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的早晨

作者: 赵小爽2021年08月12日生活随笔

对一座城的留恋,始于对某人或某物的记忆羁绊。汪曾祺老先生曾说他想念昆明的雨。而身在昆明的我,则独独怀念家乡武都的早晨。

武都的早晨是在木槌与木槽的撞击声中苏醒的。若开窗四望,定看不见挥槌的壮汉。甚至塑料棚下的摊位也被簇拥的食客死死挡住,连手脚麻利的老板娘也淹没在其中了。这种受人欢迎的食物曾上过陈晓卿的节目,名字却不太起眼———叫作“洋芋搅团”。

“洋芋”的学名是马铃薯,就是大家常说的土豆。家乡武都也将土豆叫作“洋芋”,昆明居然亦是如此。因此还在东北同学对这个称呼大惊小怪的时候,我已经能坦然自若地向食堂阿姨招呼:“阿姨,一份老奶洋芋”。

早早上学的学生早已在天蒙蒙亮时享用了头几盆洋芋搅团,现在大约已经在上正课了。闲在家里的老头老太太多半是在家里做早餐吃。摊前的客人,多是赶早班的年轻人,性情浮躁,时常催促。手脚麻利的老板娘一手拿碗,一手拿铲,蘸一下醋,一下一下地铲搅团,调调料、夹酸菜一气呵成。嘴里还要一边算账,一边招呼客人。

“三…四…一共12块。微信还是现金?”

“马上就到你了,稍等一下哦。”

“好嘞好嘞,吃好了吗?今天人太多了,都没顾到你。慢走哈!”

这些话虽然是武都人司空见惯的客气话,但细细琢磨,对熟客的照顾到底也还是有的。只是这种照顾绝对不涉及价格上的优惠。早点摊的小本生意,是不兴讨价还价的。照顾,是一种超脱于四块钱之外的一丝情谊,有着“下回再来”的味道,它渗透在“戴眼镜的女客不吃蒜”或是“打包三碗的男客其中两碗多加辣椒”这样脱口而出细节里。只要这位眼熟的客人往跟前一站,老板娘先是笑嘻嘻地问一句:“还是老样?”客人说:“啊耶呆!”老板娘即刻便开始得心应手地操作起来。客人等候的时间,老板还会与客人闲聊几句。当然这种闲聊的场景更多的是发生在周末。

周末的早晨在时间上是整体向后移的。

不知是一周的疲惫害人睡得比较沉,还是搅团摊的出摊时间也晚了。整个武都城的早晨仿佛都在向后移动。“5·12”公园里散步的人并不比平时多。平日里锻炼惯了的人,照样按照之前的时间出门。等到上班族拖家带口地来公园玩,那多是不紧不慢地吃罢了十点的那顿早饭,混着时间等着中午下馆子呢!

武都的早晨是喧闹的,有温度的。它的喧闹也囊括了急躁不安的催促,但这种催促是允许停在一个小摊前的自由选择而与北上广的步履匆匆截然不同。

武都的晨光里排布着热气腾腾的早点摊,是一家家原先连铺面也没有的“家传老店”。这些摊上出产的食物,每一份都是独一无二,虽做不到肯德基、永和豆浆那种连锁的场面,但这正是我所怀念的温度所在。

早晨,这两个字眼,不像是与乡愁有关。身在异乡的我,一时起笔,也许只是因为今晚看到“洋芋”二字的招牌而感到亲切,又或许只是太久没吃一碗排了很久的队才能吃到的洋芋搅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