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文章

2023年03月28日优秀文章

关于重阳节的文章(必读6篇)

今又重阳

文/王征桦

秋日天高,风轻云淡,似乎只有登高才不辜负这样的好时光。远处的山仿佛触手可及,几次想抽身前往,都因无关紧要的俗事羁绊而没有去成,因为登高远眺,需的是心无杂念,方能一身轻松。

那就等重阳那天吧。

中国人熟谙阴阳之道,连数字也有阴阳。"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就是重阳。中国人还喜欢吉祥之类的谐音,九九同"久久",暗寓长寿之意。民俗节气在农历中穿行,真的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我的印象里,重阳的风是从一本书里吹来的。《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在龙山之顶,孟嘉眺望脚下秀美的河山,不觉沉醉。不料一阵风竟将他的帽子吹落,而孟嘉并不觉得。晋时,掉帽是一件尴尬的事,桓温命人写文章嘲笑他,孟嘉从容取笔作答,文辞超卓,四座叹服。

我很喜爱晋人流风余韵,敬佩那种不可言说的心灵自由。说实话,我是通过那阵吹落帽子的风,认识重阳的。后来,让我更深认识重阳的,还有菊花。

在《九日齐山登高》这首诗中,池州太守杜牧敲碟而唱:"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这有点疏狂图一醉的味道,然而,我悄悄地问自己,他这种洒脱难道会输给晋人吗?

在小时候,乡村野径边,开满了野菊花。那些野菊花,仰着圆圆的脸,朝路人笑,而它们竟被我忽视了。而今,即使在城市的公园里,除了人工栽培的花卉处,很难找到这些快乐的野菊了。登山时,我想,在诗的余韵中,在一千多年后的土地上,也许还能看到它们吧?

我在翠微亭中坐下,这里是不是当年杜牧携壶酩酊之地呢?环顾四周,竟然在石林之中,看到了几株零星开着的野菊花。我想在唐朝时,这里的菊花应该是茂盛的。因为在杜牧的诗中,登高、饮酒、赏菊是缺一不可的主题事件,既是赏菊,菊花必须是大片大片地,有着追逐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

重阳登高,望的是一个"远"字。有感叹轻寒骤至,悲凉从何地而生的;有问一句人生迟暮,道阻且长的;有力求旷达,用山河大地之秀美快慰已心的。

池州东流镇曾有一人,在九九重阳节那天,既不登高,也不吹风,他一直在衰柳寒蝉中对前方眺望,望的也是一个"远"字。

那人正是陶渊明。南朝宋有个檀道鸾,他在《读晋阳秋》写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重阳节那天的陶渊明,在菊花丛中坐了半天,对官道望了半天,终于望来了一袭白衣,白衣人给他送来了一坛美酒。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少有大志,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然而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带给他的是不断失望、终至绝望。辞官回乡二十二年,陶渊明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但丝毫不减他固穷守节的志趣。他的晚年,难道不是重阳时节的天高云淡,野菊傲风的写照吗?

在重阳节,如果想自己有所感觉,想自己得到不滞于物的心境,那么,秋风、菊花、望远,一件也不能少。

重阳谁与就菊花

文/东方闻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古诗,我们不知吟咏了多少次。今天再次吟咏起来,心中无由地多了一些感伤。

去年的重阳日,我是和我的姑妈家一起度过的。姑妈作为我们家族最后能起纽带作用的长辈,一生讲究敬亲爱友,疼爱下辈。重阳节这天,知道我们要去,她老人家穿着一身素色衣服,厅中特意摆着红黄白三色菊花,中午吃饭,还安排了梁子湖大河蟹左酒。吃饭的气氛虽然高兴,但我们明显感到姑妈有几分强打精神,其实这时的姑妈,已经病入膏肓。没撑到年底,她老人家就驾鹤西归了。

前年的重阳节,我那在北京清华大学工作的舅舅回到家乡,为的是看望生病的武汉大舅和鄂州的二舅妈。我一路陪同,当时还是济济一堂,可当他回到北京不到三个月,两位生病的长辈就先后去世,真是天不待人!

由此而搠,五年、十年前的重阳节,我们小家三口,都是在我的父亲母亲或者岳父岳母家里过的。可如今,物是人非,天人两隔。四位老人已先后作古,"子欲养而亲不待",只留下重阳的白菊清泪。

重阳节是登高怀远、孝老敬亲的传统节日,还望天下有长辈和老人的后辈们,抓紧时间孝敬老人,别留下日后的遗憾!

甜蜜重阳

文/晓军明

久居北京,今年重回衡阳,恰逢老年节,我似乎又回到了27岁的青春年华!

老年节又称重阳节,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政府将阴历9月9日定为了老年节,旨在让中华民族几千年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今年的重阳节,家里只有我们老两口在衡阳,没有孩子陪伴。在银行工作的晓明仔得知后,中午特意为我们精心安排了营养套餐和健身养生,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下午,张崽小夫妇将家中四老安排在一起欢度重阳节,特地邀请了我们夫妻两位"编外"老人。六位老人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谈笑风生,在三世同堂的亲情友好聚会中,其乐融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雁城度过了的这个老年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孩子陪伴胜似孩子陪伴的温馨和欢乐,更让我们感觉到了衡阳人民在船山文化和石鼓书院熏陶下的和谐孝道之精髓。

家和万事兴。据了解,衡州大地正在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新衡阳。今年的重阳节,我们体会了家乡人的浓浓乡情,还巧遇一位文学上的伯乐,这位热情多才的小伯乐君侄几番点拨,让我"老夫聊发少年狂",吟诗作对,又焕发了青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中国拥有2亿多老人,这也是一笔宝贵财富,这些老人们对祖国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功不可没。九九重阳,令人难忘,我深感:衡阳是个重孝道的城市,今年这个重阳节是甜蜜的。

重阳登高

文/莫景春

九月,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到处是朗朗的笑声。

故乡的山野此时应该是人影憧憧了吧?每每秋天时候,男女老少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欢喜,踏上金色的原野,寻找一份份久违的闲情逸致,特别是那些青年男女,更是趁着灿烂的秋色寻找心中那一份真挚的情感。

最受不了的是爬上那座巍巍的高山。山路陡峭,大伙都有些气喘吁吁,但没有谁自甘落后,个个争先恐后。一到山顶,顿觉眼界大开,举目四望。村前那片空旷的原野尽收眼底,那片片已经收割的稻田,只剩下一堆堆乱蓬蓬的稻草,不时有鸟雀扑扑飞来,寻寻觅觅。远处,群山重重,让人浮想联翩。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让人感到格外的舒畅。

这是重阳时节大伙最忘不了的事情。一大早,精心准备好丰富的饭菜,特别是糯米弄成的糍粑,带在身上,既有节日的喜庆,又能充饥补充力气。糍粑各家各户各有特色,有的糍粑里填有蔗糖,加上芝麻粉。有的包些肉菜,带有咸味。到了山上,大家一一拿出,像是摆摊一样全部铺开。你可以吃我的,我可以吃你的,摆开了百家宴。大家其乐融融,一年到头,大伙都忙忙碌碌的,能有多少个这样相聚的日子?

吃着聊着,大家是那么的兴奋!突然,有人提到某某亲戚住在哪个地方,工作太忙了没能回来。这样的话题让大伙陷入了沉思,纷纷站起来,眺望着远方。每个家都有在外的人,或者工作或者出嫁。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平时快快乐乐地在一起生活,现在却分居两地,怎能不令人思念?

我就是这么一个在外的人。在家乡时,自己都是热热闹闹地跟着登高,收获重阳节的快乐。可是,现在自己远离了大山,进入平坦的城市里,再也难以看到那嶙峋的石头弯曲的山路,听不到同伴们那嘻嘻的笑声。眼前只是幢幢高耸的楼房,冰冷的水泥墙,没有鸟语花香,挂满四四方方的空调,还有各家各户紧闭的窗户。

重阳节如约而至,街头渐渐摆起一些软乎乎的糍粑。那白乎乎的糍粑像是一块极富吸引力的磁铁,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犹如在人山人海中邂逅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赶紧跑过去,买下三四个,精心包好。

阳光正好,把幢幢楼房染得金黄色。我拿着热乎乎的糍粑,顺着狭窄的楼道,直直爬上楼顶。少了些热闹,没有什么你追我赶的场面,两边是白白的墙壁,偶尔碰见一两个下楼的人,他们看到我急急忙忙的样子,非常诧异,欲言又止,只是愣愣地站着看。

我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但登高的冲动在指挥着我,便尽力地往上冲。终于冲到楼顶了,真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才发现自己有些时候呆在书屋里忘了锻炼,体力有些透支了。楼顶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些杂物,没有什么人。一眼望去,比在楼下的眼界开阔多了,能隐隐约约看到城市边缘的群山。

看到了山,我想到了山外的故乡。山的那边应该就是故乡了,此时的乡亲们应该哗啦啦行走在登山的路上吧。但愿家乡年年如此热闹美好!

重阳节的梦

文/似水流年似流水

梦里我还在为难、纠结。和他商量,确切地说,是乞求。让他同意晚两天回四川。除了我想和亲人多呆两天以外,还有个惊喜:爷爷要从新疆回来了!

知道这个消息,我依稀感觉梦里的自己也懵了!爷爷不是去世多年了吗?我甚至记不清了他的模样。可是,他却要再度和我们重逢。这样,奶奶也不会那么孤单了。我的心里被惊喜、意外和期盼包围着。一面期待着见到爷爷,一面却担心会不会因为多请几天假惹领导不高兴。

最终,在那个梦里,我没有见到我亲爱的爷爷。

在童年的记忆里,他经常偏袒妹妹来吼我。幼儿园的那个暑假,我的手指挤断了,他每天三次,踩着小三轮带我去村卫生室打针。上小学了,他会在路口等待那个三队的卖豆芽家的男孩,吓唬他,只为我以后不再被欺负。后来,爸爸在公路西盖了房子,十一二岁的我逐渐开始依赖爸爸妈妈,他便在每个周五的晚上,踩着小三轮送我和妹妹到新家去,然后再一个人摸黑回家。那时路过我们村的205国道才开始修。爷爷会说,窨井盖里有流浪汉和披头散发的疯子女人。以至于现在,我每次路过那段公路,都会不自觉地去瞅窨井盖,也很自然地想起我的爷爷。

爷爷在我高三那年去世了。我还没来及懂事,没来及孝敬他老人家。我以为那次住院是他每年住那几次里再平常不过的一次了。因为他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那次去医院看他,我和妹妹甚至还带着点不耐烦的情绪。走过场似的,呆了几分钟便走了。谁曾想到,那一次竟是永别?!

话说回来,每次梦到爷爷,总觉得爷爷是在托梦给我,让我多问候奶奶。怎么办呢?四川离江苏有1688公里远,我爱莫能助,只能电话问候,无力再做其他。

今年四月回江苏的时候,我和奶奶闲聊。聊到她的第一次婚姻和她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伯。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地主家庶出的小姐,只有个姐姐,没有兄弟。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当地最年轻帅气,又有学问的公子哥。那时全部的人都认为那个男人会金榜题名。只是我奶奶还没有等来他金榜题名,在生下大伯几个月后,那男人却和别的女人好上了。无奈,奶奶办了离婚。只是离婚还没有离家,因为年轻的她没有去处。便在前夫的别院里带着几个月大的幼子,独自生活了三年。在同一个屋檐下,看着自己曾经的丈夫和别的女人……后来,奶奶遇上了我爷爷。爷爷待大伯如亲生的一般。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和他同母异父的哥哥关系一直很好。

哎,还写些什么呢?奶奶八十多岁了,我想对她好,身隔千山万水,却没有多少机会和时间。她也一直担心千里之外的我。总开导我,不必死守现在的工作。回家了,一样有饭吃,有钱挣……

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希望奶奶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回到她的身边。但愿我还有时间在她身边尽孝!

祝愿天下的老年人健康快乐!

敬老是重阳节的核心

文/老高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老年人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基本上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之目标。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养老还存在的短板。中国老年人口体量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根据联合国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最新定义,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国的养老模式和观念与老龄化现状的矛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滞后;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成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国内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等。

客观公正地说,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国的养老模式,应该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所以,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正能量,是每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老年朋友,只要身体素质还不错,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就不能整天闲着,要利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某些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些社会活动和生产技术指导。这是一种积极、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让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是重阳节的核心。我相信,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大背景下,广大老年朋友定会"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