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美文

2023年03月24日优秀文章

读书的美文(必读5篇)

读书即是净土

文/耿艳菊

爱上一座城总有些原因的。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了城里的这个人,这座城也跟着沾了光,所有的都美好起来。爱情终究是飘渺短暂的,原本的美好也许会变成一把把伤人的利刃,逼着你逃离。年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这般的傻事。

后来,身心俱疲,我们迫切地希冀着桃花源似的一方净土,来安放躯体和灵魂,或修篱种菊,悠然南山,或塞外牛羊,自由放浪。这些只能是过一把想象的瘾,最终要回到车水马龙滚滚红尘中,与俗世烟火生活纠缠不休。曾辗转反侧地打算过离开轰轰隆隆的闹市,回老家,守一方庭院,两亩薄田,过诗意田园生活。这到底是一时的遁世妄想。没有离开,反而更坚定地留在了这座物质文化最繁盛的城市。渐渐,也爱上了这繁盛的城市。这城里并没有让我寤寐三服的人,却有两处让我留恋的清净之地——居住附近的野生公园和闹市区的图书馆。

这两处看似毫无关联的地方却因为读书而串成了生活的主线。不过在发现它们的美好之前颇历了一些周折。

五年前搬到此地时是冬天,冷肃萧条。野生公园里光秃秃的,清旷幽寂。那时候,刚从校园里走出来不久,一腔热烈激荡高远的心。这样的风物是如何也入不了年轻的法眼,匆匆转了半圈便急急走了。

闹市区的图书馆则是我对这个城市充满好感的第一站。初衷都是美好的,欢欣地办了图书证,抱回去一堆书,搁置到生尘过期,却不曾细细翻阅。每天都在忙忙叨叨,却不知自己在忙什么。忽一日发现,呀,都过期该还了,才手忙脚乱着急忙慌地翻翻,失却了原本读书的清静之心。渐渐荒废了,后来干脆就退了卡,彻底成了一个远离书本的人。

可这样无我地决绝扎入熙攘的红尘深处,活得并没有预料中的那样自得潇洒。反而越来越抓不住自己。时光是乏味的,日升日落,混混就过去了。几年后,当经历过一些世事,初尝人世的酸甜苦辣,爱和怨后,我再一次踏进了图书馆,那熟悉的清静气氛和微妙的书香顿时袭击了浮躁的内心。那一刻,特别清醒,觉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过如此简单。

从那时,我开始了与书相伴的日子,遵从自己的内心,辞去了貌合神离备受煎熬的工作,捡起多年前喜欢的文字,一心一意读书,煮字。心,渐渐沉下来,静下来。浑浑沌沌的日子变得像山谷里的溪水,清澈见底,照得见周围的世界美好。

也就是在这样看起来从心而活的日子,眼底又照见了另一处美好——居所附近的野生公园。那是万物生长葱茏的夏季,我抱着书慢悠悠在树荫匝地的公园闲晃,环顾四周,被翠生生的绿意裹挟,仿佛也成了一株自由生长着的植物。

很多时候,从图书馆里抱回的那些书被我一本本又抱到公园里,找一个土坡,读书,看云,听鸟。野生公园的栅栏外就是滚滚而来的车流人群,尾气,噪音,尘土,喧闹。而栅栏上的藤蔓植物却活得坦然自适,用强盛的生命力包容着外界,而不是选择枯萎和逃离。

我庆幸并永远感激读书,让我最终明白,要从心而活,寻找美好。"读书即是净土",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其实隐于市隐于野没什么区别。那强大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柔韧的情怀总能铺展出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不是不美好,而是没有被发现。俗套的话语,总是被证明的确如此。事实上,所有的真理都是如此简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文/宋文娟

宋代的皇帝赵恒在《劝学》诗中写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到了读书的诸多好处;也有言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关于读书的格言我们耳熟能详,现实中学识渊博的学者名人总会让我们心生崇拜和敬仰,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的智慧光芒令人折服。显而易见,读书能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就拿我们而言,从小到大因为有书的"涵养",才让我们成长为身心丰盈的人,越来越完美的人,更快适应社会的人。

"苏秦握锥刺骨,孙康映雪夜读,车辄荧囊照书……",小时候我们就看过听过很多勤奋读书的故事,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如现在,没有电视、电脑林林总总的电子媒体,却拥有着别样的快乐和充实:记忆中那些陪伴我们的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经典游戏,还有那种有插图有文字的小人书,买的时候极少,多半是看到别人的好书就眼馋,生生等着别人一睹为快后,才厚着脸皮借来轮流看,因为缺乏,所以珍视,就连上厕所的时候都要"带着看",那些故事、人物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上小学、中学、高中,课业、成绩、升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会向我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去,找份好工作,摆脱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所以,求学后的我们为了生活得更好,日日以书为友,埋头于各种规定的课本,沉浸于各科的题海大战,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努力学习,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真正上大学后,我们依然"挑灯夜读",不过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地选择,看小说、杂志、报纸,那些个初高中被看作"不务正业"的书。有时候为了抢到自己喜欢的书,还会提前赶到图书阅览室等着开门……

可是现在呢?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有多少人能有上学时的那股冲劲?现在的我们每天仍旧过了半夜才睡觉,只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在看书、学习,而是看电视、看电影、玩游戏、玩手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时也会问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难道就这样虚度了,以后真的不会后悔么?突然就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少时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再看我们的周围:宣传文化中心三楼,便是市里的图书馆。但是,在这里工作近四个年头里,我几乎没怎么看见过前来读书的人,甚至在自己工作的头两年里,根本不知楼里还有这么个"场所".走进阅览室里,没有读者的图书馆,长期"保持"着一副安静冷清的样子。一度以为,是因为各种手续很麻烦,所以"搞得"大家都不愿来,但事实是:图书馆实行开架借书,借阅手续也简单,只需要办一个借书证,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除图书馆工作人员政治或业务学习外,全天候开放。可是即便如此,作为既有精力又有了一定财力的我们,还是很少光顾,与书是那么近,可又那么远。各种便利的阅读条件与环境,各种好书如云,又有多少人愿意静心读书?我们又读过几本呢?

快节奏的生活,浮躁的人心,工作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现实面前,我们给自己很多理由,翻书的时候少之又少,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在书店里最畅销的永远是各种学习用的辅导教材、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赶考资料,其他的都渐渐成了"陪衬",成了"稍带".一次去书店"探访",发现一个家长领着一名小学生在买书,三本书里最上面的一本竟然是《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内心不禁有些小小惊讶,这样繁重的课业下还有如此"开明"的家长,谁知他们告诉我这些都是老师要求的必读名著。那么,如果没有要求,没有规定,又有多少家长们、孩子们会自愿买"课外书"?

当然,我们身边也不乏那些爱看书,把读书当作快乐的幸福"书虫".朋友的爱人是名语文老师,也是个很喜欢买书、看书的主。在书店、淘宝网、当当网每次买书都要花好几百块钱,一年几次好几千就没了,同事表示很不能理解,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想看什么书网上一搜全出来,又方便还快捷,干嘛非要买书看,花那么多钱,真是让人心疼。但是他爱人说,那书只有捧在手里看才有味,和看着冷冰冰的屏幕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他还有一套自己感染教育孩子多读书的"招数",就是家里到处摆的都是书,乱七八糟的还不让人收拾,说要给孩子打造书香氛围,在孩子无聊的时候,手边的书也许就无意间被拿起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虽然我们不能尽数认同这种"理论",但是这种精神和态度却值得学习和传扬。

而现在的"书香为伴、文化过节",将阅读作为充实内心、自我充电、自我调节的好方式;各地举办的主题读书节、读书会、读书月、读书交流活动等,正以各种方式唤醒着全民阅读的意识和阅读的热情,在积极参与中认识体味到阅读的乐趣。甚至近年来各种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诸如《一战到底》、《中华好诗词》、《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种兼具娱乐性与知识性的节目受到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人士的喜欢、参与和追捧,掀起了社会文化的新风尚。我们记住了各式各样的题型,也曾跃跃欲试,但我们更记住的是那些选手们的睿智、渊博、见多识广,他们让多少人在自叹弗如中重燃起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热情。

普希金说过,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科洛廖夫说过,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雨果也说过,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是这种养料。那么,具体到每个人,不仅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而读书则是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会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而我要说,读书会让我们脱离"贫瘠",变得有内涵,也更自信。

所以,爱上读书,纯粹的读书,有选择性地读书,无关名利、完全发自内心。它就像精神食粮,为我们生命所需。吃饭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读书则可以强大我们的精神。一个人要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就需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完善自己,一个民族亦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如何拥有智慧、文明和伟大?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热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

读书使人优美

文/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就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气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多读书,拥有好心态

文/青岩

父亲喜欢书,影响了我。我喜欢书,影响了女儿。

父亲有一大箱的书,我有两书架的书。父亲的书是儿时的我在那个没有电灯电话的年代里向大山以外的世界张望的"眼睛",我的书是除了动画片以外唯一能让好动的女儿安静下来的'镇定剂".

昏黄的油灯下,父亲盘腿坐在土炕上,披着袄子熬夜读书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商店的柜台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的书,报等,被老公说成是不务正业。明亮的图书馆里,席地而坐,认真读书的女儿被记者抓拍了照片发到报纸上。那一天,在喜悦童书馆里,参加活动的大人,孩子们,说着,笑着,陆续进场,但是这一切仿佛和八岁的女儿没有任何关系,她依旧头也不抬盯着书本。看到她如此专注地沉浸在书香中的可爱模样,我的眼睛湿润了。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书吸引了她,但那一定是她所喜欢的。读她喜欢的书,这就足以。望着她认真读书的模样,我想起了童年的自己。

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乡里来几个干部到村里催收农业税,父亲作为生产队长要招待他们吃午饭,母亲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准备给他们做一顿手擀面,我在院子里的土墙根下看书,书名叫《封神演义》,正看得入迷,正想不通比干如此忠君爱国,纣王却偏要听从妲己之言,以剜心之刑处之,正在义愤填膺,忽然听见母亲叫我帮她干活,我把书本往胳膊下一夹,接过母亲递给我的簸箕揽了一簸箕碎洋芋,走进屋里掀开锅盖,不偏不斜全倒进那口正在沸腾的大锅里。这一倒,后果很严重,母亲很生气,原来母亲递给我簸箕是让我揽柴禾的,她正准备给乡干部下面的水被我给下了一锅洋芋蛋。

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笑过之后又由不得惭愧起来,在这个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高速发达的时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物质第一的时代,尽管我有楼上楼下两个书架近千本书,却我很少能够像儿时那样心无旁骛地沉浸书中,物我两忘了。但是忙里偷闲式的读书依然让我从书本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在自我安慰,自我激励方面,绝对超乎常人。想起N年前贫困潦倒的我第一次在家乡创业时,三个月连丢三台相机后,我咬咬牙,依然吃是吃,睡是睡;想起上个月,小偷撬坏商店门锁,盗走好烟几十条,如今我不依然是那个嘻嘻哈哈的小店老板么……为此,亲戚朋友都说我心态好,其实这都是书本的功劳。为了拥有一份好心态,我建议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在阳台上读书

文/高维生

来到北碚几天,客居在"美翠佳园"小区,感觉不稳定,找不到原来读书习惯的地方。

下午晴天,将餐桌椅子搬到阳台,摆上熨衣服的架子,移来塑料方凳,两条腿搭在上面。我背朝阳台外面,身后是一座二十多层高的米黄色居民楼,在楼的缝隙间,看到远处的缙云山。我往左面侧头,是一片开阔的地方,望到缙云山起伏的山脉,犹如一条趴卧的龙。白天不下雨,出了一点阳光,风比往日大。

我泡一壶茶,摆在熨衣服的架子上,继续读《历史、神话与民族志》。这本书是我从山东带来的,来时带了一箱子的书,其中一部分,只好让妻子快递过来。这几天,我将心绪调整过来,熟悉周围的环境,准备佛多妈妈的创作。

阳台上风大,吹在身上有秋天的意识,刺激阅读兴趣。当我端杯喝水,发现时间过去一个小时,一壶茶变成凉的,将电煲重新插电,重新烧水。眺望缙云山。狮子峰和塔尖,终于冲破雨雾的围困,露出本来的面貌,我在盘算,那一天登山头,去拜访威武的狮子峰。

阳台未封闭,感受不到空间窄小的压迫。刚来时,堆满乱箱子,瓶子和杂物。我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打扫,这里将是重要的活动区域。楼前有一家"寄北大酒店",取自于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前面的马路叫云华路,往西的路头是横卧的缙云山,往东是去缙云广场。站在阳台上,看到583公交车,直接开到江边。星期天的时候,我和高淳海坐这路车,去江边赶大集,又一次看到嘉陵江。

风从阳台上穿过,无任何东西阻挡。雨势稍大,被风卷进来。清晨我第一件事,就是拉开滑动门,感受清爽的风吹拂,迎接新的一天。站在阳台上,向缙云山眺去,目光被晨风打扮得精神,脱开我的身体,向山中自由地奔去。

三点多钟,天色暗下来,碎雨从天空飘落,不大工夫,阴湿的云雾驾着风轮,迅速将缙云山围起来,湿雾填满山谷。小风将雨吹进阳台上,淋在身上丝丝凉意,把北方人干燥的记忆,洇得一片潮湿。书中在讲人与神的关系,古时的少数民族如何崇拜天地,现实中我和雨,又一次相互接触。来到重庆不过几天,下了几场雨,却记不清楚,雨对于我是了解重庆生活的切入点。

我合上书,历史凝固在书中,历史与神话安静下来。调转椅子,面对缙云山,雨和湿雾缠绕,辨不清山峰和起伏的山脉,多了一份神秘。缙云山如同大调色盘,用时间的画笔,把自然的风雨挤兑一起,调制出个性的色彩,在大地上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听雨读书喝茶,观望雨雾中的缙云山,什么烦杂的事情不会想,情感是自由的。我穿着拖鞋,不需要刻意地修饰自己,面对山野,人恢复真实,因为它以宽广的胸怀迎接你。

我喜欢上缙云山,特别是有雨多雾的日子,它送给人太多的想象,也那么真诚呼唤,让一颗世俗的心变得单纯。人在人群中,必须带上变脸的面具,去应酬社会,也为了保护自己。但在大自然面前,这种包装变得苍白无力,只有真诚的朝拜。

我找到了读书的地方,也让自己身心得到修炼。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