧紧地相连;她就像母亲一样,滋润着我们。她有时天真顽皮,有时温柔多情,有时歌声亮丽,有时低声细语。瞧,窗户上"叭嗒"的声音;屋顶上"叮咚"的声音,水缸里"嘀哒"的声音,这声音犹如钢琴的旋律,也如敲打木鱼时的节奏,又如令人魂牵梦绕的天籁之音!清丽而嘹亮,优美而深沉,令人心旷神怡,令人如痴如醉…

八月的风是温和的。她就像飘浮着的隐形的丝带,她就像美丽的九天仙子。当人们顶着烈日干活时,一阵风吹来,顿时感到无比凉快;当人们情绪失落时,清风徐来,吹开了人们那紧闭的心门,当人们渴望清凉时,和风袭来,了却了人们一桩美好的心愿。风,她是大地的天使,我们的伙伴。风来了,小女孩的头发飘起来了,风来了,风车不停地转起来了,风来了,花草树木摇曳起来了,风来了,大地变得诗情画意了…

八月的花是妩媚的。她的香味清新、淡雅,如同一个温婉娴静的女子涉水而来。那清香,如同风中飘逸的淡淡裙衫,如同山间淌过的一条溪流,如同钢琴奏岀的优美音符,如同草儿在风中的飒飒呼吸,如同邓丽君的歌声踏雾而来。闻着这样清新的香味,我仿佛追着陶渊明踏入了那一片淡淡的山水间。没有朵朵云彩,没有蓝得逼人的鲜亮,只有淡淡的枫叶,淡淡的炊烟,淡淡的菊黄。淡中有蓝,蓝中含灰,眼望着天,心里便有一个比天还要广阔的世界!

八月的水是柔情的。她就像一面镜子,映岀少女那美丽的容颜;她就像一块绿翡翠,玲珑剔透;她就像你的胸怀,博大而宽广。我爱水的清,我爱水的绿,我更爱水的柔…

八月的人们是朴素的。不问今夕是何年,捕鱼、耕作、做小买卖,朴素到骨子里,只是偶尔高歌,偶尔起舞,与山林为伴,以溪流为侣,和阳光对话,向自然诉谈…人们的美就是朴实的真谛。它既摆脱了愚昧和贫贱,又超越了奢侈和浮华…

八月的一切一切,令人心醉,令人魂牵梦绕……

八月:虫语

文/梅子

除了寂静的冬夜,几乎所有的时刻,你们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吟唱。我知道,这个世界不仅是我们的,也是虫子的。虫子的歌声一直存在着。

曾在某些夜晚,专注地聆听你们。最多的,是童年的夏夜,躺在稻场上,银河在天上静静流淌,数着飞过的流星,听着你们雄壮的大合唱,慢慢就睡去了,夜露湿了衣裳也不醒来。慢慢地,从乡村到城市,从少年到中年,你们的吟唱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现在,一个人无眠的夜晚,又听到了你们的歌声。

虫子的世界于人而言,就像另一个宇宙。我相信你们所唱的,一定也是虫世界的全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你们也有自己的行吟诗人,歌唱虫世界的文化和历史,歌唱你们的英雄和传奇故事。人类用科技手段不停扩大生存空间,想必对你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你们会用吟唱表达无奈和愤怒吗?你们所唱的,未必都是欢快之歌。

虫语为我们的夜晚带来诗意和宁谧,而我们永远听不懂虫子在说什么。我能说:人的,归人;虫的,归虫吗?如果我们不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只于虫语中取自己所需,细听虫语也枉然。

有时,真的希望像虫子那样,歌唱着,活过一季就好。人的,归人;虫的,归虫。期待回到童年,回到乡村的夜晚,回到你们的大合唱里获取一夜安眠。

一曲相思几许愁

文/暮雨途归

总想寻些理由,让时光慢点,但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我曾试图寻找,又仔细发现你的影子,而你却不会给我这个机会,总是若即若离,让我琢磨不透,七月的印痕尚未留驻,这八月的你已悄然而至,你可知我还不曾有过心里准备?

落日的余辉洒落一地,将秋意渐渐拉近,晚霞的裙摆扫落了日光的影子,将天地渲染,偶有几只飞鸟掠过,在落日的映衬下,与远方的灯塔构筑成一副美丽的画卷,行于其中,整个人也成了卷中景。

我不知为何,这八月的脚步来的这样匆匆,八月的身影又是这样娉婷袅娜,八月的情思又是那样火热,而我却总是不被感染,忧郁的心情,竟有些怕,怕这时光,怕了时光的脚步太匆忙,还未来的急说出:我爱你!日子就已走入了七夕。

那过去的5-20,带着缠绵书写着柳岸杨絮纷飞的故事,将一袭十年的童话化作了神话,一直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许诺了来世与你相约,就算今生只是个遥望,又何妨?我也会守了日月,与星辰一度默默守望,任由那时光变浅变淡,我们曾相信,爱的至高境界是心灵的相息,才会彼此守望,默默祝福。

四年,一千多个日夜,柳絮飘逝了四载,带着未知的惆怅,也带着未来的期待,将两颗孤单的心儿紧紧连在了一起,陌上红尘,花开花谢又几时,人生又哪能尽如人意!我不在乎世俗,尽管有些看不淡,放不下,但一颗爱你的心永远炙热。

总是听说思想牵绊着灵魂,因为思,才会想,所以我相信,困扰了我整日的忧伤一定是那牵挂,人生风雨路,谁又会期望爱情老去?那淋了雨,独恃西子湖畔的千年神话,只为你一把雨伞系前缘的故事,你会在意多久?若爱请珍惜,前世的孽缘,今世的回眸,来世的期许,能扛住流年的飞花,岁月的无情吗?

爱情真的会老吗?

我问苍天,在茫茫人海;我哭大地,在月未情殇的日子。

苍天报以惊雷,大地回以雨露,那怕只是短暂的三两分,风停了雨住了,我不会忘记,雨中尽染,天地人的神话,伸展的双臂,想要拥抱的又岂是雨滴!呼啸的风,冰冷的雨滴,淋透了我的发丝,我的面孔,我的衣衫,我的鞋子,也将积郁心间的忧伤尽情宣泄,我哭了,泪水混了雨水,雨水不会嘲笑泪水;我笑了,掠过的惊雷,用闪电抚平我那忧世的笑容……

我愿恃伞独立风雨中为你守候,你会来吗?

一曲相思几许愁,留待来生与你再续缘,这首流传了千百年的曲风,我愿为它填词,让它长依风中,听风儿为你演奏,看雨中你衣袂飘飘……

八月 与庄稼对望

文/邓荣河

走出钢筋混泥土的禁锢,走出已经泛酸的迂腐,走近葱葱郁郁的田野,走进生机勃勃的庄稼。顷刻间,我的角色便实现了立竿见影的转变——以超越蝉鸣的加速度,拥有神农氏的灰头土脸。

和土生土长的庄稼交流,无需讲那些别嘴的普通话,只需心领神通的对望。在我看来,我与庄稼间的默契,很像玉米棵上的那条不起眼的虫子:默默地舔噬着惊喜,抑或叹息,自得其乐,爬来爬去。

八月的午后,阳光依然很毒。我,一个农民的儿子,独立田头,试图以一种最谦卑的方式理解土地,理解正在孕育着金灿灿收获的粮食,理解用小米喂大的小村的传奇。我知道,举足轻重的八月,是这传奇中最提心吊胆的一个章节——泛滥的洪水,无情的旱魔,肆虐的虫灾,都会令这传奇在不知不觉间走向歧义。八月的农人虽不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农人们不敢享受片刻的清闲,农人们时不时地到村前村后转转,到田间地头看看……

偶尔一阵风儿吹过,浸透心脾。在我看来,殷勤的绿风是在揭示某种古老的暗示,抑或真谛:汗水与泪水,庄稼地里最奔涌的两道暗流,咕咕地从尧舜禹流起。庆幸的是,铺天盖地的绿早已把褴褛的记忆缝合。现如今,正在享受着惠农政策的农人们,个个吝啬得很——沧桑的眼角,轻易不肯再挤出半点的忧郁。

与庄稼对望,太多时候语言总是多余。瞧,在文字消失的地方,齐整整地站立着一株株红着脸的高粱,那才是小村的幸福……

八月情.风下灯

文/唐方权

风,很轻柔地吹着;月,很清亮地照着;叶,很温柔地舞着。

每每到月半的时候我总喜欢仰头望天,在烟雾弥漫的夜空里去寻觅那一轮月儿。遥望那份清冷那份皎洁让我有种心若浮尘,身若浮萍的怅然与落漠。

那时,我倚立于长廊,在夜色中慰抚自己的苍茫。那时,那月在高高的天穹,而我在这寂寂的一隅。犄角处的一方清静。月在远天,人在天涯,水在潺唱,风在轻飘,叶在轻舞。

八月的月儿很圆很亮很清。远远的看着娇小冷冽,在苍穹上散发着皎洁的光辉,只是它遥倚在城市的夜空,不然,在原野上遥望定会一种别样的飘缈而高旷的情趣。

天穹有如一方幽蓝的湖泊,波光鳞鳞,层层叠映。又似那片片淡绿的浮萍,一朵朵的飘浮其上。而月便照在那鳞鳞波光里,映在那片片浮萍上。似在水心深处,却又遥隔得迢迢之远。皓皓皎皎的清辉便如水般的倾泻,挥洒在这苍茫的天地间。夜便显得那么深远,天地便显得那么无边无垠,物便显得那么温柔迷离,心便突然的有种苍茫和感动。

转身四望。眼前,是那挺拔俊雅的棕榈,叶叶芯芯摇曳婆娑,苍翠荫绿。地沟水在潺潺倾流,如诉如泣的夜夜不停。眼下是那灼灼耀耀的淡黄路灯。地上路灯披洒下来的昏黄的光韵,是那寂寂的斑驳的影。极目四望,那鳞次栉比的楼房从一扇扇的窗户里折射出来的光泽将这夜映照得灯火通明。夜空中,远远传来欢娱的喧嚣,那浮游在城市上空的烟云与繁喧弥漫扩散开来。彰显城市的魑魅魍魉,彰显城市的寂寞和乌烟瘴气。

夜下,静静的。月的柔情款款又能为几许人儿所独享。或许有那失意的人儿在哪一间楼台上对月举杯弄影,或许有那失落的人儿在哪一犄角处遥月垂泪挥洒,又或许有那意气相激的热血人儿照月海天神侃,又或许有那伶伶凄凄人儿倚月相思。独倚月的清辉在清浅中怀一方游思,那又是怎样的灵魂呢?是月下孤魂?是野外游魂?

如是的,便羡慕起那月下孤魂,野外游魂。那时,那月,那人是相融为一体,月便是那抹幽魂,清冷孤寂,淡漠悲悯,纯真沧桑。在那清风逸云的呼唤里,在那月袅人袅的相依里。夜,才会更显一份深厚绵远,月,才更显那一方澹泊与宁静,魂,才更显那一份孤独而又饱满,身,才更显那一方缥缈和恬逸,情,才更显那一片细腻和柔媚。

无羁的是月下苍穹下的一切有形无形之物的神魂。那时,明月在天,人在地,物在外。天清地廓,心逸身飘。沉重亦成为一种慵懒,忧伤亦成为一种恬静,失意亦成为一种惬意,愉悦亦成一种宁静。岚霭葳蕤,万物杳匿,情思悱恻,神游四海。做那月个孤魂也是一种惟美,又何不做那一回聊斋里的月狐幽魂呢?

心总是在那远远的城市之外,心总是在那远远的荒山野岭之中,情总是在那柔情似水的山水云霭之间,情总是在那旷远无边的天涯外。我问自己,我的人生,我的生命,我的生活究竟要如何行进下去。没有生命的根基似乎便是一株毫无生息的干枯的植株,没有那份无羁的情怀似乎便是那一具行尸走肉的躯体。而在我跌跌撞撞的孤独情怀里,又有何是值得我所执着追寻的呢?问遍天穹,倚遍苍月,我都只能怅然又惘然。

迢迢皎月,浩浩苍天,幽幽我心于夜的深处叩问着苍天,轻吟着不是忧伤的忧伤,那抹情丝又有多旖旎呢?有时真的想啊,就让那轻风,就那让那明月将我带走,带离这个世间,带离这个突兀而又错乱的世间。那时,或许我再也不会有这些神魂缥缈,神魂皆惧的惨怛之情,也或许我再也不是那个月下幽幽依依的男子,也再不是那个静夜里唉唉怜怜的男子。

相望着月,擒着那份有的轻柔与皓远洒我一腔的情怀。似乎那才是最为真实的我。而在世间的各个角落里,亦有着那几多的可怜又可爱的人儿邀月舒怀呢?

月在远方,远远的照耀,人在月下,伶伶的伫望。

月是清幽孤独的,人亦是清幽孤独的。

八月

文/寒冰

思绪在安静的夜里飞舞,夜来香的清幽淡香弥漫,光阴在指间一寸寸地游走,从春到夏,又从夏走到了秋,正如韶华远去,而岁月并不曾停下执着的脚步,点点滴滴琐碎的片段,在你我十指相扣的爱情里淡淡暖暖地生长、滑落,匆匆而过的是岁月,留在心底的是洗尽铅华的纯美。每一个晨曦,每一个日暮,每一个风和日丽抑或雨雪纷飞的时刻,把喧嚣置于身后,只愿静静地牵着你的手,一起走过所有的纷繁,一起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八月,是一个渲染爱情的季节,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古老的传说演绎着亘古不变的浪漫爱情传奇,东方情人节悄悄地从远古走来,古老的葡萄架下依稀回荡着恋人的绵绵情话,银河阻隔,隔断的是时空的距离,隔不断的是两颗心的遥遥相思。鹊桥之上,相拥而泣,诉不尽的相思化作潇潇雨丝,凄美的绝恋经得起漫长的等待和相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若在一起,千山万水、天上人间又怎能阻断深深的期盼和思念。

八月,因了七夕这个古老的爱情传说而充满了浪漫多情的味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年龄,都会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份浪漫的情怀。绵绵细雨冲淡了夏的狂躁,如泣如诉地低吟那缠绵悱恻的千古绝唱,爱在红尘,只因红尘的那端有最深情的等待,遥遥相知,纵使别离而两情相依,红尘无涯,今生来世只为守候那鹊桥相聚。

八月,还因一个平凡的日子而情牵心动,当难耐的暑热渐渐散去,怡人的清凉漫上心头,总有一种暖暖的温情弥漫在心。遥远的过往在心的最近处柔柔地微笑,岁月辗转流逝,而记忆却清晰如昨。八月,爱情盛开在美丽的合欢树下,绽放的花蕊见证你我的相识、相知、相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的港湾承载家的责任、情的温馨,一路风雨携手,延续一份平凡而绵长的深情。红尘深深,不染纤尘的爱情只是童话世界里的幻想,柴米油盐伴着喜怒哀乐才是生活的主题曲,没有隔世离俗的凄美缠绵,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更多的则是简单的幸福,平淡的爱情和如水的光阴。

永远记得那个草长莺飞的春日,爱情的种子悄悄萌芽在桃花粲然的季节,仿佛前世相识,一颦一笑都那么熟悉、温暖和心动,忘不了你那句简单的誓言:爱上你就会努力给你幸福;忘不了细雨纷飞的时候,你专心为我撑伞而淋湿自己的那个傻样儿;忘不了清晨出门时你的轻轻一吻;忘不了你为工作熬红的双眼;忘不了那时你接我下夜班,你骑摩托车我骑自行车,你的手掌放在我后背推着我走时的安心和温暖,那份宽厚和温柔澄澈地流淌在心底,暖暖地流过几十年相知相惜的如水光阴。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红尘里不相识的两个人走到一起,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是自己的,终会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么努力都是枉然。缘深缘浅,缘聚缘散,缘分的天空,充满神秘美丽的梦,缘来,珍惜拥有,缘去,彼此珍重。

两个人并肩而行,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跳动,生活方式、个性、习惯、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矛盾的发生,有过争吵,有过彷徨,有过冲动时甩出的绝情狂言,有过对你的所有看不顺眼,伤心时把你所有的缺点翻个底朝天,平静下来想到的却又全是你的好。我知道,其实爱情一直都在我的心里,从青春飞扬时的激情似火到人至中年的成熟淡定,一点一滴的平淡岁月中,揉进了你我多少对爱的执着和付出,细水长流的涓涓深情常常让内心生出几许感动,红尘中平凡的爱情,也有感人的瞬间,也有熠熠生辉的绚丽光彩。爱情,就像流星灿烂地划过夜空,把最美的一瞬镌刻在无垠的苍穹,生命中无数个平淡的光阴,皆因这份粲然而心动。

七夕的细雨让空气中多了几许凉意,悲怆缠绵的情愫缠绕着淡淡的心怀,微弱的街灯在合欢树下投下斑驳的细碎光影。光阴老去,转眼一梦经年,曾经的爱情在时光的磨砺中,变得光润质朴,如水一样的精纯澄澈,那些任性的计较,那些无理的取闹,那些琐碎的烦恼,优雅地随风而去,时光赋予了内心温婉的情致,淡然平和的情感让爱的港湾柔波粼粼、细水微澜。你温柔的眼眸望向我,带着岁月留下的深情,额头的细纹铭刻着曾经的誓言,一眼望穿的内心是我疲惫时栖身的港湾,把心安放在那里,宁静、温暖而安然!

牵着你的手,在八月的柔情里,沐浴柔风细雨,任无数岁月流逝成身后的风景,依然十指相扣,如水的爱情绽放美丽,一路向暖!

八月又闻玉米香

文/王文静

一进八月,暑气渐少,转眼之间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进菜市场,一下子就被卖新鲜玉米的摊位吸引,脚步直奔只有乡下才有的农用车旁。

满满的一车胖玉米:青嫩、可爱,清香扑鼻而来,诱人靠近。用手捧起、层层剥开,一排排饱满、金黄的玉米粒,看着都那么亲切。恍惚间,我又回到了故乡小村,回到了金秋八月,处处充满玉米馨香的乡村时光。

小村外,出村,再穿过乡村公路,曲折的羊肠小路,两侧成片的青纱帐。挺拔葱绿的玉米棵,中间窜长出一到两个又大又长的玉米棒子。在这些玉米大棒子将熟未熟时候,是最吸引村里孩子们目光的地方,煮玉米和烤玉米会让小孩子馋得直流口水。

记得小时候,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欢背着个柳编筐,成群结队地下地,编足了理由,说什么去给家里的猪呀、羊呀、拉车的小毛驴呀去割草,其实割草不过是个由头,掰玉米回家烧着吃、煮着吃那才是真的。母亲管教得我们姐妹很严厉,每次出门都大声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许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让我这当妈的知道了,打折你们的腿!”

我们姐妹筐里的嫩玉米从来没有藏过掖过,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诉母亲,临近渠口比较隐藏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个大棒子。母亲把我们掰来的嫩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锅,熟玉米的香气顺着锅沿的缝隙飘逸而出,馋得一旁等着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捞出了锅,顾不得烫手烫嘴,拿起一棒就张口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黄色汁液顺嘴流。

每次捧起母亲煮熟的嫩玉米,都会听到她厉害的大嗓门:“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最踏实,最香甜,我这辈子都要你们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还自创用竹签扎在玉米芯里,双手举着在灶膛便火苗上烤,玉米粒烤到金黄金黄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比煮熟的好吃多了,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

日子过得真快呀,我们姐妹的孩子都到了当年我们吃煮玉米的年纪。依然住在乡下的父母,总是记得在八月的立秋前后的那几天,进城把自家地里将熟未熟的胖玉米装满袋子送来,临走时忘不了提醒也给左右邻居、同事朋友送上几个。

从乡下到城里,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悲有欢。即便真正地走出了家乡的那片庄稼地,内心深处依然深深藏着故乡的味道。八月玉米香,记忆中从未走远。每年的这个季节,它都会从鼻尖迁至很远,从繁杂城市到故乡原野,从眼前到儿时少年,当然还有母亲那大嗓门的谆谆教诲。

八月,行走

文/素衣舒舒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在手机新浪微博上读到这句话时,我坐的车正穿行在蜿蜒起伏、绵亘逶迤的群山间。

因长时间坐车劳顿,同伴已沉沉睡去。车窗外,温度很低,飘着细密的雨。窗玻璃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伸出纤细的手,我试图握住它们,触到的却是清冽的泪。

谁的眼泪在飞?

雨珠不停地滑过玻璃窗,向后游曳,仿佛赶赴一场华丽的盛宴,如此决绝。仿若流星划破夜空,惟余一条浅浅的伤痕。

想起了一句话:你从天堂外门外走过,顺手划伤了我。

神秘的高原,旖旎的雪域风光,这样轻轻的,不经意的驻进了心里,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多么想,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安放在此,不再回到喧嚣的尘世。

这个假期,一直行走在西藏,没触摸过电脑,没有登录过一次博客,没有写过一篇文字。博客在八月安静成一段空白。有时,真想不再更新博客,让其就这样永远的空白了。

这样的空白,这样的简单,或许,最好。

就这样,安谧如水。仿佛消失了一样。远离网络,远离人群,远离尘世的纷扰,独自一人旅行在路上,默默享受着宁静与孤独。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60升的探路者背包,鼓鼓囊囊塞满了衣物洗漱用品、电筒、小刀、充电器、常用药、纸巾、防晒护肤品、软面抄、帽子、围巾等,还有少量食物及一本书。每次出门,不论时间长短,我都会带上一两本书,有空就拿出来读上几页。即便没时间阅读,只是带在身边,心里也会觉得妥帖、温暖。

真想就这样一直行走,不停地行走,走到天尽头,走到一个遥远的没有思念的地方,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都忘却。甚至,也忘了自己。

但是,于我,这是不可能的。

每次出门,最是牵挂的就要数母亲了。09年暑假去青岛、大连,10年去甘孜州藏区,今年去西藏、尼泊尔,母亲每晚都守候在电视机前,关注我去的地方的天气,等着我的电话。

记得09年,我想反正去的是繁华的城市,就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那天傍晚,我独自一人在华灯初上的陌生的青岛街头游荡,弟弟打来电话,焦急地问我在哪儿呢?怎么也不给家里打个电话!母亲看新闻说莫拉克台风来了,不知我的行踪,担心极了!

听着听着,面颊上不觉有湿润的东西滑落。

每次旅行结束,回到高原小城,打开电脑,都会读到朋友们在QQ和博客的留言纸条,这些认识或素昧平生的朋友,让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不管走得多远、多久,这些牵挂,这些温暖,总让我割舍不下。

在旅途中,即使长时间疲惫奔波,与外界隔绝,还是会常常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这想,这念,看似很淡,如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垭口的氧气般稀薄,但却无处不在,一丝丝渗透、侵蚀着我。

虽然,在很多时候,我都是不言不语,极少联系,但并不代表疏离、淡忘。

这个八月,风吹着我单薄的衣裳,我背着重重的行囊,行走在茫茫雪域高原,边走边想念。

月之赞

文/乐东华

月亮,你善良勤劳,默默奉献,从不贪功,从不自傲。

谁都喜欢你的温柔。无论是恬静含蓄的上弦、下弦,还是晶亮皓洁的满圆,你都给人以自然之美感,令人赏心悦目,遐想万千。

古往今来,月亮文化经久不衰,“广寒宫”“嫦娥”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为你陶醉,或浅吟低唱,古朴纯真;或引吭高歌,振聋发聩;或借名胜抒怀,畅书胸臆。楚词汉赋,唐诗宋词,无不留下有关你的痕迹。

干旱、农忙季节,你为农人夜间劳作送来光芒;酷暑季节,你为乘凉的人们洒下美好的清辉;更有那八月十五夜,你为情侣恋人,为团聚的亲人送来温馨欢愉。

你忠于职守的耕耘,无论盛夏还是严冬。

你持之以恒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一视同仁的公心,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乡村。

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变幻,你自阴晴圆缺,出没自如;无论顺风还是逆境,你自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八月十五到,又见月儿明。

八月,就此走过

文/春风夏梦

今天是31日了,八月,就此走过。

回首八月,曾经暑热难挨,可眼前,却是秋风爽爽。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轻巧地……看着窗外,念着红尘,心中百感,不知如何排遣。

人们各自忙着,班上班下,室内室外。晨光暮雨,清风热浪,行走着,经历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着记忆,交织着情感,摆渡着方向……

一个月,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算是很长,在季度的时长里,竟是三分之一了。可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过去了,令我感到措手不及,顿时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

盘点八月,一半在家,一半在外。没有什么特殊,也没有什么收获,或许这就是生活吧,平平淡淡,以至于今晨起床,竟不知道昨天干了什么。

自然,上网,读博,写字,还是有的,可是外出了,就不那么便利了,更多的是和亲友一起顺着老旧的城墙,慢慢行走。一同散步,牵着手,品味着小区里的花儿,草儿,看着小区的人们一招一式地打着太极拳,舞着剑,看着小区里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唱着儿歌,看着林立的摩天大楼,谈论着上至国家,下至市民的一些事情,一会和风细雨,一会言之凿凿,各持己见。

行走着,偶尔一阵风过来,吹下树叶,心里还会有些酸,是啊也许是敏感吧,自己总是喜欢和谐,喜欢光明,喜欢青翠永恒,以至于不敢看街头打架,不想走夜路,不愿看叶黄叶落。但是季节不饶人,自然有规律,又岂能按我们这些常人的意愿?

红尘如水,我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即使那情那景依旧,可每时每刻人的心情却不同。八月在家里忽然想看神话片,于是找了一个91集的电视剧《天天有喜》,有时间就坐在电脑跟前看,很喜欢那轻喜剧的形式,很喜欢那特技镜头,白九妹的聪慧善良,金不换的诡计多端,刘枫的勇敢,尽管是说的魔妖人神之间的故事,却也似这红尘中事,所以有时候来了兴致会看到午夜1--2点,有时自己也问自己,你都半辈子了还看着东西,是不是太过幼稚,可是没办法,就像那《西游记》,每每翻到此台,总要看一会。或许这也是我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吧,走进虚幻就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尽管时间不是很长,总还是可以使身心得到片刻的愉悦。

31日了,我还没有回家,依旧在这个人流如织的大城市,拿的药已经吃完,没了药顶着,身体又有些不适,不过总是无大碍了,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完,还需再待些时日,家里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看来我也赶不回去了,打个电话叫好友先垫上吧。

对于大城市,我并没有多少感情,我不喜欢哪里的空气,还好,我在这的这段时间,这个城市还算是不错,除了雨天,每日都蓝天白云,配上五颜六色的高层建筑和美丽的城市绿化,觉得很温馨和惬意。这个城市都有很厚的文化底蕴,若有时间倒是不想错过,至少看一两个景点。

风,轻轻地,从我的面前滑过,不远的地方还有着几许期待,我暂时丢下心事,放任自己的心情。

站在窗前,看窗外的景色,哦,又是一个艳阳天,楼前的绿树摇曳着,斑驳着,显得那么小。远处,鳞次栉比高高矮矮的建筑,模糊了着我的视线……

缱绻烟尘,清寂而幽婉,这个八月,我的笔下挥洒出的是凌乱,些许事,些许片段,不知道该怎样捡拾。

这个八月,走的无声无息。摊开手掌,什么也没有抓住。那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记忆,都零星的落入了我的文字,并随着岁月在一点点地退色。

在这个八月的最后一天,我沏一杯茶,与之对坐,看着风儿为我停留,带着淡淡的花香。

八月的农家院

文/宜苏子

小院有棵枣树。枣树之冠盖过了院子半个天空。红彤彤的枣子家丁繁盛,子子孙孙彼此挤眉弄眼,热闹非凡。孩子们早就忍不住了,一竿子捅去,哗哗啦啦砸下一场红玛瑙雨来。颗颗红枣疙疙瘩瘩饱满莹润,让人心生喜欢。抹一把土,“咔嚓”一声咬去,脆生生甜丝丝,新鲜之气浸润了口腔,立时肺腑清爽无限。

秋收正紧,农人正赶着节气的脚步撷取果实。昔日空旷的小院丰盈充实起来。天空上方的鸟雀审时度势,随时准备俯冲而下,企图不劳而获。地面上狗呀猫呀耷首伏地如狼儿假寐,却不肯放过任何动静。妇女除了做饭之外,要把芝麻捆倒过来,一抖擞,细小的芝麻粒儿哗啦哗啦落下一堆儿。谷穗一个一个铰下来,用棒子锤打脱糠。玉米挨个儿褪去苞衣,拧成朵儿挂起。破损的红薯挑出来,剥去泥土清洗干净磨碎做淀粉,匀称完好的则码在一处等下窖冬藏。一样一样的活计凑着手,一刻都不能闲着。

忙碌时节总嫌天短。一转眼,红日“咕咚”一下就跌到山的那边去了,再一抬眼,一弯冰轮挂在树梢。山村小院的夜晚凉凉的,静静的,带着几分禅意。这时候,那些随藤蔓带回家来的蝈蝈,墙角的蛐蛐儿,开始上演盛大的音乐会。《诗经》中说:“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总觉得这些身掖一把乐器的草虫,是从上古时代一路弹唱而来的,带着古典之风,把整个秋天小院的静谧气氛,鼓荡得如痴如醉,如诗如画!

隐显在历史尘埃里的中秋

文/王红梅

是一种情结,或疏离,或密切。书节日,不如书思念。思念那山,那水,那植物,那鸟雀,那老院,或者,那老院里的月亮,以及历史的旧痕。影影绰绰间,中秋的月光,缓缓落入心尖。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人生是慢慢往回收的,越活越精简,欲望少了,心就简单了。一件古朴的家具,或者插在瓶里的干枝,都可以被摆在赏心悦目的位置。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归园田居。

书写中秋,一定会写故乡,没有一种记忆胜于童年,如酒,陈年香。

故乡,坐落在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当年,曾因宁城老窖而闻名北方甚至全国。老家,那座村庄,距县城不足三公里,户户青砖红瓦,大院辽阔,八月十五时,家家五谷丰登,金黄苍绿,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老家,中秋节不叫中秋节,而叫“八月节”,会吃香喷喷的饺子和圆圆的月饼,节日简单得像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黑白分明。

在故乡,中秋无登高、祭月神之习俗。接触这样的习俗,是在有微信之后,细细端详朋友圈里的切花西瓜图,颇有一番风趣。初见,并不知此为祭月,竟被看作别出心裁的西瓜雕刻,直到见几人同时发出之后,才明白,是隆重的祭月。

读高中之前,一直在老家过中秋。月饼,无论包装还是内容,都不似今天这般精致,但比现在的个大,且纯,有像宣纸一样的粗纸包装,里面有五个或十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那是孩子眼中的“色、味”,或者叫作“佳肴”。如今回忆,仍有满满的五仁香萦绕于唇齿间。

一位朋友说,过去美好,并非物质或精神条件美好,而是因了年轻。如此,确有其理。毕竟,岁月如水湍流激进,去了,就是去了,留下的,都是斑驳记忆。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到童年,也回不到童年的故乡。

掀开日记,年少时光记忆犹新。十八岁之前,我还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青涩少年,有梦想,有一粒老心,喜欢黑、白、灰,有倔强的性格。那时,对节日的憧憬,远不如对远方的憧憬。拘囿于小小天地,一直幻想着远方的月亮。那时,还不知蒙古人与“八月节”还有一段传说——

故事说,在元朝末年,汉人不堪蒙古人的残暴统治,朱元璋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刘伯温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糕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有些版本作“月圆杀鞑”的字条藏在月饼里分发给其他人,纷纷约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义,大家一起把蒙古人杀了。

故事真伪,我无从考证。传说,让节日有了血腥的色彩。翻阅资料,一些地区的蒙古人吃月饼,一些地区的蒙古人却几乎不过中秋。有人说,这些“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不是信史,因元末农民起义是在弥勒白莲教的煽动下起事的,地方豪强群起争霸,经过十多年的鏖战,元朝政府才倾覆。现今各种类型故事所讲述的元朝虐政,有明显的挑拨种族矛盾的刻画痕迹。 还有人说,这是真实的故事。

历史让人疼痛——

好在,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记不清,家乡的蒙古人何时开始吃月饼。只记得,那时的天,格外蓝。在宁城老窖工作的阿爸会放一天假,若单位效益好,会用厂子的车拉回一些米、面、油,或者酒,阿爸常常满载而归,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半工半农的家庭让乡亲们羡慕。中午,阿妈会做好几个菜,备一些葡萄酒或啤酒来庆祝——那时,家里并不缺酒。那一天,我们也许会掰玉米,也许会收葵花,在天快黑的时候,我和哥哥、妹妹顶着圆圆的月亮,或嘴里哼着歌,或聊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乡村,寂静而又凉爽,偶尔会传来几声狗的叫声,那么清晰;路边有蟋蟀的叫声,像为回家的人壮胆。一路,月色皎洁,清清爽爽。远远的,可以望见县城的灯火。

县城,是我喜欢去的地方,一直想,即使我考不上学,最次也要到县城去当一名教师。理想,简单而励志,曾一度被亲戚们传为笑谈。因有在县城上班的阿爸,又住在县郊,我一直把自己看作城里人。

多年之后,看惯了大城市的烟火和轻轨,以及咖啡,和霓虹,我终于肯定,自己是村里人。继而又想,也没什么不好,多少城里人梦想有一座庄园来种田、劈柴、喂马呢。那是清幽的居所,不设防的领域,对于在城里出生的女儿,有丰饶的想象空间。

在那样清丽的月光下,我一岁一岁地成长着,挥霍着乡村的寂静和安稳。我的梦想,在远方。每一位从故乡走出的人都有萦绕在心头的乡土情结,无论当时曾多么憎恶那片土地。我,亦如此。

我一直以为县城是没有希望的地方。后来,我真的来了距离家乡1200公里的西部。没有去京城,去上海,甚至,在国内二线城市都不曾停下匆匆脚步。

先生家,是牧区的蒙古人,不过中秋。先生家乡的蒙古人,一直不过中秋。历史的旧伤,在某些地域,依然结着痂疤,说来沉重。

是一种信念,或者,出于某种习惯,无可厚非。

中秋的印痕,停驻在被揉乱又扯平的岁月深处,我如一个拾荒的女子,依然走在城市宽阔的马路上,风轻轻吹起时,月色浮动,疏影横斜水清浅,无论童年还是月光,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被一点一滴的从体内剥离。前方,月色明媚。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