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自由行

作者: 易露露2020年12月12日原创散文

前些日子,北方大雪纷飞,几位有条件出行的同学相约去安徽看雪了,看着她们分享在群里及朋友圈的一张张雪景照及一个个美妙的玩雪音频,心生羡慕,好想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以前旅行都是参团行,顺着旅行社给安排的行程,早出晚归,上车下车,一路奔波,累得不行,每到一个景点,都是跟着人流乱走一通,游览过后基本记不清来时的路径,路上的风景没看成,还时不时地有购物环节,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厌倦,却又无法停止出行的步伐。

曾经无数次在心里问自己,什么样的旅行真正称得上充实、美好,真正让自己向往?莫非旅行需要有个性,莫非自己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理,喜欢带着享受慢的心情去旅行,心平气和地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 通过视角的温柔和心灵的晶莹弥补平日里快节奏的欠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自由行,喜欢自由行走在乡村里、山水间。乡村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物产资源、饮食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感悟和认知,探寻心灵高地,感受淳朴原味的乡野气息,浅斟细酌那琐碎寻常却又独特无比的乡村之美,可谓一种纯碎的悠闲与放松,一种滋润生活的美好方式。

跨越过新疆南北疆,那儿有好多无人区,无人区的世界很简单,尚有一些原始的味道,草原,沙漠,阳光,果树,溪流,可以尽情奔跑、玩耍,一路原生态的花草树木,一路瓜果飘香,树上、地上随处可见熟透了的葡萄、苹果、大枣,听朋友说,越是掉在地上的越丑的苹果红枣越甜。忍不住地拾起一个吃起来,很可口,感觉新疆的农村简直就是果的乐园。路边间或有开饭店的、烤串的,时不时地停下来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那羊肉串真正是在炉子里烤的,黑乎乎的炉子,卖馕的,可便宜了,一块一个,比火烧大,新疆味十足。

蹭过陕北农村古老的地窑,体验过一番陕北老农地窑里的生活。走进陕北古村,发现好些坡道拐角式地窑,地窑入口处晒着一地包谷,窑拐角挂着木犁之类的农具,窑门侧吊着黄玉米、红辣椒串儿,走进地窑,窑院干净整齐、采光较好,窑院中心处栽有一架葡萄树,给黄土窑院增添了几分绿意,窑里厨房、厕所、起居室、火炕等一应俱全,窑炕周围贴着多彩吉祥的图案,窑窗上红色的窗花,纺车的嗡嗡,水桶的叮咚,还有窑背上隐隐传来的鸡鸣狗吠……地窑里的生活,透着原始与古朴,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然而,地窑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挺舒适的。

转过湘西的山路十八弯,跟着当地村民去赶圩,简易的乡村集市挺热闹的,吆喝声叫卖声络绎不绝,有卖土鸡蛋的老太太,有卖凉粉的小女孩,有摆地摊的老头儿,有专为人车裤边的中年妇女……他们都在极力地向过往的人们推销着,我弯腰向老太太买土鸡蛋,注意到她一头花白的头发用一个红色发夹随意夹在后脑勺,穿着极不合身的宽松衣裤和破旧的拖鞋,那双宽大厚实的手让我倏地联想到了荒芜的土地,然而,她的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像风雨中摇曳在贫瘠山崖上的一束野花。

爬过云南的哈尼梯田,登上海拔2千米的哈尼梯田看日出、看村庄梯田慢慢被云雾吞没的美景,山上千年古茶林,梯田边的哈尼王子、蘑菇房,山下传统古村落阿者科,树上的小孩,坐在地上的老者,围坐在火塘边听哈尼族摩匹的诉说,山一程水一程的,感受着彝族人特色靓丽的服饰、丰富多彩的生活、源远流长的文化及热忱温厚的人情,印象中, 那儿彝族人的生活就像高山流水里的梯田一样和和美美!

玩过贵州的瀑布,蹲点过那儿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河边石头上支起一只铁锅,舀一瓢清凌凌的河水煮走地鸡、鸡蛋西红柿、野菜,锅里飘香吐雾,充满野趣,吃着原滋原味、原汤原食,嘴唇牙齿间充满清新的气息。

走过小桥流水的江南青石巷陌,逛过大云山半空里的夜市,撑过洞庭湖的一杆长蒿,探过茅台镇的地下酒窑,访过景德镇的瓷器作坊,吃过东北大妈的拿手好菜大锅炖,上过武当山下坑底人家绝壁深处的吊楼、禾架,下过周边村民的菜园、庄稼田,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牵着村民的老黄牛边走边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自由行可谓心的抵达,不但可以欣赏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瑰美、愉悦身心,探访各地的人文历史、风情民俗,还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一片片山河大地。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