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阳县新张飞庙

作者: 贾载明[文集]2021年10月01日原创散文

据《三国演义》中说,张飞被身边的人在四川阆中谋害后,将首级割下,送到东吴,吴人怕得罪蜀人,移送到曹魏。转来转去,这头颅却转到了云阳。还有一说是谋害者将张飞的首级带着投奔东吴,行至云阳,在船上听到吴蜀讲和的消息,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所以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于是张飞庙云阳有,阆中也有。我游的是云阳张飞庙,且是由原址飞凤山麓搬迁到盘石镇龙安村的张飞庙。

未搬迁前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汤口”,是云阳县旧县城所在地;新落成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万户驿”,又称“万户坝”、“旧县坪”。原来,这是2300年前云阳县立县时的地址。当时的县名叫朐忍县。后来云阳县城搬到汤口,是因为北周政权军事斗争的需要。而这次县城和张飞庙的搬迁,不缘于烽火狼烟,而是和平环境里伟大建设使然,也就是举世罕见的“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工程”的驱动。

古人云:在一万人中拔萃者可算英雄。历史家陈寿称赞张飞“为万人敌”、“为世虎臣”;小说家罗贯中描绘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当是英雄了。在社会黑暗、动乱的年代,张飞拔剑奋起,到惊涛骇浪中展示豪情壮志,更应该算英雄了。小说为了把他的性格和关公相映衬,他成了一个“莽张飞”,但听说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张飞不仅豪气冲天,勇武压群,而且还懂丹青描摹,是一位善画美人的画家。

原来的张飞庙临江屹立,飞凤山巍峨入云,林木阴翳,森严肃静。而对面县城背靠的山也比较陡峭。如巨龙般的长江莽莽从两山之间奋力奔突,一路呼啸冲向夔门。山势的险峻、江流的湍急和张飞的壮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人文图景。

新落成的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大梁山下盘石镇旁。大梁山沉雄而无恶势,如龙逶迤,缓缓下江。江北是新县城驻地,甚是开阔。背靠的磨盘寨尽管险要,但把它和周围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不过是辽远和广阔上的一只小碟。“高峡出平湖。”野性的长江在这里变成了温驯的绵羊。更与旧张飞庙环境不同的是,这里的长江上崛起了一架虹桥,即新建成的云阳长江大桥,把大梁山、张飞庙和磨盘寨、新县城连接起来。整个地理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统一。不过这里的和谐和原来那里的和谐有显著的区别,此地的特点是“缓和”,原来那里却是“险峻”。

环境变了,山、水、历史、人文景观和内涵也变了,旧张飞变成新张飞了。张飞是乱世的战火中诞生的英雄。为了人间永远的社会清明,太平幸福,不应该希望这样的英雄再现历史,只让他作为启迪后人厌弃遥远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文化陈迹吧!让张飞好好的俯瞰恬静温和的江水吧!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塑有张飞像,保存了汉唐至近代的珍贵字画、石刻约360幅、木雕217幅。张飞死后被封为“桓侯”,因此“张飞庙”又叫“张桓侯庙。”

张飞庙的搬迁虽然说不上是浩大的工程,但却是极其复杂费力的劳动。预计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不仅要求97.8%以上的木结构部件不得损坏,而且要求包括原址内所有设施、植物、栏杆、部分地下构件和馆藏文物等必须完好搬迁归位。因此在解体古庙的过程中,按照屋面、墙体、装修、大木、台基、基础的顺序依次对每一个部件进行了编号。据统计,拆除工作共涉及构件10万余件。复建时,对拆下的每一部件进行了防腐、防虫处理。同时,对126株古树、200余株花草也按原位移栽到新址。同时在新址上设计的一道18米高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岩坎将作为庙基,外表将用岩石加以整饰,以恢复其原有环境风貌。2002年10月8日张飞庙旧址举行闭馆仪式开始搬迁工程,2003年7月19日,新落成的张飞庙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向世人开放。开馆仪式时大雨倾盆,难道是大梁山这条龙对张飞这个英雄的欢迎吗?

张飞庙的搬迁在文化保护史上和张飞庙本身存在历史上都是一件大事。所以我对搬迁作以上简要记述,以备自己回忆,或备后人稽考。

作者贾载明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