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导知“道”

作者: 唐光程2022年03月12日感悟生活

颐养最缺乏的不是道而是导。

世上的道路有千条万条,从理论上说是“条条大道通北京”,但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来看并不是人人都能到达“北京”,其中的千差万别就在于导的不同。教师和导师,其差异就在于教和导,前者以教为主、导为辅,后者以导为主、教为辅,导而达成目标即为师,导而不达目标属误人子弟。

处于初生蒙昧状态的人,好比处在一个陌生的十字路口,虽然四通八达,但却不能走或不知往哪里走,只能等待。这就是“道”字造字的辩证意义,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有中变无,有道亦无道,无道亦有道。等待什么?导,向导或导引的出现。不能走的人,原因是初生的柔弱,必须引导他从柔弱走向刚强;不知道往哪里走的人,原因是无知,必须指引他走向哪条道。因此,早期金文“道”字的造字本意: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显然,“道”和“导”从一开始就是相通不可分的,后来,篆文在“道”的下面加上“寸”,这才有了“导(繁体)”字,而“寸”的意思,一种说法指抓住,抓“道”得“导”,用手抓住、牵引或指示的方向就是“道”;一说指脚趾,用脚走出来的道就是“导”。有“导”才有道,无“导”则无道,道由“导”引;有“道”才生导,无“道”则无导,导由“道”生。

没有向导或导向不明确,任何人都不能走,要想有所行动,必须有向导,指明方向。这就像在森林里迷路的人,如果没有向导或任何指引的痕迹,单凭个人能力是转不出来的。现在的问题是,谁能充当这样的向导?人从自然中来,能够将人导引出来的第一向导只能是自然。这一点,从人在母腹中的孕育成长而不受父母意志的支配就可看出。人的出现,体现的是自然意志,同时又是自身的需求,值得赞颂,说明自然是个好向导,导向是正确的,谁都不可怀疑和否定。问题是人出现以后,人生即人的生命道路的向导还应不应该是自然?显然,处于初期蒙昧无知状态的人是离不开自然引导的,就像人在婴儿期离不开父母的哺育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叛逆的思想和行为才开始出现。

何为叛逆?偏离原初向导引导的道即母道或自然之道而走上自己设定的道,如果原初的导或道是唯一正确和不可改变的,叛逆的结果:一是知错能改而善莫大焉;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直至“下地狱”。生命源于自然 ,生命的过程必定离不开自然,必须尊崇和顺应自然,以自然法则为唯一标准或唯一向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人离开实践最容易犯错误,而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即接近真理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准确无误,说明真理本身没有错误,有错误的只能是人,人对真理的认识还没有到位。

人的第一向导必须而且只有自然,通过人心与自然的感应相通而获得,当人心因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而有所昏乱时,人的第二向导即他人或事物的影响才得以出现。不管什么向导,导引的结果即人的表现只有三种情况,要么从心,即以顺应自然法则为导向;要么从人,即以顺从人的法则为导向;要么主次不同,从心和从人兼而有之,在左右逢源中上下漂浮。《大学》说:“致知在格物”,意思是使自己认识明确或获得真理、知识、智慧的唯一途径就在于不断探究自然及事物原理。

导向正确,导正才能道正;明确向导,知导才能得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之致福矣!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