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夏天

作者: 祁建2020年02月07日美文阅读

“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这是老舍对北京夏天的定义。老北京的夏天,说不完、讲不够,没有雪糕、可乐、电脑、手机、空调……但从里到外都透着老北京的情趣和自然。

北京的夏初只是眨眼的工夫,北海、什刹海和后海的荷花,等水面儿的荷花绽了白,透了粉儿,给京城添了景致,也就意味着五颜六色的盛夏到了。荷叶上滚动着小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剔透。夏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那纠缠的爬山虎,肆无忌惮地攀附在斑驳的老墙上。院门口那京韵京腔的聊天声,咿咿呀呀的二胡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小孩子听起来似懂非懂。门口的石墩,小伙伴最爱坐在那里一起玩耍,在胡同口欢蹦乱跳地追逐着吹糖人的老爷爷……

中午,太阳像火球一样高高地挂在空中,炽烤着人们的肌肤。窗台、院墙都热得烫手,树叶打了蔫。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有生动的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大户人家搭天棚,平民百姓搭凉棚。在老北京天棚是极为普通的消夏措施,一到夏天商家就会搭起天棚。拿西单大街来说,从西单商场开始,沿着便道向南走,直到西单牌楼转角“天福号”门前,都是很大的天棚,走在下面的行人一点都晒不到。

老北京夏天解暑的东西,可就忒多了,不怕你贪凉,有酸梅汤、雪花落、扒糕、凉粉等各类消暑小吃。酸梅汤加了糖渍桂花和冰糖,如琥珀般的颜色,冰块在碗外边镇着,不仅解暑,还是纯天然的。还有就是冰窖口往外运冰的车,看着就冰爽凉快。

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自传中描述了他童年时期的“从商经验”,他用三个大铜板到冰窑买一大块冰,请冰窑里的人拿冰镩把冰破成两块,挑一个担子,前面搁一块,后面搁一块,一路走一路吆喝。卖冰核的,这多半是穷苦人家的小孩子,拉起一辆二尺来长、一尺半宽的木板车,到冰窖贩来碎冰,装进筐子里,上面盖上棉被,然后走街串巷一路叫卖。

普通老百姓消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井拔凉”。老北京的水浅,挖一丈左右就见水,两三丈就是深井了。新从井中打上来的水,清澈冰凉,北京人称之为“井拔凉”,这可是老北京人的天然降温宝贝。干体力活的人,从井中打水喝,就是享受。一口喝下透心凉的井水时,从头到脚,全身汗毛孔都会突然收缩。

夏天闷、热交杂着,晴天是干热,阴天就闷热,西瓜是最解暑的,那时候的西瓜主要是“黑蹦筋”,还有“大三白”“绿三白”“花皮瓜”……买了瓜,就用盆儿接上凉水镇着,泡上三四个小时,中间要换换水,把瓜泡透了。等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大家围在一块吃西瓜,边乘凉、边聊天,那可是热天里的最高享受。

围着钟鼓楼、烟袋斜街、南锣鼓巷、后海兜一圈,在鼓楼上眺望老北京的风光,夏日的绿,为老墙古塔点缀出无尽生机。但夏天的天气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雷雨也是很让小伙伴心动的,雷声震耳欲聋,一放晴,天空就会变得异常美丽,显得神秘起来,天空还会挂出美丽的彩虹。彩虹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天桥,好像穿过这座桥就可以到达仙境一般……在大自然的四季轮回里,夏天是成长的季节。在生命的长河里,夏天是人生热情奔放的时候。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