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青团香

作者: 翁俊安2019年10月16日情感短文

又是一年清明至。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诸多的美食让人回味与遐想。流传于江南地区的青团,就是一道清明时节的特色食品。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在清明这天,吃青团,一是对先祖缅怀,二是一种食俗的延伸。

清明吃青团已有千多年历史,历代都有记载。宋《琐碎录》曰:“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那时,就用糯米做成青饭团子,作为一种祭拜食品而流行民间。明《七修类槁》也曾有这样描述:“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到了明末清初,逐改以糯米粉代替糯米。

正宗江南青团形态圆满,碧绿晶亮,香糯柔口,甘甜不腻,吃口筋道又不粘牙,带有淡爽青草香气,是消腻开胃的好食物。江南青团多是用青艾蒿汁调和糯米粉做成,青艾蒿是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叶片轮生,状如蒿,清明前后,其鲜嫩叶芽均可食用。将青艾蒿汁调和青团源于清代,清《清嘉录》有载:“市上卖青团,有青艾香,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老家江南池州早些年在清明节也时兴做青团,尽管已有十多年没吃过老家的青团,但还是有一丝记忆:将采摘的新鲜青艾蒿放入大锅煮开蒸烂,取其青汁水倒入糯米粉中,揉成青色面团,然后将豆沙或芝麻做馅搓圆,上灶蒸熟后,放在碗橱里,想吃就拿上一个。由于青艾蒿汁香味浓郁,含有保鲜成分,这样的青团可存放三天味如当初。

过去,江南地区清明日家家户户不动烟火,只吃凉冷食品。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青团、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叩头行礼祭拜,然后回家吃上几个冷凉的青团,以表缅怀先祖和习俗延伸。如今,提倡健康养生,冷食青团渐以热食取而代之。

清明一过,青团也就失去了习俗味道,但作为一种小吃,其柔香甘甜的味道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四季皆可享用,不过这些青团多用绿叶蔬菜榨汁或食用色素调和而成的,而江南人喜爱的青艾蒿汁做的青团,由于受原料季节限制,只能在清明前后品尝。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