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文章

2023年03月26日优秀文章

焦虑文章(必读8篇)

年轻人,请不要在焦虑中设想未来

文/林新华

最近与一位在名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聊天时,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他对未来不是有着美好的遐想,不是有着幸福的期待,而是透出对未来的惶恐,面对未来,他心情焦虑。是什么让他以焦虑的心情去设想未来呢?他说出的原因十分简单,现在一线城市房价高,出身工薪阶层家庭的他,有着这样悲观的推测:我不可能在那里买房,没有房,不会有好的婚姻。这样一来,既无法在那里安居,也无法在那里安家,如何在那里乐业呢?而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在他心里却有着巨大的诱惑,他的志向就是到一线城市去拼搏。如今,高房价让这一切可能变为泡影。

就读名校,又是硕士研究生,天之骄子,理应意气风发去规划美好未来。面对未来,他的焦虑让我意外。更让我诧异的是,他的焦虑,不是一个人的焦虑,而是这个群体中普遍的心态。有的人甚至喊出了让人揪心的表达:莫让高房价谋杀年轻人的理想。

这样的表达,透出的是一个群体的焦虑。

看着理应青春阳光的脸,却透出焦虑的神情,我无法也不能去责备他的思量,毕竟房价高高地呈现在那里,毕竟到一线城市生存压力现实地出现在那里。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面对未来,除了焦虑惶恐,就不能有别的吗?高房价,真的是不可逾越的吗?在一线城市买得起房子,是所有理想能否实现的起点和基础吗?一线城市的一切都胜于其它地方吗?年轻人成长成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吗?如果爱一线城市,你们一时虽难以立足,今后就没有机会了吗?

这些诘问,让我想到三个人,三个常常被年轻人励志所推崇的对象。

马云,浙江嵊州市人,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他没有到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去,而是留在杭州当教师,从1995年开始创业,到创办名扬世界的阿里巴巴。2016年4月6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8月,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48位。它的总部地点,还是在杭州。

马云的经历告诉我们,年轻人发展的机会不只是一线城市才有。

如果说,马云是在杭州,杭州是一个偏强的二线城市,那么还有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有着标本意义。

这个人叫梁稳根,出生于湖南涟源的一个山村里。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他没有能在学校所处的城市长沙留下来,而是被安排在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工作,这个厂在一个县级市——涟源市。如果说城市的"级别",它可能算"五线"吧。就是在这里,他1986年开始创业,在他手里诞生了大名鼎鼎的三一集团。2011年5月,《新财富》杂志发布了"2011新财富500富人榜",梁稳根以500亿元的身家登顶,成为内地新一届首富。2016年胡润百富榜,梁稳根以320亿财富排名第48位。

没有在一线城市起步的梁稳根,如今从"五线"城市,一步步到了北京,三一集团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安家"昌平区。

如果说,梁稳根从小县城起步的成功,有着时代的机遇,那么褚时健的成功,给年轻人会带来什么呢?

褚时健,曾经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1999年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2年,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创业,当时他已有74岁。2012年11月,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如今"褚橙"成为市场的畅销产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4年12月,86岁的褚时健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这三个人,一个是做互联网的,一个是做制造业的,一个是做种植业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他们所处的发展平台……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可以找到其标本意义。

他们的故事证明:只要有理想,有信念;只要有才华,有恒心;只要有担当,有奉献……处处是机会,哪里都有作为,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年轻人细细研读他们,一定可以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惶恐。

你们想想,未来是你们必经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希望未来是美好的幸福的,面对追求和理想,你们是选择以焦虑惶恐面对,还是以轻松自信面对更有利于人生的发展呢?

人生就如一次穿行山林田野沟壑江河的远行,这样的远行,有坦途,有曲折;有阳光,有风雨……我相信怀着焦虑惶恐不如轻松自信走得愉悦幸福。

年轻就是时间,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是机会,年轻人前程似锦!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为了理想善于选择,勇于决策。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年轻人的焦虑来自于对就业方向、生活地域选择的纠结,你们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条件,善于选择,勇于决策,让自己找对正确的定位,找准自己发展的坐标,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分析发现一线城市一时难立足,还有二、三线甚至其它地方,在这些地方,你会发现这里同样有机会,有舞台,也有一线城市不具备的优点。你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平台,既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也可以以此为起点,一旦具备了条件,同样可以再进入一线城市。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相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要奋斗,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一线城市,你就要有勇气承受融入这座城市的一切压力。也许你进入了,会发现,这里房价高,但机会也多,收入也高,房贷慢慢还,负担渐渐轻,生活会越过越好,理想的实现没有想象那么难。

面对未来,你们不必焦虑惶恐,你们要相信爱情不是物质的代名词,感情永远是爱情的基石。

如果你真正开始伴侣的选择时,你会发现,爱情不是完全物质化的,更多的是彼此欣赏,两情相悦。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付出真情,只要你有责任担当……一定会两情长相依,一定会收获美满幸福的婚姻。

生活告诉你,房价不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未来焦虑的理由,它只是一个理想奋斗路上的小小阻力。不管奋斗的路有多长,只要你的理想在,奋斗多久都应该去快乐面对。我们永远不要在焦虑中去设想未来,因为在焦虑中去设想未来,很难会有美好的未来。

面对未来,你们要做的是提升自己,为理想的实现积蓄能量,有能量,一切皆有可能。你们要做的是提升信心,为理想的实现增添勇气,有勇气,才能一往无前。你们要做的是提升视线,为理想的实现放眼未来,有未来,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不必焦虑

文/许宝发

每到寒暑假常听同事朋友抱怨家里保姆断档不知如何照顾一家老小,且不说我们当年没有保姆也就这样走过来了,其实只要到上海的市面上走走,就不难发现三种新型照护场所,能在你分身乏术时助你一臂之力,那就是为不同人群解决后顾之忧的老人日托所、幼儿托班和宠物乐园。

老人日托所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养老模式,由社区创办,内有电视、厨卫、音响等休闲设施,老人可在里面看报、下棋、打乒乓、聊天甚至午睡等,还内设单人、双人、多人间,有些生活不便的老人可以留住几天。这类日托所里有的还配备护理人员、助医员等。现在不少家庭,小辈们要忙事业,白天安排时间照护老人有困难,日托所不仅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也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是政府重视老年人生活质量创办的一种很好的养老模式。

老人照顾好了,小朋友也不能落下。眼下不少幼儿园放寒假了,便是幼儿托班的旺季,这里有专业老师带领孩子们唱唱跳跳,一日两餐、三餐之余还有生活老师照看孩子,将孩子送进托班,爸爸妈妈便能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也解放了家里老人的时间。

这些年上海还有一种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专门提供宠物照看服务,不少爱好动物人士由于各种原因白天无法照顾好宠物,又不忍心将宠物关进笼子,宠物乐园里有清洁和游乐专区,还有专人带宠物外出晒太阳散步,主人可以放心出差旅游,不失为一种方便的选择。

暂时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团聚,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再没有比全家团聚在一起更让人向往的事了,不如将焦虑情绪转化为对团圆的期待吧。

我想我已经严重分离焦虑了

文/苹果妈咪

一周前,甚至是一个月之前,在大宝还没有走之前,我无数次的想过可以暂时不用带孩子的日子有多美好,我也经常想周末不用再挺个肚子背着包再抱一个的过,也想过每天晚上可以安然睡觉而不用突然起来的日子。但是这样的日子真的开始了,我却发现在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每次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只要降温我就会担心孩子的衣服不够,即便我老妈无数次的告诉我孩子的衣服绝对够,我都会有一种我闺女没有衣服穿,会被冻着的想法。

每天我都在想她是不是还缺什么东西,现在穿凉鞋会不会冷,玩具会不会玩腻了,上学的水杯够不够之类的,然后就开始各种淘宝,各种买买买,我想最近每天取快递的老爸已经恨不得打我一顿了。

每次视频的时候,如何孩子不理我,我都会默默的想,是不是因为我把她送回去上幼儿园,所以她已经不喜欢我了,是不是和我生气了,然后我就各种纠结。

每次听见她哭,我自己都觉得鼻子酸酸的,尤其是视频的时候看见她哭的时候,我就特别内疚特别自责,我恨不得飞到她身边,抱抱她安慰她,可是我又做不到。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觉得少了啥,心里空落落的,也没觉得自己的觉睡的有多香,反而经常半夜醒来,担心孩子有没有哭闹,睡的好不好。

之前我以为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送她回去,也想过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但是真的当孩子回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么的接受,也没有那么的强大。

孩子刚回老家的那天,我几乎情绪陷入崩溃状态,直到后来每天视频然后各种打电话,心里才稍微舒服一些,?.

我不知道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不知道这样的决定对她而言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她以后会不会埋怨我,我每天都在想,都在担心,却发现根本没有一个结果。

孩子的爸爸说小朋友从小多经历一些环境变化未必是坏事,可是我好像真的做不到那么豁达,所以我每天依旧纠结,依旧焦虑。?

情绪下的焦虑

文/东山峰人88

我留念儿时街头巷尾人家门前摆放的茶摊。一个小桌或一个小櫈摆上几个或十几个玻璃杯子、扣上平板玻璃盖,一杯杯桔红色、桔黄色液体在玻璃杯中晃动,像极了当时最时髦的饮料,挑逗着年少的眼球和渴望,然后透着一股清凉诱人口渴的馋咽。

小时候,在无处可藏的炎热中,有种茁壮成长的无限潜力,活动量大,体内水分蒸发快,常常会因此感觉喉干舌操,一分钱一杯或两杯的茶水便成了我止渴的最佳饮料。而今,随便你怎样寻觅,却再难发现它的痕迹了。那种消声匿迹的街头玻璃杯茶摊的印记,恐怕变成了80、90后们头脑中一种久远的传说。

现在,高节奏的社会发展,意味着过往的终结和新生活的开启,因此,人们已习惯于出门自带水杯以求卫生、方便、解渴。而且街头的超市和商店,各种饮料及冰茶比比皆是,早已取代了昔日的茶摊,如果说还能寻找茶摊的印记的话,只能在街边茶馆找到,但那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曾经,那些不被正视的压力,都被压缩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现实中,日益收紧退休后的生活上升指数,高昂的房价,带孙、送孙读书、做饭。把伤疤当成勋章的我们,都被一点点吞噬了梦想的空间。让人变成为一个被钉在屋内的玩偶。

而城市茶摊现象,用一种文化为我们构筑起了精神乐园,讲透了恒久不变的人性。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超凡脱俗、光怪陆离,但其实又跟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熙熙攘攘,三五成群的喧哗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在清晨时分再度响起。嘈杂的吆喝此起彼伏,搅动着初夏躁动的清凉。茶瓶、茶杯放在折叠桌上,躺在靠背的塑料椅上,扒开双脚,盯着往来的人群,盘算起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让人脸颊不由得泛起了微微红晕。那些挑担小贩、菜农的瓜果蔬菜在清晨的阳光下洒着一层诱人的五颜六色,让人不由得想要俯下身,拿起来凑在鼻子下闻一闻透着水汽的清香。卖黑市香烟和男性秘方药的小贩,拿着铅印‘六合彩’信息买吗的市民们都穿梭在各茶桌边,舞动着城市市民心态的欢乐。

久违的街头茶馆,这种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的茶摊,是在城市街边、树林、空地中开发出来的,几张折叠桌和塑料凳子就支撑着城市市民的生活休闲方式,三五好友、街坊邻居、同事同学在这种休闲方式下集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打法一上午时光,有的回家还不忘记捎上一把小菜,真是把市民生活过到了极致。

三、四元钱一杯的茶逗留半天,付费不大,平民消费的起。这种文化生活的形式,就是城市存在的意义。这种以市民休闲方式的街头茶馆,构成了和谐社会的氛围,正是为了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生活。城市是因人而创造出来的,而非人为城市而生,是人赋予了城市以生命力。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许多人以财富扫出一片天下,却在街头巷尾的茶摊里,凭着"有趣灵魂之人"的集散地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恐怕这是要算一个。

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生活环境,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与生活对弈。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在成年后,越过层层心理屏障将对世界的认知碎骨回炉、淬火重生的滋味。其中多少苦辣辛酸,冷暖自知。只是,不一样的经历,注定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好与坏,都得照单全收,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命运'

搁在往年,我是不大出门的,喜欢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外面的喧闹,同学的邀请,慢慢地我也涉世到市民生活尚浅中,了解一些外边的世界,感知一些间接的人生。因为沉浸,因为思索,而外面的热闹又容易成为我个体的经验,常常读书宅在家中往往容易让人耽于想象。如是我便成为混迹于城市的市民生活中的常客了。

街头茶馆的涌现,折射出许多市民心态,在焦虑的时代下,每个人都会感觉有一种生活的压力和对社会诸多的不满意,并且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这种情绪传导开来。大家谈到更多的是当今的人与社会关系,众口一词的破题思路在于;找到制度性利益平衡的关系,找到经济平稳发展模式,希望;公共服务到位,希望实现政府角色转换?希望;民主法治、社会公平,建立有效的公平博弈机制?希望;社会循环,能在平稳发展中完善自我纠偏机制,形成新的凝聚力。希望退休后取消双轨制,大病有保障;这种情绪下的震撼观感,能引起每个公民的情感共鸣。这不是略微’乏善可陈‘,而是’善莫大焉。‘。

一晃,已经六十五年了,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眼看这人生就要过去一大半了。生活其实都不易,生命本多磨难。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美国有个畅销书作家叫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她为了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决定亲自尝试在六个城市打不同的工。她隐瞒自己记者的身份、断掉了以前所有朋友的联系,只留下了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结果她发现,穷人的生活只有两个字:权衡。权衡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脑力和动力,变富基本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终,花了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去打工的芭芭拉只会沦为一个工作机器,她无力去想、去做任何其他事情,直到情绪崩溃。六份工作的结局,皆是如此。这就是穷人的生活,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很难从这个循环中突破。

纵观我自己几十几年的变化,我一直在寻找分享过去了的历程。曾经那种天生的冲动导致我在少年,中年和心灵上许多遗憾。而退休后出现的空余,使我更进一步有了怀念的提升,青春与无知第一次可以在1972年,"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但是,生活会把每一个成年人打回原形,乃至我退休后又重新交换思想。

偶尔,与朋友在上档次的茶馆喝茶,扯到一些有关’品茶‘之事,就略知一些这方面知识了。切一杯茶,茶叶内含物质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的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如果茶水泡好后放置久了,里面的茶多酚就会被氧化变色,呈深褐,茶水颜色变深。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但是,在街头巷尾喝茶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茶馆的茶叶一般就是一二十元一斤,冲泡的水也是平常的自来水。然而老百姓喝它,喝的是一种叫过日子的状况,喝的是一种心态。茶摊上人手一杯茶,很是惬意,也很契合他们慢日子的调性,喝喝茶,打打牌、搓搓麻将,日子实在是太闲适了。

茶水钱也从过去几分、几毛涨到几元、几十元不等。看日子品质是提高了,大家也是愈加的会享受了,许多人点评这种街头市民文化都说是用茶水泡出来的城市,此处,随眼可见带杯、端杯的人。喝茶,喝出了人生的个性,从一些人手中的拿的茶杯就能看的出来,他虽不是一个精美的品茶人,但他喝茶是为了解渴聊天,有些人喝茶便是日子的品质和寻求,茶文明也是深化到了每个长沙市民的心里,有人调侃;假如你在大街上找不到的人,能够去街头巷尾茶摊上或茶馆试试,保不准他们都泡在茶馆里头了。

现在人们品茶是一种休闲方式的享受,也是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自然产物,或是一种解压方式。虽然喝茶人的心态各异,但我觉得还应该含有;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等。我现在变得喜爱喝茶了,喜爱在茶馆里头听听朋友论国事家事,论自己的沧桑,谈奇闻异事。喜欢在街头巷尾的茶摊上看看路旁边行走的人,看花遛鸟,看人生百态,感触城市市民文化和气味,也是观察到文化层次留白边缘上的笔触。

在喝茶当中,我看到许多鬓角染上雪白的人,看见在眼尾皱纹炸开了花的人,就此感叹,时光伴随我长大,也在催我变老,还使我变得更加成熟了。

如今,我敬佩简单的快乐,那是复杂的最后避难所。我常想;人活着,多研究人性,少试探人心。研究人性,你会看淡很多事,看清很多人,你会越活越明白,越活越通透,而试探人心,多半会让自己失望,寒心,乃至痛苦。我们经常说,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这说的就是人心会变。社会由人组成,社会的复杂,其实就是人心的复杂,人心的复杂,其实都是人性在作怪。

由年老而成熟,由成熟而悟出许多人性的本质,但不知茶友们是否赞成这样的说法呢?每个喝茶的人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坐上茶桌呢,端起一杯茶的呢?

喝茶,真想选择一个优雅的环境、叫上几个知心朋友泡上一壶茶,说古论今谈天说地。纵观人生百态,不由得使我想起支配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人生哲学,它的理论看起来是建立于"不自私"上面,话皆说得美丽而典雅,甚至表面上还仿佛很高尚,但实际上却是有许多问题的。它的缺陷最明显就是对老百姓的不公证。它规定了作人的许多义务,却不大提及他们的权利。一切义务仿佛都是必要的,权利则完全出于权贵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然而,当这些空洞和虚伪的教训束缚不住人心时,国民意识和道德便自然会堕落崩溃。现实早已把这种儒家人生哲学思想驳得体无完肤。

人群中、茶馆里、聚会的交谈中,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当今社会结构与利益的博弈。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公务员与非正规就业市场在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就业与失业指标等方面的分化非常突出,造成了许多社会结构性矛盾。

在谈论茶摊后扯上这些事,或许是反映市民中间对社会矛盾的真实看法,它会使你内心受到煎熬,并透支着你对社会的希望。这种想法,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极端主义思想的人,我也没有那么卑微低贱,只是匍匐在现实的尘埃中,较理性客观的发表了一些看法,因为,单级的思想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吞噬所有观点的价值。是否招来了一些人无端的攻击,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什么叫成熟?有人说;明亮而不刺眼,柔软却很有力量。我承认,在情绪下有许多焦虑。但有幸接触到街头巷尾的人群,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思想上的盛宴。’焦虑‘这个名字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从不刻意去翻动,他却已经在你心上千回百转,如影随形,让你避无可避,心痛到无法呼吸。

哲学家桑塔耶纳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然而,真正看穿世界的人,必定是一个悲观的人。

往来无闲事,谈笑书与文 2020.6.9草

愿你努力,但别焦虑

文/灰灰

1

前几天,我去参加一场沙龙。参与者大多和我一样,都是年轻白领。活动中,老师做了个调查,发现现场有超过60%的人都是冲着缓解焦虑、放松压力而来的。

越努力越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魔咒".我身边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朋友就不少,晓晓算是其中一个。

晓晓在一家企业任职,工作相对轻松,但眼看着新招录的同事一个比一个年轻有斗志,她就开始坐不住了,担心有一天自己会被淘汰下岗。

最近几年,晓晓其实一直没闲着。但她的问题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两次卡在面试上过不了关,后来就放弃了;跟朋友有过短期的合作创业,又因为意见有分歧,索性选择了退股。可想而知,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收效甚微,还变得越来越焦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年龄渐长,本领却不长,难免焦虑惶恐。然而,很多事终究是急不来的。努力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要先有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在这个过程中若总是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那获得的就只能是焦虑,而非想要的成果。

2

我刚到深圳工作之初,也经历过一段很焦虑的时光。那段时间,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出成绩让家人放心,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既要保证工作表现良好,又报名了写作课程,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写完一篇稿子。同时,即使加班再晚到家,我还要每天坚持健身打卡一小时。

前两个月,我确实也坚持做到了。但过度消耗精力的结果,是让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后来,我在工作中开始频频出错,写的文章质量也大不如前。

最糟糕的是,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忍不住去和别人比较。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同期学习写作的学员有人已经上稿大号;同一起点的朋友,也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焦虑,仿佛发现全世界都在前进,唯独自己被留在了原地。

后来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会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循环中,是因为我只相信努力的力量,却忽视了时间的力量。很多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焦虑也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隔着时间的沉淀。

在那之后,我不再做无谓的比较,不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跟自己较劲,只是静下心来学习,不求多,但求精。

现在的我,对自己的状态是比较满意的。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该往什么方向去提升。我愿意给自己时间,虽然慢了一点,但心却更稳了,脚步也更坚定了。

3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本身是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并且,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激发个体潜能,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去应对问题。所以,当焦虑来临,无需盲目畏惧,只是要懂得适时提醒自己,别做那个拔苗助长的人。

为人处世,如同种树,既要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反之,越焦虑,只会越事与愿违。

如果你正处于焦虑的情绪漩涡中找不到出口,不妨先试着找到焦虑的源头。做每件事都有它的初衷,停下来想清楚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而出发。

感觉压力过大时,可以先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再升级。这样,处在自我可以掌控的目标范围内,做起事来会更高效,能力也会得到更好发挥。

也可以让自己动起来,跑步、游泳、打球……都是很好的方式。通过锻炼,有助于释放焦虑时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人生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未来还长,不必慌张。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在稳稳的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越吃越焦虑

文/查一路

我问一位研究营养学的朋友,吃什么才安全。他说,什么都不吃才安全。

西方一位哲人说,人应该像动物一样,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就安然自乐,不必焦虑。眼下,食物是足够了。可是,吃,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最近,传出药品胶囊里含重金属铬,连吃药都吃得不安心了。虽然,有专家说,胶囊中铬含量很低。可胶囊是旧皮革中提炼出来的,难怪有网友借此号召全民锻炼好身体,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吃皮鞋。"

铬被检测出来,还有多少重金属进入了食品和药品没被检测出来?因此有句话很经典——"把中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从若干年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到如今的金属铬,一路吃来,让人如何不焦虑?因为焦虑,听说有苏丹红,我不吃禽类蛋类;听说有三聚氰胺,我不喝牛奶;听说有地沟油,我不去饭店;听说有塑化剂,我不喝饮料;听说有瘦肉精,我不吃猪肉。

如今胶囊中有了铬,我患了感冒,是不是不吃药啊?小作坊不可信,可大品牌着名商标同样坑你没商量,让人相信谁呢?

前方的路有太多风险,未来总有毒素在等着你,某种食品药品中,毒素在潜伏,尚待慢慢发现。今后日子里的质检报告关于某某食品药品里包含毒素的报道,总会源源不断。可是,为了生存必须吃下去,犹如打仗,明知有伏兵,还得前行,中国人吃得有点悲壮。

每天的"吃",都叫人怕。一张口,一动筷子,心中总有些不安,说不定眼前的食物又隐含了什么毒素。不是我不小心,实在是防不胜防。城市里的人,不是自耕农,肉蛋奶、粮食和水果,食物与蔬菜,都是他人供给的,我在明处,他在暗处,受害者遭遇的都是暗算。

想减轻焦虑,设法提防,于是就关注各大网站食品质检新闻。每一条类似的新闻都让人触目惊心。可怕的是,待到发现,自己已成了受害者。虽然,事后商家被象征性地处罚,可是消费者已成受害者,目前,还没有听说有机构为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消费者讨还公道。

为吃焦虑,我问一位研究社会学的朋友,为什么有良知的商家越来越少?他说,坏就坏在这里,有良知的商家大都被无良商家淘汰了。我问一位研究营养学的朋友,吃什么才安全。他说,什么都不吃才安全。

本来,我有早餐吃蔬菜的好习惯。某一天,妻子见我这么吃,很不以为然,她说,你这么孬吃,非得吃出毛病不可。我反驳,宋美龄每天早餐都吃蔬菜沙拉,活了106岁,这是营养健康的好习惯。她教导我,那时的蔬菜没有化肥农药,绿色纯天然,现在的蔬菜农药残留你知道有多少么,多吃等于比别人多吃了农药残留。如醍醐灌顶,我不能再吃,不吃才安全。

真是越吃越焦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吃药怕金属元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

文/左小丘丘

1

有段时间,我非常焦虑。看着一同写作的小伙伴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获得很多称赞,而我虽然努力,结果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时常陷入自责和羞愧中。

一位文友对我说:"没事,对自己宽容些。大家都想写好文章,可处处都是艰难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跌倒在所难免。心理负担太重,反而不利于走长路。"

她的话和我内心预演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在我自责的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都有点不忍心责怪自己了。

慢慢地,我对自己的容忍度提高了。连续写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领域。

其实之前我犯了很多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心太急,对自己太苛求。"我只看到别人的成绩和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他人可能同样也经历过无数次改稿、退稿,而我却拿自己短时间的摸索和别人多年的经验做比较。这种对自己太过严苛的焦虑没有帮到我,反而让我自乱阵脚、身心受挫。

有人说:"宽容自己,是为了放下生活的包袱而不执着于琐事。"于是,我试着对自己更宽容一点,只要尽力了,就接受自己的瑕疵,接受做得不够完美的事情。没有了那么多执念,我的心态也变得轻松起来。

2

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其中一只有裂缝,他每天挑着水桶去河边打水,到家时这只桶总是漏得只剩半桶水,另一只桶却是满满的。

就这样,农夫每天只能从河里挑回一桶半水。那只完整的桶为自己的完美无缺而得意非凡,那只有裂缝的桶却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不已。

终于有一天,有裂缝的桶鼓起勇气向主人开口:"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有裂缝,一路上都在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笑了笑回答说:"你注意到了吗?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另一侧却没有。我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你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我也能经常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呢?"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吧。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我们都能像农夫那样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适时地宽容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3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定很高的标准,一旦开始冲刺就停不下脚步,希望通过忙碌的生活来忘记飞逝的时间。达不到目标就焦虑苦恼,觉得不快乐。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自己并非样样精通。

宽容自己,是一种智慧。对自己宽容,不是一味地放纵自己,也不是对生活妥协,更不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不再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不再耗尽一切为难自己。

当我们对自己产生一些负面评价时,不妨把自己当成自己的挚友,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跨过心里那道坎,你才能真正和自己握手言和。

过于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声"不要紧".你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来。只要一直走在路上,就总有希望到达。

人为何焦虑

文/李秋生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人研究说,当今年轻人有23种焦虑,这个数字不免让人"触目惊心".是否具有科学性,没有专门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代人的焦虑打破了历史纪录。

有的人是为自己焦虑。想方设法使自己学历硬一点,工资多一点,职务高一点,房子大一点,车子靓一点,容貌俊一点,身体壮一点。如果一时无法实现自己的规划设计,便坐立不安,烦躁不已,焦虑不停。

有的人是为子女焦虑。希望子女上名校,在一线城市工作,找个好对象,住上高档小区,开上进口轿车,最好能持有"绿卡".有的是为孙子、孙女焦虑,期望他们健康成长,上好的幼儿园,进重点小学,有特长。

有的人是为社会焦虑。虽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大好形势充分肯定,但对不少人缺乏信仰,精神文明水准下降,网络诈骗盛行,传销事件猖獗,交通事故频发,贪污腐败依然存在,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弱势群体生活艰难而深表忧虑。

我以为,为社会焦虑是一种责任感。如宋代大诗人陆游所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可敬可赞。"中华儿女多奇志",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国家、民族、人民活着;为子女焦虑,应该说是过度焦虑的表现。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儿孙自有儿孙福。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当然,为人父母,应尽当子女启蒙老师之责,教会子女怎样做人,自立自强;为自己焦虑,需要理性思考有无必要焦虑。我们要树立理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幸福的坐标不单纯是物质财产,还要拥有精神财富。只满足于做"房奴""车奴""守财奴"太小家子气,是可悲的,要做战士,做创业者,做有远大理想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人有了如此博大情怀,就不会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样,整日为自己愁眉不展,哭哭啼啼。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心理上有一定压力,属正常现象,但过度焦虑,情绪恶劣,成为"压力山大",就会有损健康,影响工作,甚至能导致忧郁症的发生。况且,个人焦虑不断放大,也会辐射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几乎无一不与焦虑激化有关。

所以,焦虑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来化解焦虑?

首先要注重学习。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学习理论,掌握知识,强化大脑,拓展思维,是缓解和冲淡焦虑的最佳办法。学习当然要靠自己学习、自我觉悟,"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但作为单位、社区、各种社会团体,也应纲举目张,高度重视学习,解决"方向盘"问题。

再者要学会平衡。要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懂得"知足者常乐",不搞不实事求是的物质享受。即使真的陷入了生活困境,也要记住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句话,"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妨再高声吟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转移不良情绪,是战胜焦虑的一剂良方。哲人告诉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一下子莫名焦虑、无法摆脱时,要启动"应急机制",要跳出痛苦,可以洗一个热水澡,听一段音乐,读一则名人名言,看一眼花草,或到公园散步。更重要的是,约知心朋友到茶社或咖啡馆推心置腹,倾诉不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我们会感受到阳光明媚,"换了人间",天没有塌下来。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