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紫荆

作者: 汪海玉2022年10月09日散文随笔

从地图上看,紫荆镇像是一片树叶,一叶障目,藏在秦巴山间。

正是雨后,山间还有少许雾气,断断片片的,微风吹来,仙气十足而飘飘然。我们仿佛是一头撞进紫荆镇上,以至于在山雾气里行车两三小时,紫荆镇不大,地处汉滨区北部山区,恒河中上游。东邻茨沟镇、南接大河镇,西与中原镇交界,北与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毗邻。辖区总面积193.7平方千米,也是汉滨区最小的一个乡镇。到达镇上,街道不长,当地人玩笑话,走完紫荆街道,从街道下点一根烟,街道走完了,烟还没有烧完。这话不假,紫荆街道的确不长,政府、医院、学校所在地都是依山而建,民房依山傍水,溪流潺潺,放下脚步时候,在紫荆,时光很慢,紫荆的日子过得很慢,一驻足,慢到足以回味一生,而我长相忆。

紫荆的山很大,很多,山尖形状不一,像雄鹰的,像狮子的,像隐居智者的,但是没有黄山的秀,没有华山的险,没有泰山的伟,甚至连大巴山也比不过,就是这样寂寂无闻的山孕育了一个叫紫荆的小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紫荆的山没有多大名气,但是比山很有名的是颜色。

紫荆镇,因紫荆花得名。阳春三月,紫荆的山野之间,到处姹紫嫣红,紫荆花开遍山头,一团团一簇簇的粉色花枝,成为绿水青山中一道靓丽风景。《本草》记载,紫荆,喜光耐寒,皮果木花皆可入药,花也可登堂入室,丰富餐桌。

在紫荆镇,要说紫荆花是一种姹紫嫣红色。那么更有一种红色,那是革命的颜色。陕南抗日第一军在紫荆成立,以何继周领导的安国官兵,在西安市长安区引驾回举行起义,组成“陕南游击纵队”,拉回秦岭山区开展武装斗争,学习红军,打富济贫,宣传抗日,活动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我们采访去了一所小学歇脚,名叫一军小学,我们知道是为了纪念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紫荆活动而更名,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播种在紫荆的土地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

1935年,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离开陕南,中共鄂陕、豫陕两特委在红二十五军留下的部队的基础上,会和各自领导的游击队,于同年10月在商南县碾子坪成立了红七十四师。11月上旬,红七十四师南下,经紫荆、荆河等乡到旬阳县开展活动。1936年初春,为了扩大红军影响,红七十四师独立团在紫荆、荆河一带同敌周旋。这里山大人稀,敌人力量薄弱,红军经常到此活动。同年9月,红七十四师与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安康北山会合,两支部队从此两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我们迈着一种敬仰的步调向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塔走去。越来越近了,那塔上高举的步枪直指苍穹,我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响彻云天枪声,随即而起的枪炮声、呐喊声、厮杀声,热血激昂,汹涌澎湃,交响汇聚成一首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无数革命先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用鲜血染红了那塔上高高飘扬的红色军旗。军旗上那鲜艳的红色,那代表陕南人民革命的颜色,从那一声枪响起,便慢慢染遍整个安康大地。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因为热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我们都不会忘记秦巴山间的红色小镇紫荆。

早得知友人在紫荆镇上的九年制学校任教,借采访间隙便去拜访友人。在学校吃过午饭,友人邀请下,一同前往部分学生家进行家访,由于在山里当过教师的原因,对于学生有莫名的好感,于是欣然应允。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参差不齐的房屋,若隐若现,时而忽见。一处房屋,白墙碧瓦,呈现在我们眼前,友人说此处便是一学生家。进屋后,家具不多,收拾的干净整洁,一位慈祥的老人便是友人家访对象,老人话也不多,很平凡的老村老妇人。

在路上就对我说,这个老奶奶很伟大,这个学生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她收养的弃婴。老人回忆说,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外出打工出了意外,成了植物人,女儿在19岁也夭折了,老伴也相继离世,日子愈发艰难,然而老人,选择了坚强。在困难的日子里一共养大了三个弃婴,每一个弃婴的“降临”,她没有一丝嫌弃,而是比亲生母亲还周到细微,一年365天的劳作,供他们吃喝,上学念书,直到现在,年过花甲,还在继续传递爱的种子。听完了老人的经历,我们心头为之颤动,使我们肃然起敬。临行前,我把身上所有的钱塞到老人手中,但是要强的老人一直在推脱,友人只得说这是孩子的奖学金,无论如何要收下。因为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能力所及,然而那种精神的向往还在。在紫荆的印象里,平凡的老人,像紫荆的山一样寂寂无闻,然而她有母性的光辉,像山一样厚重伟岸。

一条河划破山间,直流而下,水本来和山一样没有名字,上游被称之为荆河,因镇名为紫荆,流过的河床皆为紫荆河,紫荆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恒河,主要支流有紫荆河、甘沟河、茅溪河等,都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镇上安排宣传办的干部和我一同前往采访地点,我们逆流而上,清澈见底的河水,泛起细小的浪花,行车在窄窄的小路,时而鸟鸣,时而河流低吟,平平仄仄,长短不一,唱出心里最安静的山歌。终于到了,我们采访对象是一位中年创业者,因为厌倦了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他选择了在家乡种植核桃创业,他告诉我们,他的核桃园,满山都是,一直通到了与商洛交界处。当我们问道他的初衷的时候,他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但是从他的言语里读懂了他,他要把乡愁留在乡村,因为不想让乡村像紫荆花一样,春天一过,慢慢凋零。

归来的路上,我对镇上干部说,红色的土地,必将孕育伟大的人民。我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如平凡的老人,留住乡愁的创业者,他们即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是时代的先锋者。

回到镇上已经夜深,夜晚的紫荆,没有一丝丝的动静静,只有河水撞击石头的声响。夜里,起了滴滴答答的雨,敲打着窗沿,一声两声三声,声声都是一曲禅音,夜梦也随之清新了。紫荆的夜寂静,枕上听见山林树叶轻吸雨水的声音,如丹青手案边铺宣纸,带着清古的文气。翌日清早,天气放晴,山更加青翠,水更加清澈,紫荆镇又焕然一新,被雨水清洗的紫荆,水润华丽,抬头向山上望,扯天连云,半山烟雨半山云,一朵朵白云,倚云娇羞。

紫荆印象里,我想起来了,曾经撰过的一副对联:读山悟道,临水听禅。我们走进紫荆镇的山里,放下浮躁,选择一处河流静静聆听,静静打坐,然而每一座山,都是可以立地成佛。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