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路上

作者: 阿简2022年10月05日情感散文

几年前,一个初秋的早上。我在妈妈家还没醒呢,枕头边响起一串叮叮咚咚的手机铃声。迷迷糊糊接起电话,是正在学校参加新生军训的女儿,告诉我她已经到了(我家)楼下。一边让我准备开门,一边喜滋滋地问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意外是真挺意外的。虽然在入学前的暑假里,她像模像样地学过一阵自行车,可是因为陪练的老爸总不敢放开车后架,终究没有学会。开学伊始,是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我知道她不能放假回来,便放心大胆地回了妈妈家。没想到就在那天,他们临时放了半天假,小孩想家心切,一大早便直接骑了自行车,从紫荆公寓一路晃晃悠悠到了西门。

我一听心疼得不行:好不容易有了几个钟头的时间,都没舍得多睡一会儿;起个大清早跌跌撞撞地赶回家来却大门紧锁,孩子心里该有多失落、多委屈——可是,她是怎么忽然间就能骑车了?路上有没有摔倒,有没有磕着碰着?

她安慰我说没关系,一句“就拐弯时摔了一下”说得轻描淡写,却隐约带一点哭腔。我当时在妈妈家有事走不开,来不及回家跟她见面;又担心她返校时人多车多,一整天都心神不定。担心之余也在懊恼:早就知道骑车在清华园里是绕不开的功课,怎么就没早点放手让她自己练好!

但其实后来的事实证明,学骑车跟学语言一样,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刚需里,最有动力、也最有效率。

大约两个月之后,我跟先生去学校看她。天高云淡的校园里秋色斑斓,通往宿舍区的主干道学堂路通达而静谧。迎面过来一个小伙子,正牵着自行车跑步,车人一体和谐自如,闪亮的车把像是加长的一截胳膊。先生笑:天天骑车,人跟车之间已经形成默契了。

正说笑间,稀稀落落有几个人骑着车从后面快速赶超过来。几乎就在须臾之间,便迅速汇聚成了乌泱乌泱的一大片单车阵。不用问,这是赶上传说中的下课高峰了。偏巧我和先生站住的地方,是一个人车“顶流”的十字路口,这边正对着南北向的学堂路目瞪口呆,那边东西向的至善路上,大批人马也已经潮水般席卷过来。如果说以往,我在马路上见过的自行车队是滚滚洪流,那学堂路这个路口就是个大漩涡——源源不断的车子如过江之鲫,铺天盖地鱼贯而来,又一层层地交织集散,看得人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听见人群中似乎是女儿在叫我。循声找去,见她正混在密匝匝的车流里,单脚点地随着大流往前溜,嘱咐我俩先在便道上慢慢溜达着,一会儿她就回来接我们。我看着她辗转腾挪、不慌不乱的样子,居然有了一种“轻拢慢捻抹复挑 ”的从容,心里很是惊喜:还真是时势造英雄嘿!以前那么久都搞不定的骑车问题,扔这大熔炉里一历练,速成!

那以后又去过几次清华,看到各色各样的骑车人,时常感到新奇:七八十岁的老教授骑车载着老伴,风一样轻快地在树影斑驳中拂过;穿格子衬衫、运动裤的男生,双手撒把端着一碗泡面在吃,那样淡然、熨帖,跟在食堂一样吃得四平八稳,远远看去,像把一挂胡须吃到肚里。我想起以前看过一个帖子,封这种技高人胆大、姿态非典型的骑行者为“学堂路上的车神”,再看看眼前吃泡面的这位——无论如何,江湖上是该有他一号了。

说到车神,前些日子有一个在学堂路上端着笔记本骑车的学生上了热搜。传说是边骑车边写代码,还被围观群众想当然地安上了学霸惜时如金的title。后来当事人出来回应,说他全程没有、也从未试图在骑车的过程中做出敲击键盘、编辑程序、阅读程序这类高难度行为,只是托着电脑避免机盖关闭。之所以没有合上盖子,是因为电脑正在跑数据,担心合上机盖会导致程序中断,前面三四个小时的工作瞬间清零。“当然,此类行为是完全错误的,不是该理由就可以赋予正当性的。至于为什么没想到其他方法保持程序运行,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实在是很菜了……”诚恳地道歉之后,表示以后这样的侥幸心理不能有,这样危害公共行驶安全的事情也不会再做。很快有人回帖告诉他,如何可以设置为合上机盖运行而程序不中止——这倒是车神在这波操作里意外获得的小福利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