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迷眼”说时尚

作者: 沈扬2019年10月31日生活随笔

如今的街头,人们穿的衣服色彩多样,尤其是女装,会让你有“乱花迷眼”的感觉。“街上流行红裙子”的年代早已过去。在一段时间里几种颜色特别讨俏,这样的情形也会有,但总是“各领风骚没几天”,便又淹没在百色千彩的汪洋大海之中。

至于服装的款式,似乎比色彩的变化还要多一些,快一些。从“三原色”中调配出来的颜色再多总也是有限度的,服装的式样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只要你想得出,就可以做出来,真正是“天空任鸟飞”。

有了越来越精良的面料,有了色彩和款式选择上的充分的自由度,“百花齐放”的时装年代便来临了。日本服装专家吉川和志对那个时期该国流行时装的“杂乱无章”,称之为“时尚的乱世”。我觉得只要保持审美趣味上的健康和谐,服装的“乱花迷眼”并不是一件坏事,倒是值得欢迎的。凡有了点岁数的人都经历过黑、白、蓝、灰的“四色”年代,衣着上的那种单调,那种乏味,那种沉闷,迄今记忆犹新。所以中老年人中的多数是极易认同今日的服装潮流的。

中国的文字素来有耐琢磨的特点。服装中的“服”字,可以解析为能够御寒,穿着也服身的物质;“服装”中的“装”字,就有“装备”(质地)和装饰(美感)的意思在里头了。进入小康社会的城乡民众,御寒意义上的“温”已经没有问题,对衣服“装饰”(审美)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当然小康社会的结构是多层面的,消费者同样也是多层面的。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还有其数可观的白领阶层,以及自由职业者、演艺人员等等,因其具有中、高档消费的经济能力,对服装品质的要求会更高一些,精品商厦、极品屋的风光日増,恰好反映了这类群体的需求实情。他们追逐的服装时尚,有的已经是国际市场前沿的标准。上海电视台有过一档《生活时尚》节目,经常提供中高档服饰的相关信息。节目组物色了熟悉最新时装信息的“线人”,通过引领记者采访的形式,向观众推介或前卫的或国内外风行的时尚服装。出镜的女老板还会向记者述说在欧美市场蹲点采集时髦新品并以最快速度引到国内的繁忙情形。这里的“引进”,除了精美的衣、饰成品,还有高端的设计、制作理念。不要小看了这一层面的市场“蛋糕”,不论是经营人的商业利益还是国家税额,都可令人刮目相看。

服装时尚看似多样而无序,其实它同世间所有事物一样,也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的。时尚是一种流动着的文化,或者说是某一类文化在生活前沿的动态表现。它们的形成和存在,有海外潮流的影响,但不会完全脱离本土文化这个“根”。那些引进来的衣、饰,原件进入市场的是一部分,内中有相当一些在克隆仿制的过程中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以适应国内消费者的穿戴习惯和需求。就我国民众的大多数而言,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些趋同性,这是与国家民族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服装时尚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又必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小康社会中,农民和城镇工薪阶层占人口的大多数,宽裕之度有限,根据如此的国情和民情,纵然可以有各类豪奢衣品流通,但“物以致用”的生活哲学仍将长久地起作用,所以服装设计把“用”放在前提的位置,同时进行审美上的全面考虑,是一种科学而务实的思路。

社会消费群体因文化和经济实力的差异,难免会有跟风赶潮盲目消费等的现象出现,而在设计和生产的自由空间里,也不排除出现低级趣味庸俗欣赏等不良倾向的可能性,所以服装业界也有一个引领时尚引领市场的课题。当然这样的引领应当是科学的,照顾到各方面的需要的。概而言之,只要不出现有违社会道德伦理的畸形消费,服装时尚的千姿百态就好得很。这样的道理,当然不限于服装业。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