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和远方 ——我与《今日六枝》副刊的追梦情结

作者: 翔子[文集]2020年10月10日原创散文

乡村的阳光和暖而温情,山水宁静而致远,在我的骨髓里深植,灵魂里扎根,让我的文学梦纯粹而质朴。从学生时代在省城刊物《教育通讯》首次变为铅字的《童年趣事》到青年时代选刊国家级文学杂志《人民文学》的《父亲·麦田》,再到中年时代原创发表在全国“百强报纸”《文摘报》的《宅家“大厨”》,沉甸乡愁,记述世事,深耕梦和远方。

回首流年的风来雨往,在用心与文字承载季节的阳光雨露中,六枝这片厚植文化底蕴的热土,还有一度成为六枝文艺对外名片的“桃花诗会”会刊《桃花诗萃》和不断创新出彩的《六枝文艺》,特别是极具六枝本土特色、历经风雨曲折的《六枝特区报》文艺副刊,一路记述着六枝文艺界各个时代的接续、兴替和繁盛,昭示了六枝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经历、精彩轨迹和生动故事,一大批热衷文艺、追逐文艺和为六枝文艺发展尽心尽力的“文人骚客”“书家墨贤”,在字行墨香中挥洒人生,倾情岁月,书写精彩。

因对文字的热衷,九十年代二十刚出头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当时最幸福的事是参加每年一度的“桃花诗会”和看到自己的诗稿编入《桃花诗萃》,尤其是翻到自己的文字在《六枝特区报》的副刊散发着特有的油墨清香。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稿子都是一笔一划誊写在方格稿纸上,然后装进信封投进邮筒,然后就等待编辑部的回信或寄来的样报样刊。由于《六枝特区报》是地方报,报社的编辑都熟悉,龙尚国、周安贵、李恒几位老兄都在,报纸几乎都是直接到报社去拿。到特区出差办事,每次都必到报社,串串门,跟当编辑的各位兄长取取经,看看自己投送的稿子到底石落何处。特别兴奋的是还未开口就听到编辑老兄们说“你那个稿子写得好,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明天的报纸就印出来了”,心里便雀跃,阳光便明媚所有的日子,梦便在季节里拔节滋长,天空就高远,就瓦蓝,世界就“千里莺啼绿映红”“烟花三月下扬州”。

2003年在中央整顿报业环境中,撤销六枝报社,《六枝特区报》也在众多办报人、阅报人、写报人的叹息声中掩上了一度娇好的面容,静静沉睡,在六枝发展十余年的历程中,静默下来。

2014年1月1日,一个值得相庆和记住的日子。《六枝特区报》的后续《六枝报》创刊,从另一个层面可以说是复刊。十余年后,在相关热心有识人士的努力和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有如同一位出门多年的老友,迎着新年的钟声,又以新的面容出现在六枝这片热土上。我当时就写了一篇随笔《搭实平台 擦亮窗口——写在《六枝报》恢复出版一周年之际》,以表愉悦和庆贺之情。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年轮已从我青春的绿地悄然爬上中年的枝蔓,《六枝报》也在出版管理的规定中几易其名,但无论报名是从《六枝》到《六枝报》,再到今天的《今日六枝》,还是副刊从“滴水滩”到“牂牁江”,还是从报社到宣传部再到现在的融媒体中心主办,都始终与我一路相随,在我以梦为马的风栉雨沐中,从未有过离开。

回望一路上的风雨和尘埃,许多年少的梦在远远的挥手。唯有那份对文字的轻狂与执著,唯有与《六枝报》相伴相随的日子,让我的追梦历程时而深巷胡同,峰廻路转,时而天阔水远,柳暗花明,多彩而富足。

经过涅槃重生的《今日六枝》,安静而厚实,先锋而沉稳。因有你的一路相伴,我的梦才如此祥瑞丰盈。因有你的长久相随,我才得以以文为媒,临窗听雨,让诗和远方走得更高更远。你,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愿你,在跟多媒体的并行融合中,在时代召唤文艺出新出彩的今天,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注:《今日六枝》系原六枝特区党委机关报《六枝特区报》复刊后第二次更名。

作者翔子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