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崖旅店

作者: 罗永侠2020年07月22日生活随笔

高崖位于千阳北部的深山区,包括山里面的高崖和稍靠山外的普社两个自然区域。高崖海拔高,气温低,距县城62公里,班车每天来回只有一趟。为了减少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单位要求我们住在那里开展医疗服务,结束才返回县城。

1996年6月的一天,我们去高崖开展医疗服务。那时,我从乡镇调入县城才两年多,到新单位后还没有去过高崖。我们被安顿在一个小旅店,每天和乡站的同志一起到村里为群众服务。普社和高崖两个乡只有这一个小旅店,因此无论去普社的村子还是往里走的高崖村子,下午都得返回这个旅店居住。由于每年下乡服务,我们便成了那里的熟客。

这家旅店,位于千高路边、普社医院对面,私人所办,小二层楼。一楼吃饭,二楼住宿。二楼是个半边楼,阳台没有封闭,对面几米远是块菜地,刚好与二楼阳台一样高。站在二楼门口的露天阳台上,地里的大葱、西红柿、辣子、豆角就在眼前。

店里平时就女主人一个人,四十岁左右,身材高挑,脸庞黑里透红,腰板硬朗。她话语不多,但干起活来特别利索,待人也特别热情真诚。早上起床,一壶开水在门口等候。从地里拔的大葱,摘的豆角、辣子、西红柿、茄子等鲜嫰嫰的一大鋬笼,已早早放在灶房门口。那个用荆条编的鋬笼很特别,口径特别大,两个人合抱几乎围不拢,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鋬笼!

走进灶房,热腾腾的馒头已出锅了,个个有老碗口那么大。芹菜拌汤、炒辣椒、炒鸡蛋、炒西红柿……饭菜是简简单单的农家饭,但做得够滋够味。酵面馍馍松软甜香,简单的农家菜清清爽爽。我们这些吃腻了超市里买的面粉、蒸馍的城里人,一下子胃口大增。

最难忘的还是拌扯面。我们曾多次到过那旅店,不管去的人多人少,老板娘拌扯面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一条一条的扯面轻轻地扯,慢慢地拌,动作很是娴熟潇洒。说话间一碗面就捞到碗里了。一碗干拌扯面端在手里,面条薄厚均匀,宽窄匀称,和着油泼辣子,看着都让人流口水。面条嚼在嘴里很筋道,吃完喝半碗面汤,特别舒畅。

下午下乡回来,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旅店,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铺铺得平平整整,水壶里的开水灌得满满的。女主人等着我们吃饭,她家的小花猫悠闲地卧在对面的地边上懒洋洋地瞅着我们。

饭后,女主人端着个大簸箕,里面是杏,黄灿灿、光鲜鲜半簸箕。杏子熟透后的那种香气直钻鼻孔。喊一声:“吃杏了!”隔壁的男同事女同事们都嘻嘻哈哈地笑着应声围过来。这种杏个头不大,小小的,圆圆的,当地人叫它“羊屎蛋豆”杏。与超市里的杏相比,它真的特别小,其貌不扬,但味道绝对鲜美。主人说,高崖满山遍野杏树很多,这是她中午专门给我们摘的,让我们尝鲜。

以后的日子,她还给我们端来刚摘下来的鲜核桃,外皮翠绿,用核桃刀子剜出瓤,剥掉外面薄薄的皮,白白嫩嫩的鲜核桃仁就裸露在眼前,特别清香爽口。她曾多次给我们吃山杏、核桃,但从来没有提及过一个“钱”字。我们过意不去,想付些费用,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杏是山里长的野物,核桃是自家树上摘的,说什么都不肯收。

旅店门口刚好是高崖班车普社停车点,高崖上下的班车在这里停靠,高崖旅店便成了高崖群众出山进山物品的临时寄存点。老板娘对那些临时存放的东西特别细心负责,从车上提上放下,从无怨言。

二十年过去了,山在变,水在变,我对大山的记忆没有变。高崖旅店,生命长河里遇到的一个清贫而快乐的驿站,我时不时还会想起它……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