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汉城湖

作者: 草籽2020年12月15日心情随笔

凡事如若不上心,虽耳濡目染也是白搭。我家跟前,四府街旁的皂角树年年开花,天天在树下行走的人,看见花开的为数不多。最近几年,外地四五个亲友到西安来,我曾分别带他们去大雁塔等地参观,想不到他们的秦朝、唐朝知识都比我完整得多,我介绍一句,他们能说五六句。一个在皇城边上长了一辈子的人,竟只能充当抛砖引玉的角色。

西安北郊有个汉长安城墙东南角遗址,绕着遗址,又有汉长安城河遗迹,实际上是西安污水汇集处,天长日久,臭气熏天,仿佛城市腿上的一个溃脓的伤疤。2005年起,历时十年,市水务局埋下巨大排水暗管引走污水,整修了城河,古迹焕然一新,变身市民休闲好去处。水务局是一不做二不休,借用汉城墙遗址名号,在城河两岸打造出十多处汉朝历史知识景点,比如汉阙、汉武帝塑像、汉币广场等,从此更名为汉城湖。对于历史专家而言,这些景点是艺术品,历史的演绎;对市民而言,景点的作用在于再现历史,触摸汉朝,科普意味儿很浓。

十年里,我参与了汉城湖建设几乎所有节点的新闻报道,诸多景点也有涉及,就算是块石头,也应该被焐热了吧?怎料到现在为止,我对汉朝历史依然知之甚少。还是那句话,机械地、被动地写报道,不上心,赶场子,加上对历史没有敬畏感,即就是常年住在汉城湖畔又有何益?

如今有了补习的念头,除了搜索浏览相关信息外,有必要到汉城遗址走一走,报个到,接地气。首先就想去阔别六年的汉城湖。偏偏遇上今年那场大雪,天寒地冻,路不好走。待到云开雪霁,来到汉城湖,吃惊地发现冰封湖面。而小南门外城河,雪后依然是微波荡漾。

先登大风阁。“大风”二字取自刘邦的《大风歌》。一气上到大风阁七层,远远看见好几里外的汉武帝铜像,宽袍宽袖,袖子里满满都是汉朝的风。转过眼,意外发现湖的对面,汉长安城墙东南角遗址已经对游客开放,隐约看见两个人在城墙上走动。

走到城墙之上,已是下午三点,阳光正好,照在城墙上,照在我的身上。不由得一阵儿恍惚——一个现代汉人,真的穿越到了汉朝?

时光荏苒,现如今城墙只剩下两米多高,四五米宽,以东南角的角儿为起点,西、北两段城墙各有二三百米长。为保护遗址,相关部门搭建出木质栈桥,也就是说,游客登城墙始终不与古城墙接触。

往汉长安城里看,原先的楼台民居看不到了,满目蔬菜大棚,一排一排,白花花一片,真是沧海桑田了。汉长安城12个城门,周长50里。光是一座未央宫,占地就有5平方公里,但仍“比长乐宫略小”。据说未央宫遗址公园已经开放,不过在汉城墙上看不见,城区太大了。

城区大了,如暴雨,会不会积水成“海”,像如今一些城市遇到的那种窘境。汉朝人想得周到。在大风阁上,我看到一个有关水利的展览,说是2008年,在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发掘中,竟找到了当时的地下排水管道,砖砌,直径一米以上。其功能应该是排泄雨洪。

快四点了,有点儿冷了,曾经掠过未央宫雕梁的风,吹拂过来,吹拂过去,想必又在未央宫遗址上回旋。今天,昨天,就这样悄然在风中交织。

汉城湖诸多景点,有专门演绎汉长安城气象的《西都赋》碑林。林中立着四五十块石碑,高三米多,蔚为壮观,上面用碗大的字刻下了班固的《西都赋》全文,当属鸿篇巨制。

《西都赋》里这样描写:“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文采飞扬,城内的热闹场景让我瞠目结舌。想起10年前的平安夜,我随人流走过西安西、南大街,那景象真叫一个比肩接踵、难以回顾,可是一年里只出现一天。如果汉长安市面一如文中那样红火,则说明汉朝经济、尤其商业何其发达。

花甲之年,阅读历史当口若能触发联想,得到几许乐趣,当属一桩幸事。抱着休闲的心态学历史,慢工慢活儿,细水长流就好。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