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散文精选

2023年03月26日优秀文章

冬天的散文精选(必读7篇)

冬天就这样来了

文/许金山

今年的冬天,来得那么严肃,那么较真儿。昨天,楼下花圃里,我种的月季,最后一枝花还娇滴滴地开着,一早晨,就被雪给遮了个严严实实!树木本来就慵慵懒懒的,似乎刚刚醒来,有的还没来得及脱下秋装,满眼的树挂和漫天的飞雪,就把北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我似乎还在回味昨夜的欢歌、昨夜的酒,似乎还在回味昨夜的秋雨、昨夜的风,似乎还在回味淡淡的流云、瓦蓝的天,似乎还在回味金黄的谷粒、甘甜的果汁……簌簌落下的玉屑可不管你什么芳春、盛夏,还是什么金秋,一股脑儿都收入囊中,让人觉得有点儿留恋与不舍。只有我的小狗儿跳跳和雪里蹦蹦跳跳的儿童们,才那样兴高采烈地撒着欢儿。

它就这样来了,你还没来得及准备迎接它。机灵的鸟雀们扑棱着翅膀,在只有星星点点积雪的树荫下,寻找着草籽儿和僵虫儿。那些蜷缩在枝头躲避风雪的,几天内恐怕要忍饥挨饿了。

没来得及换下秋装的,倒是也很会讨巧,戴上了白亮亮、毛茸茸的"貂绒"帽子,各种样式,没有一个重样儿的。

它就这样来了,带着各种魔术道具。你看,它所到之处,不见了棱棱角角,却多了些许的圆润与光华。笔直的线条,都加上了流线型的毛边儿。

雪地里走走,似乎不太情愿打破这种清平世界的安宁。吱吱的,是积雪的声音,不,仔细听,还有厚厚的树叶在沙沙做声,不,那是曾经的芳春、曾经的盛夏,在作别昨天的云彩!

乌云起时,也许只是想刷新一下秋天,没承想走着走着,迷失了自我。温情的故事演绎成了古老的童话。看那风卷残雪,迷乱的风团里裹挟着碎叶,在不远处雪地里均匀地散开,又逐渐被落下的飞雪淹没,像是顽皮的孩子在涂改一幅斑驳的油画。

雪越下越大,午后方歇。人们开始出来走动。皑皑的冰雪世界里,一位围着红色围巾的少女走过。风吹动着,围巾飘荡着。那雪白和鲜红,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似乎这才是雪的世界里最迷人的色彩!

傍晚,到楼下花圃。抖落下积雪,露出花枝:那朵月季花还顽强地绽放着。我剪下花枝,回屋插在花瓶里,想让春天再延续一个节气。

可是仔细想想,好像就应该这样: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别磨磨蹭蹭、磨磨唧唧的。你说呢?这不,冬,就一下子"立"住了吧?就好像我们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还要"高堂明镜悲白发"么?白就白了吧,把心留在少年,不就是永葆青春了吗?同样,"无可奈何花落去",冬天来了,把温暖的爱赠予他人,不就是随处春芳了吗?

冬天,下雪了

文/罗从政a东师

那天早晨,两天前的早晨,大雪封盖了东北的大地。

我知道,这个冬天,东北的土地都属于冰雪了。直到明年春末,我又将在这样的冬天里,晨起,暮归。

看着雪花纷舞,心中感概万千。

日子,还是这样的过。

忙着,为了周末的心理咨询师考试。

每天,还是要去教室,毕竟,我是学生,无论我是不是把耳朵交给老师,我必须把身体交给教室——这就是学生的无奈,抑或教育的悲哀。老师的手段都很多,点名,写纸条,提问……

先现实中穿梭着,在思想中遨游着,这,或许就是生活,更多的人就这样走完了一生,或许他们的一生比这更平凡,更平庸。

终于,我成了这场接力赛的运动员。

偶尔,依然失眠。面对暗夜,痛苦着,烦闷着,无奈着。

就这样吧!生活就是这样。

又好久没有写作了。本来计划每天写点的,可是实在没办法,没心情,也没时间。等这个周过了再说吧,没办法。

好在,依然在看书。余秋雨,算是第一次读他,系统地读,算是领略了文化散文的魅力。

说实在的,余秋雨的文笔简直太深厚了,受益匪浅,继续看吧。

书稿依然没消息,也不好再问。刚一出版社联系,说可以帮助出,价钱也不是怎么低,再等等吧!

窗外,雪白花花的。真正的冬天,就这样开始了吗?我无法抵抗。

冬天的温暖

文/love艾菲儿007

忙碌的生活间偶尔抬头看窗外的天,却发现树叶早已离了枝头,天空早已换了色彩。冬季渐渐来临,寒冷渐渐逼近,一阵荒凉的雨水过后是满地的凄冷!

冬季,每个人都有取暖的方式,待在开着暖气的屋子里;抱着温热的暖水袋;亦或是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可这所有的方式却始终无法温暖我沉睡的心。比南方更南的地方,那里此刻正温暖如春,而那里的你亦如冬日的暖阳,隔着千万里的的距离,我把你放在心里,依旧温暖如初。

徐志摩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心里。可是我做不了你天空里的那片云,你的心波曾经摇曳,而我看到的只是一阵微风留下的波痕。

其实你才是一片云,温柔绵软,包裹并融化着我的心,我无力挣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云,只是我这片云却在高空如樱花般以秒速五厘米坠落,坠落……

我想像自己如飞蛾扑火般壮烈,以为你能看到我的努力。可是,我忘了。你是一片云,高高的悬在天边的云,而我却始终朝着地面的方向 !我们背道而驰,你有你的,而我有我的方向 !我们之间始终相隔万里。

想走入冬天的玉米地

文/风瑟木美

想走入冬天的玉米地,抱着暗黄的玉米杆,或思念或发怔,想抱着玉米痛哭一场。

想抛却世间的繁芜,在村庄里呆一两个月。没有通讯,也不需要通讯,想忘记外面的世界,也不管人们是否将自己遗忘。想逃到远方最远处。

看着城市中一穗穗被剥开的玉米,感应支离破碎的人生,在饭桌上夹起一颗,品不出乡土的滋味。和米饭一起咽下,那一粒粒玉米,仿佛发着宝石的光芒,会闪耀,也会呼叫,我怀念乡村的玉米,含着一颗,仿佛含清泉,滋润了喉咙,也品出家的滋味。

想和温柔的三婶一起,给玉米施肥,之后抱回玉米棒取暖。一棵玉米从叶子到果实到枝干,都是我们的需要。它没有浪费。它把整个身躯都给了我们。我看着三婶脸上满足的笑,也发出了铃铛般的笑声,可那是在春季。

我们自己的家里没有地。甚至可以说,我从没有家。我的家在玉米地里。此时冬季,我想,三婶的玉米地里那一棵棵玉米一定是冷了。我想回去,抱着一株株玉米,贴着它们的身躯让它们给我取暖。它们一定比有肉体有血液的我暖。我想在没有月亮的晚上跟玉米交谈,说完该说的话后,和山坡一起静静入睡。

城市中的我好疲惫。身体的疲累并不算什么。心灵的喧嚣压住喉咙,喘不出气息。我想回去,在玉米依着的山脚边拣野果,我想回到梦里去。

可我每个清晨都会按时醒来。我走着,却挪不动脚步。在千里之外和玉米相呼应。玉米瘦弱的桔杆弯曲。像个犯错的孩子,我的手不敢触碰它们。一棵棵玉米密集着,像一大片森林。风吹过来,玉米上掉落针尖,玉米上还掉落翅膀,月亮,马。

翅膀,月亮,马……我每秒都用这些温暖明亮的词给自己堆砌行走的路,可我每秒都不能喊出他的名字。我和马热恋,可我不能真正地跨上他的背部。我只能在意念里跨着他。我们相互爱着,可我们不能再对话。

他的心也在桃源之内,可他的身体不能不回到更大的喧嚣中。我们隔河相望,他的身体在银河对岸。

我想抱着玉米,抱着我纯净的爱人。若干天以前他在我的身边像一个孩子,活泼风趣。我想带着他走入玉米地,在镜头的咔嚓声中定格我们凄美的笑,在镜头中和阳光和玉米,和山峰一起,定格我们未来的如意。可我们再也回不去。

就让我独自走着,不管夜有多黑,就让我独自回到温柔的梦里,一边微笑一边忧伤。就让我饱含着你目光中玉米般的芳香。注定,你这一辈子把一切都奉给了我。注定,你也是城市中孤独站立的,寂寞的玉米。

往后的日子没再联系,可山坡上的玉米依旧站立着,冬天过后再一次拔节。我们渐渐淡忘对方,可玉米和大地的镜框清晰地记住了我们。我们曾经纯粹地爱过。

找寻冬天里的幸福

文/向冬

幸福在冬日的阳光下。太阳四季普照着大地,也许只有到了冬天,才会让人觉得阳光的弥足珍贵,才会让人在冬天倍感温暖吧?我想起了童年时,经常跟着祖母到黄梅县新开镇祖母的娘家探亲,看见祖母的两位婶娘在冬日的暖阳下晒太阳。那时她们都已经九十多岁了,共着一条板凳坐在冬日的阳光下,满脸的安详。看见了我们,她们的脸上又笑出了一片柔和的阳光来,这是非常入画的一幕。每当我想起冬日阳光下两位九旬老人幸福地晒着太阳的情景,我的心里都会觉得暖暖的。

幸福在冬日的雪花中。雪花是冬天的精灵。白雪覆盖下的绿油油的麦苗郁郁葱葱,农民们记住的永远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瑞雪兆丰年"的经验之谈,他们在幸福地猜想,明年或许又有一个好收成吧?年轻人可不管这些,他们往往在第一时间就把下雪的消息告诉自己心爱的人,手机里传递的是浓浓的深情。他们在雪花纷飞的冬日里幸福地感受着风花雪月的甜蜜。

幸福在冬日的归途上。寒冷的风,寒冷的天气,路上的行人们心里装着的是亲人们"天冷了,就回家"的嘱咐。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路人们只要心里装着亲人,就加快了步伐。他们为了生计,在外忙碌奔波,风餐露宿。归途上,人们每行进一步,就离幸福靠近一步。

幸福在冬日的房屋里。冬天里,全家人坐在屋内,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共着盆子泡脚,该是多么温馨的事啊!欢声笑语,夫唱妇随,母慈子孝,幸福满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屋内,这一壶幸福的小酒,在冬天一煮就是千年。

当日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地流淌,冬天也就慢慢地辞去了旧的一岁。我们的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幸福地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

冬天的景致

文/春在拂晓

走进山里,当我看到一片片枯萎的落叶洒满一地其间还有绿绿泛起,心里有了一些温暖的感觉。

一块块菜地纵横交错,它们没有什么规律排列,因为土地几年前就出让金了,曾经的农民瞅着离家不远的地并没有很快开发,动起了恻隐之心。虽然地被推个乱七八糟,垃圾成堆,但还是被之前拥有的人们乐此不疲种上了各种作物。曾经的田间地头欢声笑语,如今变成了参差不齐,偶尔才有人头晃动。当天不再下雨,便有三三两两上年纪的大叔大妈来到原先一亩三分地,拾拾草,或把莴笋秧种下,或给棉花地松土种上小小的油菜,都想有额外的收益。

那位脸上挂着沧桑有七十多岁的大叔告诉我,他家六七口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分到了土地,平均每个人六分地。江南的农村不像北方有广阔的土地,但江南的山不高不矮却一座座相连,是北方少有的景致。在南方丘陵地带居住的人家,农闲时,当天气适宜,一般都选择结伴进城里逛街买些生活用品,或集结在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搓麻将打扑克闲聊看热闹,或背着已经配制好的农药水到油菜地喷洒等。

再熟悉不过的田园生活,多少代都过来了。曾经有多少农民想当城里人的念头是那么强烈,有一天很快成为现实,他们又觉得不能接受。城里人八小时工作制和遵守企业或单位的规章制度竟是那么地严谨,还是当农民好,自包产到户取消农业税以后,想什么时候下田,或想种什么,没人拦。日子久了,农村人的自由散慢开始流行,渐渐地,因思想陈旧,入不敷出,开始荒芜田地进城务工或做起副业。

有些农民,当马上面临户口农转非农时,几代人熟悉的环境将要改变,很难接受,于是纷争来了,各方利益开始胶着。

商人在城里搜寻不到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于是目光移向了城市扩张后的外围山山水水。

当我走近山,与山的泥土接触,才发现,曾经的农民还跟过去一样,用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砖头石块搭成简易的低矮围墙,把人家的菜地隔开与记号,免得相互误入或吃亏。已经置换身份的农民那点心事不因土地已经出让而消失。

名叫雪花的大妈,今天没有出现。八天前,我偶尔路过这座山,看到密密麻麻的板栗树叶金黄,当风有了力气,便飘舞,落下,像雨点一样。当时拍了几张,正赶上太阳斜去,图片妙不可言,可惜,存储卡已经满了,但没有提示,当我放在电脑上欣赏,心情好失落。

难得碰上三十多棵板栗树叶齐刷刷地落叶纷飞,并带着秋去冬来的欣喜若狂,一下子勾住了我的魂魄。多么立体,多么张扬,比起枫树杏树,它高大,它果断与坚定。几场雨下得它义无反顾,要落尽人间五彩缤纷。

雪花告诉我,这些板栗树以前是各家种的,自从山也被商人拿下,每年八月果实收获时,经常有过路客或旅游的什么人前来打板栗。

当我沿着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想在山头远望,没有成功,因为这些日子的雨已经把山淋得稀里哗啦,水不仅渗进泥里很透很松软,还把植物们如竹叶松叶弄得湿漉漉。

记得以前几次路过,我几乎放慢速度,因为远处的半山腰,总是有少许的烟雾缭绕。对朦胧的乡村景色,有感动。有一天我进了农妇家,她正在烙玉米饼,非要我尝尝。看着她家什简单陈旧,还有各种农具墙角堆放,我说:买吧,一块钱一个行不?她打量我:我要一块钱干嘛,玉米都是地里种的,柴火都是山上砍的,不值钱的东西。我尝了,蛮咸的,里面有馅,是腌菜。她笑了一下:农村人要下地干活,吃得比较咸,时间长了就不觉得咸。

继续前行。前面就是人家房子。清晰的白墙和灰瓦的屋顶依旧,村里人的农民身份虽然变了,但房子还没变,侥幸的山旮旯。

多天后,当我再次光临这山,却有失落,因为板栗树的叶子退尽了金色秋天,带来了萧瑟。冬天即将迎来刺骨的寒风。听饭间的老人家说,今天半夜会有零度的天气。

此时,思想的潮水开始冷却,波动慢慢小去。我想在文字中腾云驾雾,想在文字中过一番仙人瘾,有点,却不能始终。

那些飘忽不定的云彩,带着淡淡的雾霭,当太阳弱去,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本以为今天的太阳会开心会奔放,还是抵挡不住季节的更迭,我想久久地梦幻,不成。那些油菜仅管年少,却是青春的,朝气的。

难忘少时冬天味

文/贾博

想起我的家乡——榆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我要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榆林的冬天味儿。冬天,正当榆林人烦躁间,骤然天空大雪纷飞,覆盖全城,纯白的雪足以把塞上之城打扮得洁白晶莹。少时的我们高喊着冲出门去,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记得小时候,每次下雪后就会和小伙伴们吃雪,抓起一把雪放到口中,冰爽的雪味儿沁透了身体,现在想起还是有味。

每年农历九月以后,雁往南飞,人们开始自然地全副武装,隔些日子便加一层衣服,直到确实不能再多穿一件衣服的时候。再看看各家各户的窗户,门上早已挂上厚重的门帘,木格子的窗户上,也糊上了大麻纸,室外的烟囱冒出薄薄烟缕,人们很少出门或闭门不出。这景象,当然是二三十年前的图画了。现在城里人很少有人再住屋顶成半圆形的窑洞,取代木格子窗户的是双层铝合金玻璃窗,取代火炉子的是干净方便的暖气或者自用壁挂炉。没有了木格子门窗的房屋住着虽舒适、温暖,却像是没有了生活的韵味与灵气,没有了煤炭所燃烧出的烟气,城里似乎少了冬天的生机与活泼,减少了人间的情味。

榆林的冬天,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在寒风凄切的古城里摇曳。天气越冷,街上走的人越是少了。城里的人冬天似乎比其他的季节悠闲,街上行走的人,要么行走匆匆,要么竖起衣领缩回脖子如履薄冰慢慢腾腾行走街头,时不时也能看到有恩爱的情侣牵手走过,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温馨,一路独特,一路欢颜声笑。

榆林的冬天冷,冷的很有特点,很有个性。风扫过脸的感觉像是刀子扫过,但是绝对不会在你的脸上做长时间的停留,而是不断用一把把的尖利小刀不慌不忙的慢慢扫过,让人感觉到自己时刻都在接受着这些风沙的洗礼。腿上、脚上的寒意就不断的从下面传到了上面,浑身打起了哆嗦,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像乞丐一样的瑟瑟发抖。身体的急剧变化,不是对寒冷的过敏,而是对榆林冬天的反应,人们只能是慢慢的适应。

少年时,我经常去离家很近得莲花池公园滑冰(过去的莲花池公园现在叫榆林世纪广场),想当年,莲花池公园非常有名,属榆林一胜景。由于本文中谈及的多是我少年时在冬季的主要活动场景就是莲花池公园,所以,赘言介绍一下。过去的莲花池公园位于现在的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据榆林志记载,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冬季,可作为冰上活动游乐场。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复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现在,榆林世纪广场的一隅,就是莲花池公园的遗貌,其过去的景观已被榆林世纪广场的气势宏大所淹没。

对于冬天的来临,最受欢迎的还是当年我们这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去莲花池公园玩滑冰车或滑冰。小时候我们央求大人给自己做冰车,对于心灵手巧的大孩子,早在严冬还没有逼近的时候,就已用两根角铁、几块木板做好了冰车。每到寒冬季节,我们就到莲花池公园滑冰。有穿冰鞋的,有滑冰车的,一起滑动,光滑的冰面上,大家在冰上滑来滑去,享受冰雪乐趣。现场,一些年龄较大的滑冰爱好者自带装备,冰刀在湖面上划出一个个完美的曲线;小朋友们坐在冰车上,用力地滑动,呼啸成群,犹如一只只蝴蝶满场飞舞,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尽管天气仍然寒冷,人们的脸都冻红了,但大家都沉浸在滑冰的兴奋中。孩子们和滑冰爱好者从早到晚、你追我赶,顾不得吃饭,大家汗水淋漓、乐此不疲,甚至玩得忘记了回家,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留下的全是美好记忆。

前一阶段上映的动作电影《老炮儿》有一个镜头,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和他的几个兄弟在颐和园后白茫茫的野湖冰面上哪个场景,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莲花池公园的冰面。尤其是过春节到了莲花池公园,看到公园边上的树木银装素裹,莲花池冰面像一面镜子,触景生情,犹如电影一样非常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上演出少年时的冰上运动场面。

记得当年,我们的冬季体育课就有一项是滑冰,所以小一点的学生家里都有滑冰车,大一点的学生家里都有滑冰鞋,其实,应该说榆林人家家都有滑冰鞋,也有人叫冰刀鞋。

上小学时,由于当时我是榆林地区榆林县体委武术队的队员,师从徐连仁师教练,学了几年武术,练就了一定的身体耐力、平衡协调和速度掌握,所以,我的冬季体育课滑冰一项年年优秀。到西安求学时,与同学们相约到五路口的西安市体育场旱冰场滑冰,是我第一次见到四个轮子的旱冰鞋。拿到鞋,我就想,冰刀鞋和旱冰鞋的滑动原理和技巧应该是一样的,我能够在硬币厚的两片冰刀上滑行如飞,难道还驾驭不了八个轮子受力的一对旱冰鞋?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在同学们惊诧的眼神和羡慕的表情中滑行自如。看着同学们站立不稳,时不时的摔倒,惊叫声此起彼伏,我还有几分小得意。当然了,我就顺其自然成了他们的滑旱冰教练,不,应该谦虚地讲,我成了他们的滑旱冰辅导员。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现在言归正传。

我想如果人可以冬眠的话,那么一定会有人蜷缩在家里,让外面的寒意尽快扫过,不要带来一丝的寒意,一直候到春天来临,百花渐放的时候,再出来呼吸明媚的阳光带来的清新空气和冬天的余味,但,那就没有了冬的情趣。其实,这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榆林冬天气温较以前有一定的提升,记得我在西安上学那会,有一年冬天回家,最冷的时候连续一周最高气温-15℃左右,最低的时候到了-32℃,超级冷。这几年不会有那么冷了,冬季基本上最冷也就-20℃左右,只有今年最低到了-25℃,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迈过了冬天,我觉得一切都会变得春光灿烂。数到"五九",莲花池公园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冰面也发出清脆的破裂声,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那是柳枝和水下莲枝的味儿,也是焕发生机的味。但是,我觉得冬天的味道蕴藏的更干裂,更深刻,更久远。

榆林市一直是陕西的冰雪运动基地,是陕西传统冰雪运动重头戏,滑冰是榆林市传统运动项目,当年曾多次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各类大型的冰雪运动赛事。经过我的现场了解,过去的莲花池公园改造成榆林世纪广场后,由于没有活动场地,人们大都自发集中在榆林市的水源保护地尤家峁水库,当时该水库就成为广大滑冰爱好者的主要基地。近年来,为了加强水源地的保护,该水库禁止滑冰,因此,榆林民众建议,应该在2014年建成,全长7公里的榆林河滨公园选择其中一段建设榆林市溜冰场,这样不仅能给滑冰好者提供一个运动的场所和省市冰雪运动项目基地,同时也会给榆林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榆林人,我急切期盼着溜冰场的建成。届时,我将重新披挂上阵,穿上冰鞋,徜徉在广阔的冰面上,演绎少时的冰上运动,追寻榆林那冰天雪地的味。

每次从西安回到了榆林,就觉得自己回家了,心里的豁然开朗却是自己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体味到的。随着自己长大的轨迹,慢慢的发现,自己似乎还是不适合离开曾经扎过根的这片土地。虽然这片土地上冷的让人无法承受,但是正是寒气袭人的感觉和味道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是多么的幸福,从外面回到了暖意融融的家里是多么的让人惬意,够味。

榆林的冬天是寒冷的,冬天里的色彩是单调的,可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不缺乏幽默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许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收获最少的,却是一年四季中最安逸最有味的一个季节。

榆林,这座古朴的城市,如同一本明清时的线装书,值得人们细细品味。虽说"味",除了嗅觉,自然也包括味觉。但我认为,味觉的记忆更内在,也更持久。回到家乡榆林,能感受到榆林的美,尤其是触景生情,更难忘少年时的冬天味,它令我回味无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