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优秀文章

2023年03月14日优秀文章

10篇优秀文章(必读10篇)

种一棵友情树

文/踏雪寻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华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滋养了黄土一般厚实的友谊情愫。不管发配边陲,还是不得意于朝野,落井下石者有之,墙倒众人推者有之。但是,友情之花也同时开满了春夏秋冬的各个角落,友情之树的风铃在传递着四季常青的信息,使你在荒原上呐喊有人呼应,在深山里隐居有人唱和,在大洋远航有人举帆。种一颗友情树,它不光给你一片绿荫,还给你明媚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当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远在甘肃天水的杜甫,以不经意的寒暄,蕴蓄着无以言表的牵挂,丝毫不比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逊色。李白是够潇洒的,也够倒霉的,本来受权贵排挤,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开公费旅游之先河,也算以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了。谁想,安史之乱,乱的不仅是一个马嵬坡无辜的杨玉环,还有我们的李大诗仙。杨玉环尊为贵妃,"花钿委地无人收",秋雨敲打着梧桐树叶,一场雨淋透的是凄苦的游魂。我们的李白是富有的,虽然也曾漂泊困苦,但他有贺知章,丹丘生,孟浩然,汪伦,杜甫,杨山人,有酒喝,有诗作,旅游景点遍布全国,旅游团队成员不断更新,激发了李白的诗情才情,让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的友情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树上挂满了唐诗三百首,也挂满了李白一千年来留给后人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岂止李白,自有人类在原始森林用粗陋的石器追逐着赖以生存的猎物,友情之树就悄悄的萌发了新芽。"婴其呜矣,求其友声",友情的清泉从《诗经·小雅》里流淌,浇灌了原始森林古老的灵魂。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桃园三结义,"一壶浊酒喜相逢",生死存亡永相随。莱茵河畔,马克思恩格斯栽种的树木,伸向天空,每片树叶上都写满了崇高与博大。只要有群体,友情便不再孤单;不管是泰山的迎客松,还是乞力马扎罗的雪;不论是天上来的黄河,还是精力充沛的亚马逊河。

年轮不断增多,大树经过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宁静,冬的储蓄,千年不老,万代不衰。即使火山爆发,深埋地下,几万年之后变成黑亮的无烟煤,依然发出耀眼的火光,产生无穷的热量,换成生命的另一种形态,永不死亡。

友情树可以枝繁叶茂,但不喜欢斜枝歪杈,它干净得如香山居士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不掺杂些许杂音。朋友并非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人常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吕不韦最欣赏友情之林中的优质树种,于是《吕氏春秋》中便留下了清脆的琴声: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是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结满了珍贵的果实,连叶子也能入药,浑身是宝。当秋日金灿灿的精灵徜徉于心与心的收获,生命便因此厚实了许多。

友情之树,厚实,则排斥单薄,当生命的形态不用一条直线来衡量,这棵树也就多姿多彩了。忘年之交,填平了时代的沟壑,梁代写一手好诗的何逊,忘记20岁的年轮,与名诗人范云一起给大树培土施肥。莫逆之交,纯粹的意气相投,战国的子桑户、孟子反、子秦张,共同管理着最早的植物园,思想的甘露总是一起在枝叶上滴落。那廉颇蔺相如,把脖子交给对方,生死与共,刎颈之交给植物园镶上了纯美的花边。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和山涛,友谊坚如金,香如兰,金兰之交是精致的盆景,点缀于林间,格外醒目……

一片原始森林里,杂草也可以偷偷钻出来,但它们从生到死,永远仰视这参天的生命。酒肉朋友不是朋友,是乌合之众,是林中的衰草。那是行尸走肉的集中营,吃吃喝喝,吹吹打打,浑浑噩噩。有求于你,才摆动着柔柔的叶子,亲昵得如熬化的糖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不见有几个勾肩搭背、套近乎、用得着靠前用不着靠后的是真正的朋友?互相利用罢了,这是友情树上的伤疤,是残害大树的白蛾,是友谊的蛀虫。

友情之树经历过若干的酷夏与严冬,挺立在商品经济的荒原上,凄风苦雨,暴雪冰凌,枝条会枯干,会折断,枯叶也会卷着瘦弱的身子躲向空荡荡的角落。昨日的朋友成了今天的骗子,朋友最易欺骗,因为友情的锦袍里边爬满了虱子。禁不起肉香和血腥的诱惑,从里面爬来爬去,不断繁殖,直到朋友忍痛含悲把这锦袍烧掉。

友情之树有时繁花似锦,有时绿肥红瘦,有时黄叶飘飞。当现代化的成果在各家开花结果,对友情的链条也是一种无形又无情的冲击。电视,电脑,眼前不断变幻的屏幕开阔了人的视野,也遮蔽了人的视野和灵魂。朋友小聚或大聚的时间少了,聊天的空间狭窄了,天地变大了,也变小了。在虚拟的世界里追寻飘忽不定的"情感",没有真真切切的生活的投入,这感情之树长得让人不放心,瘦弱而枯黄,不知道那天,碰一下脆弱的神经,整个精神崩溃,思想坍塌,让人怀疑起这世界的真实性来了。

种一棵友情树,沙漠里也就有了绿阴,则不会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孤独的哀鸣。当你流泪的时候,有人递一块毛巾,你肯定会"泪飞顿作倾盆雨"了。

年味

文/方昊宇

寒假里总不免与昔日好友相聚,酒足饭饱后的席间,一年才能见上一面的人们放松惬意地叙着话。我歪在餐厅窗边,盯着一株光秃秃的杨树兀自出神。一片欢快的嘈杂中,只听到一位老同学轻咳两声,扬起嗓门,半调侃半认真地感慨道:"年味可真是越来越淡了啊".这样的话近几年是听惯的,但这一次朋友间偶然的谈笑却似乎有些特别。

所谓"年味",严谨些来解释,不如说是"过年的氛围".当想起过年,首先想起的自然是一片绚烂温暖的红色。新年是由崭新的对联福字、浓油赤酱的家常好菜和亲人好友的团圆之心组成的,这些都是红色的。小时候过年热闹隆重,甚至在奶奶的教导下添了些一板一眼的规矩,腊月初八要煮上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先搁银杏再放红豆,最后得记得撒上花生碎;腊月二十四是掸尘扫房子的日子,大人小孩齐帮忙,屋子里里里外外都要整洁明亮;大年三十阖家团圆,在外奔波打拼的亲人们聚少离多,在这一晚无论如何都要回到温馨的故乡餐桌,桌上那条鱼是不能动筷子的。万物皆有其时,亲善礼让不逾矩,这是中国人的"仪式感".

一年又一年,商场广播里刘德华依然欢欢喜喜地唱着"恭喜你发财".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逐渐变得淡了呢?难道我们该责怪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街边摆摊卖年货的小贩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寻觅,人头攒动的春运售票厅也变得空荡。年夜饭从亲手做的一桌家常菜变成了酒店里标准化的一席佳肴,菜总是吃不完的,酒店的盘子碟子却要不厌其烦地换上好几次。这是一个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品尝美食、购买年货、订到火车票的时代,我们节省了无数时间,却也失去了许多与世界沟通交感、创造珍贵记忆的机会。

记得几年前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描述一日三餐时有一段很好的解说词——"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同样的,"年"也是一个独特的象征性的符号,在这片土地上的十四亿人都因这个符号奔忙着、热切着。流连异乡的游子可以尝浓淡各异的酒,蹚深浅不同的河,却最抵挡不住过年时家乡的一盏冬日暖灯。辞旧迎新的年就是见证成长蜕变的一座里程碑、抚慰人生逆旅的一处加油站;铺开时光的坐标轴,"过年"两个字总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自己不同阶段的位置。只有在过年的这几日里,一切恣意的挥洒和欢笑、一切暂时的停滞不前都被默许,会有一双慈爱包容的眼睛注视着那个大厦写字楼里的疲惫灵魂:"过年啦,快歇一歇吧".

时隔半年从海外归来,再次走进奶奶家的小阁楼,奶奶依旧守在这里,守着一锅熬给儿女们的腊八粥。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十几年前,也是这座小阁楼,也是这锅腊八粥;我穿着过年买的新衣,蹦蹦跳跳在厨房里帮忙,其实只是一味地添着乱,奶奶便打发我去贴上对联和福字,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只想着完成任务后就能吃到一颗最甜的蜜枣,博个新年的好彩头。或许一切确实都没有变,对联福字依旧会是崭新的,家常好菜依旧可口,亲朋好友们依旧团团围坐在一起高举起欢乐的酒杯。在这碗熟悉的腊八粥里,我终于明白,"年味"的浓或淡并不在于我们如何买年货如何订火车票,而是在于我们是否始终惦记着买年货,始终牵挂着回家,始终铭记着这份仪式感。

抱愧涑水河

文/瑶台望月

生命源于水。

无论一株小草,还是一片森林;一只蝼蚁,还是一个物种;一个村落,还是一座城市,皆缘自于水和依赖于水。

人们习惯把生息之地的河流称作"母亲河".生养我们的涑水河,注定要与河东这方沃土,抑或这方土地上的人相伴永远。运城各地用涑水命名的数不胜数。运城人对这条河流有着特殊的情感和难以割舍的依恋!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横岭关陈村峪。《清史稿》记载:"东南有太阴山,又有陈村峪,涑水出焉,经闻喜、夏、安邑等县,至蒲州入黄河。"涑水河,地理长度近200公里,由东北至西南,贯穿河东大地;历史究竟有多久远,我没有考究,不得而知。

也许当远古的天空飘下第一滴雨点时,也许当中条山的岩缝中挤出第一缕泉水时,涑水河就开始了它生命的潺潺流动。雨水泉水,呼朋引伴,蜿蜒而下,聚成小溪,汇成河流,载着朵朵细浪,一路欢歌。当时肯定没有名字,河谷两岸的先民们,发现这里的河水澄明、悠然清澈,一如碧玉做成的镜子,总能将人形山色、鱼颜鹰羽,照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亮河"的名字就有了!古人给山川风物命名,都是很形象、很准确的。

但对一条河来说,叫清水或清亮的名字,等于是没有名字,最多只能算是乳名。据说,全国有上百条小河都叫清水之类的名字。对一条重要的河,名字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尼罗河、伏尔加河、长江、黄河、珠江、怒江……

我的涑水河,应该有别于那些溪流小河。我想河东的先民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

神奇的传说在此时便会生动演绎。相传,天上五龙爷的儿子小黑龙,来到清亮河,玩耍嬉戏,兴风作浪,河水猛涨,黑水翻滚,人们喝了这样的水纷纷染病;片片喜人的庄稼也变得枯黄萎蔫。人们便呼邻唤友,鸣锣击鼓,踏进五龙庙,去求五龙神。五龙神听罢众人的诉苦,深感儿子罪责难逃,便剑锋出鞘,大义灭亲,并告诉乡亲们回去用河水漱口,便可去百病。当地人们便给它改名叫"涑水河"!从此,河水更清了,更甜了,小伙子更英俊了,姑娘们更俏丽了……

传说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亿万斯年来,这条温婉、宁静而浪漫的河流,从古绛的山谷里发源,穿越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注入伍姓湖,最终以磅礴的气势奔向黄河,又与黄河一道,义无反顾地奔流东去,一路上不知滋润孕育了多少河东故事。

站在涑水河的源头紫金山,我想起了"春秋五霸",想起了晋献公晋文公。春秋战国,晋献公定晋都于绛,一定是看中了涑水河源头的好风水。即便是出于种种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考虑,择水而居无疑是明智前瞻的选择。可以耕田,可以屯兵,据地利而抵御入侵之国。正因为如此,才有晋文公重耳跻身"春秋五霸"的青史一页。

唐朝的涑水河,波光粼粼,涓涓流淌,徜徉在闻喜的裴柏,繁衍出一块灿烂文明的高地,孕育了"中华第一宰相村".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时,曾经问过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啊!"一首童谣唱得明白:"闻喜有个裴柏村,名门望族烁古今,宰相出了六十位,七品以上三千人。"后来这位三晋父母官莅临闻喜赋诗一首:"裴氏宰相五十九,千年荣显相独多。韩文祁书颂裴度,中兴唐室将相模。地灵人杰一家萃,文武名流竞登科。全国裴族根何在,九凤朝阳裴柏坡。""天下无二裴",这话可不是裴家人自夸的,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

涑水河,千年不息,激情奔流,拐进了夏县,流进了宋代,似乎是为了约会另一个家族:司马家族。涑水河边的司马家族,后来居上,势头更劲,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群名士乡贤:造福乡梓的河中知府司马池、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司马旦、声名卓著的司马光,以及谏议大夫司马康、潞州通判司马京……"翠德辉煌流涑水,忠清发越秀峨眉",山因水秀,水以人荣,司马光无疑是家族的代表,被世人尊称为:"涑水先生"!以家乡河流的名字称呼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这是一种亲情的呼唤。司马光完成了历史使命,完成了《资治通鉴》,而他,也就无须再流转于红尘俗世间。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是每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梦中的呓语。只是今天这河,水文已枯,水质已朽,水产已绝,温公还能欣赏到当年的"花满一川红蕊乱,渠环千顷翠波分"的诗情画意吗?

不积溪流,无以成千里,难以成江河,涑水河深谙其理。广纳万千溪流,从没有停止过它的演绎和向前奔流。涑水河,与姚暹渠悄悄约会,浪花激扬处便是伍姓湖。提起姚暹渠,我想起了隋炀帝杨广,想起了他的都水监姚暹。杨广在位的十四年中,建东都、开运河、治台湾、征高丽、创科举、畅通丝绸之路……做成了大多数皇帝四十年也做不成的事,只可惜急功近利,不顾及百姓的利益而激起了民变,留下了千古骂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运城盐池,运城人还是很感激他的。为了防止洪水一股脑地向海拔最低的盐池灌去,隋炀帝遂命姚暹为都水监,重修盐池周边破败的永丰渠,兼顾防洪和运盐。姚暹渠,成了吞吐张翕文明的大动脉。那时一定是一派樯帆林立、舟船蔽河、渔歌涌动的繁华景象。隋朝的都水监据说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长,应该是个不小的官,但是姚暹本人却是个谜,因为除了那条渠,找不到和他相关的任何史料。不过渠能以他的名字命名,应该是个受百姓爱戴、有口碑的好官了。

水能载舟,亦能生财。当涑水河浩荡无羁地行至古临猗。一位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人猗顿,站在河边正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改变"驴驮车运"的落后运输方式,将运城盐池的食盐运往遥远的西域?猗顿姓王,他本是鲁国的一个穷书生,因为在"猗地停顿"发家致富而被后人称为猗顿,其本名反被人们忘记了。他没有任何背景,白手起家,其所用时间之短、积累的财富数额之巨,在当时就与全国首富陶朱公齐名了,被誉为"中国的商业鼻祖".涑水河的波澜,给了他商业的灵感:改船运输,可以大大提高运量和速度。从此,涑水河见证了猗顿独树一帜的财富传奇……(短文学)

涑水河出临猗后,一路逶迤西流,汇入伍姓湖。历史上的伍姓湖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四五里,烟波浩渺、风景如画。明代襄垣人王子俊曾在伍姓湖旁建造别墅,并自记说:"烟波渺弥,沙鸟上下,秋则芦花吹雪,夏则莲叶披云。"美景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涑水河,在此逸兴横飞,诗情洋溢,傲然前行,融入那"黄河之水天上来"!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只是这一切的一切,都远去了!如今的涑水河,已不是当年那般风姿绰约……

想起了我在夏县涑水河畔居住的日子。那浑黄浑黄的河水拖着黑黑的污泥,散发着刺鼻的怪味往前流淌着。我不知河水的心情如何,只是我们经过时,总要捂住鼻腔,快速通过……

记忆里的涑水河全然不是这副样子。春天来了,大地解冻了,清泠泠的河水一路唱着歌流向远方。河两岸的杨树、柳树刚刚吐出嫩芽,远远望去一片新绿;再往远去便是一畦一畦的油菜花,娇黄娇黄的花儿开得正艳,阳光下如黄缎般的耀眼。小桥、流水、杨柳、菜花,花丛中翩然起舞的粉蝶,偶然也有孩童的柳笛伴着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声,更给这小河带来了勃勃生机。

炎炎盛夏,涑水河成了村里人纳凉歇息的好去处,杨柳已繁盛成荫。茶余饭后,放下田间地头的活计,大姑娘、小媳妇来这里冲洗衣服,东家长西家短的拉着家常,喧闹声盖过了哗哗的水声;孩子们光着腚,扑腾到河里,嬉戏打闹,也有拿着蝉网在杨柳林中捕蝉的;干了一天活累了的汉子们,在明亮的月光下,痛痛快快洗个澡,便能洗去一身的疲劳。

日子伴着小河的水静静地流淌着。不知什么时候,河岸绿油油的菜地被高大的烟囱、连绵不断的围墙替代了;隆隆的机器声盖过了孩童的柳笛声、清脆的鸟鸣声;杨柳的绿叶盖上了一层黑黑的尘灰;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浑了、黄了、黑了;鱼呀、虾呀一下子消失了踪迹。女人们不再去河边洗衣服,汉子们也不再去河里冲凉,孩子们再也没有福气在清澈的河里捕鱼捞虾。水臭了,垃圾随即也堆起来了,一条好端端的小河此时再也找不到昔日美丽的容颜。春去春又回,何处再寻觅那条美丽的涑水河,恐怕只能在梦中了……

很久了,我一直在回避谈及有关涑水河的任何话题。不忍看到她干涸、憔悴、满面污垢、遍体伤痕的令人心痛的样子……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涑水河!面对今天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都应该有愧!

一条旖旎秀丽的清亮河,一条盛满河东历史的涑水河,一条备受我们摧残折磨的母亲河!何日在涑水的源头上,我能再听泉水叮咚之声?何日我从源头直奔黄河时,一路上能再现"涑水清波哗啦啦"的欢畅?令人欣慰的是,在涑水河的呻吟中,我们终于开始反省了,觉悟了,行动了!也许不久,小浪底的黄河水,将被引入涑水河,清水复流不再是昨天的梦!保护母亲河,恢复它的美丽,安抚它的伤痛,这是我们期待和愿景,更应是我们的努力和担当……

随心而行 幸福跨年

文/林丛中

时光悄然流逝,2010年日子在时间的踩痕上一点一滴的走过,踏着流逝的年华,忘了岁月的棱角如何划过我们的皮肤,留在我们的心里。

行色匆匆中,我们被生活磨砺得开始变的粗糙,对爱的感动开始淡忘,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跫音,更不愿意去回味爱的感动。也许,经历过这么多年的人生考验,忙忙碌碌的过日子,身体历经岁月的摧残,没有什么能比天亮时能睁开眼请,呼吸第一口空气更需要庆祝。老天很公平,给每人一张空白纸,由个人来写自己本身生老病死的故事。故事精彩与否,得看故事里的内容及主角如何去扮演好各个角色。记得为自己储备一点阳光。给2010年的自己问候一声,温暖2010年。2011年 让我们在自己的努力奋斗中牛起来……

活着就是一切,就该以最好的状态生活。人活着就是幸福,有多幸福就让自己多幸福,嘴角向耳根靠近那是真心微笑。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这种心态,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不快乐了!不管遇到多大的苦,心中要有走过去的信念,可以痛,但不能太久。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佛又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被人深爱着而又拥有足够的自由,钱不用很多,够自己到想去的地方走走看看想念的人和事,有自已感兴趣的工作完成自己许多的梦想,然后和相爱的人在平淡日子里暖暖相依。我的生活很平淡,上班下班,厨房烹饪,上网写作,与友喝茶,外出旅游……生活的圈子永远不变,朋友还是老朋友,工作还是老样子,甚至听的歌也依然是最早些年的曲子。因为这就是生活,我知足!喜欢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庸,只是想简简单单的过好自己的生活,随遇而安,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让牵挂自己和自己牵挂的人都能幸福快乐,仅此而已。

一个让人充满感动的朋友告诉我,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我们能很轻易地处理好,有些则不能,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处理这类问题的本领。所以当某种情感让自己心痛了,没关系的,我们在学习怎么减小它的痛并逐步学会处理。天空还是一样的,谁也带不走什么。生命中总是会遇到好多人,有的成为知己,有的就像一道风儿,转眼即逝,或永别,但所有都离不开一个缘字。所有的也只有抓住了,才会拥有。才会觉得是个幸福的人,所以当我们能够抓到一些,都会很感动。

人,是要生活在自己的阳光里而不是别人的影子里,而我们也永远只能要求自己怎样做,别人是别人。所以别再那么感性的扰乱生活里平静的步调,自己天空里的彩虹是会永远挂在上空,幸福是自己感觉出来的。在人生路上,没有多少人会注视到你,你尽可自在而又随心的前行着。

人,其实都是感性的,冷漠是不让自己受伤,一旦有道温泉融化那块心冰,便是每次心门的打开。原来不是只有自己才会活得有点累,原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烦恼,只是有些人选择乐观并战斗,有些人选择逃避或钻牛角尖。有些人有些事让我们走得艰难是心的沉重。有种幸福叫悄悄地走静静地来,而整个过程可能都有各自的忙碌,但坚信生活一直在祝福。

人,每个人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意义的,没有走不过的坎,是我们在每次心灵对话中的轻松。乐观与坚强,以独有的温暖呵护着每一个人,以宽阔的臂弯为我们保驾护航。因为,成长道路没有预告,待人真情真心就好。

随心而行,幸福跨年。生活依旧以她原本要走的路径前进,我们每一个人只是她的某个孩子,而且不能自爱便会被抛弃。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给自己每隔一段时期定制一个小小的梦想,我希望,以上我所重复过的所有的那些平淡都会一直平淡下去,美好的平淡下去,没有波澜,就把那些浪漫与惊喜表现在我的博文里吧。虽说我没有鲁迅那么犀利的文笔,没有余秋雨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握一杯热水,推窗望寒冬。新年已微笑的向我们走来,先祝福自己在来临的一年里事事顺心,幸福快乐。再祝福所有的朋友2011年会更好,心想事成!所以,请朋友们笑迎新年,因为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正努力行走着……

浓浓端午情

文/王月亭

菖蒲酒美,舟楫争渡,伴着街边此起彼伏的卖粽子的吆喝声,端午节如期而至。

童年时代对端午节的那份期待要从漂亮的香囊说起。记得每年快到端午的那几天,妈妈总会在哄我入睡时哼着一首小曲儿:"糯米甜,粽子香,端午时节醉心肠,浓香飘四方。做香包,缠彩线,岁岁年年祈安康,人间赛天堂。"妈妈一边哼着,一边用针细细密密地缝着香囊,把艾草轻轻地包进去,然后再编一个漂亮的中国结。等到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妈妈会把香囊拿出去润晨露,早上给邻里四舍的孩子们都送上一个。大家欢天喜地地佩戴着香囊,脚脖子上挂着用彩线搓成的花绳到处炫耀。这一天,我们还会跑到江边,挤进人群里看赛龙舟,争着听老人们讲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早上,妈妈一定会在门楣上插上艾蒿,然后开始包粽子。我会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看着苇叶一排一排地铺好,然后卷成一个圆锥漏斗形,再把白乎乎、晶莹剔透的糯米塞进苇叶里,用双手那么一缠,简单地捆扎,一个粽子就包裹而成了。放在锅里慢慢煮上两个小时之后,浓郁的粽叶味儿便开始清香四溢,热乎乎的粽子那个香甜、那个爽口,让我至今难忘。

长大后,当我第一次读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端午节在我心中有了新的含意,它不再是儿时那一个个形神兼备的香囊,不再是那一株株浓郁碧绿的苇叶,不再是那一口口香甜嫩滑的米粽,它是传承,是信念,是流淌在岁月里的情怀,是我们在用特殊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位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被贬官流放的忠臣,这位流放途中写下《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的轩昂才子,这位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而含恨投江殉国的三闾大夫,他那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时光流淌,在就学工作的每一步,他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昂首挺胸,在困难面前奋勇前进。

蒸馍

文/王宏哲

太阳还没升起来,谁家屋里已隐隐的有响动。先是谁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再是谁咔咔咔的干咳声;然后是辘轳绞着井绳发出的吱扭声,风箱拉动的啪嗒声。然后,一缕缕炊烟从一个个烟囱升起来,一丝丝柴草味儿粮食味儿在清凉的空气里散开来。有鼻子尖的抽一抽鼻子就感叹,说狗日的谁谁谁家日子过得就是美,今个保准又吃白蒸馍呀。

可能还就真的让他猜对了。只不过有可能冤枉了这一家,因为这一锅白馍也是寻摸了好久才蒸的。

面是先一天晚上就发上的,软塌塌的上面布满了马蜂眼。女人叮嘱男人烧着了火,摊开了发面往上面撒碱面,完了再又添些面粉揉啊揉。揉得面团不粘手,揪下一小块捏成团,吩咐男人放在灶间往熟烤。偏偏有时候男人粗了心,只顾着添柴搭碳猛劲儿地烧,只听着女人吊着两手面站在案边喊,快取出来,取出来,迟了小心烧成黑焦炭了。男人哦一声,停了封箱,拿一根树棍在灶间拨,瞅准了伸一只手进去飞快地捏出来,这手倒到那手,那手倒到这手,嘴里唏尔哈尔地址直喊叫烫烫烫。女人在围裙上擦了手,从男人手里接过面团先嘟起嘴儿噗噗地吹,吹得不烫了掰开面团放在眼前看,又放在鼻子前闻,末了说好着哩,好着哩,碱合适,面也旺,你快抓紧了烧开锅。男人于是加了柴火添了碳,风箱拉得啪嗒啪嗒地响。

女人在案前更麻利,揉好的面团搓成胳膊粗的条,拿了菜刀当当地剁;剁成一般大的面块子,又一个一个按着在案板上揉,揉成一个一个圆型的,摆放在篦子上等锅开。一般是,馍揉好了锅正好开,女人掀了锅盖一股子热气腾起来,女人两手提着篦子在雾气里往锅里放。放好了,又拿来一块早已包好的磺叫点燃,看着蓝色的火苗子弱弱地升起了,顺势往一个馍上摁下去,盖了锅盖然后招呼男人大火烧。

风箱于是拉得逾紧,火苗子窜得逾高,呼呼地舔着锅底,窜出灶膛,映红了男人女人的脸。很快的,锅盖周围腾满了气,有淡淡的硫磺味,麦香味飘散开,飘到鼻孔里,吸到肚子里,便有一种彻骨的舒畅在脸上活泛了。气要圆。女人对男人说,火可以慢些,只要气要圆就行了。男人答一声哦,就放缓了拉风箱的速度,有一搭没一搭地烧。

半个小时光景,女人说馍蒸熟了,熄火熄火快熄火。男人就停了风箱,站起来看女人掀开锅盖把一篦子蒸馍提出来往案上放。刚出锅的蒸馍白生生,热乎乎,软嘟嘟的,惹得女人禁不住抬起手一下一下地用指头在上面敲,在上面摁,一按一个坑,手一离开了马上又复原,可爱得恰是娃娃的脸。男人忍不住就咽口水,伸了黑乌的手掌想去抓,女人啪的一下打开他的手,说手伸得恁长干啥呀!馍没蒸下多余的,一个留给蛋娃子吃,一个留给他爷吃,剩下的收拾了拿去我娘家看我妈呀。男人讪讪地笑着搔后脑勺,脑子里就冒出了坏主意,掀开了女人的衣襟一边头往进拱,一边嬉皮笑脸地坏笑着,说这蒸馍俺总是应该吃得的吧。女人骂说去去去,都不看啥时候了还骚情,小心把蛋娃给惊醒了。没想到蛋娃刚睡醒,迷迷糊糊听见爹说要吃热蒸馍,就在被窝里奶声奶气地喊,说爹吃热蒸馍,我也要吃热蒸馍。两口子于是赶忙都住了手,捂了嘴禁不住偷偷地笑。

……

那年月在村里吃白蒸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是逢年过节了有白蒸馍,家里过事了蒸白馍,其余时间大多是玉米面和好在篦子上摊平了,放到锅里蒸,蒸熟了用刀切成块,一块一块地拿着吃。这在我们村叫粑粑馍,后来知道在城里叫发糕;再好些的是麦面里掺和了苞谷面,做成了馒头在锅里蒸,看着样子像蒸馍,但颜色黄黄的,吃到嘴里不筋道。正因为吃白蒸馍极稀罕,有白蒸馍吃的时候吃的人免不了就显摆。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家书包里喜欢塞零食,大多是红薯萝卜之类的东西。王光荣那天书包里装了一个白蒸馍,下课时取出来跑到院子里一块一块地掰着往嘴里塞,惹得一双双眼睛围着他馋馋地看。王光荣知道大家在看他,笑眯眯地回望着大家,掰馍吃的动作就故意放得很迟缓。这时候不知道从哪窜出一条大黑狗,飞块地扑向王光荣,准确地叼下他手里的白蒸馍飞速地转身跑开去。王光荣张着嘴愣在那,我们大家都张着嘴愣在那。哇,缓过神儿的王光荣禁不住哭出了声,他哇哇嚎啕着去撵狗,我们也尾随着大呼小叫地去撵狗,但那狗很快地就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这让我们怅然若失了好久。

再一年,我父亲外出干私活得一些粮,母亲在某一个早晨特意蒸了一锅白蒸馍,并叮嘱我们就在家里吃。我记得也不就菜,调一碟油泼的辣子汁,软软的蒸馍揪一块往辣子汁里一蘸,张了嘴囫囵嚼着往下咽,一时间,麦香,醋香,辣子香混合着朝五脏六腑里散开来,似乎是每一个细胞都陶醉着,每一个毛孔都欢畅着。事后,这一顿白蒸馍被我们弟兄几个津津乐道了好好几天,每一次说起来都彷佛余香未散,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大约是几天之后,我母亲拉着一袋玉米去磨面,到磨坊磨倌解开袋子一看吃一惊,说啥意思,你家白蒸馍多得吃不完,放到玉米袋子里往霉里放?我母亲一看也纳闷,一回家就把我们弟兄几个叫一起,问是谁把蒸馍放到了玉米袋子里。我弟兄三个都说没,我母亲气得就操起了扫帚把,吓唬说不说实话三个人免不了都得要挨顿打。我二弟这时才小声承认了,说他原想藏起来过后吃,没想到自己却忘了。还没等我母亲动手打,他自己先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说做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我母亲当然没有真的动手打我二弟,但我二弟却确实哭得很伤心——许是在心疼那个馍吧。

再后来我当兵去部队,我隔壁一个老汉来送我,说我娃去当兵好着哩,起码把白蒸馍能咥美。多年后我把这话说给妻子听,妻子玩笑说还以为你有多么崇高的的革命理想呢,原来是被白蒸馍吸引着去参军的。我笑着没有再答话,脑子里却满是关于蒸馍的记忆。现在的人大多都不再自己蒸馍吃,想吃了熟食店里多的是。奇怪的是,那些买来的蒸馍看着比那时的蒸馍要白许多,但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蒸馍的味道。

风俗腊月

文/羊白

腊月作为春节的前奏,是很特殊的月份,有蓄势待发的意思。说起来,我们古人遵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腊月时值岁末,天寒地冻,动物都休眠了,人忙活了一年,也积聚了一年的财力,总算可以闲下来歇歇,料理料理家务,置办置办年货,为春节的狂欢做准备了。

腊月风俗多,腊八是开端。腊八粥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除了它佛教的题材,更在于它的实惠,一锅大杂脍,熬出的是人世的包容和温暖。寒冬腊月里,手捧一碗热粥,想想都是一件美事!

腊八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杀猪,熏腊肉,灌香肠,磨元宵面,窝红豆腐,做醪糟……着手置办年货。在以前条件相对艰苦的年代,这么多好东西准备着,孩子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喜悦、激动。于是乎,跑来跳去地围着大人们的屁股转,心里一下就有了盼头,有了喜悦。

二十三,是小年。旧时乡间家家灶房都有"灶王爷"的牌位。这一天,自然是要摆上五谷杂粮,先犒劳犒劳灶王爷了,好让他保一家平安,香火不断。祭灶时,主人通常会抱一只红公鸡,只是鸡不叫鸡,叫红马,因为据说灶王爷升天时所骑便是鸡。然后焚香烧纸,祈表心愿。通常,在灶王爷两旁贴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扫扬尘。旧有俗语:扬尘脏,扬尘长,扫了扬尘好过年。庄稼人一年就这么彻底地打扫一回,自然要全副武装,扎个长扫帚,戴个破草帽,爬梯子,上竹楼,来个全面的打扫。在我记忆里,除了打扫屋内,还要上房顶扫去瓦沟里的落叶。因为瓦片易碎,一般都由体轻的女人们来完成。有时候,一些胆大的孩子也会忍不住爬上去,很有一种坐在天上的骄傲。

扫完扬尘,洗过案板碗具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刮锅灰。庄稼人往往会有好几口大铁锅,天天烧,锅底自然已积了厚厚的锅灰。男人们下力气把大铁锅从灶上取下来,扣在场院上,然后用铲子"呲呲呲"地铲,其尖利的声音刺耳中透着兴奋。铲子铲过,再用寻猪草的小刀挨着刮过,乌黑的锅底便会闪出一些亮白的铁痕。刮干净的锅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不是薄,而是"灵"了,一点火,锅就热,可以正儿八经地倒油炒菜摆大盘了。

二十九,小除夕。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会继续挑着担子去赶集,抓紧时间看还有什么年货没置备齐。在回去的路上,其挑子背篓里通常会有鞭炮春联,孩子们爱吃的甜糕或甘蔗。到这一天,热热闹闹的年已迫在眉睫,由不得大人们也发出一些人生的感慨!

大年三十是除夕。忙碌了一个月,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大人小孩嬉笑着贴门神,贴春联,挂灯笼。然后把家里的东西再摆一摆,挪一挪,清点清点,看看还有什么遗忘的未尽事宜。其认真的架势,有春晚彩排的意思。

这天黄昏,还有一件紧要的事。那就是各家叔伯兄弟儿孙等一大家"男人",要浩浩荡荡地到坡梁地头的坟地去祭祀祖先,给逝者磕头烧香。过年自然不能忘记逝去的人,在香烛烟气的缭绕中低头哀思、缅怀先人,祈求逝者安息,活人健康兴旺!

从坟地回来,一家人便围坐着包饺子,说闲话,准备年夜饭。自此已进入倒计时,一场大幕就要拉开———只等时辰一到,孩子们在鞭炮声里高喊:"年来了,年来了!"

年来了!寒冬腊月去了,正月新春来了!新的一年就这么噼里啪啦红红火火地开始了!

泅渡

文/雪梦

莫非,冬真的来了?翻过的页页日历,泛着惨烈烈的白,发着脆生生的响,似乎沾染了冬的霜意。伸出的手,青凉如冰,亦失去了昔日的柔软纤美。心更是揪揪的,冬未至,潜意识里早就提前烙上了冬的浅影。心情也似乎合了季节的节拍,麻木得无法感知到暖与痛。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慵懒着、纠缠着,不等你去回眸,已落在冬的深处。

喜欢在冬夜里静坐一隅,眼睛在凉意森森的空气里寻觅,在寻觅什么?梦的家园?心此时在潜意识里先拓了个影廓,然后细细地描,用心地描,描出了一幅山水画,描出了一幅春色图。于斯,我仿佛有了种错觉,浑身涌出了丝丝暖意。这时,我会突然想念起我的亲人和朋友,想念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一想到他们,就会心生柔软。咫尺的,天涯的,这样的寒冷天,他们一切可好?虽于电话里听到了声音,于视频里见了容颜,但我依旧无法感知,无法体味他们在那方天地下进行着的日月冷暖。过后深深的失落,彻骨的无奈像小虫子嚼噬着吾心。我多么想起身就可以拥住,伸手就可以触摸。可一切的思念终究在距离与想象里落下帷幕。

我扪心自问,爱,是永恒的吗?为何手心握紧的那点暖,一旦撒手,爱就随之消失,灰飞烟灭呢?我忽然颖悟到,人不是永恒的,又何谈爱的永恒!爱情最怕什么?应该是时间。再痴的情,再深的爱,怎抵挡住那似水流年?怎承受住那转眼的平淡?譬如说,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你还能说依旧爱着一个人,他(她)是你唯一的爱,无限的爱。果真如此的话,我想,那应该才是真爱吧?

说到真爱,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对迟暮老人。我经常被夕阳下那对相搀散步的老人所触动。其实,他们是一对老知识分子,是我的邻居。他们已相携共渡了50多个春秋。我特羡慕他们言谈举止的优雅与尊贵,仰慕他们思想的睿智与达观,他们似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哲学书籍,从他们祥和幸福的笑容里,从他们饱经风霜的沟壑里,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生命中曾经历的辉煌与苦难,领悟到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取向及诠释出的生命真谛。他们的豁达,超然于世外的那份宁静情怀深深感染着我。那是一种生命本真与自然的回归。从他们的故事里,我明白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命如此短暂,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的时日可以是真心?所以,珍惜、珍视生命中相遇的偶然与必然,成为我不倦的追思。

在这样寒冷静谧的夜里,就让我拥住心中的这丝暖,这点爱,这份情,继续在冬中"泅渡".在驰骋无疆的意绪里,让我心"永恒"吧!

端午节的礼物

文/曹少华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诗人文秀这首咏端午的千古绝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还使人们对端午节和屈原有了更深的印记。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会别出心裁,用各种形式缅怀屈原,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不一而足。

关于包粽子和赛龙舟,还有个古老的传说:原来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将他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悲痛,于五月五日怀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从四面八方划船赶来抢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给鱼虾吃,以免伤害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

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形式缅怀屈原,本无可非议,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事上,只有身体的愉悦,没有心灵的升华,这绝不是屈原当年投江唤醒民众的初衷;若仅仅是传承历史文化,也是远远不够的。缅怀屈原,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特别在全国人民向中国梦阔步前进的今天,更应该赋予其新的内涵。

年轻的父母,当你们剥开粽子,将香甜的粽肉喂给孩子时,千万莫忘了:讲讲屈原的故事,让粽子不仅香在孩子的嘴上,还要甜在孩子心里,让爱国的种子在孩子心田发芽,生根,成长,使他们成为明天的希望……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屈原最新的礼物。

博学的老师,当你们领着学生在大湖大江边观看龙舟比赛时,千万莫忘了:引领学生目睹龙舟飞浪和耳闻《离骚》天籁的同时,还要引发出他们"上下求索"的激情,让他们成为明天的科学巨人……这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屈原最新的礼物。

虔诚的人们,当你们门插艾草,手捧雄黄酒时,千万莫忘了:抵御病毒侵害的同时,更要抵御邪恶的入侵,像屈原那样,多一点刚正不阿的正气,少一点同流合污的劣根,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人间……这是送给你们自己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屈原最新的礼物。

端午节,亲爱的朋友,莫忘给屈原送新礼。

故乡的葡萄

文/缪淑秀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缕缕秋风送来阵阵果香,芬芳馥郁。

刚刚摘下纸套的葡萄,在和煦的阳光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笑脸。黄绿斑驳的叶片儿把阳光筛成铜钱般大小,洒落在紫里透红、红里带黑的葡萄上,一串串,一颗颗,如玛瑙般晶莹透亮,光彩诱人,滴溜溜映在果农的脸上,乐开了花。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在好友的催促声中,沉睡的味蕾再次被唤醒,抵挡不住来自家乡的诱惑,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老家凤阳官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在那自给自足的农耕岁月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或多或少地种上一两种果树,为我们这些小馋猫简单的日子增添了多少的欢乐。果树除了梨和桃子,最多的当数葡萄。

葡萄喜光,不易种植,要求地势高、不积水。我家门前一条五六米宽的道路自然成了种葡萄的"黄金地段".春天里,堂哥们用竹筐满满地装来肥沃的土壤,在墙角一字摆开,在筐中插上几株葡萄苗。倚着墙体,在路上方两三米高处用木条、竹枝、铁丝搭起了葡萄架。从此,我们小心眼里的期盼也悄悄爬上枝头。

从葡萄苗抽芽、长叶开始,我们堂兄妹每天都轮流值守在葡萄树旁,生怕错过一朵花开的声音。然而,葡萄树似乎并不领情,生长总是十分缓慢,两年多才好不容易爬上架子,伸展开来,俨然成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凉棚下,稀稀疏疏垂下几串翠绿翠绿的小果子。正可谓:根蒂蟠虬,龙须围绕。枝枝叶叶青青好。三光照曜结云棚,就中几穗非常宝。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婆娑的葡萄架下,缀满的不只是美食的诱惑,更是一个个飞翔的梦。

盼望着,盼望着,总算等到果子有黄豆般大小,再也按捺不住那股馋劲,今天摘一串,明天采两颗,放进嘴里,酸酸的,涩涩的,小眼睛老半天都睁不开,但那种纯美的果香却久久萦绕在脑海中,欲罢不能。不到十天半个月,架子上的葡萄几乎被我们一扫而光。

从外出求学到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已近20个年头。期间,吃过的各色水果不胜枚举,但家乡的葡萄,始终是我舌尖上对老家的一种莫名的依恋。

家乡种植葡萄的历史不知始于何时,明末廉吏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记载:"十甲住葡萄洋村……"葡萄洋村现为何处不详,是否因盛产葡萄而得名也无从考证,但"十甲"即为今天的凤阳一带。

如今,在下半岭村仍有一株古老的葡萄树,藤蔓呈拱门形状倒伏在地上,树冠达3000多平方米,树桩主干围112厘米。说起这株葡萄树,当地村民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原来,这株葡萄树是在建村伊始种下的,被村民誉为"风水树",至今依然年年长果,丰产年可采摘葡萄上千斤。果实紫黑色,如小指头般大小,每串多达两三百颗,味道十分甜美。经专家分析推测至少有600年以上树龄,属全国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葡萄王".

几年前,村里的年轻人种下了数十亩巨峰葡萄。秋天里,收获到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质的葡萄,检测出含锌量高达3.7~4.18mg/kg,含糖量18~22%,仅次于新疆吐鲁番葡萄!由于海拔高,葡萄成熟的时间比低海拔地区近两个多月,弥补了市场的需求。

看到葡萄种植前景的乡民们纷纷加入到这个甜蜜产业中来。渐渐地,全乡种植葡萄面积达到了数千亩。由于所产葡萄含锌量、含糖量高,果实圆润、果粉足、味道纯美,几年间,凤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锌葡萄之乡".

葡萄让乡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地处寿宁、福安、周宁交界处的偏远小山乡也因葡萄而为世人所瞩目。

千亩葡萄,香飘万里。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山坡上、山坳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目之所及,一排排,一片片拱形葡萄棚挨挨挤挤。葡萄架下,叶片如履,藤蔓婆娑,累累的果实闪着紫光,润如珠玉,空气中弥漫着盈盈的果香。摘一颗放进嘴里,馨香顿时在口中弥漫开来,甜津津的,一直从唇齿间流到了心里。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小时候的梦想瞬间又丰腴而饱满。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