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遗风话领牲

作者: 李贵龙2022年07月27日生活随笔

领牲,至今保存在陕北乡村的一种祭祀风俗。先说说何为“牲”。从汉字起源考究知道,牲的本意是“供祭祀用的全牛”,生是声旁,由于甲骨文中兽畜类的形旁往往可以互换,现见最早的形旁从“羊”;金文以后形旁才固定为“牛”,再后,泛指供祭祀和食用的各种家畜。

在乡村,对领牲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分牲,好多人把此混为一谈,其实不然。

领牲和分牲,虽然都是祭祀天地诸神的一种古老仪式,但有不同,领牲,只是将猪羊牵到神祇前举行领牲仪式,仪式毕,即放归猪圈羊圈。分牲,是举行领牲仪式毕,将牲猪牲羊宰杀,将肉以户为单位分给全社(村)人家吃。

我所在的那个县,600多自然村,曾有近2000座庙宇,供奉着200多位佛、道、儒和民间俗神。大点的村庄建有三五座,小村小社至少也有一座庙。规模大的庙宇群,佛、道、儒和民间俗神,各居一室,各施神威,办公条件很好;小村庄内的小庙,各路神灵屈居一室,很有集体办公的味道,挤挤插插,照常例行公事。乡民们不考究庙内供奉的,是佛是道是儒或是民间俗神,通通称之为“神神”,见庙烧香,遇神叩头,不偏不倚,不近不疏,通通敬奉。

庙多神多香烟会事多,相应领牲的仪式也多。

领牲的仪式,在寺庙壁画上和现实香烟会事中常能见到。庙会的香烟会事大多有固定的举办日期,俗称“死日子”,也有不定期举办的,临时决定香烟会事的时间,俗称“活日子”。庙会的祭祀活动由会社鸠首统一举办,称为“公祭”。祭祀所用牲羊牲猪或买或者由专人饲养。

还有一种不确定的领牲仪式,就是因祈雨、因求医、因乞子、因求婚,等等,一个村庄或善男信女个体许下口愿,还口愿敬献牲羊牲猪的领牲仪式。

陕北是个苦地皮,数千年来,人们在战乱和天灾的夹缝中苦苦挣扎。医疗条件缺欠和抗灾能力差的曾经,对于天灾人祸的无奈,人们只好乞求神灵保佑和救灾恤患。陕北民歌中有一句:“三天见不上哥哥的面,拉上个黑山羊许口愿。”就是一个痴情女子,怕对情哥哥的热恋成空,拉上黑山羊到神前领牲,乞求神灵保佑,能够圆满地走进婚姻殿堂。

在陕北,许口愿领牲常见于方方面面。若村舍不宁,村中德高望重者合议后,到祖师或佛祖前乞求,并会用牲猪牲羊祭祀,希望得到神神的庇护,使全村老幼安居乐业。

对于领牲,善男信女们是虔诚的。挑选一只体型健壮,长相英俊的山羊羯子或牲猪,用精饲草料喂得饱饱的,尔后,将其全身打扫干净。拉到庙内神神前,焚香,叩拜,将奠酒浇在牲羊或牲猪的双耳、四蹄和脊梁上,边浇边许口愿,浇毕,跪等神神领牲。怎样知道神神领了牲没有?唯一的讯号就是牲羊或牲猪,摇头掼耳,浑身抖动,奠酒洒落一地。有的刚浇毕奠酒,牲羊或牲猪摇头掼耳,浑身抖动,就被领享,献牲人叩头谢恩,心里美得甜滋滋的。也有浇两三次奠酒不领的,献牲人心里就盘算开了,是哪个环节出了对神神不恭敬的问题?怯怯地、口中念叨,“哪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大神莫怪小人,只要您老人家领了,还口愿时我多上布施多烧香!”三两壶奠酒浇完,几经折腾,终于领了,但忐忑不安的心情无法平伏。

别说,你若遇到这种难领的牲,也会忐忑不安。

娃娃们对于领牲,则不考虑对神神的敬与不敬,只图红火新鲜看热闹。最爱看浇了两三次奠酒不领的。大人们心急火燎,娃娃们则站在一旁喜眉笑眼地乱喊叫,再来一壶,再来一壶!更有调皮捣蛋鬼偷偷地说,浇上不领尿上领!引来大人们的瞪眼与呵斥。

最让娃娃们高兴的是分牲了。

过去日子过得都苦焦,一年也吃不上三两次肉,别说馋猫娃娃了,就是大人,一提到肉就口水偷偷地往肚子里流。若遇分牲,好多娃娃连学都不上,单等那一口白水煮的羊(猪)下水。

领牲毕,鸠首们就急忙宰杀牲羊或牲猪,剥皮褪毛,将头蹄肠肚等下水洗净下锅,煮熟。当肉香味飘出,引逗得娃娃们把厨房门口围得海海满满的,任大人们怎样呵斥,谁都不愿离去。可是,任娃娃们馋成啥样,也不可能吃一丁点儿。由专人将每种下水切一点放入盘中,端到庙内敬献给神神;敬毕,把下水切碎拌匀,以户等分。生肉则按肥瘦搭配,也以户均分。

领下水的肯定是娃娃的事。排队,排队,分下水了!声音未落,娃娃们早挤成一团,涌进了厨房,小手齐刷刷地把碗举过了头顶,鸠首边呵喊别挤别挤,边把下水放到每个人的碗里。每户也分不到多少,顶多三四两。也不管白水煮下水,不放一点儿盐,小手捧着碗,小嘴吃着肉,急匆匆地往家走。待回到家中,有的娃娃碗里能剩多一半,个别控制不住馋虫的,剩下的肉连碗底也盖不住。妈妈们不会责怪孩子,一句馋猫,笑笑,切些洋芋条,与下水一块炒,蒸锅小米干饭,就是一家人难得的美餐。

领牲、分牲,一项古老的风俗,不仅是对神灵的祭祀,更是一种饕餮盛宴的精神大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