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路上的花朵

作者: 王丽红2021年05月06日心情随笔

2001年,我刚从基层公路段调到局机关,在全局工作会上,一个受到表彰的眉目清秀、身材娇小的女道工引起了我的注意。略一打听,我知道了她叫田红丽,30岁出头,是略阳县接官亭女子道班班长。我曾在段上干养护,熟知道班的艰辛,任务重时男同志都难免喊累,她一个女同志却能带领姐妹们干得风声水起,不由让人心生敬佩。

再见田红丽已是7年以后,她转岗到收费站工作,本就面容姣好的她换了工作环境,少了几分豪气,添了几分婉约,我主动问她现在的工作不再风吹日晒,比道班轻松多了吧?她有些腼腆地笑了,说不知为什么,自己反而常常怀念在那段在路上的日子,家人说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对她的经历很好奇,她也就向我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田红丽从小在略阳县城长大,父母都是邮电局的职工。高中毕业后,她参加社会招考,被分配到略阳公路管理段机修班工作,那时的机修班主要是为各道班修理养护用赣江农用车,田红丽起初的想法是在这里学点技术,可没想到1992年机修班解散了,23岁的她被下到道班。

从小在县城长大的田红丽心理落差巨大,实在想不通自己一个城里娃,咋就成了个扫马路的?无奈之下,每次上路她都用帽子口罩尽量把自己遮严实,即便是这样一遇到同学和熟人也恨不能绕着走。白天上路风吹日晒,手上常常磨出血泡,泡磨破后更是钻心的疼。晚上住在清冷的道班,害怕得连灯都不敢关。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红丽还是很难适应,得知当时的公路总段正组织养路工征文大赛时,她忍不住提笔写下一线道工的艰辛和不易,没想到居然得了个优秀奖,让她意外又高兴,这时她再读其他道工的故事,从同行的字里行间中慢慢悟出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她下定决心放下包袱大胆干,同时又暗暗提醒自己:虽然干的是出力气的辛苦活,任何时候可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个女人,上路要抹防晒霜,即使是“黄马甲”也要穿得整洁服帖,不能让人瞧不起。

思想有些转变了,但工作仍不顺利。那时班上男女搭配,田红丽所在的班一共有5个20来岁的女同志。男同志觉得她们今天这个休婚假,明天那个休产假,动不动孩子生病了又要耽搁,而班上的养护任务并不能因此扣减,所以怨气很大。时间一长,班长也不乐意零星地批假了,告诉她们要请就请长事假,这样的话扣发工资省下的钱就可以请临时工来分担任务。而女职工们心里也很不舒服,认为自己都是晚婚晚育,休的各种假也都符合规定,为什么要受歧视?再加上平常体力上的明显差距也让她们干得很委屈,因为即使拼尽全力却总是得不到认可。几个人那时都年轻好强不服气,暗地里议论:“离了你们男职工,我们自己照样能干好!”后来段上为了化解矛盾,真的集中各班共11名女同志,成立了接官亭女子道班,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田红丽成为女子班班长。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这些因为同样苦衷走到一起姐妹们却相处融洽。接官亭道班距略阳县城15公里,管养309省道共 30多公里路。那时交通不便,为了方便上路,大家不可能集中住在接官亭道班,田红丽就征求大家意见,把姐妹们分别安排住在七里店、何家岩、硖口驿等几个闲置的道班上,段上下了工作任务,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划分责任路段,随后就各自回到住地分散作业。

有一次,一个姐妹向田红丽抱怨,她负责的集镇段很不好干,活重不说还常受挤兑,一次有个人在路边吃西瓜,瓜皮随手乱扔,她不满说了几句,却被对方抢白:“怎么了?你就是个扫路的么!”田红丽听了也很气愤,她一边安慰这个姐妹,一边琢磨更好的方法。后来,她不再把过集镇路段安排给一个人,而是几个姐妹一起上,作业时前后放上警示锥,排除路人干扰,大家相互打气、理直气壮,再没遇上过那种无理挑衅的事。同样,遇到塌方抢险这些难事儿,大家更是二话不说齐上阵,从来不分你我。

上路养护一条心,下了班更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有时有的女职工小孩在家没人管只好带到道班上,大家就安排她留在班上做饭,下班后即使饭没好大家又一齐动手帮忙。当时田红丽的儿子刚过周岁,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就请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跟她一起住在道班上照顾儿子,白天她上路干活,晚上收工后带孩子,直到孩子3岁才送回县城去上幼儿园。忆起那段时光,田红丽说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养路养娃”。

再见田红丽是今年春节过后,她正要送儿子返校。当年那个在道班上天天盼着妈妈早归的小男孩,已经长成一个大高个儿的帅小伙,他刚刚考取了一所名校的硕博连读,成为田红丽的骄傲。我看着这对幸福的母子,想起她曾讲述的在道班的日子:每天下午她扛着扫帚返回道班,看夕阳下金色阳光洒满道路,看微雨后草木青绿路面洁净,自豪地想这都是自己的功劳。的确,她和她的那些姐妹们,把最美的青春绽放在了路上,永远值得引以为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