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湖的文章

2023年03月25日优秀文章

写西湖的文章(必读6篇)

西湖断想

文/徐东风

游西湖对于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愿望。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地理老师给我们讲西湖,才知道西湖的美丽。到后来又知道西湖又叫西子湖,才知道西湖完全可以和西施相比美的。

西施,又叫西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越国人,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把年轻美丽的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于酒色之中,疏于朝政,最终使吴国灭亡。吴国灭亡后,西施就归于范蠡,同泛五湖。

范蠡明知道打不过吴王夫差,但他深知吴王好色成性,就乘虚而入,把倾国倾城的西施献给吴王,嗜色成性的吴王哪里知道这是一计,面对绝色美女的诱惑也就欣然笑纳了,吴王夫差从此沉湎于酒色之中,就不理朝政,疏于管理,部队涣散,慢慢的范蠡就打败了吴王。这也就应了一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初次游西湖是去年仲夏,天气炎热无比,我们在朋友的带领下缓步来到苏堤,走在苏堤上放眼望去,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翠柳,月牙桥,平静的湖面在微风吹动下又见波光粼粼,几叶扁舟载着几个游客泛舟湖上;另一边则是三潭印月,湖心岛,我们是白天游西湖的当然看不到三潭印月的魅力了。抬眼远望去,一塔高高竖起,在淡淡的雾气中显得飘渺无比,朋友说那就是雷锋塔了。

提起雷峰塔,便想起了上中学的时候学过的鲁迅先生一篇很有名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先生借题发挥,将雷峰塔的倒掉与《白蛇传》的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了,美丽的爱情和动人的故事为现代年轻人对美满婚姻的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前提条件,但是偏偏又杀出一个老法海,老法海百般阻挠白许两人的爱情,还闹了个水漫金山,祸及民众;尽管如此,法海也没能阻挠爱情故事的美满,白娘子和许仙不但结婚生子,最后还让许士林将雷锋塔下的白娘子救出,一家三口团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凄美的传说也就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阐释了一个"情"字,而许仕林祭塔救母也为中华民族的"孝"道给了一个新的注脚。所以,一切美满的东西尽管历尽磨难,只要我们去坚持,去不懈的追求,最终还是圆满的。

西湖里还有一个关于苏小小的故事……

苏小小,钱塘名妓,从小随父学习诗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聪慧美丽,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据说她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却招到了阮郁父亲的百般阻挠,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为此也难过了一些时候,便放下了,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

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度不凡,像饱学之士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其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专程看望苏小小,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悲痛欲绝。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暮碑上刻有"钱塘苏小小之墓",据说是书生鲍仁所建。

苏小小的一生可谓是历经磨难,父亲去世得早,靠母亲留下来的仅有的资产勉强度日,最终沦为歌妓;虽为妓,但却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和女人的贞洁;和阮郁的爱情在阮父的坚决反对下没能得到圆满,但苏小小和鲍仁的友谊却为后世传诵,没有苏小小的慷慨解囊,也许就没有鲍仁的金榜题名,但鲍仁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可令人惋惜的是,当鲍仁金榜题名回乡报恩之时却赶上了苏小小的葬礼。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苏小小是名妓中自爱自珍的典范,其实我觉得,苏小小之所以能够在西湖边如此长久为人景仰,是因为她对人才的珍爱,而且是不仅爱自己的才气,她没有选择"老大嫁作商人妇"那种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更爱别人的才气,所以萍水相逢,便慷慨相助。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回报,就是对培养、帮助你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但鲍仁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苏小小竖起一块碑,鲍仁的行为进一步诠释了感恩的全部内涵。

我们在朋友的带领下又观看了岳飞墓和武松墓。

我们无需考究岳飞和武松葬在这里的原因,但岳飞是精"忠"报国的代表,而武松则是以"义"字闻名于水泊梁山,一忠一义,相得益彰,我以为这也是西湖不可忽视的看点。

综观西湖美景,有宋代的大文人苏东坡留下的苏堤,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建造的白堤,这两位文人在唐、宋两朝都是顶级的诗人文学家;而岳飞,武松则是忠肝义胆的两位英雄,再加上西施、苏小小、白娘子三位柔美的女人使得西湖文武兼备,刚柔并济。西湖的美丽不在乎她的淡泊宁静和秀美的山水,而在于她的刚柔相济,文才武略,才使得西湖有了令人惊叹的和谐之美。

我们又相继游览了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着名的景点……

西湖虽然很美,但有一个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武松的墓地与苏小小的墓地仅有五十米之隔,一个是削发为僧、义字当头的好汉,一个是一生未嫁慷慨相助的青楼歌妓,不知道当初立碑造墓的人们是为何这样安排的,也许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话题……

月满瘦西湖

文/莺子

初春孕育着大地重生的气息,但是在北方料峭的寒风里很难看到久违的新绿。清明时节的雨断肠销魂。生活是由烦恼、痛苦串成的念珠,日日拨动便不知其苦了。曾在过往的春日里沉醉于瘦西湖的花海,今有空闲,便在细雨霏霏之中重游扬州。

天色微亮,江南水乡的魅力尽收眼底,偶而有三三两两的桃花在风雨中摇曳,装扮着大地的沉闷。远山近树,风物各异。在此世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孤立存在,有许多可见不可见可感不可感的名状,让它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风吹过衣襟,细雨打湿了来不及拭去的脂粉。相识既孤立又偶然,谁又能证明在生死轮回中,我和你今朝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

少时读过东坡先生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深感他的想象力妙不可言。阴霾的天空下瘦西湖愈发楚楚动人。轻曼的烟花细密地织在玉带般缠绕的脉络里,品色各异的玉兰花争相竞放,庄严着本色的高贵,仔细品咂便可领会其中自然的美妙。游兴未减的乘客,在同一条画舫上撑起各种颜色各种花形的伞,无论肤色、文化、信仰、生活习惯有着怎样的区别,都是风雨同舟的故友。

当地的村姑撑起竹篙,唱起有板有眼的扬州平调,细雨斜风,一幅静态的画卷,流动的诗篇。其实在不懂得什么是美的时候,美依旧存在。它绝对不会因为众人不懂而消失。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你把玫瑰说成其他名字,它依然芬芳。倒影在曲径通幽的水面,翠绿、褐红、鹅黄的晶莹剔透,美丽而脆弱,仿佛用手指轻轻一碰便瞬间消失了。在各样的机缘中,偶然打开心灵深处的唯美,顿时对世界的认识度也就变得奇妙瑰丽。

文人大师写下历久弥新的篇章,如同莲花瓣上游动的轻盈露珠,折射着娴熟而又稳健的扬州俊美,这些美只向有耐心的人展示:无论来客是帝王将相还是儒士雅客,如无耐心,则只能与之擦肩而过了。

人的视野有限,只能看见近处的风景,而最美的却在远处。

淅淅沥沥的雨终于停了,漫步于瘦西湖的暮色里,静水深流,不知不觉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身边的村落里、农舍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青山隐入夜色,黑夜里的掌灯人,点燃了千百万盏引领人们通往光明的道路。被春雨洗涤后的瘦西湖,脱落得妩媚、清秀。看不见雨了,不代表雨消失,而是雨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我闭上眼睛,那些缤纷的落英扑面而来,吹落的花絮在空中盘旋着、飞舞着,轻盈的身姿像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使整个世界为之宁静,那心止如水的感觉成为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

泡茶的山泉清冽绵长,陈年的普洱滋味更浓。

茶桌及周围,忽然明亮了许多。

仰头望去,月亮已经爬上了瘦西湖西侧雄踞蜀冈中峰大明寺的上空,隐隐约约正露出半个脸。夜静如烟霞,风过竹林,竹林深处偶有寒鸭咕咕低鸣。此时,瘦西湖再次剥落了往日的盛装,垂柳婀娜,曲衣绵带,安若处子。

我惟有缄口,因为前尘影事,皆已成过眼云烟。仓促之间顿然醒悟,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着错误的幸福,而失去的恰恰是俯拾之间的财富。

世人望月,于悲欢离合中期寄团圆,抒发情怀,千古至今,皆惜圆满。今恰逢满月,月朗星稀,云淡风轻。清凉的光辉雕琢四周,长廊、飞檐在与生俱来的痛楚里承担着生活无尽的风雨。

小儿生于腊月十五,遂取名月中,他甜美的微笑窥探着未曾沉睡的人间。世界会随着他的心性而改变,脚下再艰难的路,是靠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如同自己的呼吸要靠自己一样,有些事,因和果,没有谁能够替代。

儿子胖嘟嘟的小手,那样神圣地传递着善良和爱心。他那活泼泼的灵魂洞察着人世间最美的神话。我的眼泪涌出心田,我的心被这无名的警觉唤醒了。满月之圣美,随缘似清流,眼前的境遇是我多年以来追寻的心灵皈依。时光荏苒,虚度光阴四十春。

身在西湖秀色,谁是瘦西湖,谁是谁,谁又在哪里?借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间多相聚,也多别离。相送再远,更多离愁。如真的了解了生命的缘起,暮然发现,世间所有人、所有爱恨情仇,都是亲人的生死离别。

夜色总是深沉,一轮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凭人间怎样变幻,变亦如此,不变亦如此。

那些年我去过西湖

文/春在拂晓

西湖这地方我已经去过多次。第一次去和最后一次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去,在1987年的冬天,西湖很朴实,人也不多,园子里的商店寥寥几家,我进去转过,还买了一串翡翠项链,当时的售价68元。感觉这东西以后会升值,加上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所以在反复挑选比较后,毫不犹豫地买下。那翡翠透着晶莹,圆圆的,里面的云彩,像海藻一般;像蜿蜒曲曲的山路;像雪花,无论怎么端详,一颗颗翡翠就像一个个故事被串连起来。

当我出了古玩店,张望,远眺,湖中央有一片陆地,不多的人流走动,荷花已经败去,听不到嘻嘻的声音穿过湖的涟漪,原来冬天哪里都一样啊。

我静静地背靠湖边一座假山,心潮有澎湃,想起关于西湖的歌曲,还是在唱片里听到。民歌风味,若没有舞台后面的布景烘托和前台的乐器伴奏,一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如果配上二胡,你说这声音又是何等悲凉,明明可以欢乐的,你去唱得跟冬天的萧瑟一样。

太阳出来了,却是懒洋洋的,心里有欢歌笑语,没有盛开在表情上。

当我与朋友走出西湖,经过一处老大的树林,发现,杭州还有这么古老的树林,成片的溢满古代色彩的樟树群,在你不停地前行时,忽然映入眼帘。一下子有了浓浓的穿越感,想以前是不是有人曾经生活在树下,为何搬走。不过,去了五云山,杭州最古老的银杏树呈现在面前,可惜金黄色的树叶已经凋零落尽。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去杭州,每次都要看看西湖。

一次是1994年工会组织的学习班考察活动,去了西湖。那年夏天,好热哦,太阳老是照在我们的脸上,用毛巾遮挡用手折扇遮挡,别提那次汗淋夹背了,一群女人的旅行,因为购物力强大,总是被带队的"快点快点""人呢,还差一个,人呢。"不过,回来的路上,大家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胜利感,有轻松的面孔。

西湖的夏天,有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动,全国各地的团队旅游,如火如荼。西湖的名气,使得杭州旅行社的GDP也欣欣向荣。记得我们走进西湖中央的湖心亭,乘游船湖心荡起双浆,风,徐徐送来,水面碧清,水质透明,原来夏天的湖水有晶莹剔透。不记得多少钱一次湖面游,大概是十块钱吧,这个费用自掏。

之后我在西湖北缘的宝淑塔前照了张相。听导游介绍,宝淑塔系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当年吴越国的国王被北宋的皇帝抓去了。北宋的皇帝担心把钱弘淑放掉,他会起兵造反,所以就一直把他软禁在大牢里。钱弘淑的家人为了保佑他能平安回来就在那里建了一座塔,名叫宝淑塔。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传说,宝淑塔是有钱人盖的,用来祈祷祝福和了望。

还有几次,比如1990年1991年与几位朋友结伴五个小时后杭州下车,城市转转,吃吃特色菜,到武林门附近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些便宜的季节装,然后直奔西湖,粗粗领略了苏堤春晓的长堤卧波,和雷峰塔的原来不过如此。好在我们年轻,脚步轻盈,掠过一个个行前安排,然后回头。

1998年,我与五堂哥大Y侄子小J妹妹一起包车去了杭州,直奔秋涛路,然后又去了一条路,那里算是杭州最大的音响批发市场吧,一家家店铺,虽然不大,像小作坊,但各种舞厅音响设备齐全。很便宜,很实用,比如杂牌的大功率音箱,并不比先锋差,一对才八百元。还有小音箱几十元的,三四百元不等,还有影碟机五六百或七八百,仅过了四五年,一般影碟机的价格由二千多元到一千多元直奔几百元,还有功放机也是几百元,话筒十几块五十块不等,卡拉OKVCD,老板都是送啦。当所购设备全部装上车,货款一次付清。接着我们直奔西湖,不过,仅仅是停车一会,稍息一下,张望一下,找个地方小吃一下,然后吹吹风,打道回府。

最后一次看西湖是在2002年,同事Z想去杭州,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买什么东西还是,她说去看服装有什么花样,顺便看看西湖。可见杭州给人的印象就是西湖,我说去了多次了,西湖边边角角基本跑遍。她说想去武林门转转,那边有小商品批发市场,我们这边不少小商小贩都在那里进货,肯定便宜。她接着说,我主要是想看看丝绸面料。旁边的同事X说,搬家了,在新武林门。不管新武林门还是武林门,下车一问便知道。

结果,我真的答应了。还约了一个同事,三个人一起坐车去了杭州。哪知在武林门下车,直接感觉当年生意的气息不再浓浓,多年前,小商品市场那种人声鼎沸的情景如今差了许多,商品价格不像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宜,说批发,要量大才会有价格上的更优惠。我忽然对同事说,若当年,我们跟着做生意,那是发财了,主要是太保守了,走不出这一步。

这一趟,我们只买了一些小玩艺,比如小挂件,彩色耳环,发夹,丝绸围巾,然后打的去了西湖,当晚在西湖边最普通的宾馆住下,类似准二星的宾馆。三个人挤在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人睡。

记得我们的脚走得很累,唯独没有坐船湖上观赏月亮的美丽。

那是一个五月天,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感觉西湖的晚上也蛮热闹的,不过,是酒店、饭庄、小吃摊哦。

记忆中,杭州那些小吃的情景,只有馄饨的味道我特别有感受,汤的韵味不足。

记忆中,西湖的荷花没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西湖的水,与对面山的云雾缭绕,如图画般,写意人生,引得我无限遐思,久久凝望,想湖那边是否有世外桃源……

西湖荷韵

文/月下小仙

荷花哪儿都有,见过不少,多为生长在水塘。西湖的荷就不一样了,在湖中、在水边、在柳梢透出的水波里、在小桥流水的景致中、在楼阁亭廊的山水画间,无不充满西湖荷韵。

走上断桥,向北望去,宝石山山峦起伏,山上的保俶塔高高耸立,与西湖成片的荷花遥相辉映。澄明的湖水摇浮着荷伞荷花。断桥边的亭子里传出悠悠的歌声,让迷人的西湖着上夏季的清凉。

沿着断桥一直向前走去,经白堤走过孤山,向西就是曲院风荷。西湖赏荷当然是要去"曲院风荷"的,这名字就充满荷韵,急切的我,加快了脚步。

7月的曲院风荷,荷正闹着。那田田绿叶的无穷碧绿,那粉红嫩白的亭亭玉立,那如诗如画的远山近水,还有那兴致勃勃的人来人往……这儿正在举办2013年西湖荷花节。

西湖荷,洒落在曲院风荷的各个水域,或大面积,让你的视线无限伸长,去寻它的尽头;或星星点点,如海上绿色小岛,一块块,一堆堆簇拥着,让你的思绪顿时活跃起来;也有的三三两两,像静心的女子甘守寂寞,孤芳自赏,让你更是怜香惜玉。

西湖赏荷是不能只看荷的,要赏那荷与景的和谐,再赏那大自然与艺术的默契。通过赏荷,让浮躁的心得以泰然,让炎热的夏季得以清凉。

透过湖面上簇拥着的荷,去看它的背景,粉墙黛瓦,翘角廊檐的亭阁秀出江南的柔美,碧绿的荷伞撑出那朵朵清新的蕊与花,在蕊与花中,几只蜻蜓在不停地飞舞轻吻着。

一对贪凉的鸭儿在荷中戏耍,自由自在。一个孩子一边撒着面包喂鸭儿,一边和妈妈说:我要是只小鸭子就好了。鸭儿自豪地甩甩尾巴,溅起了水珠。

走进树丛,从树叶的缝隙中去看荷,在一弯碧水中几株小荷相互依偎着,岸边垂柳下坐着几位年轻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生……,为我送来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过小桥,随着歌声去看唱歌人,更是感动。在荷围起的小亭里,五六位文艺爱好者,弹唱着喜爱的歌。唱歌者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那浑厚圆润的嗓音及富有表情的演唱,完全把自己融进了这荷香中,尽情流淌心底的泉。我想,这也许是人与荷韵的唯美。不知谁说了声:西湖真美!现在的老年人真幸福!

杭州自古以来就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西湖更是画者、摄影者抒发情感写生场所。他们或寻找灵感,或捕捉镜头,或握紧手中的笔,把这人间最美的西湖荷韵展示出来。

西湖荷韵是要用心去感悟的,感悟它青青的那抹绿,感悟它淡淡的那阵香,感悟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内涵。

母亲与西湖

文/谢永帅

今天杭州西湖的天气格外晴朗,但空气还夹杂丝丝冷意,有点刺骨的冷,可能周边山上雪融化的结果。

一大早,我带着年迈的老母,从丁桥坐车来到省中医院看内科,老母因岁数大了,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几年,特别是胃病反反复复,影响胃口,影响了身体,也瘦了很多,这次准备上省城来个彻底治疗,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愿能平安恢复。

看病过程很快,医生开个中成药,煎的那种,留了地址,说明天到,其实晚上就到,真的佩服快递效率,中国快递效率应该说世界第一,没人敢说第二了。正好省中医在西湖边,直线距离大概只有百米,穿过银泰地下街上去就看到西湖。母亲因为腿脚不方便,本来不想去,我说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让你来西湖看看,如果这次不看,恐怕今生没机会了,因为母亲还是第一次来杭州西湖。

当母亲来到西湖,看得出母亲还是挺震撼的,震憾于二月天西湖美景,特别是早春阳光下的西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过,岸边杨柳在慢慢舞动着慢妙的身姿,仿佛在欢迎着远方来客。我说赶紧拍几张照留个纪念,母亲说这么个样子还是不拍的好,我说这么好的景色,拍出来都会好看,但拍的时候母亲还是挺配合的。当拍好时,母亲第一反应想看看照片中她自己的眼睛,可能她说在老家早上睡来总是有泪水,而且视力大不如前。我说这是正常的,岁月大了,什么都后退了。

由于西湖太大,加之母亲脚不灵便,就坐上观光旅游车沿着西湖景点一路观赏,西湖十景和诸多美景尽览无余,而每个景点都有着感人故事,有粱山泊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故事,你送我,我送你,依依相送,难舍难分,铸就一段双宿双飞,化身成蝶的悲情故事。有江南名妓苏小小热情奔放,主动与阮郁恋爱私订终身的故事,而苏小小则成了大诗人白居易等笔下的题材和故事,而苏小小墓穴在西湖成了一道靓丽景点。更有许仙和白娘子相逢相爱于孤山,断桥、白堤、雷锋塔的千年流传忠贞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只是西湖所有美景故事的一小部分,虽然母亲一路上默不出声,但对于这些耳熟能详地故事,她应该还是知道的。

由于坐车,西湖一圈下来还是挺快的,到了起点的地方已是中午饭点,我们上了银泰三楼,进了一家杭帮菜馆,点了几个杭帮菜,既然来了西湖,肯定要尝尝杭帮菜,杭帮菜以甜味为主,辣的没点,其实上大商场吃饭,吃的主要是个环境,味道也不错,服务更不用说了,母亲刚开始说中午随意是吃个面好了,我说大中午不能随便,后来母亲对杭帮菜还是不抵触,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大概是西湖游累了。

后来回到丁桥,母亲在那里感慨,要是早几年身体好,早点来西湖,肯定游个遍。我说不可能,身体好的时候想着赚钱,哪里会舍得去玩。其实我们的父母都是非常勤劳的人,他们为了让子女和家人活得体面些,终其一生,最后落下全身伤病,才肯停下劳作的脚步。作为子女的我们只有在他们还能走的动时候,尽可能带他们出来走走看看,不留遗憾,别等他们走了的时候,才觉遗憾。

仰望秋光中的西湖

文/侯国平

读庐隐《秋光中的西湖》,收获颇多。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人生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坛的影响与冰心,林徽因齐名。茅盾对其推崇备至,大加赞扬。她的作品委婉细腻,生动感人。《秋光的西湖》,是她写于1932年间的游记。

九十年前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让我们来写,会怎么写呢?假如按照眼下写游记的套路,一定会先写上一番西湖的今生来世,地理位置,景点介绍和文人骚客的描写和赞扬。然后再写几句地方政府如何重视,精心打造,写来写去就成了导游口上的解说词和政府倡导编写的旅游手册。

庐隐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对那些陈词滥调几无着墨。而是开篇写道,我象只负重的骆驼般,终日不知所谓的向前奔走着。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这种不能喘气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了。因此便决定到西湖去,略事休息。旅游是放松自我,调节身心的好方法,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途径。

秋光中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一阵沁肌秀骨的凉风,从桐叶梢头穿过,飒飒的响声中落下了几片枯叶,天空高旷清碧,昨夜的雨云早已躲得无影无踪了。秋光中的西湖是那样冷静,幽默。湖上的青山如同深纽的玉色,桂花的残香,充溢于清晨的气流中。这时,我是一只骆驼,我身上负有的人生的重担。我这时是一只紫燕,我翱翔在清隆的天空中,我神祗的赞美歌,我觉得到了灵魂的所在地。

西湖美景不只在三月天,秋光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在庐隐的笔下,西湖的秋光那么幽美,婉约,秋天的景色和人的心境融合在一起,让人如痴如醉,沁人肺腑。

西湖的美景,浓墨重彩是荡舟湖中,看着划桨所激起的波纹,好象万道银蛇蜿蜒不息,庐隐的想象让人抚掌喟叹,引人入胜。这时船已经三潭印月前面,白云庵那里停住了。我们上了岸,走进那座香烟缭绕的古庙,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向阳,菩萨案前摆了一个签筒。我先抱起来摇了一阵,得了一个上上签。于是,朱、王二女士和建也都每人摇出一根来。我们大家拿了签,嘻嘻哈哈笑了一阵,便拜别了那四个怒目咧嘴的大金刚,仍旧坐上船向前泛去。

秋光中的西湖,就象一幅画,但这画面却是流动的。黄昏的时候,我们的船荡 到了艺术学院的门口。我同建去找一个朋友,但是他已到上海去了。我们嗅了一阵桂花的香风后,依然上船。这时凉风阵阵撩着我们的肌肤,东方天边已变成灰暗的色彩,虽然西方还漾着几道火色的红霞,而落日已经堕到山边,只在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滚下山去了。这山被烟雾整个的掩蔽着一望苍茫。小划子轻泛着平静的秋波,我们好象驾着云雾,冉冉地已来到了湖滨。

不经意间,庐隐把西湖的秋光描摩得五光十色,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散文是以情感人的,情的传达又是透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秋光中的西湖,满地不少黄色的野花,半红的枫叶,还有那透骨的秋风,多少清冷又鲜艳的画面,让人欣喜清爽。

庐隐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没有词语堆砌,也没有无病呻吟,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叩心霏。秋光中的西湖,不光有静美的湖光山色,还有徜徉期间的生动鲜活的人物,西湖的景色就象一幅画,是靠人的行走来打开展现的。散文中要不要写人,怎么写,庐隐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庐隐的散文有轻强的小说元素,散文之美要有人物之美来映衬才会感人。庐隐写人的文学功底十分浓厚,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来。比如,她写一个逝去的朋友陈君,这人有时也打点小牌,他总是摸着光头,懊恼地说:"又打错了。"几十个字就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真是如椽大笔,几十个字便胜千言万语,大师就是大师,叫人望尘莫及。

九十年过去了,庐隐的《秋光中的西湖》,还是那么生动鲜活,亲切感人。对当下散文的写作仍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写游记的文学朋友,真的应该读一读她的作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