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管仲

作者: 张成刚2021年05月29日心情随笔

在牛山北麓淄河南岸依山傍水的山坡上,高高耸立着被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巨子”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塑像。

多少次走到他的身边,我都会久久驻足,默默地仰望这位威严耸立的名相,心中即会涌起深深的崇敬。漫步“一匡天下”、“三孔桥”、“管子祠”,攀上象征着管仲执掌齐国朝纲四十年的四十级台阶,来到管子墓前,管子墓历经几千年沧桑,如今虽只剩下一个看上去不算大的古冢,但内心深处那深深的敬仰却是由衷的,默默环管子墓一周,仿佛与圣者心灵对话,近距离感悟圣者的雄才伟略,对我也是一种启迪吧!站在管子墓前,向着古临淄城的远方眺望,虽已无古齐国“张袂成阴、挥汗成雨”的繁盛,但不远处临淄城内现代化的高楼比邻接踵,脚下不时会有极速的高铁呼啸而过,几千年的齐国盛史会如这飞速的列车鸣而过,眼前仿佛再现齐国鼎盛,“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盛景,现代化与古文明交相于眼前,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被这位名相深深地折服,也许管夷吾长眠于此,就是为了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自己故土的现代文明!希望永远能够看到自己的故都临淄,永远看到这一方水土繁荣昌盛吧。

两千多年前,管子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运用其诚信仁义、尊王攘夷的高超外交智慧,实现了召陵之盟和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标志着桓、管春秋霸业的鼎盛,也标志着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强盛。他的民为邦方、札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其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历代的文人骚客,多至管仲墓前,凭吊怀古,吟诗作赋赞颂怀念他。在墓畔刊石以志者较多,历经风雨,岁月剥蚀,均已无存。但那些歌咏管仲墓的佳句却让人永记在心:“兵车半惬息民灾,仗义尊王日垒开,自古英雄谁无死,至今疆场羡奇才。”“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常埋天下才。”清代崔象珏的《管仲墓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间访樵夫得旧阡,牛山北麓访丰泉。留身有待宁非智,忍耻图功可与权。三尺孤坟迷夜雨,九京陈迹锁寒烟。当时孤赵留齐邸,所恨临终不荐贤。”日本近代汉学家盐谷温先生凭吊管仲墓后,留下了《咏管仲墓》的诗句:“料峭趁风拂柳梢,驱驴来访古齐都。一匡霸业无寻处,青史空传鲍管交。”

改革开放后,为了纪念这位亘古名相,临淄区委、政府,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辟建了管仲纪念馆,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及历代名相对社会的贡献,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

整个纪念馆展厅由五厅(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首霸春秋、光照千古)、一祠(管仲祠)、一馆(中国宰相馆)组成。内装形式采用写真景观与汉风格展示构件相结合的手法,运用浮雕壁画等多种展示手段。该馆整体设计采用中轴对称与园林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整体建筑采用挺拔、简洁的仿汉代风格造型,使其具有传统美的同时,更赋予了现代建筑文化的气息。

关于管仲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呢。管仲幼年时家境贫寒,和鲍叔牙是好友,他们合伙经商,获利后他总比鲍叔牙多拿一些红利,伙计们都看不惯,而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家贫,多拿一点是应该的。管仲和鲍叔牙一起打仗,冲锋时管仲常常躲在后面,退却时却总是跑在最前,士兵们很不齿,鲍叔牙为他解释说:管仲不肯拼命是因为孝顺,家有老母,他一旦战死,就没人奉养。似乎别人都没娘亲似的。后来管仲也曾经做过几次小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一般而被免职,一些人耻笑他愚笨,鲍叔牙向众人解释说:管仲并不是干不了,只是这些小事并不适合他的才能罢啦!于是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中国成语中的“管鲍之交”,就是源自于此。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如今,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在管仲的纪念诞辰,管仲的后裔们会从四面八方,有的甚至跨国越洋,不远万里齐聚古城临淄,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无限崇敬之情,肃立于牛山脚下,俯伏于管子墓前,举行祭祖大典,缅怀名相,感恩祖先。亲情之浓郁、气氛之热烈、仪式之隆重无以言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