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去喝茶

作者: 逄维维2023年02月08日生活随笔

春天,最盼望的就是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到处旅游了。说到旅游,人们爱用一句话概括旅游地的特点:到北京看故宫,到上海夜游黄浦江,到天津吃"狗不理"包子,可我最想的是到成都去喝茶。

对茶迷来说,莫过于那一口新鲜的春茶。经过一个寒冬的蛰伏,茶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冒出千头万芽,碧绿葱翠,鲜嫩欲滴,此时沏一壶春茶,壶中不仅有久违的云雾山川,还有超脱于浮华之外的清欢。但我不是茶迷,没有想去哪就能去哪的经济实力,成都的茶之所以吸引我就如朋友所说 "不是因为茶,而是因为喝茶时所散发出的生活气息".

成都人管喝茶也叫泡茶馆,一个泡字透着慢时光里的悠闲和舒适。闲来无事,放下筷子,邀三五好友,到茶馆坐一坐,一边喝茶将嗓子润着,一边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坐在茶铺里,意不在喝茶,人们在乎的是茶馆里热闹的气氛。卖瓜子的,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各类人在茶席间穿梭来去。大家在这里会友,谈买卖,调解纠纷,似乎无所不能。在茶铺中可以大声说话,无拘无束地畅谈,不管你说的是家常话,要紧话,或是骂人,或是谈事情,你都可不必顾及旁人,旁人也不会顾及你。

成都市井百姓喝茶,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得自在舒适。一边喝茶一边专心致志地在茶桌旁搓麻将,任凭周围人来人往,热闹纷扰,四人犹如仙人下棋一般淡定投入,叫人叹为观止。这分明就是大师笔下一幅生动的市俗风景图!

可这样的"俗"对我来说具有疗愈功能。对于日复一日困在钢筋水泥樊笼里的我,一天天累积下来的忧郁,让我很难感受到"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浮生余闲,贵在"情趣"二字,而最解此意者,当属邀我来解郁的成都朋友,他们总能把寻常生活过得活色生香。

朋友说:到成都喝茶,不要选高档精美的室内茶楼,只去那有木方桌、竹椅子、盖碗茶的地方,在大树阴处、凉棚底下、城墙脚边、公园等室外茶铺多设在大树之下、竹林河畔之间,空气清新,有鸟鸣声相伴。要一杯茶,看茶师把毛巾往肩上一搭,拖长的声音叫着:"好哩!三花一碗!""素毛峰两碗!"随即左手端茶碗,右手提水壶,来到你面前,麻利地将茶碗放下,将茶壶提得高高的,长长的茶嘴在"惊鸿一舞"下"飞流直下二三尺",一股细流从壶嘴口直冲碗底,茶叶、花瓣立刻在茶碗中上下欢快地翻腾,或清亮、或淡黄的茶水立刻呈现在你眼前。顿时,一份惬意油然而生,是小口细品还是如牛般地豪饮,都随此刻的性子,不用在意是雅还是俗,而我为了看茶师的再次表演,总是迫不及待地三下五除二地把茶喝干,在期待中盯看茶师的再次"惊鸿一舞".

一支细嘴长近70厘米的长嘴铜壶,在茶师手里挥洒自如,冲茶时茶嘴离杯口有大段距离,茶师却能将壶内滚水轻松倒进茶客杯中,且不会溅出一滴水,令人叹服。长嘴壶茶艺的精妙之处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还有很强的观赏性,沸水在长嘴中流过,自然降低了温度,水就不会太烫,最适合泡盖碗茶。茶师的动作融合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美学等,用肢体语言表达了各种文化内涵,营造了茶馆的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形成成都独有的民俗文化。古诗所吟"忽听松风翻蟹眼"的有趣体验,和今日成都喝茶的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吃喝玩乐上能做到既接地气又诗意化的也许就是成都人了吧,这也是他们比我们幸福的缘故吧。把每一个当下都活得饱满,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丰盈真实。

走吧!在春天让我们一起到成都去喝茶!在茶师的飞流直下二三尺中,将心中的忧郁和杂念一点点滤去,将自由和真实的心一点点舒展开来,把寻常的日子当做艺术来对待,让心与茶在这个春天一起舞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