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日记

2023年03月26日优秀文章

元宵节日记(必读5篇)

元宵节礼物

文/薛钰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就要到了。有天,妈妈对我说:"宝贝,我送你个小灯笼。"我一听是一盏小灯笼,满心欢喜地接过来,一看,这个灯笼可真漂亮呀!

它是椭圆形的,有一个大碗那么大。里面有一个红灯泡,外面被轻薄的塑料包围着,每到红灯亮起时,如果你仔细观察,红光闪闪的小灯笼顿时就变成童话里的迷你城堡了,我真想爬进去看一看。灯笼的外面有一个大大的"福"字,"福"字旁边色彩鲜艳的图画,格外引人注目!有几个人笑容满面地围坐在一起,一边抬头欣赏远方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汤圆,原来他们也在庆祝元宵节呢!

小灯笼不但漂亮,还给我带来不少方便呢!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停电了,一片漆黑笼罩着整个房间,我害怕极了。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小灯笼。于是我赶忙打开了它,家里又变得亮堂堂的。这真是多亏了小灯笼啊!

我真的很喜欢我的这个礼物!

家乡的元宵节

文/龙泽烨

家乡的元宵节,爆竹声声震天响,舞龙队伍大显身手,人群如潮,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小孩一听到鞭炮声、锣鼓声,就赶紧往外跑,跟着舞龙队伍东家进,西家出。主人递上一个红包,舞龙人三百、五百不嫌多,三十、五十不嫌少,收下的是对未来一片美好展望,留下的是一句句感激之声。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那叫一个热闹。到处是鞭炮声,叫人应接不暇。瞧,又来了一条舞龙队,前面是手持各色灯笼、身穿古装戏服、踩着高跷、打着腰鼓的队伍,有大人,也有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后面两条龙,一条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持红色龙身的公龙,一条是年轻美貌的姑娘手持黄色龙身的母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在龙身稍作休息的片刻,人们沸腾了。大人老人领着孩子一群群弓着背,弯着腰在龙身下穿来穿去,不时跳起来去碰一下龙身,能摸到蛟龙头、龙尾就别提有多高兴了,仿佛中了头奖一样,脸上充满了喜庆。"为什么要摸一摸龙头呢?"我好奇地问奶奶。"摸到龙头,就能交好运!"奶奶告诉我。

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闹到深夜。正月十五闹元宵,不就是一个"闹"字吗?家乡的元宵节之夜真的很美丽,很诱人。

元宵节和团圆

文/tang_zhen

元宵节的团圆餐是在老公的姨妈家渡过的,家爷建议我们不要去,就在家中算了。想到一整年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又有多少,再来K发过信息想和我们聊天,人都是社会动物,不出去总是窝在家里,总是哪里不舒服。奥儿由于要做作业,再来带小孩去别人家,又是春节期间,挺不好的。于是,我和老公去赴约了。老公4号出差去了武汉,元宵节当天从岳阳坐高铁回长沙,这几天倒春寒时节气温低,正好有过了的气氛。

菜做得好吃是不需说的,老公姨妈的手艺好,把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满舅、明舅、安舅三家人都来了,一大家子人热闹得很。席中说到奥儿,我叮嘱各位长辈,见到两兄弟时一定要两个都夸,别忘记哥哥了。明舅妈说了句话我特别感动,她嗔怪的说,我觉得奥儿好啊,奥儿好聪明的,会动脑筋,不用你提醒我都会夸他喜欢他的。回家的时候冷风夜雨,心里却温暖。感受得到,各位长辈对我家两个孩子的爱。

又一次团圆是在今晚,河明天就去北京了,这一去又是大半年才能回来。林送他,也带来他们准备生二胎的消息。经过了几次的反复纠结,终于林想通了,还是决定下半年就争取怀宝宝。我相信他们会成功的,只要你迫切的想,愿望一定会实现。如果没有实现,一定是你的愿望还不够强烈。晚餐还出了个小插曲,老公催我去收银台买单,到楼下等了一会儿,人挺多的,我惊觉自己的钱包居然找不到了。这时我想起之前有个女人挨我很近,形迹可疑,越想越觉得是个小偷。钱包里有不少钱,还有证件、卡和钥匙,丢失了真不方便。回家的路上,我很烦燥,一个劲儿怪老公催我独自去楼上买单。当时,我还是有一丝理智的,回忆着最后看到钱包的情节。有一线希望,就是落在家里或办公室了。家里没有,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到办公室看了看。打开抽屉时我祈祷着奇迹出现,当这个红色钱包显现在我眼前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真好,平淡的生活真好,如果真是丢了,该有多麻烦了,要去银行和公安局及交警部门去办挂失手续,得花多少时间啊?失而复得的钱包让我心里找到了一些平衡,回家的路上就把放在购物车里的物品付了款。还有什么想不通的,都快要40岁了,断舍离重点是什么?中国人有个缺点,喜欢凑合,觉得自己配不上贵的好的物品。从今天起,我要对自己更好一些,自己的生活质量高,才能对家人好,让家人感受自己的快乐心情。

心中的元宵节

文/杨桦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国人传统里甜蜜温馨又团圆的日子。这一天,是春节的杀青与压轴,是平民百姓对年味儿的反刍与回味,过了这样一个灯火灿烂的夜晚,年可就真的跑远了。

小时候,在豫东老家,元宵节的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至还要更喧闹和喜庆一些。在我的记忆里,除夕和大年初一,除了烧香拜神敬祖宗,吃团圆饭给长辈拜年得压岁钱放鞭炮以外,再没有别的令人乐此不疲的事情了。而元宵节却不同,从农历正月初十开始,人们又把渐渐冷却的年味重新暖热,大人、孩子都忙碌起来,紧张而兴奋,都要把元宵节闹出新的高潮。

大人们开始张罗踩高跷、走旱船一系列民俗表演,男女老少最爱看的就是滑稽至极的走旱船和"拉死驴"了,但这些稀罕景儿要跑到人山人海的镇子上,骑到大人肩膀上才能勉强看到;晚上会跑到有钱人家里看烟火,谁家放得多,谁家花样多,谁家就成为众人眼里羡慕的对象。那时我家很少放,顶多放几个便宜的"钻天猴"之类,惹得我们小孩子总是埋怨父母小气。

男孩子们把这些先放在一边,更心急的,是摆弄自制的灯笼和火药枪,这都是闹元宵的利器。那时的乡村,没什么现成的玩具,反倒培养出了孩子们良好的动手能力。我们用废弃的自行车链条拿粗铁条串起,做成枪管,用铁条拧成枪柄,把钢条一端磨尖,做成撞针,把自行车内胎剪成条状,做扳机,火药是现成的:把过年拾的炮剥开,里面的炮药能攒一大塑料瓶。我们还用高粱秆扎出骨架,再把红红绿绿的彩纸糊在外面,做成公鸡、鲤鱼、马等各式各样的造型,里面放上红蜡烛,一盏别具匠心的灯笼就活脱脱地出现在面前了。这种纸灯笼,讨女孩子和小孩喜欢,只能小心翼翼地挑着,如不小心把蜡弄歪了,灯笼一下子就烧了。半大男孩子家更钟爱的是自制的"忽闪灯":用半截萝卜或白菜疙瘩,中间挖一个碗状的洞,穿在弹性极好的细长荆条上,洞里放上棉花或破棉布,浇上煤油点燃,火苗呼呼啦啦犹如火把,灯的主人挑起荆条手柄像挑起渔竿,灯碗忽忽悠悠一上一下,威武得很。我们用"忽闪灯"打仗,往往是两伙人在开阔的马路上各执"忽闪灯",一声呼哨,战斗瞬间打响,谁能用自己的灯把对方的灯打灭,谁就是胜利者。常常是喊声震天,煤油味混着焦糊味,谁的头发点着了,谁的棉袄烧个洞,谁的脸弄了一团黑油灰……突然哭声传出,转眼又被更大的笑声覆盖。这样的闹法,着实过瘾。

元宵节,自然离不开吃元宵。过去,元宵在豫东周口一带,似乎不太流行,大概因为那时平民餐桌上以面食为主,糯米之类很难见到,所以寻常人家基本上吃不到元宵。我也是参军到了焦作,才第一次吃上元宵。关于老家人不吃元宵,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洪宪皇帝"袁世凯"登基"以后,听到北京城里有人高声叫卖"元—宵!",觉得"元宵"两字不吉利,大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虽然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早已将前尘往事淘洗一空,但作为袁氏的同乡,多多少少受了影响,在饮食上与元宵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过现在不同了,在这个自由平等的社会里,只要你有胃口,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早已是你的元宵你做主了。

有一年的元宵节,最令我难忘。那是父亲在世时最后一个元宵节。彼时,父亲又一次病重,住进了医院。元宵节前夕,我带着5岁的儿子,搭坐300公里的长途汽车来看望父亲。那一天风又冷又硬,天空下着雨夹雪,大街上张灯结彩,踩高跷的锣鼓声很密集也很热烈,一阵阵从远处传过来。可是这些喜庆的气氛与我无关,反而更增加了我心情的沉重和凄凉。在病房里,见到了正在输液的父亲和陪护的母亲,也许是见到了至爱的儿子和孙子,父亲的精神还不错,比预想中的情况好了很多。傍晚时分,输完了液体,父亲如释重负,母亲也长舒了一口气。父亲和儿子摆开象棋,开始"纵情厮杀",母亲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们完全忘记了苍白的病房,忘记了冰凉的医疗器械,忘记了窗外不时绽放的美丽烟火。简单吃过晚饭,父亲执意要和母亲一起,送我和儿子到医院外的小旅馆。那是一间非常简陋的小房间,没有热水空调,没有卫生间,只有一只昏黄的灯泡和一台破旧的电视机。我们打开电视,正好播放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父亲和母亲都是老戏迷,看得津津有味,儿子那天特别懂事,居然不闹着看动画片,而是缩在爷爷怀里,安静地陪着老人看戏。当看到小擂主孔莹表演时,我说孔莹的爸爸还是我高中同学哩,父亲格外高兴,忍不住自豪地说:"陈州自古是宝地,还是咱淮阳出人才呀!"那个元宵节,没有元宵和美食,没有美酒和鲜花,没有烟火和灯笼,但是那简陋、昏暗又冰冷的小旅馆,却给了我们祖孙三代人如此的宁静、安详、团圆和温暖!大味至淡,大爱无言。那个元宵节,是痛楚而美好的。

今年的元宵节忽地来到了眼前,而我心中的元宵节却渐行渐远,那些节日里的情和景,人和事,如同最初来往甚密后来慢慢疏离的亲戚,不知不觉走散了。仿佛黄河东流日夜不息,那些流逝的旧时光,那些远去的亲人们,都回不来了。

大街小巷里,商家依旧喧闹,几千年传下来的元宵节,依旧被他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依旧被他们渲染成盛世繁华。

毕竟,唯有这个节日,是可以肆意欢闹的。要不,怎么会叫"闹元宵"呢!

难忘元宵节

文/张丙银

我的家乡坐落于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记忆里正月十五的这一天是非常热闹的,从早上到晚上,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我们充满期待的心跳声中姗姗来迟。一大早,换上崭新的衣服,一家老小就往县城赶去。而等我们赶到市区的时候,江堤上、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人,这儿一群,那儿一伙,有说有笑的。不一会,空间就显得局促起来,人群队伍也变得更加拥挤了,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情形。上午9点钟左右,游街表演节目便开始了,喧闹而嘈杂的人群也次第安静下来,渐渐将视线转移到了表演队伍上。

只见宽阔而空旷的水泥街道中间,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表演队伍一个个轮番上场:有着"咚咚"作响、边打边舞、声势浩大的击太平鼓;有着腾挪跳跃、形态逼真、活灵活现的狮子舞;有着形式多变、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扭秧歌;有着惊险刺激、花样繁多、家喻户晓的踩高跷;有着花棍旋转、上下盘旋、神采飞扬的舞龙……五颜六色的衣服,悠扬动听的乐声,把围观的人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表演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左右,直到所有的表演队伍离去,人群才慢慢地四散开来。逛街的逛街、做买卖的做买卖,大街小巷的各种生意也开始正式张罗起来,车铃声、吆喝声、叫喊声、欢笑声,在此时也汇成南来北往最动听的交响乐。

晚上的烟花和街灯也是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节目。等我们吃完几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摸摸撑得圆鼓鼓的肚子,嘴里回味着糯米的香甜味道时,燃放烟花也正式上演了。一阵阵短暂而急促的呼啸声后,一道道烟花迅速升上夜空,将元宵节的夜空彻底点亮。红的像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绿的如茵,在清朗的天幕上留下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既像天女散花,又像柳絮飘舞;既似百花齐放,又似孔雀开屏。

在观赏烟花之余,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悬挂着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栩栩如生的画图,既有耳熟能详的人物图,也有风光无限的山水画,当然最为精彩的要属那一年十二生肖的"头灯"——造型优美、内部不停变幻图案巨型的彩灯。我想此时引用前人的诗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最恰当不过了。但这热闹而喜庆的元宵节终是在灿烂的灯火中落下了华丽的帷幕。

在如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元宵佳节渐渐地淡化成一个个若隐若现的简单符号,更值得在我们记忆的宝箱里好好珍藏。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