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精选

2023年03月06日优秀文章

优美散文精选(必读8篇)

夜曲光影里的遗爱湖

文/吴文锋

朋友说,漫步遗爱湖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享受。对此,我深以为然。

夜幕的降临雪藏了白天的喧嚣和轰响,连同激情、欲望和疲惫一股脑儿被锁进时间的另一头,更何况是在这古城的初秋之夜。人们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似季风般地蹀躞在湖区的浅处和深处、这头和那头。

置身水韵广场,恍若置身舞蹈的海洋,鲜明的节奏和婀娜的舞姿将这不大的广场热闹得一片曼妙、一片柔和。那么就从这里起步吧,去慢慢品鉴遗爱湖秋夜的丰姿。

是夜曲的缠绵,也是光影的缱绻。

热恋中的情侣和少男少女们往往几人同骑一辆自行车绕湖而行,而我和朋友却更愿意徒步逍遥。偎依湖岸的水上廊桥在五彩霓灯的衬托下,弯弯曲曲而又漫不经心地向前延伸,湖水的荡漾和夜风的轻飏,顿时使廊桥生动起来。站在这边遥望彼岸,"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之景跃然眼前。

月光和灯光是湖的眼睛,也是湖的精灵。湖区四周的灯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依建筑地势布局,整齐之中间杂参差。远景含情,近景呈韵。廊桥蜿蜒,彩灯如影;石桥拱卧,彩灯随形;岸石踞水,彩灯铺垫;杨柳临风,彩灯渲染。秋夜下的灯影与秋夜的月色恬静地杂糅,不明不暗,似显若隐,给人一种闪烁心扉的空灵与明净。站在君子渡口抬头眺望,东坡外滩的"海上明月",好像在检阅空中的繁星。

是湖水的潋滟,也是秋荷的婵媛。

人在湖畔走,心在水中游。漫步在幽兰香径,一湖秋水送来阵阵凉风,这淡淡的荷香一沁入胸膛,便三分幻作醉意,七分化为柔肠。伫立凝香亭,静静地感受荷香的弥漫,面对一湖秋水仿佛面对曹植赋文中的洛河女神,那么,不妨就此作一番彼此之间的心灵交会吧:湖面宽广,恰如女神神情淡定的脸庞;湖波荡漾,恰如女神神采飞扬的笑靥;湖水澄澈,亦如女神冰清玉洁的衷肠。袅袅不绝的夜风舒缓着行人的脚步,也不断牵扯出我的思绪——纵情山水、陶醉林泉的古人面对湖光山色就心神摇荡起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啊,因着秋夜的遗爱湖,一簇簇,一群群的高士和美人都如醉如痴地缠绕在湖畔。

荷香的丝丝缕缕醉了湖水,也醉了游人。在湖的臂弯里,总会有若干株秋荷傲然挺立水面,与廊桥和岸柳默契成画,在现代动感强烈的城市里,含蓄而文雅地开半亩方塘,让如织的游人驻足流连、指指点点。注目之际,传来奶声奶气的童音:"妈妈,那个荷叶站在水里不冷吗?"直让人倍感温馨可人。荷香水色动游人,几株秋荷绝对是遗爱湖区不可或缺的生命基因。

步廊桥,穿亭阁,闲庭信步,悠悠扬扬。一手挽着夜曲,一手牵着湖光。踟蹰在湖心岛的鹅卵石路面上,猛一抬头,不知不觉踱到了水月轩前。回转吧?舍不得!此时此刻,御夜风荷香,我已仿佛升腾在古轩的窗前,煮一壶清茶,抚一曲瑶琴,与遗爱湖作彻夜长谈。

静守这份年华

文/陌影疏涵

这样的日子挺好的,一切都是淡淡的,一切都是挺美丽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云卷云舒,让人感到日子的清幽。我想在时光里,我能静守这份年华,也是一种幸福。

——题记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不知道从几岁开始,越来越守得住寂寞,越来越喜欢心中的这份寂静,越来越喜欢这种日子的浅淡。我想这样的一种心境,即使让我深处繁华之中,我也不会迷路的,我也会守得住那份繁华。

云深雾浓的日子已经从生命里走远,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内心,越来越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越来越能接受来自生命的寂静,觉得这样的年华真的很幸福。曾经,那些笼罩在生命里的朦胧、所有纠葛,就这样淡淡地从生命里隐去了,一切鲜艳的色彩再次覆盖住了生命。

在这样的岁月里,静守这份年华,对于我而言真的很幸福。或许,我是从大起大落的岁月里出走而来的,所以我现在更喜欢这份平实,更喜欢内心的所有纯粹。日子总是在行走之中发现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发现自己会对什么很惊喜,会对什么感兴趣。那段让人窒息的过往,不知不觉就从生命里抹去了。或许,我是自私的,所以我更多时间追逐的还是内心的那份自己想要的欢喜。

好像和那份热闹的岁月已经远离很久,喜欢一个人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拿着本自己对味的书看上半天,喜欢赖在床上很久不起来。这些别人看起来不怎么样精彩的事情,在我的生命里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幸福。或许,对生活要求越来越少,所以心中的幸福度越来越提升。

我一直说这样的年华适合我这样的懒人,浅浅淡淡的,轻轻松松的,一个微笑就能让自己舒服半天,一个拥抱就能让自己温暖很久。已经很久很久喜欢这样的日子了,过着这样的日子,我一直觉得是一种享受。来自生命的所有精彩,让我一直觉得自己内心越来越丰实,也同时越来越强大。

感谢自己,也感谢这些年华,总是如影相随。现在觉得内心的静寂,比任何一种繁华都让我感到享受。我喜欢就这样的生活着,就这样愉悦地微笑着。对于和生命无关的所有,就让它这样悄悄从生命里远离,还时光和自己一份舒坦和美丽。曾经,有段岁月总是被自己不喜欢的音符打搅,变得心烦意躁。这段岁月放下之后,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波澜不惊。

简简单单,快快乐乐,才是生命最真的本质。循着生命本质生活的人,都是幸福的,都是愉悦的。我想我是循着生命的本质在生活的,所以在一切的简单里快乐着,幸福着,我追逐着我喜欢的时光在前行着。我喜欢善待自己,所以我喜欢把日子过得很清幽。那些和生命无关的纷扰,我是不喜欢它来打搅我的,所以我就把它放任在时光里,就让这一切就这样的远去。

静守这份年华是幸福的,把心中的所有杂质驱走,留下自己最想要的,然后让一切变得很舒适和惬意。感谢时光,总是让我在自己最为困扰的时候,自己给自己的生活打开禁锢着生命的缺口,然后让所有的阳光直射进来,再把所有的阴霾驱逐干净。

静守这份年华,真的很幸福,真的很美丽。下一程,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是我会用我这颗安静的心来快乐地行走所有属于我的光阴。我不会怠慢自己的,我会让自己变得很幸福,很幸福的。曾经一直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和这样安静的年华相拥,走着走着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年华,感觉内心真的很舒服。

生活的常变常新,总是让我感到这样的年华总是在安静之中给人无限的惊喜,静谧的时光总是让人内心很祥和。我愿意静守这样的年华,和岁月一起这样安静地行走,愿一切都安好。

山居

文/桃源故人

远离城的嘈杂,远离市的喧嚣,一头扎进山的怀抱,浸润在绿的海,沐浴着花的香,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悠闲。

躺在软软的草地上,口里衔着草茎,望天上云卷云舒,看花间蜂飞蝶舞,听溪水淙淙低语,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悦耳的莺啭,莫不叫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慢慢地觉得自己的双臂羽化了,轻轻一拍,身体竟飞了起来。只见群山像熟睡的婴儿安卧在脚下,翡翠般的林海逶迤向远方,那一盆蔚蓝的水是山溪汇成的湖泊吧,水中定有鱼儿在游,因为水面有白鹭在飞。

让自己飞得低一些会看到什么?一对热恋中的画眉并坐在红豆杉的枝桠上,他们时而互梳羽衣,时而交颈私语。是哥哥说了句热烈的情话吧,妹妹低垂脑袋,微闭双眸,一副娇羞的模样;是哥哥讲了个解颐的笑话吧,妹妹乐得前仰后合,全不顾皱了裙裾,掉了鬟钗,天真而可爱。

有点累了,停在酴醾花枝上歇歇脚。凝神谛听,听到了蝶儿挥动翅膀的声音,听到了蜂儿轻吻花蕊的声音,听到了花儿竞相绽放的声音,听到了风儿爱抚绿叶的声音,听到了虫儿在草间起舞的声音,听到了鸟儿在花丛对歌儿的声音,听到了斑驳的光影轻轻晃动的声音,听到了云朵驾着小舟在蓝天上划行的声音……

山居的日子,是最惬意的日子,但也是最容易犯迷糊的日子:赏花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瓣素花;观鱼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条游鱼;听风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缕清风……

乡下读画

文/屈绍龙

行走在邹鲁大地上,你不难发现,一卷又一卷的壁画,像画廊一样,站立在街道的两侧。

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壁画,都在讲诉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铁杵成真","孔融让梨""凿壁偷光"……一个又一个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彰显着鲜活的历史人物,新鲜的故事,在当今的新农村,放大着、传播着、熏陶着、感动着……

无论是乡村的亲朋,还是乡村的过客都驻足观赏每一幅壁画,无论是乡村的住户,还是乡村的游子都在为每一幅壁画而兴奋。

乡村,虽说与城市的高楼大厦无法相媲美,但乡村有着独特之美。村外的堤坝上,绿茵茵的草地上,一群又一群的白羊在悠闲地吃草,像一团又一团的白云,又像是母亲敞开衣襟露出健壮而丰满的乳房给天使般的孩子喂奶,是细雨如丝打在镜子般透明的湖水上荡漾开来的一圈圈柔和如梦的涟漪,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夜露滴下来天籁般的清凉……

在城市的钢筋混泥土的空间,这样的绿茵,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草地,这样的景象,或许,只能寄情在电视画面的那一瞬间,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成为一个希望的肥皂泡,转瞬化为乌有。而在乡村,在野外,在河滩,在堤坝,这样的景象,就能实实在在地保留在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

与壁画紧紧相连的是,往日臭气熏天的池塘,而今,成为乡村风景,乡村的小小湖泊。

一只又一只鸭、鹅在水面上漂浮着,是一道风景,也像一个画卷。池水,呈现淡蓝色,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看,池塘稍微有一些杂色,看起来比天空的颜色还要深一些,呈深蓝色,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游动鸭鹅的倒影,识别出了一种无与伦比又美轮美奂的淡蓝色,比天空的蔚蓝还要干净,就像波纹绸或者闪光绸流溢出来的色泽,又像剑锋在日光下闪耀出来的光芒,和水波的墨绿色交相呼应。如此的美景,远比城市污浊的排水沟,就值得意大利着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思索半天。

前几日,我与好友工笔画家秋寒交流,她的每一幅画都像活生生的乡村画面,无论是花鸟画,还是牡丹画;无论是侍女画,还是人物画,她的每一幅画,都融入乡村的每一处,以及每一个角落。她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画家,她的根在乡村,这也正是她工笔画的独到之处,鲜活之处。她的牡丹仙子,色彩鲜明,层次清晰;侍女图,栩栩如生,活像一个人间的仙女,苗条、婀娜多姿;花鸟草虫,如同原野的生灵,活在乡村野外的草丛,每到秋天,鸣叫声,就是它们发出来的,婉转、悠扬。正因如此,她的画,来自乡村,也正是如此,她的画,就有生命的根基,生活的源泉,正因这些,也是她创作的源泉,成为她创作的不竭之水。

在闲暇的冬日,在阳光充足的正午,一群围观者,在欣赏壁画,他们发现每一幅画,就好像在他们身边,在他们周围,在他们的生活中,在他们伸手就能触及的大地之上。他们仿佛发现,在壁画的映衬下,空气中的一些元素都在暴露,作为连接大地和天空的媒介,它源源不断地从天地间获取活力和能量。大地上也唯有扎根其上的树木花草可以自由摇曳舞动,他们细细端详每一幅画,发现就好像是空中精灵遗留下的踪迹。

积雪覆盖乡村时,乡村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站在雪地,就像是站在群山的牧场一样,我们常常在积雪最深处行走,踏着厚厚的积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种悦耳的声音,从地面发射出来,一种奇妙的节奏感,就伴随着发生开来。常常和野外的树木交流,冰雪使它们的树枝垂下,这样使树顶变尖,高大的杨树,忽然间变了模样,甚至,变了名称。我们踏雪不远,就遇到一个山坡,每走一步都显得非常艰难,有时会脚手并用艰难地爬行,上坡后,乡村的景色,在尽收眼底,村民们走不出街道的时候,我还可以看见,他们在乡村艰难的行走,其实,这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在邹鲁大地,不管你走到你那一个乡村,那一个乡村都会给你带来享受不尽的美景。

上九山的石头之美,美不胜收,胡同之美,悠长悠长,就如同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迈着款款的步伐,走出幽深的小巷。古朴的石屋,错落有致,黑青色的瓦,在阳光下闪着古老的光芒。这束光芒,穿过隋唐,穿过两宋,穿过明清,来到今天……

平原乡村的整齐,呈现出一派整齐之美,洁净的街道,整齐的住户,与城市的高楼大厦,形成对比的反差。

乡村之美,或许,就在如此,一排排的树木,列在街道的两侧,壁画,在它们的映衬下,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画面,连贯的墙壁,又是一个整体画卷。梅花争春,荷花出水,菊花傲霜……四季的花香,仿佛就在墙壁上向外散发、飘香。

一道墙壁就是一幅画卷,虽说不是《清明上河图》,但也给人们展示着栩栩如生的美景。

我不知道,好友秋寒笔下的山水画,是如何绽放,是如何在她的胸中蕴藏着,在心中酝酿着,在手下生花的……

我也不知道,绘制壁画的老师,是如何描绘乡村美景的,或许,他们心中本身就盛放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画卷。

往日,乡村道路泥泞,街道扭曲,如画的田园风景也变得扭曲丑陋。

而今,乡村,不是雾霾下的都市,而是,一个又一个美丽图案。夏日里,我们看到,各色各样的花,色彩斑斓,月季花,也是次第开放,榕树上,淡红色的花朵,像一个又一个绒毛,美得让人喜爱不已,美得让人心疼,美得让人心跳不止。

乡村人,也改变往日的精神面貌,百姓大舞台上,广场舞的乐曲声,在晚间不停地播放,悠扬的歌声,伴随着节奏的舞步,显得是那样有节奏,那样美丽,那样动人,那样舒心。

晨练的老人,在光滑的水泥路上小跑,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扭腰,一会儿伸臂膀,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有韵律,有美感,有审美情趣。

我在欣赏乡村壁画的同时,也在不停感受着乡村变化的美景。

其实,乡村就是一个美好的山水画,谁说不是呢?

在乡下读画,就是一种享受,你没有感觉到吗?

秋雨飘飘

文/张新元

久违的秋雨伴着习习凉风,姗姗来了。密密匝匝,淅淅沥沥,像根根轻纱在飘舞,又像根根长发在摇曳。

秋雨轻轻地飘进荷塘里,荷塘更美了。淡红的荷花绽开了笑靥,笑得那么灿烂。碧绿的荷叶被一根根靑柄托起,或高出于水面,或轻浮于水面。那高出水面的荷叶,犹如一把把倒开的绿伞,伞里不断聚集着飘来的雨水。微风轻摇,雨水滴溜晃荡,偶尔失去重心直往外淌,化作一道小白练坠入塘中,溅起一朵朵水花;也有的一层一层地往下面荷叶蔸里打,最终坠入塘中。那轻浮于水面上的荷叶,犹如一个个圆形的茶盘,盘里的水满满的,在绿的映衬下,显得银白而透亮,活像一块块明净的水晶。

秋雨悄悄地飘进了果园里,果园可辉煌啦!经过秋雨洗礼的果树和果实变得清新脱俗,容光焕发。枣树上果实累累,压弯了枝,有红的,也有青的。那红红的枣子已经成熟,香甜可口,亟待人们去采摘。橘树上果实满枝,清香四溢。那一颗颗橘子正在起劲地滋长,深绿深绿的,活像一颗颗圆圆的碧玉。葡萄藤像一条条长龙在架上盘曲缠绕,那一串串葡萄,颗粒圆润,晶莹发亮,宛如一串串珍珠。

秋雨匆匆地飘进了田野里,田野里一派欣荣。庄稼对雨的渴求得到满足,快慰极了,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新姿。禾苗焕发了生机,有的在抽穗,有的在扬花,向人们昭示着丰收的美景。棉花舒展枝叶,正在忙着开花。瞧那花儿,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粉红似霞。旱地干裂的缝隙,正在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秋雨酿造的甘甜乳汁,不断发出哧哧的响声,与雨点打在庄稼上的沙沙声相互应和,悦耳动听。此情此景,有诗的节奏,有画的意境,有歌的音韵。

虽然,秋雨不像春雨那样连绵,也不像夏雨那样滂沱,但是她来得及时,平和,善随人意。她如瀼瀼甘露,滋润大地,催荣庄稼。她的付出真诚无私,她的馈赠弥足珍贵,总是被万物欣然接纳。

秋雨飘呀飘呀,飘青了山,飘秀了水,飘艳了花,飘得甜果满园,稻谷满仓,银钱满囊……

舌尖上的秋天

文/疏泽民

秋天是大自然回馈我们的拼盘,有许多美食可供咀嚼。

农家的房前屋后往往种植几棵柑桔。寒露刚过,桔子就由青转黄,如繁星般闪亮在苍翠的枝叶间。成熟的柑桔被剪刀轻轻剪下,堆放在箩筐里。除了择个头较大、品相较好的拿到集上去卖,大多数留下来食用。拿一只柑桔,剥开松软的外皮,果皮中的汁液飞溅出来,散发出浓浓的桔香。掰一瓣果肉塞进嘴里,轻咀慢嚼,甜中带着酸,越嚼越有味。

柑桔还没有摘完,柿子便迫不及待地亮相。一场薄霜染过,柿子由青变黄再变红,门前的柿子树挂上了一盏盏红灯笼,看着十分喜庆。拿一根端头剖开的长竹篙,对准枝桠轻轻一扭,沉甸甸的柿子就卡在竹篙岔口里。摘下的柿子红彤彤、软乎乎的,轻轻剥开,爽滑甘润,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

山上的野板栗也赶在秋天里炸开口子,露出褐色的栗果。提着小竹箩,剪下布满尖刺的栗球,用脚踩住,再用剪刀轻轻一夹,一扭,褐色栗果便滚落出来。刚剥出的板栗白嫩,吃在嘴里"咯嘣"一声脆响,甜丝丝的味道便在舌尖萦绕。将摘下的野板栗炒熟,捻起一颗,沿栗壳爆裂的缝隙剥开,便露出嫩嫩的果肉,放进嘴里,又面又甜,还带着秋天山野的味道呢。

地里的花生、地瓜、玉米,也赶在秋天里登场。花生埋在地里,用锄头刨出来,连壳扯下,洗净晒干后,可以连壳用盐水卤,再用清水煮,做一盘水煮花生;或者剥成花生米,用香油爆炒,脆香可口,都是一盘下酒的好菜。

红薯埋在土里,赶在霜降前刨出来,储藏在地窖里。红薯的吃法较多,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既可以切片晒干,也可以碾碎过滤后制成淀粉。秋季里最受青睐的吃法,当数烧烤了。将生红薯放进灶膛里,或者埋在农家山地边火堆里,利用未熄的草灰余火,将红薯烤熟。熟透的红薯吹去灰烬,剥去焦皮,露出浅黄色瓜瓤,散发出香喷喷的热气,吃在嘴里,软滑甘甜,沁人心脾。

玉米就更不用说了,掰下玉米棒,扯去包裹的外皮,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的玉米棒香味扑鼻,双手捏住,松鼠咬松果似地放进嘴里,一排排地啃,越嚼越有味。

秋天里可供咀嚼的美食还有很多,只要走进原野,总能品尝到大自然馈赠的美味拼盘。

雨声做伴

晚饭时,终究还是下起了雨。

气象预报说,夜里有阵雨,雨量局部中到大雨。既是阵雨,想如往日那样,饭后休息个把小时,雨总会停住那匆匆的脚步。不料一个小时过去,雨依旧敲打屋檐。妻说雨大,就别去行走了。晚上快步行走,已成我的习惯,若不去,就像丢失什么似的。推开门,见雨虽连绵,却非暴洒。

于是,心一横,撑上伞,行走于雨中。

淅淅沥沥下着的雨,仿佛在空中已欢天喜地般热闹上了。小小的伞成了一扇轻巧的鼓面,雨击打在伞上,滴嗒滴嗒的奏鸣便在耳旁回响,清脆,明快,富有音韵。

那雨,当真是率性、自在,映现透亮的光。在这样的雨中,我想即使不带伞,也会感觉通体畅快。

当行走雨中时,我就感到并非冒然而行。

以前步行,我大踏步行走,双臂用力往后甩,或者平举胸前左右摆动,有时手掌还松弛又握紧,一副锻炼者的模样。现在,我却不紧不慢地走着,既作散步,又为锻炼。想不到的是,更有一种诗意在一路流畅。

海边的大道宽阔空荡,非机动车道一路随行,人行道也有两米以上。两旁的树木,或一排排紧紧挨着,点缀大道;或当作道路的隔离栏,整整齐齐地随路延伸。一盏盏的路灯高昂头颅,布排在路的两边。这样的背景里,就给雨的挥发造就了一个明亮的舞台。黄色的灯光里,针线一般的雨帘清晰可见。黑色的路面上,雨滴紧凑地敲打,溅起的水珠瞬间形成细碎的雨花,跳跃,飘舞,荡漾出一种情趣。湿漉漉的树木在滴嗒的雨声中泛着清亮,宛若经受着一种圣洁的洗礼,或者如孩子般吮吸着雨水,露出清纯的笑意。绿幽幽的树,笑盈盈的树,给我便有一番明丽的感觉,我的心里同样的明丽。

伞顶上绵密的雨声,就伴随这一路诗情画意般的景状,令人舒心悦目。

滴嗒滴嗒的雨声,或许对许多人来言,会有一种郁闷,甚而压抑,便诅咒起雨来。而此时,在我听来,雨声是一种节奏,一种意境,一种明媚惬意的感觉。

路上见不到行人。人们都躲在了屋中。我想,倘若郁闷,不如冲进雨中,畅畅快快地让雨淋上一阵,那样或许会感知雨的情性。

偶有汽车奔驰而过,溅起浅浅的积水,如飞花一般飞扬。如果雨再大一点,积水再多一点,溅起的水花会更壮观,更令人激奋。

望不到尽头似的路,便只有我一个人踽踽而行,一手撑伞,一手甩臂,耳听雨声,眼赏雨景。忽想,自己在那样空旷的路上行走,是不是有点渺小?我哂然一笑。在这条海边的大道上,谁还像我那般穿行雨中?是不是有点孤单?可此时,孤零的只是躯壳,我的心里明快着,舒畅着。宽阔的大道为我延伸,两旁的绿树为铺设,塘外的海风为我吹拂,滴嗒的雨声为我做伴。正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里唯有一脉脉的陶然在涌动,在散发。倒是滴嗒奏响的雨声,衬托着路上的寂静。雨中的这种寂静,并不让人感到落寞,反而令我坠入在静谧安闲之中,更尽心地倾听雨声的奏鸣。当然,此时若有一位心仪的人在旁,一起撑伞行走,那更具静美的佳境。

又想,我这样孤零地走在雨中,被人见了会不会说我傻乎乎的?呵,见到我的人都是飞驰而过的司机,他们也许会有这么一念而想,却不会太在意一个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吧。倘若遇上如我这般行走的人,那么他或她也是傻乎乎的。就傻吧,雨中的自在那么淋漓,那么写意,潇洒地傻一下多值。谁还能傻出那般畅快?那种意绪?倒是碰到过一个人,男人,穿着雨衣。路的另一边种着一排果树,正是杨梅成熟时。那个人正摘着杨梅往嘴里送。看到我,瞄我一眼,边咀嚼,边往前走。他为何在雨中?是散步还是路过?却怎么又偷摘杨梅?望着他的背影,便有一种傻的感觉,他傻,我也有点傻。然后,呵呵一笑。

好像听到一记雷声,闷闷的。雨似乎也越来越大,雨滴的敲打也越来越密。

要不要提前折回?

平时我一般要快走五十分钟,差不多将海边的这条大道来回走上一圈。现在,却只走平常路线的一半还不到。若要提前折回,前面就有一道斑马线,可打道回府,少走一段路。然而,提前返回只是一念之想。之后,我已打定主意,决定坚持下去。不仅仅提前折回也要被大雨所淋,更主要的是,滂沱的雨中更能磨砺人。如注的雨,对于行走的人是一种考验,一种激励。出来了,锻炼也好,散心也罢,就不须半途而废。这也是我行事的一种风格。

雨声做伴,继续往前走。

有点微汗在背上不知不觉中渗上来,额头上也冒出了汗花。可雨中的凉爽依然弥漫空中,阵阵海风也迎面而来。热的身,凉的空气,围着我交织一起,令我不由加快步子。

返回的时候,忽见海那边的上空透着朦朦的白光。一排高耸的木麻黄挡住了白光的大部。雨中怎会有白茫茫的光映在海的上空?哦,那是对岸的灯火吧。看不到对岸的灯火,我却能想象此时的灯火可能已忘了脚下的涛声依旧,而专注地倾听雨所弹奏的乐声吧。这样想象着,油然会心而笑。

许是太关注路上的情景,太陶醉雨中的诗意,竟忽略了脚下也有风韵。又有一种欣然的感觉。

一阵流声的声响时起时伏,在身前身后清快地响起。细一看,原是雨水流入窨井所致。倘若不去看那窨井,耳畔听闻的,便如一股股的溪流,流淌在山涧。仔细听去,有的潺潺而流,有的哗啦作响,很有一种韵律感。于是,雨声,流水声,一齐在我身上回鸣,令我的心境舒坦无比。脚步不由慢了下来,想多享受这样的情致。

身边的影子就是放慢脚步不久后让我忽然见到的。几个身影时而前,时而后,时而在身边。一看,原是前后两盏和道路对面的路灯所投的影子。当我在路灯直线下时,我的身下出现一高一低的两个影子,高的浅淡,低的暗黑,有时重叠,有时交叉;稍走几步,又有三个深浅不一、长短各异的影子散发在路面上。我停住,它们也一动不动。我走动,它们便紧随我。雨淋不湿它们,只在雨中将身影变来变去。好一番景致,让我不时侧头望望它们,笑意漾在脸上。

雨,继续淅淅沥沥下着,密密麻麻的雨珠依旧在伞上弹奏着欢欣的乐曲。

望着如注的雨,和雨中空无一人的大道,在这般细密的雨帘中行走,我想,那确实需要勇气。这勇气,带着一脉诗意。还需要悠扬的心情,才不至于步履匆匆。而雨,是不会亏待这样行走的人的。

雨声做伴,雨中的情致,赋予人的是别样的意绪,别样的心韵。

竹笛-完美

文/完美

拆房子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只一夜那座孤独的老房子就化成了瓦砾,与其他废墟融为一体,成了荒凉的一片,犹如地震后的灾区,难以辨认旧时模样。

这是一座日式二层小楼,还是日本人侵华时建造的,墙体已被岁月侵蚀成漆黑的颜色,木制的窗棂也无法看清油漆的底色,铁质的扶手锈迹斑驳,露天的阳台上还摆放着三两盆不知名的花草。我站在这片荒芜的工地前,脑子里还在一遍一遍追寻着这座老房子的影像,从墙角的雏菊到滴水的瓦檐,再到潮湿的屋脊,就像眼前出现了海市蜃楼,虚幻又是如此的清晰。如果这时有人注意我,会发现我的眼里噙着滚动的泪水,真的会以为拆掉的是我家的老房子。

是的,我很难过,多愁善感的我喜欢怀念,我怀念这座老房子,怀念那和它一同消失的暮年老人和笛声。从我上小学开始,每天清晨路过这座老房子,门前的台阶上总是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双手握着一支黄色竹笛,那是老竹的纯粹本色,没有任何修饰,笛身摩挲得通体油亮,嘴唇一张一翕,随着手指的跳动,流出清脆的鸣响。如果在夏天,那笛声简直就是一阵夹着水雾的风,扑面而来。老人则完全沉浸于物我两忘的状态,眼睛时而瞪得大大的,撑开了眼角的鱼尾纹;时而又眯成一线,眉间拧成疙瘩,眼神专注又深邃,遥远得仿佛达到了超然于物外的境界。每每我总会放慢脚步,把自己浸在笛声里,直至余音渐渐消逝在身后。这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虽然短暂,却让我无比的欢悦。

这样的情景和笛声伴随了我整整二十几年,从孩童到青年,老人也从五十到八旬,如果说吹笛子和住老房子已经成为了老人的习惯,那么听笛声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它不声不响地占据了我生活空间的一隅,在时,不易察觉,不在,却异常空落。

从拆迁开始就为这座老房子担心,周边的房子都已拆得一堆砖头尘土,它作为钉子户的形象,和它那位倔强的主人一同伫立在废墟上,坚守着、孤独着,虽然倔强,却掩饰不了年事已高的颤抖羸弱。老人每天照旧坐在台阶上吹笛子,只是笛声里明显和着老人的绝望与哀伤,再望一眼四周的破败,更显悲怆和苍凉。我开始憎恨地产开发商了,拆了老房子,赶走了老人和笛声,我甚至与新闻中拆迁办丧心病狂掩埋钉子户的事件联系,以致勾起一串串不祥的遐想。

又一个冬季来临了,关于对老房子的记忆,渐渐被镶着光鲜墙砖的时尚楼群所覆盖,毕竟年轻人是喜欢求新求变的,只是在不经意间似有一支竹笛拨弄了怀念的弦,悠长流淌,让人不时驻足在"老房子"前冥想。身后一阵躁动,回过头来,正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滑倒在雪地上,挣扎着、匍爬着,去捡失落一边的黑色布袋。我弯身捡起袋子,扶起老人。老人从布袋里,抽出一支竹笛,确认完好后,才向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我看见了笛子,以为是我怀念的老人,他的面孔却很陌生。他让我的怀念又加重了失落的分量,吹笛子的老人那专注的样子,像版画一样刻在了木板上,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散发着油墨的淡香。

我再也没有见过吹笛子的老人,老房子的原址上盖起了一座座花园洋房,我无数次幻想:那位老人坐在开满鲜花、青藤爬满栅栏的花园台阶上,吹着竹笛……也许只有这样的幻想,才会让我在这个冬季感到有些许的温暖流向心房。

现实也许比冰霜还寒冷,作为一个路人,我并不知道老人的家境是怎样的,甚至悔恨自己为何从未去亲近,现在只有虔诚祈祷,我的美好祝愿真的会美梦成真,在某个清晨,我的耳边会再次响起熟悉的竹笛声,唤醒童年懵懂、少女时代、年轻岁月和成长过程的许多记忆。二十多年遗落在这座老房子前的记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可以汇集一条蜿蜒的河流,竹笛的音符就像河上粼粼的波光,让人心醉神迷。或许正是在这条河流上,我才认识到生活的美好,认识到人与房子、人与竹笛、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情谊。即便那竹笛声再不会响起,那些粼粼的波光也会在我生命的长河中闪烁不停,湍流不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