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境便是人境

作者: 许锋2022年07月15日生活随笔

中国人大约都喜欢喝茶。我在青年时,常喝“茉莉花”,因其香气馥郁,也或许以那时的收入,只喝得起它。兰州还有一种茶叫春尖,只知它是绿茶。兰州人喝春尖喜用“三泡台”,又称“盖碗”,和古人的喝法相似,带盖的碗子,内装春尖、枸杞、冰糖、桂圆、菊花,滚水浇入,只见,嫩绿的茶叶缓缓展开,桂圆、菊花微微悬浮,两颗大枣“画龙点睛”,红溜溜的枸杞忽上忽下。此时,茶气氤氲,若人又坐于园中、泉边,耳听鸟语啁啾,眼看蝴蝶萦绕,那种感觉,的确“怡然自得”。

绿茶中,上品应为西湖龙井。我多年前曾去过杭州,是否品过正宗的龙井,想不起了。倒是去年七八月间,从兰州开车返回路过陇南,在文县碧口镇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上了一次茶山。上山的路,不窄,但很崎岖,绕来绕去,绕到马家山龙池坪。起初很诧异,不知这个地方因何叫“龙池”,下车,友人遥遥一指,一爿湖泊,顿然呈现,及至近前,杨柳低垂,碧水微澜——若从空中俯瞰,或如巨龙吐珠,“绿宝石”镶嵌于青山绿水间。这样的地方产的茶,必是好茶。我见到一位叫刘清成的茶农,他指着他的一片茶林,说那就是“龙井”。我走近,仔细端详,又揪下一片叶子,使劲搓了搓,的确有龙井的味道。他种茶,炒茶,卖茶。他的茶,外形与西湖龙井一致,只因成色不同,有的一斤上千元,有的则两三百元。太贵的,我还是无福消受,临走,买了两袋一般成色的,回来一品,味道也还不错。

岭南也有茶。粤东以单丛闻名。我去过潮州,我的学生王宏波在老家做过很多生意,有得有失,最后,选择了“茶经”。在他的茶室,他一样一样介绍,我一杯杯品,有的浓香,有的淡雅,有的“煞口”,有的回味无穷。还有各种各样的名字,一茶,竟叫“鸭屎香”,我一愣,此名,的确不雅。他却说,“鸭屎香”是凤凰单丛茶中的上品,名虽土,但“大俗即大雅”。

这茶,都是他自己炒的。

还有一个年轻人,叫程龙泉,是王宏波的朋友,“80后”。他们家三代开茶庄,名为“潮茗玉记”。祖父曾是一家茶庄的账房先生,后跟随制茶师傅学习焙茶、制茶技艺。父亲起初也参与茶庄生意,后见维修汽车生意好做,想转行,被祖父“喝止”。到程龙泉这一代,更厌烦整日与茶“耳鬓厮磨”,只是,与当年父亲一样,他的“小算盘”也没打成。

越香的茶,越考验炒茶人的耐性,不要说一般的年轻人,就算我“四十不惑”,也怕熬不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焙茶,自然是一门技艺,随便干干,容易;精益求精,很难。

据他们俩介绍,炒茶,传统之法,以竹筐竹筛盛茶,以优质木炭阴火烘焙。烘焙之室,几乎全封闭,炭炉温度高达40几摄氏度。要焙好一条凤凰单丛茶,得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铁观音,则需30多个小时,中途,不能睡觉,不敢打盹,只能偶尔出来透透气。

我问王宏波,何不用电代替木炭?他说,用电,优点是省时省工,但以这种“阳火”方式烤茶,火力持续,太猛;且电焙笼内存有死角,茶受热不均;此外,电焙笼密闭,不透气,这样炒出的茶,死气沉沉,闷,不好喝。

我便想到,人生如杯中之茶,有起有伏。起伏之间,或焦或躁,或静或恬,或醇或淡,正如焙茶中,用的是哪种火。

茶境,便是人境。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