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散文

2022年12月26日经典文章

童年的散文(精选25篇)

童年枣趣

文/武春华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我家院子里生长着一棵枣树。随着岁月变迁,枣树已经老去,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却深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因为它留下了我童年时代喜怒哀乐不灭的记忆。

春天到了,枣树开始发芽、长叶。几场春雨过后,枝头绽放出淡黄色米粒大小的枣花,小伙伴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树下,仰起小脑袋看它开花,望它结枣,盼它成熟。

“七月边儿,枣红圈儿”,枣子成熟的时节到了。一串串、一簇簇似玛瑙、似珍珠高高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小伙伴们则成群结队在枣树下徘徊,有时趁我们家没人,抓起竹竿慌乱地打下枣子,然后快速捡拾后一溜烟似的逃之夭夭,生怕被别人发现……

尤其一到暴风雨天气,孩子们便不约而同地簇集在我家厢房茅屋檐下,我们都盼着有一阵大风,大风一过,枣子落地,小伙伴们应声而出,争先恐后地捡拾枣子。有时大雨倾盆,我们都顾不上雨淋和泥泞,淋成了落汤鸡,摔倒地上也顾不得疼痛,尖叫声,呼喊声,欢笑声,风声,雨声混成一片,形成了一曲交响乐,经久不息,飘荡在小院的上空。

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童年时代已离我而去,故乡的枣树已经枯死,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在我的记忆中,院子里总生长着一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枣树。

我的童年、我童年的伙伴,孕育着希望、带给我欢乐的枣树哟!

时光宝盒

文/缃绮

童年,像一个美好的童话。长大后走遍万水千山,梦里萦绕的还是童年和故乡的场景。不过在三岁以前,自己都没有记忆。等到记事一点,也只记得一些零星的片段,有的还模糊不清,不知真假。比如,我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我藏进一个高大的麦垛里,于是发现了一窝鸡蛋!外婆却说不记得,“估计是你小时候做的一个梦吧。”呵呵,真叫人汗颜。

小时候的照片不多,看起来有种神秘感。那个胖嘟嘟的模样就是我吗?彼时的情状如何?这一张为什么事如此高兴?那一张又为什么好像在生气?答案唯有父母知道,他们见证过这些细节。

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父母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长多大,他(她)最小最可爱时的点点滴滴都在父母的心里。和所有家长一样,我们给孩子照的相片不可胜数,挑几张打印出来,大部分都存在电脑、移动硬盘里。也记过一段时间育儿日记:宝贝会翻身了、会走路了、说了哪句奇妙有趣的话……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长大成熟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这些喃喃自语,是写给孩子的信——尽管你现在太小,听不懂,我要记下此刻的心情与你分享,希望你长大了会懂得。

当孩子会与父母亲密无间地交流,日记不知从哪天停止了。接着,上幼儿园了,上小学了,童年长成少年,“小时候”的细节,又像一个秘密,封存在时光深处了。

《小世界》的主人公周一朵是个令人羡慕的小姑娘,她拥有一个时光宝盒——爸爸将她从还未出生到七岁的照片,和记录她成长的日志,整理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作为幼儿园毕业的礼物送给她。时间从一张B超单开始到毕业旅行止,每张照片都配有时况说明,文字温情脉脉又幽默开怀。

“亲爱的一朵:……在你还没来到我们中间,我就开始给你拍照片……什么时候都拍——比如,在你哭的时候,我一看哭得挺惨,赶紧拿相机出来。你一看,相机来了,很配合,就把嘴巴张得更大一点,眼睛大大的,盯着镜头看。现在,回过头来,和你一起看成长的照片,是最有乐趣的事。”

“早上醒来,你总是笑。这多么好啊。妈妈把窗户打开,哇,外面好亮啊。你就眯起眼睛拍拍小手,很高兴。爸爸也向朵朵学到了这点:每天早上要高兴。是啊,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一朵的家在一座小城市,外公外婆家在小县城,爷爷奶奶家在乡下。三个家离得都不远,开车只需半小时。一朵和所有的亲人都能经常在一起,还可以尽情和小动物们玩。乡间风景如画,一朵在爸爸童年的小路上采野菊,在小溪里抓小鱼、捡狮螺。每到一朵的生日,爸爸都会去山上采一棵小杉树做圣诞树,因为这天是圣诞节。

一朵两岁半时,爸爸开始到杭州上班,努力地工作挣钱、贷款买房子、装修新居,每周末还要开三个小时车回去看她。看见女儿的刹那,所有的疲累就烟消云散了。

“亲爱的一朵:星期六的上午,当我把车停在路边,一眼就看到了你。你转过头,看见爸爸的车,也看见了爸爸。你一定是完全没想到,爸爸会这样一下子出现——我看到你高兴得张大了嘴巴(嘴巴张得真大啊,满嘴都是来不及咽下去的早饭),但是没有喊出声音,脸上满是惊喜,小腿迈开步子向我跑来。——那真是惊喜啊!我却一下子觉得内疚!你有半个月没有看到爸爸了……朵朵,你张大嘴巴的这一幕,我要牢牢地刻在心里。”

现在,一朵一家生活在杭州,聪明可爱的她已是一名小学生。一朵爸周华诚也成为一年出版好几本书的人气作家。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时间滤过这些琐琐碎碎的生活细节,酿成人生百味,沉淀在我们心底。感谢孩子,带给我们这些体验。和你一起度过的童年,让我懂得,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是父母如何辛苦成就的,让我更懂得爱、感恩、责任和进步,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就像一朵爸所说: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童年,我们是一起长大的。

山水童年

文/魏凤敏

我的故乡在扎兰屯,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

每每忆起家乡,“放心于自然纯净,纵情于山水之间”,那份从容和感动自然就会从心底里涌起,但这种从容和感动还远不及我记忆中的童年山水的影像来的强烈、深刻和清晰。

小的时候,我的家乡是不缺树的。除了家居庭院周围的柳枝杨槐之外,出了我们这个被树影掩映的小山村,西行三四华里,就是另一片山林。在那里,白桦、松树、杨树、枫桦、柏树、槐树、柳条通、榛子等自在生长,山丁子、山楂、山里红、臭李子等树点缀其间。那山里那林中都记载着我们贪吃贪玩的记录。

记得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去山里采蘑菇,相约的伙伴有七八个人。我和另外一个叫玲子的小伙伴跟在后面东张西望边走边玩,后来看到左手边有一片榛子树,一串串尚不太成熟的榛子压得小小的榛子树微微弯了腰,仿佛在向我们招手一样。我和玲子早把出门时大人交代的不要自己乱跑,要跟住姐姐们的叮嘱丢到九霄云外,像两只灵巧的小猴子钻进榛子林里去边采摘边吃了起来。吃着玩着等到想起要找“大部队”时,时间已过去很久了。我俩这才慌了神,大声喊着姐姐和伙伴们的名字,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大山的回声在耳边飘荡……东突西蹿,我俩没头的苍蝇一样在山里面转来转去,一会跑到这个山头望望,一会又爬上那个山头喊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忽然听见放羊人嘹亮的歌声和甩鞭声传过来。顾不得劳累循声跑过去,一番询问方知我们已翻过了两座山,要往北走才是回家的方向。放羊的老伯好心地送我们抄近路过去,还未走到进山的大路,就已听见姐姐焦急的呼唤,我们谢过引路人向“大部队”飞奔而去……

童年的美好时光,除了这次历险之外,上山爬树、下水摸鱼、河水里洗澡、岸边晒太阳等就成了我们的日常功课。在我童年记忆里,我们那里的鱼虾特别多,随便用笊篱到河里一捞就能捞到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拿回家,爸爸会认真地清洗干净,妈妈则用不多的面粉搅拌一下,然后放在油锅里煎得里外焦黄酥脆给我们吃。那味道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香呢。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前几年因事回老家。童年的玩伴大部分都不在家了,有的去外地工作,还有的出去打工,只在春节才回到故乡来。可那大山里茂密的树林却稀了许多,有的地方甚至只剩光秃秃的山头了。好在这几年政府重视,开始退耕还林,一些小树苗正在悄然增长着。

家在哪里?家在山水间!我常对自己这样说……

童年的四季

文/金冠璇

童年是美好的,那时的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乡下度过的,很是难忘。

抬眼望去,青山下是一片树林,鸟儿在枝头低唱,苍老的古树挺立在石桥边。那座古朴的石板桥连接着林荫小道。小道旁,野花朵朵绽放,小草棵棵嫩绿。那时的树林是我们的天堂。

春天,同伙伴们在那大树下游戏,树木枝繁叶茂,花朵竞相开放。我们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时不时地起来,或捉蝴蝶、或采蘑菇。要不,就扯下一根根柳条编一顶帽子;采下一簇簇野花编一个精美手链,树林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欢笑声。

夏天,烈日炎炎,受不了酷暑的我们只好逃进树林,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躲避。树叶茂密的足以遮天蔽日,为我们在炎热中创造了一个凉爽世界。有时,我们还会去清澈的小溪,一起捉鱼,一起游戏,尽情地享受这溪水带来的清凉。那缓缓流淌的小溪,记录着我们的纯真岁月。

秋天,金风送爽,五谷丰登。向树林里望去,五颜六色,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林荫小道也别有一番风情,那落下的枫叶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红蝴蝶,悄然落下。两旁的果树上结满了丰硕果实。淘气的我们,随手摘下几个野果,放在兜里,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林荫小道上,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踪迹。

冬天,寒风凛冽,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带来无尽的寒冷。怕冷的我们只好穿着厚厚的棉衣,围着炉火,坐在家里。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树林,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可是,树林旁,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堆起来的小雪人却等不来那春天,不过,泥土里融化的雪水却记录下了我们的足迹。

如今的我,望着这片树林,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直到看见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才想起遗忘的竟是那童年的美好。

时光如梭,一去不复返。昨天还是那个天真无邪、在树林里嬉戏的儿童,今天却已经坐在初中的课堂里。直到现在才明白,流逝的岁月是无法回头的,只有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快乐童年

文/王鑫萍

漫漫暑假,简单的日子枯燥而乏味,真让我感到百无聊赖。偶尔听说长江边能捉蟛蜞,我便闹着要爸爸带我去长江边玩,爸爸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爸爸的车子,向长江边一路驶去。

才二十多分钟,车子就来到了江堤上。宽阔的江面映入眼帘,滔滔的江水向东奔腾着,翻滚着,一路东去。来往的大轮船鸣着汽笛,穿梭在江面上,书写着繁忙与喧嚣。江边的芦苇随着江风此起彼伏,送来一浪又一浪的绿意。

这时,刚巧开始退潮,江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似乎不忍离去。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原先蹲在旁边一言不发的爸爸大声嚷起来:“你快过来,我这儿有许多蟛蜞,我们今天肯定有大收获!”我一听,急忙朝爸爸那个方向奔去,低头一看,啊!这儿简直就是蟛蜞的天堂,无数的蟛蜞肆意地爬行,有的钻进石头缝里,有的在圆圆的洞里探出头来,有的快速攀上芦苇,在苇叶上荡起秋千,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在这儿抓蟛蜞简直是易如反掌,我伸出手去,只一捏,一只蟛蜞就乖乖进入了袋子里。在一旁看着我的爸爸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自言自语道:“捉蟛蜞真有趣,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童年!”

童年往事——孩子和羊的孤单

文/颜破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才会明白形影单只未必就是孤独。

但是在这之前,

我们会在喧闹的人群中迷茫,无助。

儿时家中鲜少养牲口,只因父母大半时间不在家,但后来却不知从哪里买来一只大着肚子的羊,于是,我、弟弟还有羊就被扔在果园中。那时候村子里的果园承包往往是家族性质,比如,这十年承包果园的全是我们本家的爷爷辈人物。而我,就在这片果园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是本家中长女,带着一帮弟弟妹妹在果园里穿梭,累了就爬上树躺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就随手摘苹果,大人们总也不担心我们会从树上摔下来。忘了是哪一年,也想不起那是几岁了,那日一切都不一样,果园笼罩着一片阴霾,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神色悲鸣。我拉着弟弟的手,光着脚往果园尽头走去,那一声痛苦的哭喊声将我们定在原地,再也不敢上前。再后来,忘记是怎么回到家里,也忘记又是如何跟在母亲背后急匆匆的走路,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母亲红着眼眶告诉我们,小石头(化名)没了。可我那时还不懂没了就是死了,却也不敢再深问母亲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领着我和弟弟到的时候,小石头正躺在一个小木床上,小木床边围了一圈本家中的长辈,无一例外的都红着眼眶。其中一位长辈看到我想要靠近立即大声呵斥:“快回家去。”弟弟藏到我身后,我再也不敢看躺在小床上的小石头,领着弟弟头也不回的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小石头,你为什么躺在小床上睡着了,你睡醒了咱们再爬树去啊,我肯定告诉你到底是哪棵树上的苹果最早熟……小石头,你可怨我?怨我没有再回头看你一眼,也没有同你道别?

小石头离去之后没多久就到了夏天的尾巴,买来的母羊也生下一只小羊,果园里的大人们依然忙忙碌碌,孩子们也依然在果园里跑来跑去。只是没过多久,母羊就被卖掉了,据说是吃了打过农药的树叶。那段时间,果园里是正在给果树打农药的。母亲只能暂时把我、弟弟和小羊带回家。

母亲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去放羊,这对我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羊群不属于小羊,小羊也不爱青草,只是一声声的咩咩哀鸣。到如今我都记得那个画面,一个孩子牵着一只小羊,孩子望着小羊,小羊望着孩子不懂的远方,一声又一声,诉说着别样的孤单。

不吃不喝的小羊,没过几天就和小石头一样永远离开了我。后来的岁月中,又有了其他的小伙伴,也养了其它的小动物,可小石头和小羊却总在我的童年岁月中鲜活闪烁。

幸福和快乐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终止,周而复始,四季般交替轮回。

关于以后,关于成长,任谁都窥不得天机,测不出别离。

而那些过去了我们却又渴望抓住的,只能在残存的记忆和梦中一次次回味。

童年味道

文/杜明权

味蕾的感觉,酸、甜、苦、辣、麻、涩、辛、咸、淡,这些食物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也含着我童年的味道。大概人生五彩斑斓的滋味,也难以逾越这些平平淡淡大大小小的范畴。

小时候,我对食物总是充满着无尽的向往,即使吃得很饱,肚子箍得滚圆,却还是碗里看着锅里,什么都敢往嘴里塞,无论什么食物,只要摆放在那里,都让我流口水。一看见了食物,从食物的反光中,似乎我感觉得出,我的双眼一定可能放着青绿色的光芒。

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我应该算是从认识食物开始的。食物是我小时候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与捷径。我们家自留地里的番茄苗,什么时候像柿子树似的挂上红灯笼,这是我最先关注到的,对食物的那种感觉特别灵敏。鼓鼓的番茄红得发亮,像一枚枚小太阳夺目。如果我在山野里放牛累了,就把牛往桐油树或桑树上一拴,蹬蹬蹬地潜伏到自留地里去,踮起脚,从番茄架上,摘几个,坐在地上,在衣服上胡乱搽一搽,埋头就啃,酸酸甜甜,不亚于现在的瓶装果汁或辣条对小孩们的吸引力,番茄的光芒深深地诱惑着我的胃口。我的胃口好像一个无底洞。而生吃茄子、黄瓜,也别有一番滋味,嚼一口,茄子、黄瓜的清香甜润,直捣肺腑,恍惚不亚于毛桃、苹果、芒果、菱角、核桃等一些好吃的果木子。

要是院里的杏子黄了,李子、梨子熟了,我总能躲过爷爷精心护卫瓜果的眼睛,像小猫抓麻雀似的,再灵动的麻雀也会被小猫抓住。爬到高高的树上,双手抓紧树枝,用脚奋力摇一摇,杏树好像下金色的冰雹一般,杏子一阵狂风暴雨,哗哗啦啦地拍打着地面,我迅速回到地上,脱下衣服,捡起一大包,扛到山野里,呼朋引伴,慢慢享受。这些食物,一入嘴,那种搅动味蕾的汁液,让人感动得流泪。小时候,我怎么会这般地馋。只要是食物,什么都不会顾忌。也因此,常常挨大人的训斥。但没有洗干净的生食吃多了,自然经常需要吃宝塔糖打体内的寄生虫。这是贪吃的副作用。

母亲是做饮食的高手,大地上最为普通的食材,只要经过她的手一侍弄,全都变得素雅起来。“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母亲用椿香叶蒸馍,用槐树花、旱菜、南瓜花、桂花等食材做糕点,闻起来香,吃起来甜,那种嚼一口的滋味,完全是大自然的味道,叫人瞬间淹没于花香四溢、霞光漫天的梦幻里,时常令我把胃口提高到嗓子眼上去品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种原野的宁静、悠远与牵肠挂肚的怀想,总是蕴涵于那些简单的食物中。

也许,小时候瓜果蔬菜吃得多,与大自然贴得如此近,加之每日不停地运动,生命力显得蓬蓬勃勃,很少害病。而现在,这方面的食物摄取量相对少,远离了瓜果菜蔬们的耐心呵护,远离了大自然和田野,奔走于无以回避的尘烟杂事之间,又疏于养生,烟熏酒灌的时候甚众,加之岁月的无情奔流,苍老迅速,体魄日渐不如往昔了。

我的童年,已然成为金色的梦,躲进了岁月深处,像朝霞一般绚烂,瓜果菜蔬一般甜美,在记忆中,每每泛起五月槐花糕、八月桂花糕那震动肠胃一样的幽香。

童年,埋藏在年轮里的笑颜

文/谈笑在指尖

家的斜对面不远处就是一所小学,孩子们的欢笑声会时不时的传进耳边,看见孩子们那灿烂的笑脸,童年,那种悠远的感觉,总会时不时的蹦跳出来。童年,充满童稚,天真可爱,又活泼捣蛋,它清纯洁白,美好而简单。每每回忆起它,心中便会有种畅畅然释怀之感,有种说不出的温馨,点不透的悦心,道不明的说白。时光悠悠,载着思念的歌声,穿越着那烟雨流年,犹如喝着那一杯浓浓的咖啡,慢慢地暖到心间;又像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能细细品味到快乐的清香在里面。已逝去的童年,岁月早已伴着光阴,将一层缅怀的轻纱轻轻地披上自己的脸面,惆然也蜕变成了回忆,深深地埋藏在记忆的年轮间。好像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地去品味童年的快乐,好好地去珍惜童年的时光,童年就从身边轻轻流远,如今是那么的叫人怀念。

我经常会独自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们上下学,看着他们互相追逐着,笑着,打闹,见到此景,我的心总会微微的颤动,总会涌出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当见到孩子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摔倒时,我会下意识地连忙将他们扶起,而他们却轻轻拍打下衣服上的尘土,抖了抖身子,调皮地说声:“谢谢。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那充满童真而微红的小脸,我也会跟着微笑,心中不免会说道:“真调皮,真可爱”。可能是老了的缘故吧,可能是羡慕这已远离的纯真童年,我总喜欢看孩子们追逐的身影,总喜欢去听孩子们的吵闹和欢笑。

童年的印记慢慢在消逝,脑海中剩下的只有最美的回忆。这段回忆,犹如心上的一块烙印,深深的烙刻在我的心里。许多时候,它会悄悄的从尘封的记忆中浮现,重新拨动着我的心弦,勾勒出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而让人怀念。记得每天清晨,被闹钟唤醒后,匆匆洗漱完毕,背上书包就往附近的食堂跑去,买上两个大包子,一边啃着一边蹦跳着向学校匆匆的跑。那时好像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走在路上好像从没有安静过,总喜欢疯狂地追逐一路的打闹,不知道惹来了多少的责骂声,但是心中却偷偷地乐着,身后丢下一路地欢笑。放学后,喜欢结伙在田野上奔跑,尽情地放飞着童年的欢笑,还喜欢看那风筝在天空中轻盈的身姿,也许风筝在空中那份安然的自由,就是那时我们内心热烈的渴求;喜欢在房前屋后穿梭,滚铁圈,跳房格,滚玻璃球,更喜欢在弄堂里架起块木板打乒乓球。如果说人生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那么童年就像这本书前面那么一段精炼而活跃的简说。

经历了六年的春秋,时光匆匆,童年匆匆,它随着红领巾的卸下悄然而走。当我们仰着稚嫩的面庞将那最纯真、最简单、最无暇的欢笑洒向天空时,稚气开始退去,准备换上了成熟的面孔。初中刚刚毕业,我们都成了知青去上山下乡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已开始长大成人,虽然脸上还带着深深的稚嫩,但是双脚已开始踏上了社会,肩上必须要承担着生活的重任。在农村一呆就是好几年,一路走来,感到人生有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无奈,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眷恋和至深的感怀!慢慢地跨过而立之年,步入不惑的岁月,不经意间就闯入了颤颤巍巍的老年。很多时候倚窗而立,将往事回忆,说不出是苦还是甜,真的是五味俱全。望着窗外蒙蒙细雨,听着罗大佑那首《童年》,感觉这些年不过是转眼之间。那一段无穷而又梦幻一般的岁月,已乘着远航的轮船,载着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消失在了那一缕深蓝的天边,驶入了我心灵的最深处年代已经久远。

童年似水,恍惚而过;童年似树,茁壮成长;童年似光,白驹过隙;童年似梦,眼前一晃。 逝去的童年,它依旧不时地会向我微笑,脑海中记忆的花朵依旧还会在不停的绽放着。童年,这一张深埋在年轮里的笑颜,不时的要出来显现,眨着一双机警水灵的眼睛,一撅浅合微笑的笑嘴,一张红润饱满的小脸,简简单单,十分的让人怀念。童年的生活更像一首轻奏的圆舞曲,唱出来,总是显得那么的婉馨、生力、朴真、清新,而已经步入老年的我们的思绪,总像那一串串不安的音符,会在上面不停的顽皮跳动,填写着天真美妙得词,将一路走来的经历,谱写成一支动人的流年之歌。记忆里什么事最让人怀念?大概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那短暂的童年。

想飞的翅膀

文/赵亚男

童年就像支夜曲,悠远绵长;童年的趣事就像头上的发丝一样,数也数不清;童年就像钢琴上的琴键一样,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就让我来弹奏一曲吧!

每当我看到天空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时,我就有一种冲动,也想长出一双翅膀飞上蓝天。可我没有翅膀,怎么办呀?哈,对了,长不出翅膀,就不能做一对翅膀吗?脑子里有了这个念头,就开始做翅膀了。我找来各种合适的材料做好“翅膀”,一大一小,形状各异,一只翅膀长了个五边形,另一只翅膀长得像个动物。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只要能飞就ok!

我把翅膀固定好,小心翼翼地爬上树,等爬到树顶。往地面上一看,哦,太可怕了,这么高,太吓人了。我倒是飞还是不飞呢,我心里纠结着。正当我犹豫不决、双腿发软的时候,一只大鸟从我头顶飞过,还发出“咕咕”的叫声,那大鸟瞄了我一眼,飞走了。“哼,敢小瞧我!我今天一定比你飞得高。”我怒气冲冲地朝着大鸟的背影喊道。有了翅膀一定可以飞起来!我咬紧牙关,一闭眼,起跳!霎时,我感觉腾云驾雾一般,自己仿佛真的飞了起来,我微微张开眼,看见自己在半空中,我高兴地喊道:“我会飞喽。”我想往前飞,便使劲扇动翅膀,只听背后有“咔嚓”的声音,我往后一瞧,眼珠子都快跑出来了。你猜怎么着?我的衣服被一根树枝吊住了,停留在半空中,我扇动翅膀,树枝受不住压力开始断裂,“救命呀!”我张开嘴绝望地喊道。等我刚喊完,大树爷爷就毫不留情地把我“抛弃”了,“噗通”落地的声音,我摔了个“狗啃泥”。“呜呜呜呜呜……”摔痛了的我眼泪像泉水一样不住地往外流,我再也不想飞了。

回家后一照镜子,唉,甭提了,真的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啊!

童年的趣事,连同那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相册里!

岁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文/谈笑在指尖

翻开儿时的照片集,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照片虽然显得陈旧,却觉得非常亲切和温馨。陈旧的照片里,映出了童年的身影,稚嫩的小脸中,童年的天真烂漫就像在眼前放着电影:打弹珠、放纸鹞、滚铁圈、钓青蛙、打乒乓球、捉鸣蝉、聚在一起做作业、考试得了满分那满怀喜悦的高兴劲头,……童年生活真可谓是浪漫和纯真。

童年的美好总是留在成年人的眼中,孩童时自己并不知道。成年了,在走过了复杂多变的岁月后,深深体味到了世事的沧桑与艰辛,于是便渴望起那单纯岁月的回归。因为心中有了一份怀念,因为心底里充满了沧桑与艰辛,童年的生活也就显得唯美起来和富有诗意。一转眼,童年的生活就像一道闪电,只在眼前一亮,就变成了遥远的过去,童年的一切美好都成了脑海中的记忆。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短暂却很绚丽。我觉得青春更像是一首歌,它蕴含着朗日当空的温柔,它饱含着旭日东升的激情,它显得生机勃勃,它更会让人去回味。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的追求知识,努力从知识中将力量汲取;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始形成了世界观,生活的方向由此而奠定;这段时间里,我们追求着爱情,向往着从爱情里获得幸福;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快速得到成长,并在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磨砺。纵使岁月流逝,青春时期所留下的点点滴滴,都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因为这些都是从我们心灵中所撞击出来的点点,都是我们在寻找人生港湾的过程中所留下来的滴滴。

生命,犹如那卷卫生纸,撕着撕着便不断的少去。某天早晨,当我醒来第一个感觉就是人到了中年。中年是个暖味的时期,从生理角度看,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来说,中年似乎是令老年人妒忌,令青年人羡慕的年龄。这人生就像是一颗树,小树婀娜多姿,是希望和未来,自然令人会去爱惜;老年显的古态龙钟,需要对其重点呵护与关心;唯有中年,被说成是“材”,于是命运就把它当“材”使用起来。有时把它锯成木条或木片,有时将它当作大梁和木柱来支撑天地。中年人,工作上需加倍的拼命努力,家庭中上上下下都要去费心,尽孝父母,教育儿女,……感情和精力上的加倍支付,简直会让你累得气喘吁吁。

人说,青少年是首诗,中年是部小说,老年是哲学。我觉得,中年人这部小说,写起来线索似乎很复杂,结构似乎很庞大,发生的故事也太繁多,若不用心去写,便可能断线岔气,会留下段段的空白和片片的伤心。孔子说“四十不惑”,我觉得中年才最让人犯着困惑。当日子一天天的熬过去,这一天,我终于能自如地驾驭书写这部小说各条线索时,忽然发现,我已不再是中年,生活一下子把我带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当我准备发表我的人生哲学时,又发现我的那卷卫生纸也快要撕完了。

老年,很多老年人面对夕阳唱道“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不服老的呐喊,也是面对老去岁月的无奈,这“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唱吟,我总感到里面隐隐地透着丝丝悲哀。站在时间的渡口回头看去,几十年的飘飞,在来来往往的人潮里,寻寻觅觅的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熙熙攘攘的红尘中,都是一场场华丽的梦,昨日的嫣红早已消逝于岁月的微风中。不变的是那高山流水,变化的是来往中的人流;不变的是四季的交替,变化的是冷暖不定的人情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滚滚流逝的岁月,我仰天呐喊道:“能否给我五百年!”,得到的回应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佛家说:“戒”,戒名,戒利,戒人。道家讲:“悟”,悟天,悟地,悟丹。儒家道:“为”,为家,为人,为世间。我只是个平常之人,在这夕阳沉落之年,就讲究个“随”吧,随你,随我,随他。那就是“随便”。在今后的日子中,拭去往日浮华,让内心淡然而从容,珍惜当下,静守着一份淡泊,“随便”的将余下的每一天好好的去过。

花开的灿烂

文/承红霞

什么是童年?童年是随心所欲的快乐!童年是人生旅途的起点,童年是幸福开始的地方。

孩子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孩子刚启程时,我们怀着一颗热切的心,爱他、帮助他。可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在梁丰幼儿园“和之风”文学节活动中,通过记录故事、讲述故事和读书漂流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发现,在书的海洋里,孩子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荡起了小船的双桨。在阅读中,孩子能体验最简单、最本真的快乐,孩子能触及最深远最博大的境界,孩子能发挥最独到最灵动的悟性。

女儿的老师,是孩子真心喜爱的“妈妈”。在每天的读书活动中,老师总会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以关怀、接纳、温和的态度和孩子交往,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老师的温柔教导,为孩子打开了通向精神发展的领域,也给他们的童年生活抹上了幸福的味道。

当阅读的浪潮翻滚而来,这股集体的推动力,让原本不爱书的女儿,竟然每天缠着我给她买书。孩子是生活的鉴赏家、探险家。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随着年龄的变化,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换之中,有限的活动空间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当孩子踏入书本的广阔天地,新的知识会激发他们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当书本走进孩子幸福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也将帮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写作的习惯、爱的习惯、快乐的习惯……最终把知识化为智慧、把品格渗进心灵。

一年有四季,阳光有七彩。在孩子阅读的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一段情,在孩子朗诵的每一首诗篇中都有一颗心,温柔地呵护孩子的情怀,安静地倾听孩子的心语,我们将触到星河的律动,听到花开的灿烂。

菜花烂漫忆童年

文/赵彩萍

三月,正是油菜花烂漫的金黄季节。那些童年时随处可见的油菜花,顶着鹅黄色的小花冠,在田间地头,在房前屋后,年复一年平平淡淡地开花结籽。油菜花不过是我童年美好记忆里最普通的一种田间作物,但现在,油菜花几乎淡出了我的视野。

三月,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我零距离地把自己融入这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海里。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纯净的几片白云下,是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头,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伴着温暖的阳光,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连绵地开着,浩浩荡荡地铺张开来,如波浪般在春风里翻滚起万千风情。它们大部分是四个花瓣,偶尔也有五个花瓣的,薄得几乎透明,环绕在花蕊周围,浓绿色的叶子很大,不断地为菜花输送养分,碧绿杆子上的朵朵油菜花,欢快地随风摇曳着,把我的心情、我的思绪都染得金灿灿的。站在这梦境般的花海里,看着一只只风筝悠然地从头顶上的天空飘过,我的心也随风筝飞去,风筝牵着我童年的梦,思绪里涌动着我童年的身影,我眼前这片盛开的花海,变成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我就站在这宫殿前,任凭和煦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整个身心都被荡涤得干干净净。

这像宫殿般盛开的油菜花地里,有我童年抹不去的记忆,那些盛开的油菜花,花丛中飞舞的七彩蜜蜂和蝴蝶,还有那油菜地里传出的蛙鸣声,都是我记忆里充满欢乐的田园。童年时的我,放学回家,就提着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沿着油菜地的田埂旁去割青草。我们一边割青草,一边在油菜田里嬉闹,虽然父母怕影响收成禁止我们跑到田中央去玩耍,但是,我们常常借着割草的大好时机,偷偷躲进那成片成片的油菜地里,玩游戏和捉迷藏,胜了的一方,就会赢得一把刚割回来的嫩草,败的一方,只能乖乖地把自己的青草捧出来送给另一方,油菜花地成了我们童年快乐疯狂的乐园。

油菜花籽成熟后,父母的背就弯成了一把把镰刀,他们把黑金子般的油菜籽收割到家里的晒场上,等到金灿灿的阳光把菜籽晒干后,父母把它们装到蛇皮袋里,农闲时,到镇上老街的榨油厂里把它们变成金黄色的菜油。随着榨油机的转动,菜油就顺着一端的管道慢慢流出来,流到一个专门装原油的大桶里,菜籽渣则被压榨成脸盆大小的约3公分厚的圆饼,大人们称其“菜籽饼”,可以做肥料,也可以喂猪喂鱼。故那条老街,每到春末夏初,便荡漾着浓浓的菜籽油的香味。和那花开时空气中轻扬的浅浅甜香不同,菜籽油更有一种深沉厚重的味道。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清朝乾隆爷的这首《菜花》确实是写出了油菜花的寓意。我爱油菜花,不仅仅是因为它香气迷人,同时还为其结出的串串饱满果实,从田野到餐桌,从花香到油味,当我的父老乡亲在土地上种下了油菜,也就种下了希望,我清晰地看到老农们脸上洋溢着油菜花般浓艳的笑颜,深呼吸,让那笑容和花香都渗进我的肺腑里。

童年的启迪

文/刘乙苏

童年的我像只快乐的小鸟儿,在故乡的白云蓝天下自由飞翔。家里家外有哭笑打闹的热烈;街头巷尾有我们疯疯癫癫的追逐;田间地头有用小镰刀剜麦苗菜留下的印痕;皎洁的月光下飞扬着与小伙伴儿碰拐踢腾的尘土;清澈的池塘里荡漾着快乐和童真,转着圈儿漂满了孩提的涟漪;村边垂柳下,一大伙的孩子们拧着牧笛,一串串颤音跳动着童年的音符。母亲缝的布娃娃,房后边的红胶泥,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垂手可得的小木棍儿、沙土,路边的野花小草等,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玩具。没有钱买花衣,母亲巧手自制的粗布蝴蝶小褂儿照样地飞出快乐。没有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饿了给把柿块儿,渴了喝瓢凉水就会满足……父母给足了我们宽松、自由、适宜童年成长的快乐空间,尽管有时我们的行为常常被限制。

“女孩子不准串门”是母亲让我和姐扎根心底的规矩,这一遵守便成了一辈子的习惯;上学的书包不许多出一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父母翻腾书包那是常有的事;最难忘的是西邻家那棵大梨树,每到秋天,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树上,枝枝杈杈遮天蔽日,十分诱人。这时,父亲就会去地里砍好多圪针叉住上房的梯子,我们姊妹五个别说去偷摘,就是偶尔看上一眼也会遭到父母的训斥,或者冷不丁给你一下子。日常生活的规矩更多。“给奶奶不许大声说话;饭时的第一碗必须是奶奶的,第二碗是父亲的,然后我们才可拿碗舀饭”,母亲永远是最后吃残羹剩饭的那个人。

父亲非常严厉,说起话来一个唾沫一个钉,姐姐、两个哥哥和弟弟都很怕他,就我不怕。我倔强的性格随了父亲。弟弟小时候淘气,爱跟人打架,三天两头有人找上门来,这时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个儿孩子打了再说。弟弟常在父亲指定的墙脚儿被罚站。

母亲不识字,父亲也只上过几天私塾,他们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是他们那些简短的言行总能让我们很好地去遵守。“能拿动碾棍就得干活儿”,我们牢牢记在心里,因为父亲要求我们的很少再说第二遍。父亲年年做酸枣仁,可做成枣仁之前的工序又累又麻烦,必须全家人都干才行,而且是刮起西北风才能干,越冷越得干。我和弟弟最小,可以赶小驴儿,扛碾棍,张布袋。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爬出暖暖的被窝踩着黑灯瞎火去干活,哪个小孩子能乐意?然而,你可以骂那该死的西北风,可以撅起小嘴儿表示不满,却不会说出不干。母亲在一旁“蚕吐丝,蜂养蜜,人不学不如物”地敲着边鼓,怕我们不高兴。两个哥哥十几岁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担水,砍柴,打猪草,样样行家里手。

在我心中铭刻的是小巷尽头四合院儿里那两间没有窗户的西北屋。每至晚上,煤油灯一亮,角角落落都溢满了童年记忆。母亲的纺车摇出多少忠孝善恶的有趣故事。父亲的烟袋锅儿就是开启我们幼小心灵的钥匙。一张四条腿都发颤的方桌上,摆满了霹雳啪啦的大小算盘,父亲一边教我们指法技巧,一边念着生意经“学会金称溜,担着担子卖香油,走遍天下都不愁”。我们姊妹五个的算盘都是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诸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弟兄俩称娘;妯娌俩淘米管婆婆天上掉金子;太阳山烧死贪老大;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等,这些将我们耳根都磨出茧来的童谣和传说,直到自己也做了母亲,做了祖母时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父母的苦心。“贫寒出孝子,娇养无义虫”是父母的口头禅。两次庙会,每人一次2角,小年夜每人5角长岁钱是我们全年的体己。想起每次每次,我们都会趴在枕边心急火燎地等着父亲发钱,父亲又故意拖着时间让我们着急的情景,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父亲也只有在为我们发钱,讲故事,讲他在生意场上的经历,讲他如何交往善心、孝心、贴心朋友的经验,或者将我们搂在怀里数星星,过天河,认北斗时,我才真正觉出父亲的慈爱和温暖。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她常说“你们一定要好好上学,不能像母亲这样一辈子当睁眼儿瞎。只要你们好好学,家里砸锅卖铁也支持你们”。我和哥哥每年都要领回三好学生奖状,母亲一定会将其贴在小黑屋冲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我常为母亲能冲破农村妇女的世俗观念而自豪。

我真幸运。一个从旧中国走出来的父母,能那样张弛有度、宽严相间地给我爱,给我教育,恩泽与我,让我童年快乐,终生受益。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充满自由、快乐、被爱包裹又孕育正直和善良的童年;一个备受父母呵护与恩泽,让我不仅拥有踏实丰富的人生,而且让我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大度才能幸福快乐的童年。遗憾的是,直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能如此醒悟,如此感言。我想,如果我对童年的感悟感言,能与众多的父母达成共鸣,并能为我们的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有所裨益,那将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我对长眠于地下亲爱父母的感谢和安慰。

青草池塘

文/李忠元

今年夏天多雨,一场接一场的瓢泼大雨洗去了一春忙碌的尘埃,村头的池塘也显得清澈了。

记忆里,每逢春去夏来,村头的池塘便属于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了。站在池塘边,望着水里尽情嬉闹的孩子,我不由得又回想起自己在池塘边长大的童年。

小时候,村头池塘草色青青,风光秀美。

当季节跳过冰冻的门槛,迈入春汛期,村头的池塘便展现出一幅瑰丽不俗的图画。一泓春水清透见底,因风生波,四周草色青青,灌木低垂,将池塘紧紧环抱。左岸柳树碧绿生青,右岸的花开得艳丽芬芳,煞是好看。

最好的时间还是黄昏。夕阳渐落,一切都由吵闹转为安谧,青草池塘因躲开纷繁的人群,随即迎来一阵阵蛙鼓齐鸣,就像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在弹奏一曲美妙的小夜曲,似无章法却又耐人寻味,声音洪大而对人类世界毫无惊扰。这时我和我的玩伴儿都远远呆在自家的院落或房舍里遥遥地聆听着,陶醉着,渐次进入温馨的梦乡。

每次骤雨初歇,几个比较勇敢的男孩便在一片蛙声里不顾父母的叮嘱,耐不住寂寞,纷纷下水去捉青蛙。

待气温转暖,我们这些好动的孩子难以忍耐夏天的酷热,便整日泡在水里解暑,整座池塘便成了天然的浴池。这当儿,伙伴们一个赛一个,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以百花齐放的游泳姿势玩闹着、嬉戏着,清洗着酷夏难耐的汗水,还人生一个清清爽爽的世界。

闷热的夏季,我们几乎成了整日泡在池水里的鱼。所有的汗水洗去了,所有的尘埃洗尽了,我们就游到池塘边浅水处淘气地捞取些柔软的黑泥,把光裸的身子抹遍,把自己收拾成泥人,趁着同伴不注意顺便将手中剩余的泥团向对方投掷,然后泼溅水花,打着掩护,将自己迅速没入水中,向水深处畅游而去,以洗尽周身的泥巴,间或去接住玩累了去池塘边小憩的伙伴向水面抛来的一个个跳跃的水漂。

那时,记得有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投水漂的手艺极好,点水次数特别多。每次看他投出的石头跳跃着,在水面上蜻蜓点水般留下一圈圈荡漾开去的涟漪,我心里就直痒痒,一试又远远不及人家。但内心里却暗暗发誓,没人时,一定要偷着练习练习,再去比试高低。

快到傍晚的时候,所有的水中游戏玩尽了,也洗累了,便有小伙伴不住地提议去逮蝈蝈、放纸船,或者玩八路军活捉小鬼子的游戏。记得后一种游戏是那时伙伴中最爱玩的。我们这些“小八路”头戴用扫笤花编织成的花环帽,腰里别着木头枪,时而躲于树后,时而匍匐向前,搜寻那几个流里流气的“小鬼子”,谁最先向他们瞄准,喊声一连串的“嗒、嗒……”谁便可以抓获俘虏,胸前戴上大红花,在伙伴群中风光神气一回……

童年的游戏是那样丰富多彩,让人倍感快乐,以致长大成人了也走不出那种无形力量的感召,还对那时的一切倍加怀恋。

长大了,切实感受到自己的童年是一种幸运,是那方青草池塘滋养了我的童年,为我们提供了玩乐的天然运动场,营造了童年的欢乐氛围,使我们这些在池塘边长大的孩子成年了仍然有一颗活泼乐观、积极向上的童心。

如今,望着池塘里嬉闹的孩子们,我便梦想着能有那么一天重返童年,玩一玩儿时的游戏……

渗着蒜香的童年

文/王鹏

时光的大峡谷,断裂了大半回家的脚步。幸好,母亲的皱纹里还收藏了珍馐——腌糖蒜是故乡的名片,是一道让游子刻骨铭心的风景。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从花甲倒退回起点,在这风情万种的盛夏,如此温暖酸甜。

母亲——乡村——童年,似乎总是与腌糖蒜紧密相连。每一个蒜头都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远方,淌过岁月的小河,翻过时光的脊梁,剪影出一幅幅荷锄犁耕的画帘。

民谚道:“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民间腌制大蒜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主要是糖和醋,所以大家都习惯地称之为腌糖蒜。糖蒜由蒜制成,颜色为白色,呈半透明状,口感酸甜嫩爽,为酱菜中上品。以前,在北方乡间,每个做了妈妈的女人,几乎都会腌制一手好糖蒜,不然日子是没法过的。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到了今天,时过境迁,也许早已不是这样,也不需要这样了。腌糖蒜不再是生活的主流,糖蒜成为餐桌上偶尔的点缀,和城里人吃野菜没有什么两样,尝个鲜。

农谚说:“种蒜不出九(月),出九长独头。”每年到了农历六七月份,故乡碧绿的青蒜苗还会竞相吐出非常胖嫩的蒜苔来,每每此时,也正是大蒜成长的最佳时段。只需将吐芯的蒜薹抽掉,过不了多久,大蒜也就到了采挖的季节。将新鲜的大蒜挖回家后,人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大蒜连同大蒜的茎叶像扎头发辫子一样辫起来,挂在屋内阴凉通风处,每次需要时,顺便揪一头下来,就可以当即享用了。这些大蒜,足够一大家人吃一整年。

每年在辫大蒜之后,难免有剩余或残缺的无法扎辫子的“独蒜”,母亲就会将其顶端及根部用剪刀剪掉,剥去外面的一层粗皮,洗净后用来腌制糖蒜。母亲腌的糖蒜,晶莹剔透,甜酸适度,清香爽口。她有一套独特的“腌糖蒜经”,就是选蒜要“一嫩二白三匀称”。“一嫩”是选嫩的蒜头,得是当年的新蒜。“二白”是选白皮蒜,不选紫皮蒜。母亲说紫皮蒜味道呛人,腌出来不好吃。“三匀称”就是选大小均匀的,不能参差不齐。母亲先用凉开水溶解糖、盐、醋,然后把剥去外皮的大蒜放进坛子,让糖醋汁没过大蒜,之后封上坛口。一个多月后,一坛酸甜可口的糖蒜就腌好了。糖蒜腌好之后,不仅大蒜可以吃,用来腌制糖蒜的汁水还可以用来调味,尤其用汁水用来腌鱼,不仅可以除腥,更能增鲜,烧制出来的鱼肉也别有一番滋味。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在腌制糖蒜时,我总是屁颠屁颠地尾随其后。出于好奇,母亲在腌制每一道工序和环节时,我都会禁不住询问一些腌制糖蒜的细节,为此我没少被母亲责备过:“一个小屁孩,学习咋没那么认真,光知道耍嘴皮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受母亲影响,多少掌握了一些腌制糖蒜的技巧。据母亲讲,腌制糖蒜时,要以白糖为主,红糖为辅,其次便是食盐。要根据原料的比例加入调味料,突出甜味,盐的口味不能压住甜味。另外,腌制的过程中,糖蒜不能见生水或油迹,要不然大蒜很快就会染菌,容易腐烂。只要储存得法,腌好的糖蒜存放一两年都会完好,且不会变质。

每次,无论是吃大米粥就馒头还是吃面条或米饭,只要揭开腌制糖蒜的器皿盖子,满屋子里都会弥漫着柿子醋的果香和糖蒜特有的浓郁,夹几头置入餐碟内,晶莹白里剔透的糖蒜立即使人口舌生津。糖蒜不仅可以去除油腻,促进消化和吸收,有高血压的人经常吃糖蒜还会起到降压的作用,因为大蒜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经常吃糖蒜还可以预防心脏病。每天用餐时吃半块糖蒜还能增加人的胃肠功能。经过腌制后的糖蒜集酸、甜、脆、爽于一体,没有一丝辛辣,嚼在嘴里,酸甜适中,香脆可口。难怪,如今会有那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新蒜上市的时节,拿几条麻袋,蹬上人力三轮车,融入叫卖声,悠哉悠哉地去早市搜寻故乡田园的味道呢!

炎热的七月,新蒜下来了。又是一年糖蒜腌制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拎着大蒜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边走边互相交流着彼此的腌蒜方法。楼前的休息桌椅前,大家也是一边处理着大蒜,一边聊着家常,每天冷清的楼区里顿时热闹了许多。生活也像这辛辣酸甜的蒜味一样,更有滋味了……

留住童年的游戏

文/刘善文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游戏吗?诸如滚铁环、跳绳子、跳橡皮筋、踢毽子、老鹰捉小鸡、弹玻璃球、翻花绳、丢手绢、拔萝卜等,正在不知不觉地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有的甚至成了“正在消失的游戏”,着实令人遗憾。如今,城市里的孩子业余时间主要活动就是上网、看电视、打球、游泳等,伙伴参与性的游戏活动少之又少。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孩子感到并不快乐,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常常感到孤单、烦闷。留住远去的童年游戏,实在大有必要。

童年的游戏温暖过无数人的记忆,远去的童年游戏,令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玩的方式,更是失去了一份孩子们之间由游戏缔结的友谊以及游戏所带给孩子的纯真和童趣。只要重温这些正在消失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游戏都非常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这种“益”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并且许多游戏都是在大地上完成的,因而与环境,或者说与自然充满了和谐。

然而,如果把孩子们囿于教室里,只强调知识的灌输,剥夺了他们的游戏机会,就会使其想像力越来越缺乏,使他们脑中的骏马全是一个模样,他们画笔下的大树全都大同小异,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过现实中的马,没有探究过江河中的虾,你要他如何能画出徐悲鸿的神韵、勾勒出齐白石的鲜活?

今天的少年儿童,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现代儿童乐园,有这样那样的现代高科技的儿童玩具,但可以肯定地说,楼房的封闭、电视与网络的普及、电子游戏的增多、独生子女的不合群个性等,都使今天的孩子所玩的游戏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性减至最低。而一个缺少亲情、友爱、团结、互助等因素的游戏感染熏陶出来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会有多少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观念呢?又会有多少团结、沟通和互助意识呢?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素。儿童通过游戏娱乐精神、释放情感、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建立崇尚什么与摈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游戏中学会的交际、交流、协调、谈判、妥协等社会交往的技巧,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虫鸣里的童年

文/史国瑞

今年夏天来得特别早,刚过谷雨,气温就超过了摄氏30度。夏季里会发声的鸣虫很多,它们中的很多是我童年时的玩伴,如蝈蝈、蟋蟀、金蛉子、蝉等。每到夏季,我都会想起那些虫鸣里的童年。

邻居毛哥比我大十岁,童年时的夏天他总会在家里挂一个小竹笼,里面养上一只蝈蝈,让它整天叫个不停,让我很是羡慕。一次,在我再三要求下,爷爷花二分钱买了一个蝈蝈。在那六十多年前贫困的年代,这算得上是一个爷爷对孙子最大的宠溺了。我把蝈蝈笼挂在房间门上,听它叫个不停,心里高兴极了,忙着捉蚂蚱给它吃,还喂它辣椒和南瓜花。

蟋蟀又叫蛐蛐,夏天时家门口的空地上经常有人斗蟋蟀。一次,邻居毛哥与朋友斗蟋蟀,各出三盆蟋蟀,最凶狠的叫头盆,次之叫二盆,最差的是三盆,结果毛哥二比一获胜。问其胜利原因,毛哥给我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爷爷会玩金蛉子,不花钱又文雅。他有两个自制的牛角金蛉盒子,圆形的,顶面是玻璃,可以观看金蛉子在盒子里的状态。10岁那年的一个周日,爷爷带我到公园里捉金蛉子。我们蹲在冬青树旁边,俯着身体静静地听,一旦分辨出金蛉子的叫声,便根据声源观察好位置,找到鸣叫的金蛉子,然后用网袋把树枝、树叶围绕,惊动金蛉子,使其跳跃,并落入网袋中,最后再小心翼翼地捕获。金蛉子食量很小,食物很普通,秋风起气温低,放在内衣口袋里保暖,能养很长时间。记得初一那年,有一位姓胡的同学养了一只金蛉子,并把它带到了教室里。课上,金蛉子叫了起来,物理老师当即严肃批评了他。

童年里我也相伴过知了、纺织娘和其他一些鸣虫,知道了一些昆虫的习性,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的神奇,增加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夏天是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机,最近我特别爱去树荫草丛里站着,听一听夏虫的呢喃,那虫鸣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六月畅想

文/邹嵩

六月,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歌。夏,是大自然以她特别的匠心,精心勾勒出的一幅瑰丽画卷。走进去,你定会为她那恣意狂放的热情所迷醉。夏,让梯田绿意丛生,让山谷体现繁盛,让山村的蝉鸣吟唱出最具诗意的田园之歌。夏,美丽充实,婉约多彩;夏,热情奔放,光芒万丈。夏,是人生中最灿烂、最年轻的生命旅程。温风沥雨的夏日是抒怀不尽的诗歌,蛙鼓虫鸣的夏夜是恒古不变的旋律。

六月,是一首天真烂漫的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项链,那么童年则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童年则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如果把记忆比作一片大海,那么童年则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童年是抒情的,因为童年的思想最纯真;童年是奔放的,因为童年的心灵最自由。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动听的乐章;童年,是记忆里最丰富最绚烂的色彩;童年,是生命中最纯朴最本真的品质。童年是生命的起点,也是心灵的起点,正是这一起点,支撑起整个人生。

六月,是一首绵长悠远的歌。一部《离骚》穿起千秋万代,润湿了华夏儿女的深情厚重。《诗魂》溅起顶天的浪花,《离骚》托举着沉雷般的《天问》,唇间咀嚼出艾草的芬芳。《九章》的豪放,《天问》的求索,《九歌》的光芒,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似一道道闪电,光耀在历史的天空,写意着历史的经典。长恨当歌,唱不尽离别的愁绪;滔滔江水,淘不尽感伤的泪花。千百年来,沧海已变桑田,只是那一层层包裹的粽叶,一根根缠绕的丝线,一艘艘待发的龙舟,依然延续至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穿越时空的追忆犹如一幅画卷,亘古不变地演绎着永恒的经典。在每个艾叶飘香的端午,我们都会以一颗虔诚的心来怀想过去,祈愿美好。

六月,是一首装满梦想的歌。又一年热情似火的六月,又一度庄重严肃的高考。夹杂着几分信心与紧张,携负着几多期许与渴望,饱受寒窗的学子们,已走进高考的殿堂,把十二载的拼搏,用笔尖铧耕出命运的种子。高考,满载着沉甸甸的等待,交织着憧憬与忐忑。憧憬中蕴含着美丽的期盼和绾结,忐忑中积聚着揭晓的不安和渴望。等待是一种未知的付出,其结果无人可知,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不管结果怎样,人生必定因经历高考而增添几分厚重的质感。真诚地祝愿莘莘学子,在尚不干涸的梦中,发酵一次生命的蜕变,取走春天写下的答卷,思考夏天过虑的诗行,放飞信心,拥抱梦想。

六月,是一首恩情浩荡的歌。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父爱是人类不灭的记忆。父爱是一首歌,伴我们走过人生的四季;父爱是一杯茶,让我们学会了品味生活,获得做人的真谛;父爱是一部字典,教我们认识了正直和无私。父爱如山,绵延几万年,横亘几千里,源远流长,川流不息。那宽广的胸膛,是孩子安全的避风港;;那强劲的脊梁,支撑起家庭的希望。没有语言,甚至无须形式,父爱,只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六月的歌,在新时代大潮奔涌的浪峰上唱响,颂扬着自信与豪放,并以生命的光彩昭示勤劳的神圣伟大和汗水的晶莹闪亮!

那些逝去的童年时光

文/九满

小时候,天很蓝,草很绿,花很艳。

春天,水稻插完了,大人收住了腿,我们却忙开了。趁着夜色提着马灯在田埂边、小溪里寻找黄鳝。夜色笼罩了整个大地,万籁俱静,只有青蛙坚守在“根据地”里,忘我地卖弄着呼朋引伴的歌喉,此起彼伏地唱着夜的进行曲。我提着马灯行进在夜的深处,眼睛紧盯着光与稻田接触处,希望能够发现夜游的黄鳝。

有一次,我在一根电线杆旁边发现一条很粗的黄鳝,我用竹夹使劲一锁,黄鳝呲溜一下窜出去了,稻田的水很浅,它在水里扭动身姿激起的水声招引着我,我连忙紧跟,最终把它捉进了鱼篓!我欣喜得在田里转了好几圈。那是我今生捕获到的最大的一条黄鳝,足有一斤重。我把它放养在水缸里,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打开水缸看它一眼,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愉悦。

夏日是我儿时最快乐的季节,阳光暖融融的照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也晒得人昏昏的,我们三五成群,争先恐后地往河滩边蹦去。来到河边,脱光衣服,一个个高高跃起,“嗖”地窜入河中,比谁钻得远、钻的久,相互追逐,相互泼水……初次下水,是不敢往深处走的,小心翼翼地呆在河边,调皮的伙伴会趁你不注意,把你拖入深水中,免不了喝几口水,然后被送到岸边,时间长了就学会了游泳。

夏晚,乡亲们从四面八方不请自来,齐聚防洪堤上。河边长满了杂草灌木,不知名的昆虫蛰伏在草丛里,低吟浅唱,婉转动听。偶尔飞来的萤火虫,忽隐忽现的亮光,将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给水乡的夏夜平添几分温馨和浪漫。

大人们摇着蒲叶扇,有的躺着静听蟋蟀的呜鸣,有的坐着给小朋友讲嫦娥的故事,或讲蛇吞象……有时候,大人讲鬼的故事,听得我们头皮发紧,背脊冷嗖嗖的。好像鬼就藏在我们附近某个黑暗的角落里,窥视着我们,会冷不丁地溜出来,将我们捉走。我们既害怕又想听,就朝人堆里钻,生怕落在外面。

村里有个叫吴三爹的老人,讲故事是他的强项。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故事讲完了,夜也深了,我们沉醉其中;有时太晚了,故事还没讲完,他就允诺明晚再接着讲。我们就急切地盼着第二晚早点到来。我记得他给我们讲过《牛郎织女》、《完璧归赵》、《水浒传》等等。他肚子里有无穷无尽的故事吸引着我们。很多个夏日的晚上,我们周围的萤火虫都被故事吸引了,围绕着我们转来转去。我们围着吴三爹,直勾勾地望着他,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们在故事里流连忘返,和主人公一起走南闯北,同甘共苦。

那是一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邻居周婆婆家种的菜瓜就是我儿时梦寐以求的美味。炎炎烈日晒得大人们都躲进屋里不停的扇扇子,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展开了我们的“美食行动”,那天中午,云缝中的天蓝得炫目,阳光毒辣凶狠,空气热得发烫。昆虫在草丛中有气无力的鸣叫,蝉鸣紧一阵松一阵地催促我们抓紧行动,田野里的娃声此起彼伏,像是乐团演奏的进行曲,让人振奋。我们从篱笆的缝隙里钻进去,蹲下身子四处张望,瓜地里,银灰色的叶子间,躺着一个个圆溜溜的紫皮大菜瓜,对着我们眨眼睛,调皮地诱惑我们,我咽了咽口水,摘了就吃,瓜汁瞬间流淌,赶紧用嘴狠狠一吸,哇!爽滑甜美,直沁心扉!

秋天,夜幕降临,月光初上,我们便在队部的晒谷场上尽情追逐嘻闹、捉迷藏、翻跟头。那时候,乡村没有电,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就会点着煤油灯照明,那种光线是很弱的。所以,即便到了晚上,我们也不愿呆在家里,在邻居家屋外大声喊着,呼朋引伴,然后,大家集中到某一个小伙伴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就地取材,拿起零零散散的木棍作为“武器”,分成两个阵营开始“打仗”,霎时间,乡村静谧的夜晚被我们打破,到处响起冲杀声或木棍碰撞的“砰砰”声。

最开心的活动莫过于抓鱼了。在小溪里,先一二十米的用泥土一段一段的截断,然后用脸盆、木桶从内将水一盆盆一桶桶的舀到外面,水越来越少,鱼们开始乱着一团起来,活蹦乱跳,似乎已经知道末日的到来,也让我们看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开始抓鱼。

当沟里的水只剩中央一点点了,我们才会开始捉鱼,稍大的鱼捉得差不多了,然后用筲箕去捞俘在水面的小鱼,捞一下保证有几条抑或几十条小鱼的收获。然后,把手伸进淤泥里慢慢地摸着,因为有些比较大的鲫鱼之类会钻到淤泥里去,若用筲箕是难以打捞到的,只有用手摸,碰到鱼后迅速握住,摸到鲫鱼还好,容易捉住,摸到黄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黄蟮的身子很滑,一不小心就会让它溜走。摸着、捞着,我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嘴唇发紫,但我们似乎还没感觉身体的寒冷,一心一意捞着鱼,眼睛死死地盯住水面,只要鱼们敢出来冒个泡,我们就会用筲箕往目标一捞,保证把鱼变成我们的桶中之物。当我们确认没鱼可捞了,才会开始放水,开始下一段的捕捞工作。

当我带着捕捞工具回到家,母亲总会赶紧帮我脱衣服,叫我去洗澡。随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荤菜,让我感到自豪与喜悦。

给毛毛虫办丧事

文/杨雪梅

童年的回忆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趣事像一颗颗七彩的珍珠,童年的回忆像一本本厚厚的相册。而我们每天在这如诗如画的童年生活里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个玩具,一只昆虫,看似微不足道,却也包含了我们的快乐。

盛夏艳阳高照,热浪滚滚。调皮的我和妈妈一起去田里锄草,只不过是瞎闹罢了。妈妈见我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我可是个活宝,待了一分钟屁股就像长刺似的。于是我悄悄地来到了包包菜旁,心想:“老包包菜可是我的最爱,要是它长不好,我会心疼的。”我在旁边坐了下来。“咔嚓咔嚓!”“什么东西!”我观察得更起劲了。我沉住气,可我想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啊。终于我的好奇心,让我把包包菜掰开了。

我一看,“哇,”不得了,虫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包包菜。“我心爱的包包菜呀,!”在这一瞬间,满心的怒火涌上心头。我决定为包包菜报仇,我拿来一根木棒,狠狠地将毛毛虫扎死在里面,这时毛毛虫拼命地挣扎,我的心马上软了下来。“真可怜。”不一会儿,毛毛虫失去了生命。

我决定把它埋了,我用泥土做了个“小棺材”,把小虫子放在了里面。然后我挖了个小坑,准备埋了。慢慢地把“棺材”放进了土中,盖了起来。我摸摸后脑勺,又堆了土,用石头做成一个墓碑。我的杰作就完成了。

童年的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我怀念童年。

童年小记

文/程作印

我们村北面有条河,名为巴漏河,其实,就是杏林水库下游的灌溉渠、泄洪沟,只不过比较宽点罢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经常去河边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因为河水清清,鱼儿透明,既能乘凉,又能抓鱼,特有乐趣。

我们上学的学校,是四个村的孩子同校,同学比较多,越多小团伙、小派派也就分的越清,你一伙、我一伙的还是挺热闹的,当然,也可能今天是这一伙的,明天可能又加入另一派了,真是小孩子闹家家爽呆呆的。

上小学我们的年级三个班,记得我们班里,有个靠河最近村的同学,小名叫“小点”,我们是一伙的,特别有能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抓鱼的本使可大了,无人能比。

当刚开始念一年级的时候,与他同村的孩子叫他“小点”,我们还纳闷,个子比我们高,看上去也壮,咋叫“小点”呢?等慢慢熟悉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哈哈,双胞胎他出来的晚呀。

这个“小点”,腿长胳膊长,手指相对比较更长,这就具备了抓鱼高手的基本。我们小的时候,河里的水较多,且流不断,河边到小腿肚子深的水里,有水草,也叫青秧,里边藏着鱼,这馋人的鱼,有的游动,有的静歇。静歇的要是让“小点”,那聚光而专注的眼睛盯上,几乎是跑不掉的,尤其是稍微大一点的鱼儿,我们都怀着势在必得的心情,瞠目奢望。当然,我们这些没有抓鱼特长的人,不光心急如焚,而且着实老实,不敢乱喊乱动吓惊了鱼儿。只能照办,不然分鱼的时候就没份了。想想人从小就有贪心呀,不,对我们这些要好的同学来说,应该叫友情下的分得,也可以说是,在守规矩情况下的收获。有一次我分到了好几条鱼呢,小的鱼儿就放到事先装好水的玻璃罐头瓶里,带回家还能养上好多天呢,好是欢喜。

逮完了鱼、分到了手,我们就习惯的往“小点”的老家和园子奔去,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是“小点”的奶奶种植的“百果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黄瓜和西红柿,那个年代只知道叫“洋柿子”。奶奶六十多了,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家老太太,非常和蔼,把我们都当亲孙子对待,经常的去吃黄瓜洋柿子,我们也不戏外了,逮住那个大点的黄瓜就摘,看见那个红点的洋柿子就吃,真的把奶奶也当成了亲奶奶,奶奶不时露出笑脸,我们感到无比幸福,但是我们不会糟蹋半点奶奶的劳动果实,吃撑吃饱为止,有时奶奶还给我们摘上几个拿回家。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了,现在“小点”五十有三了,也有自己的“百果园”,而且黄瓜洋柿子跟小时吃的一个味道,纯绿色的,只不过价格贵点,市场经济了,也是应该的。我想,这是奶奶传给他的手艺,有可能受到奶奶在上天的支持呢。

当然,我们小的时候也不是只沾“小点”的光,同学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也偶尔送给“小点”的。几十年了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自己得到了快乐和一饱口福的缘故吧,想想真是。

现在,我做东请酒时,偶尔叫上他,忘不了的童年“小点”。

童年夏时光

文/汪亭

童年的夏,乡村蓊郁,草木葳蕤。屋前屋后,青青的豌豆儿,一片连一片地藏在绿叶藤中,弯如月牙。细细长长的丝瓜,好似镰刀,挂在藤架上。

菜园里,红的番茄,绿的辣椒,紫的茄子,像形色各异的灯笼,坠满枝丫。田畦中,挺着大肚皮的西瓜、冬瓜,青碧油油,结实圆滚,宛如一个个顽皮的孩童,躺在茂密翠绿的瓜叶丛里。白如霜的香瓜、皓似雪的甜瓜,露出半边脑袋,攒聚在一起,互相吵着,闹着,好不热闹。

门前的吃水塘,田田的荷叶出水很高,随风摇曳。这个时候,总会看见邻家姐姐荡着小船,唱着歌,低头撷莲花,弄莲子。这便是家乡的采莲。

整个夏天,蝉是乡村的歌者。从立夏,它们就稀稀疏疏地在树林间吊嗓子,一直到秋后,才慢慢停歇。捕蝉是儿时不可或缺的趣事。犹记小时候,正午时分,大人们都躲在家中午休。我和几个伙伴,拿出细长的竹竿,在顶端用马尾丝绑上纱网袋,屋前山后地跑。循着“知了知了”的叫声,找到树上的知了,然后悄悄地将竹竿伸到树干旁,轻轻地盖住,猛地一拉,快速收竿,一只活生生的知了就到手了。于是,我们拿出自制的小笼子装起来,挂到家门口的槐树上。

太阳下山,鸡鸭回舍,鸟儿归巢。劳作一天的父母搬出竹床,放在庭院中央,摇着芭蕉扇纳凉。我和姐姐坐到竹床上,津津有味地听父亲讲《封神榜》。这时,养了十几年的大黄狗,趴睡在凉床下,伸出脑袋,耸拉着耳朵,一边摇尾巴,一边吐舌头,全神贯注地望着我们,似乎也在听故事。

夜幕拉开,天色逐渐漆黑,院子里飘来点点的萤光,一闪一闪地浮在草间,穿梭于葡萄藤架。按耐不住兴奋的我,急忙拿上蒲扇,满院子追着萤火虫扑打;捉到深夜,才被父亲呵斥回屋乖乖睡觉。躺在密封的蚊帐里,将装有萤火虫的玻璃瓶打开,看它们缓缓地从瓶口飞出,在帐中幽幽地亮着,仿佛满天闪烁的星星,十分惬意优美。

时光宛如一列火车,恍惚间,就呼啸而过。如今,身居城市的我,再也听不见一声蝉鸣,看不到一点流萤。乡村生活,还可以回乡去体验,可童年岁月,却只能留作一片记忆,尘封心里。

童年记忆

文/*酒杯里的枪*

我的童年属于大自然。没有装修华丽的公寓,有的只是泥土筑成的简易瓦房;没有彩电和电脑,有的只是笨重的录音机和为了找准接收信号搬上搬下的14寸黑白电视机;没有高科技的玩具,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泥巴团和石块、木棒;没有摆满游戏器材的广场和游人如织的公园,有的只是用稻草堆成的草垛和广阔的田野。

春天,一大群的伙伴就会欢呼雀跃地跑到水田旁玩泥巴,因为那泥又软又滑还有黏性。我们经常会把泥捏成碗的形状,或圆或方。完成后,用手托住底部,高高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扣向木板,只听“啪”的一声,中间薄的部分瞬间向外翻出了一个洞。摔出的洞要和小伙伴比,谁的大,谁就赢得了胜利。那屡试不爽摔出来的畅快,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快乐。

夏天,我会邀约小伙伴一起牵着自家水牛到河堤边,把手里的绳子一松,让它自由地寻找它的世界。我们便背上竹篓,跃入河中,轻轻地抓起那一把把鱼儿爱吃的鲜嫩水草,装满后就赖在河里戏耍一番,直到晚霞映红了河面,才依依不舍牵上牛,有时候还喜欢骑在牛背上一路欢快地走回家。

秋天,一放学就会邀上小伙伴到山坳里寻觅野果子:毛粒子、唐昂子、饭同子、野苹果……饭同子如绿豆般大小,颜色红红绿绿,可直接入口,吃起来酸甜酸甜的;唐昂子在吃前要在地上用鞋底搓,把刺搓掉,再把里面的籽去了,嚼的时候有点甜,还有种特别的香味。吃够、玩够、闹够后,我们就装满衣兜,尽兴地回家了。

冬天,我们争相去邻居家门口找寻那些遗漏在藤上的干豆夹,剥出后洗好,再从家里偷点猪油放在火笼里烤着吃,那滋味至今想起都觉得香,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围绕在一片蓝天白云之下,无忧无虑地生活。虽然没有的东西似乎太多了,但是那时的我,依然快乐,依然幸福。因为那时的我很单纯,正所谓想要的东西少了,自然就快乐了!

童年,明年再见

该是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时候了。

我的童年,在三年级之前只过了一半。三年级之后直到现在便进入了青春期。现在,青春期要结束了,我很想走完剩下的童年,但是条件不允许,已经是高三生了。只好把走完童年的任务放在上了大学之后,可能到那时,我不是被当做疯子就是弱智。

高二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听家里的老人说我小时候曾经做过哪些哪些聪明的举动,所以我一直引以为傲。

直到高二,我从不善于观察别人到逐渐学会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点儿什么事来开始,便发觉周围的人的智商似乎都比我高,心思都比我缜密,比我会说话。这个发现让我无地自容,青春期的心理开始作怪,我似乎从先天就比别人低了一截,曾经我引以为傲的语言天赋此时也变成了天大的笑话。从头想想,“为什么我小时候总爱和脑子有问题的孩子接触”这个问题以前被我的潜意识当做“有爱心”这个答案一带而过,如今看来,是不是要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形容?

高二,我从未怀疑过的智商让我开始疑惑,我究竟是不是天生脑子出了问题?曾经还真的有一群人说我怪,怪得孤立。如果把我的怪当做是智商低的表现会不会太牵强?再之后,我的老师们也开始产生疑惑,最后他们认定,我脑子慢。我的确脑子慢。

但也有人说过我不笨,我想那大多是只看到我的另一面,再或者只是为了安慰我罢了。

真的很矛盾。有些时候不想明白的事偏偏会明白,想弄懂的题却怎么也想不通,在别人正常语速的情况下,我需要听至少三遍才可以理解。

有时候很想刻苦的静下来钻研、学进去,可是青春期的躁动让我坐不踏实。我试过把穿在身上的裙子边掖进折叠椅的缝中强迫我自己不要动,这办法虽行得通,但还是非常考验耐力。

忆苦思甜。往往在人最痛苦的时候回忆中都是最快乐的往事。我也有过童年,我也想回到童年去,我想把剩下的童年走完。

不论是智商低还是幼稚,因为是孩子,所以便会多一分从容,少一分痛苦。

再见,童年,我们明年见!

童年我们仨

文/侯剑侠

我常常觉得我没有童年,我的童年都是弟弟妹妹的。

弟弟是全家的宝贝,他出生时我已八岁。当祝贺的人挤爆门框庆祝我们家添了个男孩,没有人给我使命,我知道我是弟弟妹妹的姐姐了。

妹妹比我小六岁,她是柔弱的,长着合欢花一样的长睫毛,花蕊闪动间,我的心已化成一汪春水。给妹妹梳头、打扮,成了我童年一大乐事。我无师自通地给她头上编个“鸟窝”,她顶着鸟窝满院子跑。北京“鸟巢”落成后,我惊呆了,这不是我的创意吗?妹妹当年头顶上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体育场啊!

弟弟是我抱大的。同龄的孩子放学后,都在屋前屋后撒野,我不行,我出不去,我要在家里看孩子。弟弟坐在小车里,一会儿哭闹,一会儿要抱,我还得变着花样逗他。终于等到妈妈回家,我可以出去了,可外面一个孩子都没有了。我只好就着煤油灯写作业,“吱啦”一声,刺鼻的焦糊味儿,头发被烧着了。

门前杏树已开花,妹妹亭亭玉立了;院里金龟子嗡嗡叫,弟弟下床走路了。我牵着弟弟的小手,他聪慧乖巧,长着一双聪慧的黑眼睛。我左手弟弟、右手妹妹,开始了我们仨的“游侠生涯”。

那时候,没有书籍、电视,邻居家的爷爷教孙子孙女唱儿歌,各种版本的“颠倒歌”,各种时令的“顺口溜”,我听了,真像饥饿的人闻到人家炖肉蒸馒头一样,他们把儿歌唱一遍,我启动“博闻强记”功能,把歌词牢牢印在脑子里,回过头,再教弟弟妹妹。

我们的村子挺大,从东头到西头,我们四处游玩,到哪里我都能如愿搜集到一些故事、一些歌曲,我把这些歌曲整理好,五个作业本都写不下。有一次,一位大妈夸奖弟、妹,说这两个孩子怎么这么聪明,这么可爱呀。我听后得意忘形,小脑袋昂得高高的:“您也不看看是谁的弟弟妹妹!”

有一年,村里来了戏班子,他们在台上唱念做打,我们在台下比划,他们这厢散了场,我们那厢脸盆筷子敲打起来。我用浓浓的墨汁给弟弟画了花脸,又用花朵红纸把妹妹装扮成花旦模样,床单成了披风,围巾一条条挂在身上,爸妈的大床成了大戏台……

我曾骑车带弟弟玩,过大桥时连人带车栽到河边,弟弟腿上划了大口子,脑袋也破了。我抱着弟弟哭,弟弟却说:“姐姐你别害怕,我不告诉妈妈。”那个时候,弟弟也就三岁吧。

带着妹妹放羊,妹妹累了,骑在羊身上。我忘形地追着羊群,希望它们带着妹妹快跑,没想到那只羊太狡猾,它奋力跑着跑着,毫无征兆猛一低头,妹妹“扑通”一声栽下来,差点扭断脖子……

我曾无数次做梦,梦回童年,梦里纠缠的总是弟弟妹妹。三十年后再回忆,我突然明白,我哪里是没有童年,我的童年太丰富,那千丝系万丝连的,是我的手足,至爱的亲人。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