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之赞

作者: 陈宝林2022年04月26日随笔美文

我的老家在缩浦荡之边。

缩浦荡里,长满了青青的、高高的、密密的芦苇。

我喜欢芦苇,更爱芦苇。

青青的芦苇,不挑剔生长的环境,不需要精心地呵护,无论是水里、岸上,还是湖中的小岛、林荫小道的两旁,都能见到它那绰约迷人的风姿。

青青的芦苇,亭亭玉立如少女,品行如竹节节攀高,身洁魂净如出水芙蓉,俊美飘逸如世外雅士。

春风里,那一片片绿色的、柔滑的芦叶,轻轻抚摩着白色的飞鸟和一片片过往的流云,在蓝蓝的天空下,摇曳着淡淡的情思,流淌着诗情画意般的神韵。

春天里,它用自己最美的青春、最靓的芳华,深情地染绿了清澈透底的河水,染绿了美丽的村庄,染绿了整个春天,更染绿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时节,它会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娇嫩的绿叶,让人们做成一个个青翠欲滴、如绿玉一般精美的粽子。那香喷喷的粽子啊,不仅香遍了整个村庄,更重要的是甜了人们的心,美了人们的日子。

炎炎夏日,它与伙伴们手牵着手,肩靠着肩,顶着难忍的酷暑,为小河里的鱼虾,撑起一片片绿色的荫凉,为栖息的鸟儿们送去清凉,营造怡人的天堂。

狂风暴雨之下,它与伙伴们一起,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低头摇晃,在水面上掀起一层层、一波波汹涌的绿浪,展现出“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秋天里,它犹如美丽的淑女,恬静、素洁、飘逸、高雅,悠然地摇曳着修长的身躯,透露出一股灵气、慧心和妩媚。

它是那样的柔顺,从不计较,从不埋怨,从不哀叹人生之苦、人生之难。它又是如此地傲气,不惧寒风刺骨,不怕冷霜折磨,以无穷的韧性醉倒了秋风,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自古便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的绝唱,那种浩浩荡荡、大气磅礴、莽莽苍苍的景气仿佛就在人们的眼前。

冬天里,芦苇一片金黄,映着蓝天白云,在暖暖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幅金灿灿优美的风景画。

冬天里,芦花纷飞,如洁白的小雪,却又比雪优雅,更多了些悠然与沧桑;如精致的小伞,却又比小伞可爱,更多了些灵性与韵味;如秋天的落叶,却又比落叶轻巧,更多了些飘逸与洒脱。

芦苇,虽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在我的老家,却有着结婚新人脚踩“芦材”的习俗,因为它会为善良的、勤劳的人们折福“发财与安康”。

芦苇,虽不是什么稀奇名贵,但它却会成为咱们农村人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芦席和各种用具,成了农村人手中的宝。

芦苇,虽然不像金石那样坚硬,万古不朽,但它愿粉身碎骨,变作纸浆,造出洁白柔美的纸张,供人们绘画出最美、最好、最靓丽的蓝图。

芦苇的故事是红色的。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它浑身透着胆气与豪情,心甘情愿用自己的根与茎,和它精心护卫下的鱼虾,喂养新四军的伤员,让他们的身体尽快恢复,好杀敌上战场;它用芦荡迷宫的阵势,让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它将自己化为一支支利箭,刺向敌人的胸膛,让敌人闻风丧胆,鬼哭狼嚎。

芦苇的精神是民族的。芦苇虽渺小脆弱,但当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有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芦苇的品格是最可贵的。它勇于投入炉灶,用生命的火焰,为人们驱寒取暖,烧火做饭,全部化为光和热……

我爱芦苇,我愿为家乡的芦苇唱一支动人的赞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