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丹江大桥

作者: 田原2019年11月20日生活随笔

我们家祖居陕南商州。前些日子,我有幸目睹了故乡丹江立交大桥的通车典礼。那隆重、那热烈、欢乐的场面令我久久难忘。远远望去,一座钢筋混凝土铸造的立交大桥,犹如一条跃出水面的蛟龙,腾空而起。这是父老乡亲们多年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奔走相告的乡党,高兴啊!

通桥典礼那天,乡亲们一大早便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桥头,鞭炮声锣鼓声震天动地,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那热闹场面不亚于纪录片里1949年百姓庆祝翻身解放的镜头。

“唉!要是早些年建起钢筋水泥桥该多好!”90岁的奶奶颤颤巍巍抹着泪说。我懂奶奶说这话的意思。

我听父亲说过,大约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夏季,爷爷送年仅13岁的叔父去商州城读中学。当爷儿俩刚刚走到丹江河中心,突然发了大水,水头高过人头,他们被无情的恶浪卷走了。乡亲们三日后在百余里外的“月儿滩”上找见了爷爷和叔父的尸体。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忆起此事,奶奶都要掉下伤心的泪水……

“十月一,孟姜女送寒衣”。父亲还说,每年农历十月过后,是丹江上搭木板桥的日子。搭桥时青壮年们趟着冰冷刺骨的河水抡着大木锤往泥沙里打木桩,然后一步一颠地抬了木板架在桥桩上,再用铁链链了桥板,以防发洪水时被水冲走。桥搭成了,人踩着晃晃悠悠的桥身,望着桥下的激流,心提在嗓子眼,一不小心就得“下扁食”(方言:掉入河水中如煮饺子)。有的妇女过桥时,用带子把婴幼儿绑在背上,像乌龟一样从桥上慢慢地爬行,那种悬乎场面令人心惊肉跳。到了冬天,桥上落一层霜,滑溜溜的,行人更是提心吊胆,步履艰难。父亲讲到这里,我突然忆起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正是丹江木板桥的真实写照吗?

如今十年功夫故乡的丹江陆续架起了一座座宽敞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桥。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乡亲们艰难过河的岁月。我曾经屈指数了,从商州城到我的家乡,短短20里地竟然架起了七八座水泥大桥,这是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的成果,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崭变通途”啊!

站立在丹江桥上,望着南来北往的如织人流,心中感慨万千,丹江大桥哟,你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好运,家乡人民对你的情意就如同这一江清水长流不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