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醉人何必酒

作者: 周敬飞2022年03月19日生活随笔

甲戊小暑,时任山西画院院长的王朝瑞先生读到我的散文习作《茶醉虎跑》后,为我赠墨一副,上联为“茶亦醉人何必酒”,下联是“书能香我不须花”。这两联题赠,平易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对我人生生涯的一种诠释,也是对我晚年生活的一种激励。我将它悬挂于客厅,时时赏析其书艺的精到,领受其内涵之深意。

我不喜烟酒,偏爱饮茶,似乎与茶有着一种不释的缘分。从古到今,说茶论茶者极多,但像朝瑞先生用一个“醉”字来论茶,确属神来之笔。

依我看来,“茶醉”实际上是一种心醉。汉语中就有“心醉”一词,人首先是心醉然后才会茶醉。欧阳修与好友在“醉翁亭”中饮酒时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见,重要的不在物,而在于意,在于一种意境,一种情趣。

上世纪90年代,我在杭州参加国家工商局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高级研修班”期间,利用周末时间曾登上西湖西面的风篁岭,探访了因产西湖龙井茶而著名的龙井村,这里的茶叶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我也登上了龙井西侧的狮峰,这里产的茶叶与龙井齐名,其中18株茶树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御茶”。我还参观了规模宏大的茶叶博物馆。尤其难以忘怀的是,我还与三五好友两次走进“虎跑”品茗。“龙井茶叶虎跑水”世称“双绝”,进入茶室择几而坐,边品茗,边叙谈,边听虎跑泉水的哗哗流动之声,边观窗外绿意浓浓的株株芭蕉,那种“静、和、简、静”的茶情茶韵便徐徐地沁入到你的心脾,你不知不觉也就“心醉”了。“虎跑”归来,情难自禁,即兴撰写了《茶醉虎跑》一文。文末有这样几句:“时下,大吃大喝日甚一日,奢侈之风席卷大地,舆论界何不多做一些不抽烟,少喝酒,多饮茶,勤读书的宣传,引导人们高雅清淡,节俭养廉呢!”此文先后被《文汇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临汾日报》刊发,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爱读书,是我的另一个嗜好。读初中时,心高气盛,曾立下宏愿要“披览史乘,研习诗文,识兴废之理,抒天人之情。”岂料天拂人意,让我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处在了“官身常欠读书债”的境地。但是“书香”二字的情韵,在我的心底深处丝毫没有减弱。朝瑞先生在第二联题赠中的妙笔,也正在那“书香”二字之中。

古人称书香为芸香。芸是一种草本植物,将其制成片状物夹于书中,发出一种芬芳之香,以防虫蛀。现代人称书香为墨香。不论哪种称呼,都是对书籍的一种敬重,一种亲昵。我退休赋闲后,把偿还“读书债”放在了休闲生活的首位。在自己的书斋内,我常常用贪婪的眼光望着两壁书橱内的众多读物,恨不得一口气把它们全装进自己的腹内去。如遇喜读之书,我的整个身心几乎都融合到了这些书卷中去,投入、忘情、并几近沉湎,常常一卷在手,深宵无寐。

在读书的同时,也开始习文写作。我习文写作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是情感上的自然宣泄和思想上的执著追求。我似乎觉得,在我的身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拥着我前行,总觉得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题和道不完的情愫,我不能停步,也不能懈怠,我有责任把这些诉诸笔端。于是,从散文写作到地域文化研究,从个人书写到集体著述,在习文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便有了《龙门情思》《岁月留痕》《人文河津》《河津地域文化通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等拙著陆续面世。

在写作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习文是一种以人格为中心的生活、识见、才情、技巧综合一体的表现。一个人只有摆脱了尘事的纠缠,使情感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文章。其实人生存的意义在于追求一种高雅的境界,这就需要超脱一点,虚静一点。如果整天躁动着,喧闹着,不满着,争斗着,那也没有什么意思。人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理性地、澄明地面对人生,面对物事,也才能偶得妙笔,偶成佳篇。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