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明灯

作者: 张庚元2022年10月05日亲情文章

我的母亲生于长安王莽乡疙瘩村,4岁时失去生母。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在本村和附近的孟家村小学读过4年书。她20岁时与我的父亲结婚,生下我的姐姐——他们第一个孩子。那一段时间,该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光吧。

母亲加入农业合作社后,开始了辛苦的生活。既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操持家务。养育着我们姐弟4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我的童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记忆中,母亲常常端着面盆到邻居家借面。因为孩子们常常吃不饱饭,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家务,然后去七八里外的菜地去上工,下工一回到家里就进到厨房,在灶台锅沿边忙碌,做饭,洗衣服,冬天时手上满是冻裂的口子。家里劳力少,为了多挣一点工分,母亲总是争着干生产队里最脏最累的活儿。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翻砂厂上班时,每次去给她送饭,都见她满身满脸的黑色粉末,连鼻孔都是黑的,只看到一排牙齿是白的。40多年过去了,这个情景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

那个年代,劳动的艰苦和生活的辛劳还是小事,最不易的是,母亲还不断遭受精神上的磨难。人到中年的母亲,不得不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和我的姐姐一起拉扯着我们三个兄弟,服侍着病榻中的爷爷,直到将爷爷养老送终。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家也和中国大多数家庭一样逐渐富裕起来。母亲依然节俭着,忙碌着。她常年患支气管炎,每年冬季咳嗽不停,这可能与她抽烟的习惯有关,我曾经以为她不会活到很老。75岁以后,母亲得了一场大病,把烟戒掉了,咳嗽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母亲一生性情平和,与人为善,我从来没有听她说过一句伤人的话,也从来没有听到过乡党邻里说过她一句不好的话。我从她那里得到很多启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这些人生哲理,在母亲身上得到了验证。

母亲快80岁那年,由于患有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却依然乐观,心里亮堂,亲戚朋友来看她,她基本能叫上名字,大家都说母亲是个明白人。

母亲的晚年,基本是在回忆中度过的。我每周回家和她拉家常,聊过去几十年的事情。她对古新巷20多个院子里的人和事,对五星大队的变迁,都是如数家珍。

八十四五岁以后,母亲的听力越来越弱,已经很难和她进行顺畅的交流,她的话也明显少了。我尽量找一些话题,以期勾起她的回忆。她思路清晰,来了客人照例嘘寒问暖。她每周都巴望着孩子们来看她,有时宁愿放弃午休也要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我每次道别时,明显感到她的不舍。现在想来是无尽的遗憾,有什么事不能让我多陪她一会儿呢?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儿孙们都围着她转,尽量不让她感到孤单。父亲过世后,母亲成为儿孙们的精神寄托。老娘在,大家庭的氛围就在,儿孙们就有归属感。我们用心呵护母亲,就像呵护心中的一息圣火,使它尽量燃烧得长久一些,生怕有个风吹草动。我特别感谢哥嫂一家,由于他们的悉心照顾,使得父母能够安享晚年生活;也感谢姐姐,在全家最危难的时候,与母亲共同担负起家庭的重任。现在看来,这也是家族的传承,以亲情为纽带,相互提携,不让一个人掉队。

母亲在出院当天回到西安东关家中去世,享年88岁。一周前她因为呼吸困难住进医院。回到家中老去,是她的心愿。母亲走得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在我心目中,早已经将母亲作为一尊菩萨,她虽然双目失明,却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人生。我感到她时刻在关注着我、关照着我,提醒我用一颗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但在儿女的心中,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母亲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亲爱的母亲,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做您的儿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