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要阅历

作者: 郭华悦2023年01月01日生活感悟

读书,有时需要一定的阅历。当然,这因书而异。好的书有思想、有内容,而这些思想与内容,往往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理解。快餐文化,则反其道而行。思想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对速食文化避之唯恐不及,而把快餐当珍馐佳肴的人,往往连生活的门槛儿都还没摸到。

阅历,是对一本好书的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要写出好书,必得在某一方面能够触动人心的深处。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非得在生活的磨砺中,才能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芬芳。否则,便只能沦为速食文化。

但同时,更多人没意识到的是,阅历同时也是对读书之人的要求。孔子说,"五十以学易",才能"无大过".照这话理解,五十之前"学易",岂非有"大过"之虞?而事实上,撇开少数的天才不谈,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如此。一本蕴含丰富哲理的书,个中的内容,对于读书来说,并非俯拾即得。一个人到了五十岁,阅历够丰富了,知识储备也够了,这时"学易",会事半而功倍。在这之前呢?因为缺乏足够的阅历和知识,就算勉强"学易",能读懂的恐怕也似是而非。作者想表达的,读者无法体会到,读者自以为领略到的,往往不是字中真义,这么一来,读一本书,领略的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风景,何来助益之说?

好的书,不仅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对读者的要求。作者能写出好的书,可读者是否能领略其中的精髓,这又是另一回事。一本好书,蕴含着某方面的真知灼见,唯有当读者也在这一方面,达到了某种高度后,读起这样的书,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也才能从文字中领略到有益身心的风景。若非如此,那所谓的读书,往往只是读者单方面的个人崇拜。因为与作者相差太多,于读者而言,读那样的书,便如同在仰视一个巨人。你会对一个巨人心生崇拜,羡慕不已,但因为无法走进巨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你永远也不懂得,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的道理。

这样的阅读,更像是读者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没有互动和交流可言。而一本好的书,一本对读者有所帮助的书,应该是字里行间的互相交流和潜移默化。缺乏这点,读书成了单向的填鸭。这样的书,哪怕再好,对于不匹配的读者而言,不如不读。很多人,书越读越新。一本书,买回来后,翻了好几遍,依旧崭新如故。这样的读书方式,犹如面对着一个冷冰冰的巨人,除了崇拜,毫无所得。此时,便该考虑一个问题,为何别人眼中的好书,却难以在自己的内心里,激发哪怕那么一点涟漪?会不会是,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还不足以品味这样的好书?

真的读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时,内心是澎湃不已的。读者与作者,思想相近,阅历相差不远。双方在匹配的高度上,可以平等进行交流。虽未曾谋面,但读其书却能于字里行间,仿佛见其人,闻其声。这样的读书,才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最走心的沟通。

所以,有时书是好书,但不见得适合自己。硬读一本书,犹如把一个不待见自己的人,硬是请来。哪怕人就在咫尺之地,可实际上依旧是天涯之隔。对方冷冷冰冰,一言不发,只剩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那于人于己,都是毫无助益的事儿。

读好书,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好书不少,这是容易的一面。但自己是不是能够达到足够的水平,领略好书中的风景,则是读书之人需要跨过的一道门槛。要读书,而不仅仅是站在低处仰视崇拜,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