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故事短篇

2023年03月22日优秀文章

温暖故事短篇(必读7篇)

温暖的唠叨

文/何伟良

某晚我在去上夜班的路上因赶时间违规了,我的自行车被迎面而来的摩托车撞上了,运气好我身上没事,只是我的车被摩托车撞坏了前轮,弯曲了。爸妈知道我的事后,从我一跨进家门,就听见他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有紧张,有关心,还有爱!相信与我同龄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同感,父母的关心,说多了就是看成是唠叨,甚至还会有些反感,父母老了,会唠叨的话题更多,这个时候,再去理解,心中不免会有很多感触,冬天怕你冻着,夏天怕你热着,雨天怕你淋着,饭凉了再热热,饭热了给你吹吹,磕碰只否疼了,工作是否劳累,怎么不爱吃饭了,怎么脸色不好看了,生活是否受到委屈,多么细心的唠叨,多么直白的爱,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爱自己的语言,是在唠叨中给予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用自己碰到的事情,经历到事传教给儿女,是父母对儿女的一份责任!现在每次听到父母的唠叨,再也不是低头不语,而是用微笑陪着父母一起唠叨。

唠叨不知道是父母的天性,还是代代的传统,为人父母,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去把爱表达,父母的关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儿女永远唠叨不够的爱!唠叨里面蕴含的多少爱心,珍惜父母的唠叨!珍惜父母的爱!

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也已为人父,已经逐渐习惯了父母的唠叨,因为我有时也会像父母一样唠叨儿子。也许父母的唠叨就像一根线,儿女就如线上的风筝。

看着眼前还在唠叨的父母,看着他们鬓角已经花白的头发,我开始理解并喜欢父母的唠叨,这些看似多余的唠叨,就是他们思想的精华,让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一些风雨,少一些挫折。

我想给母亲温暖

文/15757373680

说起母亲的故乡,那是别具一格的塞上江南,宁夏。群山环绕的几座矮平房中,稀稀疏疏仅有几户人家。母亲兄弟姐妹五个,排行最小,理所应当独享了不该拥有的呵护,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初中毕业后,同行几个人,跋山涉水到浙江打拼。早出晚归,天天吃大锅饭,钱挣得却少的可怜,大多数还是要寄回家的。

说到母亲的相貌,如果你不曾与她相识,即使她从你身边光明正大的走过,你无论如何也注意不到她的。蓬松的头发时而披在肩上,时而扎成马尾,皮肤黄中泛黑,又略微夹杂着一点红。个子不算高,需要高跟鞋的衬托,然而她并不会穿高跟鞋,一扭一扭,像极了出顾茅庐的小丑。说的是普通话,但伴随着丝丝乡音。她太淳朴,太老实巴交。

我们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倒也乐无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是我依稀记得,只是不愿提起,我上了初一,身体各种不舒服,经检测,是鼻咽癌。足足医治一年多,母亲没日没夜的操劳,侥幸不死,却也掏空家中所有的财产,并负债累累。自这事以后,父亲选择了卖猪肉,浑身一股猪骚味,我倒是觉得是香的。由于昂贵的摊位费,以及卖不出肉没有食堂收购。如此说来,父亲便吃了大亏,日夜操劳,也于事无补。后来,思念笨拙的母亲在偏僻的街道开了一家小饭店,饭店甚至比过往的行人还要多上几分,街道如此冷清,只好无功而弃。

我读书在外,离家没多少时日,却日日思念母亲,思念家。母亲年少就独自打拼,我不禁联想到他的不容易,坚强。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让母亲的老境不在颓唐,不再让她经历风雨,我要做庇护她的伞,给她温暖,给她幸福。

今日看了看她的照片,不知不觉又流泪了。如果老天给我活下去时间,我一定要用我热血沸腾的生命,去慰藉母亲饱经风霜的一生。儿子的倾情呼唤,不知道远在家乡的您,听得到吗?

如果可以,我愿意和她平分生命,哦不,我要比她晚离去一天,我要亲吻她的额头,我要为她精心打扮一番,母亲这一生最爱美了。如果我癌症复发,我祈个愿保佑,希望有人替不孝的我好好照顾她。我觉得,我和母亲,一辈子真的太短了。

收藏一份温暖在心底

文/娃娃

时光的流转,惊扰了岁月里的春夏秋冬,赏一季花红柳绿,看一集人生轮回,采携一束温暖时光,在年轮上写下一些文字,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细细镌刻。 我顺着一缕阳光的嫩绿思绪,寻找着六月在季节里的踪影:幽静小巷的栀子花,用淡雅的清香装点着六月的清寂光阴;火辣辣的骄阳,用厚重的色彩隆重地渲染着六月的浪漫激情;突然而至的风雨,浸心浸肺的体贴着六月有些躁动的心情;毕业季节的伤感渲染,摇醒了多少人沉睡的记忆…

初夜凉风入怀,路灯睡眼惺忪,昏暗的灯光携着幽怨的目光游弋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喜欢柔弱的光线, 寂寞的闪烁。新月朦胧仿佛还是在昨天,怎么天空又是一轮圆月?最害怕流失的是时光,可是它还是永不停息地流转。也许人生不过是一出没有回头路的独角戏,在漫长的追寻与探索中,总是上演着曾经相似的情节,在过往的纠结与琉璃中品尝着酸甜苦辣,也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捕捉到曾属于自己的心情片段。

曾经,我望着那一地繁华落幕后的碎片,想要拾起,可我总找不到捡拾的理由。而今,那一地碎片依然在我面前,我该拾起吗?我环顾四周,突然没有了捡起的那份勇气了。夜色渐浓,一轮圆月流淌的清辉,行走在碧纱朦胧的冷艳中,那些划过掌心的时光于惋惜中日渐荒凉。

曾经,我将一份情感,书写成刻骨,也曾将一阕离歌,唱断长庭。时光的流转,让我从不谙世事,到从容淡定, 失去了原有的热烈与执着,却多了份坦然和感悟。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论行进到哪里,好像总是在聚散离合中游走,不能说离别就会感伤,也不要说相聚总是欢乐,应该说一切皆是缘分的使然。

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愈来愈明白,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风景。走过漫漫人生路,便多了一份从容;览过万千风景,便多了一份淡然;经历风霜雪雨,也多了一份平和,当尝遍了人生的千般滋味,洗尽铅华,学会隐逸清雅,就是一种生命沉淀后的淡定。

生命是一场悲喜的体验,生活就是风雨兼程的旅途,旧日的光影画面里,折射着每一个熟悉的容颜,铭刻着每一双温暖的手,将那些丰盈生命的故事,落笔在文字的素笺里,虽途经万千寂寞,回眸一笑,已是几度春秋,收藏一份温暖在心底,在红尘,走着,走着,心就热了,暖我一生人间烟火。

温暖

文/唐厚梅

于我而言,温暖是在一阵凉风飒起、落叶翩翩的清秋,爱人会为我带回一件米色风衣,会在起风时用他有力的臂膀揽着我的肩,这就是温暖。于我而言,温暖是在华灯初上,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赖在沙发上不想起来,妈妈为我端上一碗精心熬制的汤,爸爸为我打开电视,调到我喜欢看的节目《中国文艺》,这就是温暖。于我而言,温暖是在一个窗棂上射满阳光的早晨,一岁七个月的女儿自个儿醒来,在我身边自言自语:"天亮了,苗苗该起床了。"或者背上一两句她喜欢的诗句,而我就在她的呢喃声中睁开眼睛,这就是温暖。

很多时候,你给予别人举手之劳,而他却认为是雪中送炭。每当心中洋溢着一丝暖流,在心海中荡起涟漪,并泛起层层波浪,我就知道温暖又来叩门了。

昨天搭公交车回家,正遇上周末高峰期,车上人挤人就像插冰棒一样。我找了个位置站着,手抓着扶手却还是站不稳,心里不知多羡慕那些有位置的人。为了排解烦闷,我打开手机听音乐《云水禅心》,行云流水般的美乐净化了我的心,我安静地欣赏。车行了两站,我旁边一个小伙子站起来准备要下车,那位置多么诱人,我刚要坐下,想想又往四周环视了一下,门边有个大爷正抓着扶手,看上去很疲惫,我马上对他招手,轻轻地说:"大爷,这里给您坐。"他连忙说:"你坐就好。"我再次对他微笑,并招招手示意。他感激地过来坐下并对我说声谢谢。我退到门边,把行李放在地上,再次抓住扶手,靠着门边的栏杆。这时,正好听到广播里传来一阵甜美的声音:"创建文明城市,请从身边做起。请为你身边的老弱残病、孕妇及抱着小孩的妇女让座,共创一个文明的世界,谢谢!"本来我无意于这样的善举,只是自觉行为,而此时,我的心里感觉暖暖的。能做一个文明公民,能让别人感受到生活在文明的世界,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后来,我也有了位置,坐下的那一刹那,我看到刚才那位大爷已经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喜欢的名言。所以我每当做一件事时,我就会想我渴望什么,不喜欢什么,于是就设身处地尽力去做。于温暖而言,我也是如此。特别因为我是一位老师,每天生活在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当中,我更是时常反思。我愿意我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能带给孩子温暖,然而恰恰是我常常从孩子们的身上沐浴到阳光。

有一回,我因为用嗓过度,声音十分嘶哑。有一天上课,我发现有个小男孩坐得特别笔直,上课十分认真,与过去大相径庭。我特意表扬了他,并请他说说为什么这么认真,他望着我,清澈的眸子如水一般,他说:"我认真是因为这样老师就可以不用大声说话,不会因经常批评我而多讲话,这样老师就不会喉咙痛了。"我深深地被暖到了,孩子的心灵竟如此简单,如此明净。原来温暖是可以这么简单。有个小孩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微波炉盒,说要请我吃蛋糕,是他自己制作的;有个小女生摘下她家刚开的茉莉花,做成手镯要送给我;最调皮的那个男孩子听我念我的文章,知道我喜欢吃桑葚,竟在春天时从他家的桑树上摘了一包桑葚放在我讲台桌上……这点点滴滴如此温暖着我,更让我渴望我是一缕阳光,带给他们金色的梦想。

我的心底有一个美丽的蓝色玻璃瓶,我用它收集温暖,每当瓶满时,我便把这暖流汇入人海,熟悉的人、陌生的人。这些来来往往的温暖、微笑之花,绽放在我们美丽的国度,汇成一条宽广的文明之路。

伸出你的手,温暖他的心

文/王清媛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得,那是一个凉飕飕的夜晚,我刚刚从饭店出来。一出来,便看到揪心的一幕:一位老人坐在那冰冷的地面上,脸上有着许多皱纹,白发苍苍,在那儿讨饭,而且这位老人只有一条腿。"哎……他真可怜。"我深深地感叹道。"老板,老板,给点钱吧!"老人拿着一只破碗向路人乞讨。可那些人理也不理,甚至看也不看,老人缩回那只又脏又黑的手,孤独地望着天空。

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有怜悯之心?我再也看不下去了,赶紧摸摸裤兜。"啊!正好有五块钱,还好今天没有用掉!"不知怎么回事,我心里的小天使和小恶魔争吵了起来,天使说道:"给他吧,给他吧,他太可怜了!""不行不行,这是你这个月最后的零花钱了,不能给!"真是左右为难!管他呢,还是帮帮他吧!于是,我迈步向那位老人走去。我把五块钱放进了那只残破不堪的碗里,又转头看向老人,他对我露出了笑容,虽然笑得很僵硬,但是我看得出,那是甜甜的笑。我也对他笑了笑。"小朋友,谢谢啊!"老爷爷感激地说。"不用谢!"说完,我迈着轻盈的步伐离开了。

只要你伸出爱心之手,就会感到快乐。因为帮助了别人,不仅快乐了自己,还快乐了他人,所以让我们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吧!

夜市里的温暖

文/蒋延珍

上世纪90年代,在成都函授学校学习时,我们喜欢逛青羊街夜市,那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许多人下班后来此摆摊设点赚取点外快,也有小贩们挑担吆喝穿梭于此。

夜市里,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有一次,我花了15元,买了一条棉绸的长裙子,蓝色白碎花,结果回去,家人说你那是啥裙子,袖子都没有,快别穿去上课了。那年秋天,我在外面罩一件风衣,穿出了不一样的新潮美。

后来我们去逛成都百货大商场,看见一件漂亮的衣服,跃跃欲试。我被同伴拉了一下,"看下标签吧".我细数了一下价格是五位数,吓得我们伸舌,赶紧去夜市寻找适合我们的衣服。那一次,我用所剩不多的钱为父亲的"老寒腿"挑了两双毛线袜,为两个妹妹挑了几件衣物,她们欢天喜地穿去赛宝,温暖了整个寒冬。

再后来去宽窄巷子锦里逛夜市,偶尔碰到挑担卖水果的远亲二姨。那天下暴雨,人们急急奔跑,她顾着背上的孩子,水果却被撞得撒了一地。我们赶紧帮她捡雨水里的果子,她看见那些被踩坏的果子,急得哭了。旁边店铺里一位大娘拉着她说:"大妹子,快进来,擦下水,打水把果子洗下,等雨停了,你就坐在我这店铺前卖,不收摊位费,谁不遇上有难处的时候?"

那一次,我帮着二姨一起卖水果,很快卖完了水果,虽然有些小损失,但心里是暖暖的。在回来的路上,她给我说她家里有孩子,爱人打工腰受了伤,出来摆摊是没办法的事,在夜市卖水果给了她一家支撑起生活的希望。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小区酒店的大厨们做起了糕点,傍晚在小区的前后门摆摊,生意不错。小区后面一条新修的家珍大道转拐处,前不久天黑时我看见一两个摆摊的。没想到"一夜春风吹来",这里卖瓜的卖串的很快形成了热闹的夜市场,其它市场的热闹更不用说。在小区里碰到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逛了夜市,在凉椅上休息,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太好了,一定要好好活。"你看嘛,这个在夜市上买的香蕉好便宜哦,八块钱买了这么多。"

散步时,又碰见那个远亲二姨,问她如今怎么样?她说:"儿子大学毕业了,工资待遇不错,我们在县城买了房。不过现在鼓励夜市经济,我有时间又去摆摊呢,喜欢那个氛围,那个吆喝。"

惠民政策吹进了百姓的心窝,就似一首欢乐的歌,老百姓甜蜜蜜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温暖的柴火

文/九满

六七十年代,乡村家家户户以烧柴为主,需求量大,柴火短缺是常事。

每年秋天,我都会去漫地里捡柴火。这柴火,其实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已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树枝,或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零星灌木。

放学回家,拿起竹筐,架一个竹耙,搭上肩就走,哗啦哗啦满野地瞎转悠。在本来就光秃秃的地里硬是搂出一筐柴火来。风起时,眼看一根树枝就要被吹向远方,还会紧跑几步,把它抓回来,让它回到自己掌控下的柴火队伍里。

累了,舒展在草地上,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上树,把那些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筐底,背回去迎接燃烧的时刻。

每当夕阳快要吻到西边的屋顶,我就背着满满一大筐柴火往家走。遇见婶婶嫂嫂,她们或许会夸赞一句:"九满,真勤快!"此刻,带着收获的成果,喜悦早已占据了整个内心,对于这种鼓励,还是毫不推辞地欣然接受。

柴火灶可不是吃素的,我捡的柴火远不够它享用。弄柴火还得靠两位兄长。

夏收后,兄长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埂,把队里分配给自家的稻草、棉花秆依次收回家。于是,房前屋后便冒出一个个蘑菇状的柴垛。

稻草收回家后,父亲总要找几个晴朗的日子,在屋面上发黑的茅草中补充新生的稻草,用新生的稻草整修过的房子就很难漏雨了;冬季来临,母亲会从柴垛中取几捆上好的稻草铺在床板上,睡在稻草制作的"席梦思"上,冬夜里,家人就不至于太寒冷;当母亲从柴垛上拽下一把干燥的稻草,细心地铺进鸡窝,从此,这里每天就能增加几枚令人嘴馋的鸡蛋;当母亲给猪窝铺上厚厚的稻草,猪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就能暖暖而幸福地做着它们的黄梁美梦……

柴垛,不仅是农家的资源库,更是农家生活质量的标志。堆柴垛是很有讲究的,既要防水,又要防风,有经验的庄稼人码出来的柴垛严严实实,风吹不透,雨淋不入,任人在上面蹦跳也安然无恙。若是某户人家码出来的柴垛松松垮垮,那就预示这户人家要么是不讲究整洁,要么就是养着一群懒汉。以致于姑娘家找对象,亲朋好友去男方家时,总会悄悄地走到柴垛前,用手推一推柴垛,试探它的结实和饱满程度,以此来了解其家人的素质以及勤劳的程度,从而决定是否同意这桩婚事。

冬天,即使下再大的雪,有了柴垛,农家便不会慌张。雪只是把柴垛的表面浸湿了,里面的柴火还是干干的。那时候,常听人说:"仓里有粮,心中不慌",其实,家有柴垛,农家心里才会踏实。

做饭的时候,一个灶台,一把锅铲,母亲把人生的光景细碎成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日子。母亲蹲在灶膛口,棉花秆放进去,再抓一把稻草引火。擦亮火柴,放在稻草下,火苗呼的一下蹿起来,伴着棉花秆的噼啪声,火势很快就旺了,大自然的美味也弥漫开来。灶膛前闪烁着的火苗,舔着锅底,也映着母亲慈祥的脸庞。当然,如果风向不合适,烟就会逗留在整个屋子里,让人体会到"烟熏火燎"的真正含义。这时,母亲会赶紧打开门窗,让弥漫在屋子里的烟飘出去,飘向更远的地方,烟太大太浓时,母亲还会拿着芭蕉扇,使劲地摇着,好让烟快点儿散去,仿佛在说:"出去走走,好男儿志在四方!"

过年过节或来了客人时,需要启用大锅,稻草、棉花秆过火快,眨眼就熄了,不经烧,只得退居二线。经烧还得老枝、树干等硬柴,它们是烧火材料的不二之选。父亲平时不怎么在灶前灶后帮忙,这时候,父亲会和母亲一道烧菜做饭,父亲坐在灶门前,负责生火,母亲在灶台前忙碌,母亲会不时提醒父亲,烧大火,父亲嗯一声,加点柴火,有时母亲说让火小一点,父亲也是嗯一声,就用火灰埋一下大火,父亲话不多,但很耐心地听着母亲的唠叨,两人相互配合着,好温馨,不像平时做农活那样,大声大气,争争吵吵。看到父母协同做饭,我感到心里有一种幸福和心安。母亲还会把平时积攒的、舍不得吃的食物都拿出来,也会在铁锅里大显身手做足文章,蒸腾出大家喜欢吃的饭菜。各种颜色你来我往,各种瓶瓶罐罐接踵摩肩。整个屋子里,烟雾缭绕、香味飘飞。红通通的灶火,噼噼啪啪的声响,多么喜人的颜色,多么清脆的声响,多么富有人情味的烟火。

凛冽的寒冬,室外寒风呼啸。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听炉火"轰轰\"地烧着,看茶壶"扑扑\"地吐着热汽,闻烤红薯呲呲喷香。母亲那些有趣的励志的民间故事便是在这时候讲给我们听的。一家人,说着笑着,特别温馨美好,特别富有诗意。很有围炉夜话的味道,正如汪曾祺老先生所描述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那时候,柴火是庄户人家的"底气",有了它就有了生存必备的条件,有了它就有了点燃生活的希望!母亲将一把把柴火填进灶膛,蒸腾出一锅锅简朴而美味的餐食,燃烧了一段段艰苦而安稳的岁月,也用勤劳的双手抚养我长大成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