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缝纫机

作者: 冯喜玲2022年05月19日亲情文章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家人口多,买不起现成的衣服,母亲手工做不过来,就攒钱买了一台太行牌缝纫机。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母亲就到并西商场扯布,为我们做衣服。大人的衣服讲究些,母亲都是去海子边找裁剪师剪好回家自己做,小孩子的衣裤都是母亲裁剪的。母亲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做衣服,我们在睡梦中都能听到缝纫机“哒哒”的声音。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她几乎通宵不睡,给我们赶着缝扣子。大年初一早晨,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一套套崭新的衣服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床头。看着我们高兴地穿上新衣,母亲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节俭的母亲眼里,什么东西都有用,我们上学的小书包是母亲用小花布头接成的,书包的内里是母亲用旧衣服改的。母亲还会把省下来的帆布手套拼到一起,染成军绿色,中间大拇指头的洞用红布剪成五角星点缀,一个漂亮的帆布书包就做成了,这是弟弟的专用书包。母亲用她灵巧的双手,用这台缝纫机把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充满了自信。1972年我参加工作,在公交公司当售票员,早起晚归。母亲买了布料和棉花,让裁剪师剪好带回家,用了三天时间为我做了一件时兴的风雪大衣,穿着母亲做的大衣,我的心里美滋滋、暖融融的。一起工作的同事们看到了,直夸母亲手巧。

多年来,母亲的缝纫机一直伴随着她,缝缝补补。她把做衣服剩下的碎布头剪成方块,一点点对接,竟然接成了一条长五米,宽两米的炕被,她做了好几条,自己用不了就送给农村的亲戚。后来,我们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衣服都去商店里买,母亲再也不用赶着做针线活了。可每当我们有床单或者裤子要修改,还会拿回家让母亲给做。2013年,并州路棚户区改造,老房子的东西多,需要用袋子打包,买的袋子不结实,母亲便用旧床单做了好些大布袋,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如今,母亲已经85岁了,她还不时地用缝纫机改衣裤。望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在缝纫机旁劳作的身影,我唯有感恩。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