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足道

作者: 缘起拂衣 2015年05月15日心情随笔

徐溜镇上六塘河北,有我乡下的房子。朋友老凯说,这里其实有三条河,分别叫前六塘,中六塘和后六塘,我门前的算是中六塘,因为中六塘离人们太近了,砌来砌去又挖来挖去,现在还倒了非常多的垃圾,塘已臭气四溢。

邻家大孙女没上过幼儿园,她的身下还有妹妹,平时里带着玩耍,经常看到她带着妹妹爬到各款电动三轮车上大喊大叫,开心无比,如田头的野草疯长。听到自己就要上学了,读一年级,愣神一瞬间后,便哇地大哭大叫,奶奶因理直而气壮,也吵嚷着,不上学不识字,将来怎到城里打工?就留你一个在乡下种地?人影子都见不到,苦死了都没人晓得。

小孩看到我,来了精神,再不示弱:门口王奶读那多书,不还来家种地吗!

后来,我收养了一只瞎眼小土狗,几个孩子恰好放学看到,和它玩,开心。

还是奶奶一路找来,看到狗和孩子在一起纠缠,很紧张,喝责着,费了好大劲才把人与狗分开。孩子自然不肯走,老人没办法,说,再不来家,王奶把你带到城里卖了。

孩子停住,站在那里,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奶奶。

一看此话有效,奶奶便接着说,王奶读过那多书,想卖你们两个,不费事的。

看来读过书的第一是城里人,第二是坏人。

现在的乡下,仍有干不完的活,以前孩子们都要考学出去,但乡里的教育条件有限,靠读书走出去的毕竟少数,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靠劳务输出来到城市,学到了生活技能,见到了世面,公益服务方面机会均等。城市又获得了大量的青壮劳力,有活力有生机有方便。如此这般我这样的城里人闲着了,没事干,别的又不会,开始怀旧,写文章赞美故乡,羞答答地证明自己没有改变,依旧朴实,务本。

几年住下来,觉出把农村人为地分成美丽乡村,纯朴山乡,或精神家园什么的人,皆属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流,我没看到某个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不断怀念不断歌颂的农村。反倒是乡下的后生们在我们的赞美声中逐渐走光了。

和年轻人比,乡下的老人害怕城市,怕死后被火化,怕自己在儿孙家的楼房里像农具一样,不光摆不长久,还终有一天会因无用而被扔掉。更怕自己的儿孙在城里学坏,让她余生不得安宁。

城市是洪水,更是猛兽。

这样子这心情也颇像热爱文学的自己,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浪潮滚滚,可怜我不管怎么折腾,都似日暮穷途中疲惫不堪的行者。浩大的中国,当年最风光的文学其实也和目前村落一样随波逐流,只差寿终正寝了。即便乘愿再来,也须换一付面目。

2011年的圣诞节,我所在的小城由于人车巨多,几条道路都实施了交通管制。杀出重围,回到乡下,星月点点,十方黑暗万物寂静,除了移动通讯的小橱窗里有一个矮矮的圣诞老人和不闪的圣诞树之外,有关圣诞的一切在这里都没有,素洁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突然涌上一股热流,若是没有乡下这间小房子,热闹非凡时我便无处躲藏。

这才是我喜欢的地方,它以近乎顽固的倔强,抵制着与乡村格格不入的事物,安稳,与世无争。

这样一想,又费力找出了几处乡下的好,不用说,乡下的天空比起市区来,更为高远,令人的心境辽阔。乡亲的烦忧也很朴素,没有人伤感花开花落,情绪都很自在健康,更没有抱怨片云片雨;那些被生活压伤的人,苦难中绝望的人,没有盼望的人,无家可归的人,这里都没有。但乡下也鲜有成仁的人,抗争的人,牺牲的人。

也不过暂时避一下喧嚣,如果自作多情,以为逃到乡下会解决所有问题,那也错了,乡下的问题更多,没有规则,更不透明。或者说,新地方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暂时没有显现而已。

现在是初夏,风狂雨乱,秋风还未横扫村庄与文学,我在安分守己的生活之余,用末路的文字,写一写不时残喘的生活。老了,破了,残缺了,也有它自己的力量,向善与疗伤,载道或抒怀,我和文字都有虽然幼稚却不能推卸的责任,

想想这些年所写过看过的文章,都不停地渲染流年,其实没必要给短暂的一生拚命涂脂,这是在乡下生活几年的收获。鸡零狗碎任凭头破血流也挤不进高雅殿堂,几篇驴唇不对马嘴的文字,和人与花草树木一样,本该在轮回中自生自灭,不足与外人道。

但他们和我,都失去过很多,又向往过很多。故仍记之。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