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粉条

作者: 陈会婷2021年05月30日情感驿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冬天,我们老家鲁西有手工做粉条的习惯。

只见,乡亲们把大块儿的山芋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铲子铲碎,用一米见方的白布兜把山芋渣兜起来,挂到高高的架子上,汁水隔着布浸出来,流到一个个的铁皮桶里,然后收集起来沉淀。

沉淀后上面的清水可以挑回家去,熬开,和进玉米糁儿,就是酸酸甜甜的酸糊糊。在我的印象里,几乎大半个冬天,村上的人家都在喝这种酸粥。山芋渣也可以拿回家一些,抟成团放到锅里的篦子上蒸熟,吃的时候浇些辣椒油或者蒜泥,香辣可口,开胃生津,是无上的美味。

最后把湿淀粉放到房顶上晒干,天也开始结冰了,就可以漏粉条了。村里的叔叔伯伯们把淀粉放到大盆里,就跟蒸馒头一样加水和面,只不过是盆比较大,几个有力的拳头同时用力搋,直到没有干面为止。然后放到一边饧上半晌,就可以漏粉条了。

屋子的中间有几口大铁锅,锅里盛满水,最里边的一个下面烧得旺旺的,锅上面挂着一个大漏斗,等水沸腾的时候,挖一块和好的面放到漏斗里,几个强壮的汉子喊着号子,轮流用拳头捶打漏斗里的面,面就会从漏斗的眼里向外涌,一根根粗细均匀的圆粉条齐刷刷地漏下来,长至能垂到沸腾的开水锅里时,蹲在锅旁的人快速地用手抓过来掐断放到开水锅里,粉条迅速地变得无色透明了,然后再快速地用竹筷子挑起放到旁边的冷水锅里,另外有人在冷水锅里一把捞起凉透的粉条,挂到一根约一米长的细木棍上,挂到外面的架子上去。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不一会儿粉条就被冻住了,变得硬梆梆的。第二天太阳出来,干冷干冷的,几天后粉条就晒干了。

那时候,漏粉条这一系列的工序全是手工,他们之间配合默契,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坐在爷爷怀里的我不禁看呆了。这时,伯伯从锅里捞起一根热乎乎的粉条递给我,我站起来,把粉条的一头放进嘴里,哧溜一下,还没有咂摸出啥味道来,就咽进了肚子里。大伙问我粉条是什么味道的时候,我有点后悔吃得太快了,仔细回想一下,滑滑的,软软的,带着丝丝甜味,还有淡淡的香味。可是当时的我怎么也说不出,大人们看着我抓耳挠腮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随着笑起来,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