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

作者: 申安良2020年05月01日生活随笔

年味,是春节时人们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儿,而人们说的最多的却是“现在过年真没意思”,也就是说,现在过年没以前那种年味了。既然人们都这样无奈和感叹,那就很有必要思考一下到底是谁把这种“年味”弄没了。

首先,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没有年味了。因为我们将生活条件极差的岁月里过年的情景刻骨铭心地留在了记忆中,以前过年是一年里最大最兴奋最浪漫的事。一年十二个月,过年差不多要占一两个月。 虽没有绝对的衡量尺度,但是,谁都清楚其中的道理。才十一月就开始有三三两两的妇女们相跟着进城给一家人扯布,做衣服,做鞋子。刚进腊月,就有了各种版本的顺口溜,初一小炒,二十三大炒,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买下笔,二十八瞎咯刷,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日门神老爷贴挂起,初一初二下大雪,初三初四连拜节,初五送五穷,初六不敢动斗称,初七不敢吃辣菜,初八祭星了,初九揪懒汉,初十老鼠娶媳妇了,十一十二嚯呫腾,十三十四下羌城……这些土气的只有潞城人能听懂的顺口溜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几乎是一个节奏每天该干啥都干啥,那忙乎的劲头,那脸上的笑容,简直没法形容。细细想起来,却会让我们忽然止不住泪水婆娑。因为,在苦难的日子里,一年的吃穿家家户户也几乎是一个标准,早上玉米面疙瘩,晌午小米稠饭,晚上稀稀的和杂饭(潞城人叫菜汤),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只有生日或者过节时才有机会改善一下,改善一半顿之后立马回到日常的状态,那种一日三餐就像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一样,谁也没法改变。穿的衣服也是大同小异,不论男女,不说老小,都是扯上布自己或者找人缝的衣服,洗上几水以后颜色就变浅了,尺寸就变小了,所以过年时很多人的衣服都做得大点,以便开春以后还能穿。一年四季谁的衣服、裤子上没几个补丁的话,可能别人还会笑话你懒,不动弹,光知道吃。冬天来了,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袄、套裤,外面套上四季常穿的衣服就行了,破了补,补了破。棉鞋也一样,都是自家一针一线纳的底子,做的鞋,一双鞋穿好几年。平日里的苦啊,已经祖祖辈辈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谁能改变的了?于是,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时我们的吃能改善,穿能改善,心情能改善,谁都知道这是苦难的自己硬撑着改善自己,可是人一生能活几天谁也不知道,一辈子没吃过好饭,没穿过新衣,没放松过几天,死了不委屈么?于是,就想方设法拉长春节的时间段,因为,谁也不想面对眼前的苦难,谁也不想让孩子可怜巴巴,让家人没有笑脸。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为这个伟大的春节寻找各种文化的基因。送走灶王爷,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希望他回宫降吉祥。打扫房屋,贴好窗花,翻箱倒柜,把一切污秽的东西扫到门外。找人写春联,自己编也行,让人编也行,一家一个样,字不一样,内容更不一样。买食材,该蒸的蒸,该煮的煮,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大人小孩都在操乱。说白了,我们觉得现在过年没意思,那是觉得以前过年有意思,我们觉得以前过年有意思,那是因为过年和平日的差别太大了,过年简直就像实现了中国梦一样,就像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一样。如今呢,如今过年和平素几乎没有差别,吃不愁、穿不愁、玩不愁。

其次,如何寻找回我们梦中的年味。既然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意思,那说明我们还是没有忘记以前过年时那种美好的记忆,也希望我们一生中永远都像过年时那样浪漫,要有意思。现在,我们的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当下的生活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已经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人关注的焦点,既关注中国的发展,更关注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很自豪,很自信,我们应该胸有成竹,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好好学习一下。我们要静静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现在没意思了?过年与平素的差别没有了,说明这是在一代代共产党领导人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这是我们春联里“盼小康 见小康 小康在望,想温饱 得温饱 温饱有余”的实现,这是好事啊!想让过年有意思不能在这种差别上想办法了。那是什么原因呢?只要我们细细想想,应该想到,那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把过年时的文化因素抛弃了。腊月初一我们还炒豆子么?二十三还送灶王爷上天么?并期盼他能多言婆媳关系之好,子孝妇贤么?二十四还那样认真地里里外外打扫房子么?还看年画、贴窗花么?还亲自蒸蒸煮煮些吃东西么?还亲自为编写自家春联而全家总动员么?还不辞辛苦不索报酬地策划、参加一些民间娱乐活动么?其实,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吃穿早已不是什么大事了,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比吃、比穿、比阔气,那是穷的时候几千年来传下来的“要做人上人”的不好价值观。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学习一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我们不能将基本的生活需求做为衡量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哦!

关键是我们得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年味的回归。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我们得有个新时代的样子,生活在阔步前进的伟大的中国,我们得给世界人民做出个表率,我们既能攻坚克难努力奋斗,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也希望与七十亿人一起能和谐、和平、和睦地生活在这个蓝色的星球。我们应该将那些文化符号记住并传承好,我们要认识到以前看那些送灶神、拜家下、闹元宵等看似迷信的一些文化活动其实寄托的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只要我们把这些文化价值认识到位,传承下来,我们过年还能无聊么?让我们在腊月里就思索一下全家一年来的收获和希望,并用简短的精炼的语言变成朗朗上口的令人兴奋的春联,让能笔走龙蛇、妙笔生花的书法家落笔纸上,在年三十就一幅幅地整齐地贴在门外。让我们在大年初一早上挨家挨户欣赏春联的内容和书法艺术。让我们专门挤点时间,用以前传统的方法亲手蒸煮些过年时吃的东西,既能享受到浓浓的年味,也能给儿孙传递些往事的温馨。让我们离开麻将场,活动活动筋骨,操练一下当年的舞狮子、跑马灯、扭秧歌、打秋千。既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增进彼此的友情,又能体会节日的快乐,记住往日的欢乐。让我们在过年的那些闲暇之日走亲访友,既能交流彼此的感情,又能切磋各种技艺,还能互相鼓励展望未来。

年味,我们一定要将这个永恒的话题讨论好、经营好。“书愿景谋大业心潮逐浪,剪窗花写春联喜气盈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鸡年的钟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开始了儿时一样盼望新年的到来,因为我割舍不了那亿万中华儿女相同的浓浓的年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