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

作者: 子晓2022年03月10日生活随笔

说起来惭愧,我这人一直没有学会网购。前段时间得知几位名作家出了新作,立即想买,可本地书店还没有上架,只有网店有得卖。情急之下,想起我的一位年轻下属常年在网上购物,于是就委托她代我网购这几本书。

过了几天,下属将书送到我的办公室。我拿起放在手边、早就准备好的九十多元书款递给她,可她却一溜烟跑了。考虑到“拉拉扯扯”不好看,我没有追出去。但几分钟后,我打电话将她叫来,再次将书款递了过去,可她依然不接,并且说:一共也就几十元钱,简直说不上嘴,算了算了!我诚恳地对她说,请你购书已经麻烦你了,付书款是天经地义的,请你收下。但她仍然不接,一边说着“以后再替你买书时一起算”,一边又准备“开溜”。我只好板下脸来,严肃地对她说:“这是我做人的底线,请你理解并且尊重!”兴许是听到了重重的“底线”两字,她红着脸收下了钱。

“如释重负”之余,我不禁反思起自己来,当初的确有不审慎之处,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请下属代买东西了。与此同时,心中又泛起几丝顾虑:刚才的做法是否恰当?会不会让下属难堪?但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我瞬即给自己投了“赞成票”:你做得很对!几十元钱虽然细微,但如果贪图哪怕一点“小利”,就突破了做人做事的底线,纵然是被动的、无奈接受的。况且,作为一名党员,如果连几十元钱的底线都守不住,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向几百、几千、几万甚至更大数字“渐变”呢?

平心而论,对于我来说,守底线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与本能的习惯。而这,来源于人生路上一位位守德者潜移默化的熏陶、濡染与启迪。这些人也许平凡如一株小草、一片树叶、一捧泥土,却因对道德底线“宗教”般的坚守,而使心灵散溢出别样的芳馨,闪烁着恒久的光泽。而那律己、守底的懿行,看似微细,却宛若一路纷飞的蒲公英,在无数人的心田上撒下美德的种子。

印象中,对“底线”一词的最初感受,竟来自于父亲。父亲是一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因医术精湛、品行端正深受乡亲们敬重。一些患者痊愈后,出于对父亲的感激,往往会摘些瓜果蔬菜送到我家来。可每次,父亲都坚决地婉言谢绝。有些乡亲丢下东西就走,可父亲总是在天黑后,将东西原封不动地送回去。母亲有些看不下去,就在背后劝父亲:“乡亲们都是出于一片诚心,况且这些果蔬都是他们自家地里长的,并没有花钱买,你就不能给人家点面子吗?”父亲诚恳地对母亲说:“你说得句句在理,可不收受患者馈赠,是一位医生的底线啊。”

朋友房大姐是一位彩票销售员。多年来,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可小房身上却发生了好几则“临巨款而不贪”的故事,她也因此入围“中国好人榜”。三年前的一天,一位老顾客出差在外,就打电话委托房大姐代买几注彩票,号码也请她代选。却不料,其中一注居然中了五百多万元的巨奖。房大姐没有丝毫犹豫,在第一时间主动将喜讯告诉了那位顾客。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将那五百多万巨款据为己有,对方根本就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没证据。”“怎么能这样做呢?”房大姐认真地回应道:“不该自己得的钱一分也不能得,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今年暑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冒着高温,到我居住的社区举办讲座。老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不时赢得听众们的掌声。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在温馨的气氛中结束了。在送老教授回家的路上,社区负责人悄悄向他手里塞了一个红包,说是“辛苦费”。没想到老教授连连摆手,委婉却坚定地予以拒绝。社区负责人感动不已,由衷地对老教授竖起大拇指。“作为一位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群众做些事是义务。”老教授说,“如果这点事也要报酬,就逾越我的底线了!”

底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人间一条最纯澈、最刚直、最清正、最美丽的线……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