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文章 / 关于拜年的文章

  • 乡村拜年

    家乡位于冀东南一带乡村的风俗很多,拜年就是其中之一。 乡村的拜年,不同于城里的拜年,见面说一声过年好完事,在相当一大部分村庄里,普遍流传着一种磕头拜年,至于这种方...

  • 拜年的散文(精选25篇)

    换茶 文/汪光灿 到过新宁的人都知道,过去的新宁人把作为赠送的礼品南杂食品:饼干、糖食之类,统称之为换茶。 换茶之称,起源于何时,孤陋寡闻的我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何...

  • 亲戚的文章(精选20篇)

    正月走亲戚 文/李良智 小时候,到了正月,小孩子跟屁虫一般,跟着大人走了东家走西家。我最喜欢走亲戚,一来为了东跑西颠长些见识,二来有好东西可吃,三来可与表哥表姐等...

  • 拜年的文章(精选22篇)

    老家过年的习俗 进入腊月后,过年的氛围渐渐浓厚,还有XX天就要过年了成了人们见面寒暄的话题,也借以感慨时光流逝,转眼又是一年。 腊月二十之后,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赶大...

  • 蓦然回首,拜年唯存记忆深处

    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我同样看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淡化、消失。 我特担心老家过年的风俗变了,偶尔电话问起老家人来,他们以不容质疑的口气告诉我:那种习俗是老辈传下来的...

  • 说拜年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除了年三十那顿一年中最隆重的团圆饭之后,还有穿上新衣服到处去串门拜年的欢喜。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穿上母亲准备的新衣服,我便小跑着去要好的小伙...

  • 拜年旧事

    新春佳节很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拜年自然要带着礼品。在过去,礼品不外乎糖果点心肉烟酒之类,具体要看各地的风俗。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当地,拜年必少...

  • 脚印

    老家习俗,大年初一不走亲,只给邻里拜年。塘前埂后,岗上坡下,常走动的少来往的,一律挨家挨户登门,拱手拜年,问好祝福,感恩一年的关照。 一夜薄雪,路面平整得像一大...

  • 父亲的拜年电话

    每到新年的时候,父亲总会拿起电话给他的几位战友一一拜年。他打电话的样子,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会早早起床,放完开门年炮后,便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拜...

  • 拜年仪式

    除夕当晚,全家祖孙三代11口人吃过年夜饭后,大儿子招呼年轻人在客厅摆好沙发和桌椅,开始了首次隆重的集中拜年仪式。大儿子担任主持人,他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议程。 首先让...

  • 给师傅拜年

    记忆最深刻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后的拜年。那时都是亲自上门,面对面地或给长辈,或给师傅,或给老师,或给工友,或给朋友,或给同事拜年。面对面拜年,里面蕴...

  • 骑着自行车去拜年

    这几年的春节,我都要骑上自行车去给附近乡下的亲戚拜年,一路浪漫,好生乐趣。 我生活在一座小城,亲戚们虽然居住在乡村,但大都离得不远。早就想买辆私家车出行,尤其像...

  • 拜年

    临近春节,不觉想起了拜年那些事。小时候,我很喜欢串门拜年,初一一大早吃过年夜饺子,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衣服,着急地等待着天快快放亮,好跟着大哥、二哥串门拜年。等到...

  • 拜年进行时

    在我记忆中,拜年是一件隆重的事。小时候的年初一上午,往往就被大人拉着去拜年,见到老人,规矩很重,是要双膝着地,匍伏在面前的棉垫上磕头的。不同时期的拜年形式不一样...

  • 正月里来去拜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处于童年时代的我很喜欢跟着大人去拜年。拜年不光可以穿好的,吃好的,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七亲八眷欢聚一堂,那份暖融融的亲情十分温馨难忘。...

  • 留住年味儿

    年已渐近,年味儿在酝酿。 年味儿是什么?年味儿是家乡人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容,是家乡腊月集市的喧闹和繁荣。年味儿是家乡喷香的年猪菜。年味儿是红红火火的场...

  • 初一拜年

    大年初一,起床后顾不得洗脸收拾好自己,我立马跑向大人房间磕头呀。先是奶奶的房间,再是母亲的房间。头磕得很仓促,小手伸得挺快挺长,只有被大人娇惯坏了的最小的我,还...

  • 渐渐飘远的……

    当我还游离在打点滴的恍惚之中,新年已过半了。看看这年过的,真没劲 小时候,就盼望着过年。过年了,能吃上奶奶炸的丸子、蚂蚱腿蕉叶子。过年了,能美美地吃上一大碗五花...

  • 老家亲人来拜年

    今年过年,我们家和往年还真的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老家的亲人从千里之外来给我拜年了。 我从小跟随五爷、五奶在太原居住,60多年来我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太原人。过去...

  • 视频拜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特别是在外的游子,不能回家,也要给长辈拜年,那是一个绕不开的情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子的拜年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迁。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前,...

  • 一碗蛋酒待年客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老家小县城流行着用一碗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的蛋酒来款待前来拜年的客人。 除夕前几天,母亲开始忙碌起来,一趟一趟地采购回大量过节食材,同时还...

  • 小镇的年

    农村的年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肯姗姗登门,但小镇的年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年还在路上,街上的超市、商店已里里外外装扮一新,一些广告单塞到赶集的行人手里,有的雇人挨家挨户...

  • 春节是趟车

    春节是趟车,一趟源自于夏商周的独轮车。左边,坐着盛行于春秋的民俗;右边,卧着流传在战国的传说。阡陌纵横,道路坎坷,一个叫农历的老人,推着车子步履矫健地走着。那个...

  • 拜年

    拜年,城里和乡村是不一样的。 城市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住在单元楼,拜年就简单一些。村里的人大多一个姓、一个家族,或是异姓但几辈人都居住在一起,拜年就讲究一些。 我...

  • 拜年的背后

    我老家的人性子烈,史上出响马,也出好汉。大抵是因为紧挨孔孟之乡,人们虽然刚烈,却凡事讲究繁文缛节。 大年初二,谁家有新姑爷拜年,按例要找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领着挨...

  • 走遍亲朋拜遍年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每每想到这则旧时童谣,就知道年要到了。旧时成都过年花样繁多,但最为重要的一项则是拜年。 旧时拜年多是去看望亲戚,恰如竹枝词所言:...

  • 奶奶过年

    我们村不过重阳节,仪式化的尊老敬老集中在大年初一这天。大伙儿早早吃过饺子,便三五成群到长辈那里拜年。 奶奶是村里年纪最长的寿星,拜年的乡亲们来了,她那平时显得空...

  • 我和弟弟的拜年史

    说到过年,就少不了拜年,尤其是在农村,拜年甚至是过年的重点戏和主要内容。 从我和弟弟能单独走动开始,我家的拜年重任就落在了我兄弟俩的身上。原因有三,一是父亲身为...

  • 那年走亲戚

    那年我十二岁。 大年初三,我懒在被窝里直到日上三竿,被父亲吼起床,扒拉了一碗红薯稀饭,又被父亲叫到他身旁,训道,去你大舅家拜年,要知情达理,别还在家似的那么嫌人...

  • 拜年

    一晃,老爸已经仙逝十多年了,然而,每到春节的时候就会想起老爸老妈。想起和老爸老妈兄弟姐妹在一起过年的情景。双亲健在的时候,每到除夕守夜时,父亲照例会讲起他年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