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声道”立体环绕

作者: 木南依2021年11月06日心情日志

是的,每天从睁眼到闭眼,有6个微信家庭群忠诚陪伴着我。它们的特点除了阵仗大,性能还强大得不得了,简直是超长待机,立体环绕。

原本,我的微信家庭群简洁清爽如大多数人所拥有的,顶多3个群封顶:“×家大院”是爸爸那一脉亲属,“×氏家族”是妈妈那一脉亲属,“吉祥三宝”便是我们一家三口。这3个群,恰如两个相交的圆所构成的画面,我自如地活在小小重叠的地带,线上交流不过是线下原始关系的延续。

可惜故事没那么简单,另外3个怪力乱神的群是怎么生长出来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家族里的“502胶”、社交欲爆棚型选手——我妈。

某年某月某日,她呼啦啦把两边的亲戚拉到一起,建群为“相亲相爱一家人”。我敢说,那一刻大家内心必定是懵圈的,但好在爱和微信是现代人共同的语言。两边亲属很快就默契而自然地接受了“大融合”,并通过喜气洋洋的表情包和微信红包相互致意,手牵手拥抱新世界。

后来家庭群的生长态势就更超出我想象了。我妈以我的情感动态为轴心,先是发展出了用来和男友一家三口亲密联络的“亲家群”“我爱我家”。注意,该群名可体现出,“小我”已然迈出了原生家庭血脉的小格局,试着拥有“博爱”的情怀和社会化意义。

待我和男友筹备结婚之际,一部分即将千里迢迢来参加我们婚礼的亲属,被我妈指引着组建成“京城亲友团”。

看吧,我手机里这6个微信家庭群,日日活跃,从不“断更”。

注视着同一群熟悉的亲属的多重组合方式,群聊话题还不带重样儿,坦白地说,作为群聊社交障碍者,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分分钟感觉自己会精神分裂。

初期我不止一次和我妈抗议,家庭群过分密集可能对年轻人心理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但我也被她数次驳斥回去,理由繁多,例如90后亲情观念不能太单薄,学会群聊是年轻人的“关键社交课”“不应该把中老年亲属排除在微信世界之外”……总之辩不过她。

在略有抵触的情绪中,我慢慢习惯了它们的火热存在,竟也慢慢感受出几分好处。比如“父姓家庭群”,现实地理距离较远,平日走动稀疏,便自觉避免分享太多个人信息,集体把聊天主题锁定于爷爷的生活起居……都是大家共同关心且欢喜的话题。相较之下,“母姓家庭群”的成员私下来往足够密切,热衷于“浪漫”的领域。大家爱晒新近旅行的照片,转发一些美文诗歌,谈论几档爱看的国产影视剧。

在6人的“亲家群”中,我和老公基本保持沉默,双方父母主讲,对我俩的事业动向津津乐道;我自家看起来最没干货的“吉祥三宝”小群,现在核心功能是发宠物狗金毛的视频,供我爸妈“云养狗”。

至于那个为我的婚礼而生的“京城亲友群”……按理说,这本该是一个具有较短保质期的“功能群”。然而,此群的余音反倒甚是有趣。一场婚礼是很短暂的,而更加意味深长的是此后的时光。如今,“京城亲友群”成了老家亲属中对北京、对90后的诗和远方梦想接受程度最高的群体。亲属们往往爱挑两个热点新闻议论一番,趁机大谈特谈一番对北京风土人情和城市底蕴的评价,成了该群独有的口味。自从钻进微信家庭群后,我渐渐发觉,之前难以接受的聊天方式,是时空距离决定的。家人之间盼望知道你的故事,盼望和你分享他们的故事,只是在那一刻急促而生硬的口吻下,一切都未能如愿说出口、听进去。

过往以为不会变好的交流窘境,不知不觉因为家庭群,惊喜摸到了新的窗口。

所以直至此刻,6个微信家庭群在我的手机里运转如旧,“立体环绕”照常。我妈肯定会得意吧,给年轻人补修了一门神奇的“微信社交课”。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