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步行过茅山

作者: 海川2021年12月21日心情日志

1969年3月31日,我随哥哥和他的同学到金坛直溪水乡插队落户。白天,我们顶风冒雨、战酷暑、斗严寒,逐步学会了各种农业劳动;晚上,我们吹拉弹唱、侃大山,有时候还会打起电筒到河边捉螃蟹,那些日子艰苦,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1970年初,体弱多病的父母和刚满6周岁的弟弟被迫下放句容葛村公社的边远山区,为照顾他们,我转迁到那里。父亲当时是接受监督改造、没有工资收入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母亲虽然有44.5元的工资,但每月要给没有收入、一个人居住镇江的外婆10元生活费。再加上父亲每年的工分收入比当地农村妇女的收入更少,父母和弟弟的生活主要靠母亲的工资维持,我的生活费必须靠自己可怜的劳动收入来解决。为此,我每天从事超负荷的劳动,即使生病也不敢偷懒和请假。我的努力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他们给了我9.8分的高工分,比生产队少数壮劳力只少0.2分。不过,当时每天的收入也就不足5毛钱,而且要到年底才结账,扣掉平时分到的粮、油、稻草等费用,也就所差无几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击垮我,枯燥的、没有文化娱乐生活的日子却十分难熬。为此,我非常想念远在金坛直溪水乡的哥哥和他的同学们。我查了地图,并请教了当地农民,得知从句容葛村到金坛直溪的直线距离不到百里,如果坐汽车不仅需要绕过茅山,还要中途转车,加之那时车次很少,按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承担不起虽然不贵的车费,我就动了步行翻越茅山,去金坛直溪看望哥哥和他的同学们的念头。于是,当年农村春耕大忙结束以后,从不请假的我向生产队请了三天假,征得父母同意,带上干粮和水壶,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向茅山进发了。

我先步行15里来到葛村镇,接着从葛村步行15里来到后白镇,再从后白镇步行约20里,中午时分,便来了茅山脚下——南镇街。我吃了干粮,便开始向茅山顶峰攀登,那时的茅山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景点,也不收门票,但登上茅山顶,还是有一望众山小的壮观景色。在金坛和句容农村,听农民们说茅山曾经有庙宇九十九间半,但当时也没有看到这么多庙宇,只有一些破旧的空房子。我也无心观看,只管快步下山。下山便是金坛地界,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薛埠车站。这里半小时后正好有去直溪的汽车,我一是太累,二是太想早一点见到哥哥和他的同学们,于是用母亲给我带的钱买了车票,在一个多小时以后,便来到了直溪镇。

在直溪镇,我也无心逛街,马不停蹄地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在傍晚时分来到了观前村——我曾经在这里生活、劳动了八个月,至今朝思暮想的水乡。哥哥和他的同学们喜出望外!晚上,大家欢聚一堂,用鱼虾、螃蟹和封缸酒招待我,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醉了,那甘甜香浓的米酒里饱含亲情友情,令我至今难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