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占月·石清虚

作者: 孙方之2021年04月08日生活随笔

牛占月

牛占月是个人。山里出生,山里长成,五短身材,黑红脸膛,敦敦实实,叫人一看有种安全感。黑黑的仁丹胡子,说话不急不躁,走路不紧不慢,和山里的慢生活极相合拍。看一眼牛占月,再看一眼山上的松树,不禁莞尔:山里风硬,人都和山上松树似的,长得矮壮粗短。他说他六十岁,我说不像,咋看咋像五十岁呢?山里人也像山上松,不易搞清真实年纪。牛占月脸上漾起笑意,说:先有上小峰,才有沂水城。我问,上小峰离着沂水城二百多里路,归属过沂水县管辖吗?牛占月嘿嘿一笑:是说上小峰建村早罢了。

我知道了这个村子叫上小峰。中国村庄命名法,不外乎姓氏、地理、方位、程度、事迹等五法。这个上小峰,占了五种命名法里头的程度、方位、地理三种命名法。先人们为村子起名字时可能是随意为之,可这一随意就是一笔文化遗产。我随口说,这个村名好啊。牛占月说,你懂风水?我说,这还用懂风水?

上小峰村挂在鲁山北麓一条山峪里,牛占月就是上小峰村的村支书、主任。

上小峰最近几年名声在外,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山清水秀。村龄都比沂水城大了许多岁的上小峰,已经山清水秀了若干年,以前咋不名声在外?主要原因是,这里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发现了上小峰的山清水秀。关键是这个人明白,如果上小峰的山清水秀一旦推销出去,让山外的人都来感受上小峰的山清水秀,这里的山清水秀才有价值。

这个人叫刘昌法,是城里来的下派干部,职务是第一书记。以我的经验,别管啥官职,前头加个“第一”,那就是强调决不能把这人视为第二。当然,“第一”压在肩上,自己也不能以为自己是第二。尽管上小峰是个只有四百口人的小山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照样有硬指标,第一书记也不是白当的。这是不是刘昌法的想法,子非鱼不知鱼之乐,不敢妄猜。但是,据牛占月说,刘昌法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举全村之力投资搞旅游,村民土地全部流转,全体村民有一个算一个,按人头算股份,当年就见着了“回头钱”。春节每人分了一摞钱,外加一大堆米面肉油,家家过了一个大胖年,大人孩子喜笑颜开。说着说着,憨厚敦实的牛占月,笑得仁丹胡子直哆嗦,一口一个刘书记,叫得亲切。看得出,他这个“第二书记”,当得心服口服。

牛占月领着我们参观,先看“人间烟火”。“人间烟火”是一家饭店,厨师们正在热火朝天忙活着。这里拒绝鱼翅海参,生猛海鲜。农家饭菜是特色,山上的苦菜、茵陈、婆婆丁、花椒芽、野菊花,凉拌、热炸、清炒;散养的柴鸡,放养的山羊,生杀予夺大权全在游客手里,点哪个杀哪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三下五去二,活生生的一只羊,一只鸡,变成一锅肉。柴火一点,大烟大火,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坐着,喝茶,看山,聊天,慢生活就是要慢下来。等着等着,肉烂了,汤清了,菜也来了,袅袅香气便弥漫开来,馋虫恰好到了嗓子眼,就着小米煎饼,吃肉喝汤,想没食欲都难。价格的确不菲,但别担心,城里有的是坐久思站之人,吃饱了撑的跑来换口味。如果是节假日,对不起,钱再多也伺候不过来。

再一家一家看乡村别墅。这些别墅,其实就是村民不住了的农家院,村里统一整修,改造成旅馆,专为城里那部分想过慢生活、找清净的人准备的。住一宿,每床位六十元、一百元不等。征得牛占月同意,我在床上一躺,被子褥子枕巾,散发出暖暖的温馨的太阳味道。从窗户中望出去,满山上黄得耀眼的连翘花,汪洋般涌入胸怀。吸吸鼻翼,习习山风中丝丝香气,氤氲如幻,似有若无。

石清虚

石清虚是块石头。是我看到上小峰村山上山下布满了巨石,忽然想起来蒲松龄写过的一块石头。

上小峰的这些巨石,有的可能上千吨,有的可能数百吨,或浑圆,或矩长,或羊蹲虎卧,或龟伏狼突。村里人介绍,这石是上等花岗岩石材,磨出的建材玛瑙紫点布满表面,澄明瓦亮,光可鉴人,出口日本,供不应求。当年上小峰村也曾开山卖石,为保护生态,早在几年前就叫停开山取石。

一眼望去,山脊、悬崖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巨石,奇形怪状,甚是壮观。造物主神工鬼斧,匠心独运,从混沌一团,到孕育成型,造出一块巨石须花费数亿年时日,而摧毁它,仅需一包TNT,加一把铁锤。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人类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类,是二三百万年的石器时代造就。毛泽东有词曰: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总结出人类进化和石头的那点关系。

古人还相信石头是有灵魂、有气节的。上文说到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写的那块石头,是《聊斋志异》中《石清虚》里的主人公。说的是一块灵石和一个石痴的故事。小说家以浪漫主义情怀,赋予了一块石头以精气神,以高超艺术手法,创作出了一篇荡气回肠、启迪人智的艺术精品。我听说过四川乐山岷江岸边,有一尊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大佛,据说是几百个和尚用锤头錾子,锲而不舍,昼夜叮当,花了九十年时间才雕琢而成。而在陕西华山之巅,见过一口石头道观,整个建筑不用一寸木,一星铁,外表看就是一块奇大的巨石。几代道士们成年累月地用錾子掏凿,花了几十年时间,硬是掏空了巨石,镂刻出石门石窗,做出一口天下无双的石屋,供奉着老子石刻雕像。还有《红楼梦》里女娲补天剩下的被遗放在无稽涯青埂峰下那块五彩石,被曹雪芹点化为一个公子哥儿贾宝玉。

至今,上小峰村的墙角处,有一盘石碾子,那碾盘就是与母体血肉相连的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不知何年何代何人,把石头的表面凿平整,再打制一个石碾砣子,便成为村人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用具。吱吱悠悠的推碾声,至今回响在山村上空,是那么的和谐安宁。

我想,这正是古人聪明之处,对大自然,征服不如信服。把大自然敬起来、供起来,天地人,精气神,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到底,现代人从城里跑到山里寻找清静,在意的不是吃,也不是住。从精神层面上讲,其实质是一种负阴抱阳,冲气为和,否极泰来的调适和回归。旅游市场,尤其是自然山水旅游市场,火爆如斯,方兴未艾,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

人类,在这些石头面前,不过是匆匆过客。和它们相比,渺小而卑微。牛占月们的醒悟,刘昌法们的睿智,顺应的正是社会发展之势,更是天地自然之势。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