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不止桃花源

作者: 小不点儿[文集]2022年02月11日游记散文

——游滇西高原上的“世外桃源”

旅途中,在去往大理、丽江的路上,如果你的时间不是那么紧迫,那么我们会告诉你在这条路上还可以寻觅到更静谧的目的地——大理洱源县的茈碧湖和梨园村。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澈的湖水,遍地的梨花。这里是滇西高原上的“世外桃源”。

2022年春节大假,一家人出游,来到了大理洱源县境内的茈碧湖畔,乍到此处,湖面野鸭嬉水,悠闲自得,湖中形似睡莲的水生植物一片一片地飘浮在水面之上,湖水清澈见底。节令还在季冬之时,大片的田地已经收割完毕,显得有些荒芜冷清,远处的山顶上还积着厚厚的雪,丝毫没有春的迹象。在公路的一个路口伫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谁道洱河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的诗句。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甚至有些偏僻荒凉的感觉。这句诗分明就是指美丽洱海的源头就在这里吗?

回来后,上网一搜,此地还真不简单。被誉为大理洱源的“世外桃源”,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积淀。对于我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尽自己的一点能力,总想把它探索一番,用自己的一点写作能力把它表述出来,自感也不枉来此地,以提起后来人的兴趣矣。当然,对于那些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我只能是“班门弄斧”,滥竽其中了。

从陶渊明始,人们就习惯于将那些远离喧嚣尘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僻静之地跟桃树桃花联系在一起,似乎只有桃花桃树才够得上人们向往和平宁静生活的境界,殊不知滇西还有一片净土偏偏与梨树梨花结缘,那也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这就是人称"世外梨园"的大理洱源县茈碧湖畔的梨园村。据史书记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茈碧湖。《徐霞客游记》中,对茈碧湖周边村落和自然环境都有描述。

先秦古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五十里,曰罴谷山。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芘碧"。茈碧花属睡莲科,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说:"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丈,气清芬,采而烹之,味美于蒪菜(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这段历史的记载大意是:茈碧湖又名宁湖,湖中因产茈碧花,湖因此取名茈碧湖。茈碧花是湖中的特产,属睡莲科水生植物。叶呈心脏形,浮于水面,茎长七八尺,扎在水底泥中,夏季开花,类似莲蓬,多为黄白色,清香扑鼻,采摘可食用,味美。

有史料赞美:在高原明珠洱海源头,镶嵌着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茈碧湖。古往今来,神奇秀丽的茈碧湖,以它奇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素有"茈山碧水"的美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写到:“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 堤和西湖的苏堤极其相似,虽然没有六桥花柳,但四周青山环绕,湖中的小岛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赶不上的。)四川状元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美丽的地方往往与美丽的历史传奇相联系。传奇虽然代替不了真实的历史,但它给我们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史料相互映衬。

相传很久以前,洱源茈碧湖畔有个美丽能干的渔家姑娘,善于刺绣莲花。洱海龙王为了娶她为妻,便派人来抢亲,渔家姑娘得知消息,驾着一叶轻舟,在花碧湖上漂荡,并将自己亲手刺绣的一朵朵洁白的莲花丢进水中。顷刻间,整个湖面开起了一朵朵茈碧花。接着,姑娘就跳湖自尽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渔家姑娘,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两天的夜晚,都要举行海灯会。还有一传说:明代建文帝曾泛舟湖见水色浑浊,心里很不愉快。正在这时,忽然听见渔船上传来白族姑娘美妙婉转的渔歌,建文帝听这歌声清脆悦耳,随风荡漾,非常高兴,于是将手中扇柄上的碧玉白菜坠子摘下来,抛给这位白族姑娘并相邀再唱一曲,不料用力不够,坠子落入水中,只见刹那间湖水翻滚,浊水变清,色碧如玉。有关梨园村的传说,梨园村最早的开拓者和居民是明嘉靖年间世袭邓川土知州阿氏的后人,其中一个叫阿迁乔的响应朝廷"军垦屯田"号召,带着两个儿子阿筱聪、阿林聪以及一些族人,来到原来叫"大河头"的茈碧湖头山谷,在原始森林中开垦荒地,同时大量种植梨树。阿氏原为景谷县(咸远州)的傣族,来到当地后与当地原住民白族相互融合,渐渐地也就转变成了白族,说白族话、着白族衣、供奉白族的"本主"。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大河头成了人烟聚集的村落,梨树也长大成林,覆盖了整个山谷,与农业、渔业一道,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支柱,大河头也就因此改称为"梨园村"。

这些历史的传说,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今天也没有去寻根探源的意义,但从这些传说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茈碧湖和梨园村的形成祖先们是想从中找到一些依托,在无法解释茈碧湖和梨园村形成的情况下,牵强附会的从而说明历史的渊源,虽然这些传说不可信,但它可以从传说的历史角度为茈碧湖和梨园村的形成增添了厚重的光彩。使茈碧湖和梨园村抹上了一笔浓浓的神话的神秘色彩。从传说的侧面达到寻根溯源的目的。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没有多少历史的根据,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美丽的故事罢了。可从这些历史的传说的背后,影射出白族这个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共生同源性,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不可分的民族特性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意义上说,白族这个民族的历史即真实又富有光鲜亮丽的传奇色彩。你难道不认为它有可参考的价值吗?但那些珍贵的历史史料的可信度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总不能怀疑《山海经-西山经》、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写下了的诗句不可信吧。我们更加不能怀疑600多年前徐霞客游历茈碧湖看到的情景并挥手写下的名篇游记的真实性。

美丽的地方必然引来四方的游客。

有资料报道:被当地人交口称赞的“世外梨园”,位于茈碧湖以北,梨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也因茈碧湖而与外界相隔;整个村庄掩映在8000多棵百年古梨树林中,当4月份梨花盛开时、整个村庄一片雪白,银装素裹,你也许会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美丽的茈碧湖北岸是芳名远扬的省级民族文化生态村——大理州洱源县梨园村,梨园村有树龄为500年左右的古梨树7480株,村庄面积约600余亩,100多户白族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梨树之间。湖光山色相映,万株梨树竞秀…… 梨园村一年四季都大有看头。春天房前屋后梨花满枝,夏天村里村外满眼翠绿,秋天梨挂枝头果实累累。就连冬天光秃秃的梨树,也因为虬曲多姿的造型,成片成片的铺排在房前屋后,把整个村庄装点成了一幅精美的素描画。梨园村原名为河头里村,清朝的时候,因村中遍栽梨树而得名,是典型的聚落特点完备的白族古渔村。这里白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迤逦迷人。

在梨园村,无论是骑马踏青,还是躺在吊床上发呆,到林中去摘果实,到湖边钓鱼,在梨树下打牌,不同季节的不同休闲方式,都是游人喜欢的的玩法。梨园村里还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烤全羊当然是不用提了。还有烤鸡。还有泡梨、泡李子、泡柿子。农家乐有新鲜的牛奶煮土鸡蛋,村民自己做的乳扇,还有羊头蹄汤。村边菜地里种出的新鲜蔬菜,每个季节各不相同。

梨园村唯一的出村通道,就是划船通过茈碧湖。村子里面的房屋,全都掩蔽在梨树丛中。船在湖上,远远就见山坳里一片梨林,遮天蔽日地笼罩了整个山坳,没人指点的话,根本不知道一百来户白族人家就掩映在上万株梨树丛中,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与世隔绝。

只是非常可惜。在我们的车驶进洱源县茈碧湖后,我们来早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正常梨花开放的季节是三月底到四月初,没想到啊没想到,眼福和口福无法享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只能等待来年了!不过,既然来了,茈碧湖的黄昏也是不能错过的。赶快拿起手机,留下了难忘的一影。

黄昏时分,内心揣着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在赶往沙溪古镇的路上,坐在车内,虽然有些倦意,但望着渐渐远去茈碧湖,忽然联想到一副美丽的画面,如果到春满花开之时,那里一定是春天的梨花、夏天浓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枝干,再加上农家的饭菜、农家的纯情,还有茈碧湖的风景、村落的田野风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驻足不去。

茈碧湖,再见了!回昆后写下了这篇短文。

2022/2/10

作者小不点儿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