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文短文

2023年04月06日优秀文章

旅游美文短文(必读6篇)

兰草、小青、氡泉和廊桥

文/邱华栋

温州市泰顺县在浙江最南端,再往南就是福建了。从温州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泰顺了。转过几个山角,温州工业区的空气污染就不见了,泰顺的阳光透亮,空气纯度很高。这对于我们这些来自雾霾频发地的北京人,是很高兴的事情。现在,每次雾霾扑面,我就想着躲到别处去。那么,去哪里呢?现在看来,泰顺也是一个好去处。

泰顺养在浙南山中人未识,泰顺的自然环境好,如今变成后发优势了。不光是空气质量高,还有食物也很好,大都是就地取材,制作工艺独特。不过,我不想说泰顺的吃,想说点别的。在爬泰顺的大山时,我听说这里还有野生兰花,就动了心思,想挖一棵回去。我母亲是一个种花狂,家里到处都是她种的花花草草。她种花草不讲究,什么都种,有的甚至是她从广州带回来从路边挖的。我老想给她升级换代,带她去莱太花卉市场和花乡的花卉大棚,看这个看那个,那么多万紫千红,她都无动于衷。对于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老太太,家里没有让她种上麦子稻米,已经是万幸了。好在前年我在海南昌江县,偶然在爬山的时候挖到了一棵野生兰花,做了一回盗花贼,带回来献给老妈,被她种活了。她还学着嫁接到其他兰花身上,种出来一些奇怪的兰草。

沿着山路走,我果然在路边发现了一棵兰草。那棵兰草细长的叶子,很像是从宋画里走出来的,婀娜文雅,又野趣横生。因为要继续爬山,我就做了地点标记,打算下山途中再挖出来带走。两个小时后我们下山途中,我到了那个做标记的地方,可怎么都找不到那棵兰草了。我来来回回在林子边仔细搜寻,可就是没有那棵兰草的踪迹。这就奇怪了。

同行的当地朋友说:"兰花是有灵性的,是仙草,知道你要带走它,就自己跑了。"我恍然大悟,这有灵性的兰花!看来真是不愿意去北京被我妈栽在盆子里,它自己逃跑到更深的密林里了。

下了山,在山脚下一个村落边的饭馆里喝茶。这茶一喝,就发现与我喝过的所有的茶都不一样。茶水的颜色是淡绿色的,跟绿茶一样,可是味道大相径庭,喝起来那种清新、爽朗、甜美,与所有的茶都不一样。这是不是当地产的绿茶呢?我问了一下店家。人家告诉我,这种茶叫作"小青".但"小青"不是茶叶,而是一种山里的野草,也可以做药,清肺败火,也可以当茶饮。但不是茶叶,没有茶树,是草本的。我明白了,原来,"小青"不是茶叶,是山中的一种野生草药。

后来,在泰顺的几天里,我走到哪里都能喝上"小青",喝"小青"成了我在泰顺最重要的舌尖的味道,记忆中的回味。"小青"那种独特的我很难形容的味道,实在令人难忘。二是这个名字——"小青",听着像一个蛇精美女的变形,又像村里河边长大的姑娘小芳,再就是像自己的邻家妹妹。我喝"小青",就这么喝出了无限的遐想。

泰顺还有一种温泉,叫作氡泉。氡泉氡泉,自然是泉水中含有氡这种元素。我们知道,好的温泉有硫磺味道,这氡是个啥东东,不很清楚,需要去查字典。但泰顺的氡泉很好,是当地人都知道的。泰顺的氡泉藏身于氡泉大峡谷中,这个泰顺的大峡谷,方圆几十里都是山林,景色秀美,山川清雅,时不时还可以看到悬崖上飞出黑色的鹰。山林里,到处都是流泉瀑布,飞鸟入林,一派无人搅扰的自然风貌。而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氡泉,能够让远来的客人一洗风尘,解除疲乏,有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风湿病、皮肤病的,都治疗。我看泰顺的温泉宾馆,接待能力不低,建设的条件比县城里的宾馆要好很多,这氡泉应该是泰顺很重要的旅游资源。百般烦恼,一洗了之!

最后,要说到廊桥了。我第一次听到泰顺,是看到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搞的乡村建筑调查计划中所出版的一本书《泰顺》,里面专门介绍了泰顺的廊桥。廊桥,我们很容易与一部美国文艺片《廊桥遗梦》联系起来。不过,中国的廊桥,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泰顺的廊桥比美国电影里那个廊桥,要好看多了。我两次来到泰顺,看了泰顺的十多座廊桥,可以说是蔚为大观,精美绝伦,还带有生活的实用性,建筑的独特性,和文化记忆的永恒性。想想吧,几十年过去了,两个老人见面,还能回忆起他们在廊桥上相遇时说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说了,关于廊桥,还可以有许多故事,甚至是爱情故事。我走过廊桥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尼姑站在廊桥的窗口,呆呆地望着河水和廊桥外面的风景,只把一个轻灵的背影留给了路人。那她在想些世间的什么往事呢?又有谁能知道?

廊桥的前身是碇步桥,也就是在浅滩河水和溪流中分布的桥桩子,是石头的,人可以踩着过河。碇步桥宛如琴键一样等距离排列在水面上,又名"琴桥".最有名的碇步桥,是泰顺东溪的大碇步桥,一共有一百二十六块,全长七十米,十分壮观。

作为中国廊桥之乡,泰顺的廊桥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有近二十座,都是宋代建制,大部分建于明清和民国的古桥建筑。泰顺的廊桥分为三类,一类是八字木拱桥,横跨在河流之上,像个"八"字。还有一类是木平廊桥,没有拱起。第三类是石拱廊桥。廊桥廊桥,自然是有廊也有桥。有廊,就是说都有一个带有飞檐的走廊,有廊桥的桥顶,就可以遮风挡雨,避暑纳凉。桥的功能,一般是用于人通行于渡口,这泰顺的廊桥不仅用于通行,还可以用来交际,聚会、买卖小商品、观景,成了具有实用功能的多种用途的文化建筑,这是泰顺廊桥最重要的一种特色。

我看泰顺的廊桥,最漂亮的,还是北涧桥。北涧桥是红色的木制廊桥,廊顶是飞檐屋脊,还有两条龙在戏珠,并有凤来栖。桥边有两棵数百年的大樟树,树影婆娑掩映在清澈的河水上,红桥、绿树、清水、蓝天、白云,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和安居乐业的景象。

想到了泰顺,我就会想到那株逃跑的兰草、小青茶的味道、氡泉,还有廊桥。

骊山行记

文/孙辉

许久不爬山了,与年少时的无知无畏相比,进入中年后还多了一些矫情,每每乘索道或电瓶车上山,虽然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却少了爬山的乐趣,总觉得欠大山些什么,心里空荡荡的。再看那些登山的人,用脚步丈量着脚下的路,眼里全是羡慕的神色。春暖花开时,正是登山的季节,看风景也好,挖野菜也罢,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展开双臂拥抱春天,开始一年新的征程。

单位组织爬骊山,我便踊跃报了名,虽然去过好几次,却总觉得意犹未尽,像在留恋些什么。是山底的园林,是山顶上早已散尽的烽火,还是那里的故事?自己也说不清楚。从西安出发,一群人有说有笑,男男女女,打趣逗乐,尽管都过了狂放不羁的年龄,却一个个都像十多岁的青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放在城里,眼前尽是冬去春来发着新绿的杨柳,脚下踩着新鲜的略带湿润的泥土,心里萌发着春天的希冀,脚步也随之变得轻快起来。

华清池不大不小,不肥不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桃花杨柳,游人如织,加上春节里彩灯的衬托,每一处都是风景。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故事,通过导游的讲解,变成了飞霜殿屋檐上的冰花,和着海棠汤里的氤氲,成就了《长恨歌》的凄美。五间厅墙壁上的弹孔,被历史的霞光映衬着,和《12·12》一起,让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更加的鲜活。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让人从心底感动,又难免生出许多感叹,尘埃早已落定,却永远也不会逝去。

进入嬛园,脚下的台阶多了起来,体力开始加速消耗,到达瑶光剧场,身上便有了微微的汗意,正好抵消了早春空气中残留的寒气,一切都显得刚刚好。继续拾阶而上,一群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又回头望望山下的华清宫,心底是快活的,嘴里也不说累,每一个小目标,便是半山腰的兵谏亭。

兵谏亭位于半山腰,方形的亭台还是原来的样子,敦厚结实,据说名字经过几次变化,但"捉蒋亭"的称呼在当地仍然口口相传,似乎更能表达些什么。石壁上有许多红色的题字,流露出的是不同的情感,蒋介石当年的藏身之所,已被游人的衣物摩擦出青石一样的光泽,是在述说着历史。

骊山爬到这里,也算有了个交代,继续往上,便是少数人的事了。我几次爬山,都是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次也没有什么信心。朋友问我还爬不爬,我说不想爬了,却又流露出不甘心的神色,走在前面的同事已经看不见背影,于是试探性地问朋友"要不要试试?"

"那就试试!"达成共识,说走就走。山路十八弯,台阶一阶接着一阶,脚步开始沉重起来,没有多久,心里便开始打退堂鼓,"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抬头望去,烽火台遥不可及,问问下来的行人,大约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更加没了信心。

停下来休息一会,又稍微有了一点精神,互相鼓动着,"再往前走一会儿?""到老母殿也好。"目标没有那么远,压力也就没那么大,劲头似乎也足了起来。

台阶一阶接着一阶,在树林里盘旋着伸向山顶。春日的树枝,有的顶着苞芽跃跃欲试,有的还是沉睡的样子,但是他们早已闻到了阳光和泥土的气息,心里早已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只等着东风吹得再劲一些,便会盛开成一个夏天的风景。

一旦行动起来,路就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困难也没想象中那么大,没一会功夫,老母殿便出现在眼前。翠柏掩映着古老的建筑,香火缭绕出一片祥和的氛围,这是盛世里特有的惬意。抬头望去,山势陡峭了起来,烽火台高高在上,却又近在咫尺,清晰可见,怎么能错过呢?"不能错过。""加油!""加油!"

依然是走走停停,却是信心满满;依然是汗流浃背,却是心旷神怡。成功的喜悦让脚步更加轻快,也没有费很大的劲,就到了那个向往了很久的地方——骊山烽火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一笑天下哭,却成就了骊山顶上的这座烽火台,成为人们吸取历史教训的生动教材。历史的印记早已烟消云散,复建的烽火台成了人们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阳光明媚的下午,轻风拂面,极目远望发展中的临潼城区,到处都是繁华的景象。一个下午,就穿越了近两个世纪的战火和盛唐的繁华,又拜访了周幽王千年的烽火,怎能让人不感慨当今盛世的欢腾!

登临山顶,是个意外的收获,有跃跃欲试的坚持,更离不开友人的鼓励,下山时也有了些王者归来的姿态,自信地告诉想要登顶却又徘徊不定的路人,"不远,一会儿就到了,坚持。"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骊山不高,但有故事!

畲山秘境

文/张茜

一道贴挂在百米断崖之上的流瀑,没有急骤,没有义无反顾的决绝,也没有响彻云霄、峰鸣谷应的磅礴气势,只是缓缓、悠悠地流下,如一架古琴,玉骨铮铮地披在峭壁上,禽鸟和鸣,天长地久,似在倾诉着刚柔相济的山水绝唱,引领过往者对它投以蓦然惊喜的眼神。

松林、山岩、瀑布与小溪,孕育出饱满洋溢的负离子;优雅飘逸的白鹇,从林梢追随碧水,刚滑落谷底,又从烟雾水汽里翩然飞起,如梦如幻,疑是仙境。这个唇齿相依、相伴相生的生态链群,隐匿在泉州湾海拔仅有数百米的畲山里。

瀑布接地,靛青一潭。墨色小鱼在云影上悠然游动,几丛芦莉点缀潭边石缝,朵朵喇叭花紫得极为纯粹。芦莉近些年风靡城市园林,难道这就是它的原生种?我的一颗园林职业心,怦然跳动!慢慢下至谷底,松林遮日,灌丛掩道,古藤繁花布满树顶。一株细藤勾住衣袖,停下对视,惊喜闪过脑海:两面针!想像中叶片两面的针,原来是一根根弯着的钩子,密布于叶基和藤体。我思索之后,小心采集一对叶片,夹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带回去与友人分享。

探寻了许久,恋恋不舍地返回崖上,天光将叠叠枝叶写满山道,突然有"呼啦啦"的声响,我一直戒备的神经条件反射般跳起!面前几步远的大树根上,溜下一条红项背翠青蛇,彼此都吓了一跳!双方对峙,我的头脑和神经迅速判断着蛇的名字和种类,没有答案。细观蛇头,还算温和,一双黑油油的瞳孔大得可爱,不见丝毫阴险和恶毒。但我还是不敢从它身旁一窜而过,反而挪动脚步慢慢后退,它紧张鼓起的肌肉也松懈下来,"哧溜"滑入草丛。

四周,瀑布、松林、溪流为生物们构筑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卡纳蓝蝴蝶、中华虎凤蝶……诸多野生蝶类、蕨类以及多种树木,它们是这里比人类还要早到的主人。

眼下,瀑布散入松林,变成一条温和娴静的小溪,水色碧绿,灌丛如盖,充斥着大自然的神秘。观赏了一阵,下到另一条山道,发现一座古桥连接两岸,桥身苍苔青青、厚实如毯,藤蔓植物披垂如帘。站在岸边,俯身弯腰,视线穿过斑驳桥孔,向前、向前。追水而去,一处下陷凹地,打破了溪水的宁静和恬淡。几块白色巨石横躺竖卧,溪水随遇而安,款款而下,成就一处优美叠水景观。作为一名园艺师,平日置石、理水、栽草、造景,到这里一看,一切都显得徒劳,自然造园神的技艺是人类永远望尘莫及的。看吧,溪流在凹地高台完成了向下翻起、向下跳跃,再一个高空翻转之后,落地聚成小小湖泊,稍作休整后蜿蜒走向未知的垭口。

站在湖水透湿的土坎上,脚边绿草丰美,小花娇艳。有勤劳的畲族山民靠着矮崖根整出几畦菜地,萝卜、青菜、蒜苗、香葱,样样神气十足。矮崖半高处一窝泉眼,流下一线清水,菜地主人聪慧,一段竹管中间劈开做水槽,接了水线引进半埋地里的瓷瓮,"嘀哩哩"的声调宛如江南吴侬软语般悦耳动听。让人颇为惊讶的是,这段不宽的矮崖上,竟然挂满丝丝缕缕的流水,仿佛从森林里满溢而出。置身这样的地方,脚步轻盈如有浮力,整个人几乎飘将起来,心情和精神的愉悦自不待说。

这片松林呵护着瀑布从远古走到今日,溪流也滋润着松林一代代生长过来,两相艰辛,日月可鉴。时光倒回一百多年前,因兵荒马乱而迁徙到此处的畲家人,受到山林庇护而定居下来,族长召集所有族人立下护林规约——"……凡盗砍松柏杂木及其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百余年来,竟无一人犯规。花岗岩护林碑就矗立在村头那丛三棵一窝、齐齐窜向天空的马尾松下,它也像一位恪尽职守的守林人,守候了一个多世纪,修得碑石温润如玉,烟霞满衣。

一阵凉风吹来,拨动溪岸根根松针,细细密密,仿佛筝音;小溪这时又像一匹素绢,随风舞起。顷刻间,松林奏乐,溪渠吟唱,感觉高处崖壁上的瀑布也飞扬着水袖,与我作别。我依依不舍地在溪地林间穿行时,感觉树是伫立的人,人是行走的树。

晋陕穿梭行

文/杨学钟

今年三月中旬,我们从微信上得知某旅行社推出一项双飞五日游——到西安看兵马俑,到黄河壶口看瀑布,到山西参观鹳雀楼等景点。我和老伴担心岁数太大不能成行,去相关部门咨询后,了解到只要体检合格即可,于是我俩决定参加这次夕阳之旅。

为了这次远行得以顺利进行,也为了对自己负责,我们遵照组织方的忠告,特地到医院做了相关体检,结果各项相关指标全部合格。3月23日—3月27日晋陕之旅顺利结束,收获不小。

第一站是壶口瀑布,地处陕晋两省交界点,黄河水流经至此,两岸石崖峭立,河面收束如"壶口",其上游河宽约400米,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河水被压缩到30米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水流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我们那天到达壶口景区时已近中午,正是河水处于低潮期时段,游人可以近距离观看。即使这样,我们已体验到她大气磅礴,如巨大茶壶水从壶口倾注而下,冲得雾气翻腾,煞是壮美。据说,如果严冬季节来此,那黄色冰凝堪称世界奇观。

参观完黄河壶口景区已过中午,团队在当地吃完午餐即刻上车赶往西安。经过五个多小时,傍晚才到达西安城北宾馆住下。老实说,23日当天凌晨4时,我们从镇江乘大客车赶往禄口机场,乘飞机飞往山西运城,在运城下飞机,再乘大客车直奔黄河壶口,第一景区玩过,再从壶口赶往西安,可以说是连续"作战",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对我们这群老年人来说,第一天行程就有四百公里路程,真正是一大考验!其实玩景点不累,主要是长时间坐在车上不动,确实有点疲劳,好在当天晚间安排好住处,用过晚餐,大家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又劲头十足。

到西安第三天上午,我们一行四十人乘车赶往雁塔景区,沿途所见一改23日下午从壶口赶往西安路上"山间无树木,沟壑无水流,时有窑洞现,路边草难觅"的景象。市区的环境,景区的布局,不比江南差。

西安的城墙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风景区。明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城墙宽约40米,走在上面如地面大道,上面可供军队操练,每个城门上面左右两侧还建有箭楼和官兵休息房。因为我在南京长大,小时候经常到城墙上玩,对比之下,即使南京城墙仍然完整,其宽度也比不上西安。现在西安城墙上已成为当地人骑车锻炼的体育场所,我真羡慕。

随后一天,我们从陕西穿梭到山西,直奔闻名已久的鹳雀楼。据史书记载,鹳雀楼始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唐朝李瀚在《河中鹳雀楼集序》中说:"后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此可见,此楼当时是用于军事目的,是一座戍楼。当天我们到楼上参观,只见该楼建筑奇特,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四方稳重,楼内面积宽大,登楼远眺,四野开阔,使人心旷神怡,比起黄鹤楼和滕王阁,更有穿越时光之感。

这次晋陕穿梭之旅使我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对于我们这帮老年人来说,现在回想起来就两个字——值得。

探访伊河源

文/木子铁

盛夏,车行于嵩县、栾川的山间,群山连绵,似绿色的海浪。高速公路钻山跨沟,峰回路转,汽车像一叶扁舟,在海中游弋。伊河玉带一般在山谷中缠绕,仿佛与行人捉迷藏似的,一会儿银光闪闪,一会儿又销声匿迹。等拐过一个山头,又欢快地奔跑着,与路相伴而行了。

自小在伊河边长大,孩童时,每年夏天,几乎天天泡在伊河里。在河堤上打猪草,也常常面对着河水发呆,踮起脚痴望:伊河啊,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此行,我们将去探访伊河源。车过栾川县陶湾镇,溯流而上,路越来越弯,伊河也越来越清秀,小姑娘般,在石头间跳跃,唱着一首动听的童谣。

伊河源在哪里?一村民扛锄行于路边,锄头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他指着前面,说这一带都叫伊河源,包括现在的南沟和山那边的西沟。想找水源,不远,就要到了。

抬头仰望,山巍峨,林茂密,薄纱般的云遮住了山顶。鸟鸣,水声,清静,神秘。远山近景,拉长着我收不回的目光。伊河源啊,莫非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溪水近在咫尺,忍不住停车驻足。蹲下来,掬一捧,清清亮亮,饮一口,凉丝丝的,还带着甜味;洗把脸,神清气爽。坐在洁净的石头上,双脚伸进水里,时光顿时倒流,又回到了孩童时期……

源头在哪里?啊!我看见了,从那山涧中、树叶下、沙隙里,晶晶莹莹、叮叮咚咚跳出,清清澈澈、淅淅沥沥流出。泉水在山谷中相遇,一起踏歌而行,路途中,不断接纳新的伙伴,小溪渐渐长大了,变成了伊河。伊河浩浩荡荡,最后与洛河相汇,共同流入黄河,奔向大海。

伊河,我看见了你童年的模样,清澈的眼神、纯净的心灵。你和青葱连绵的大山,清新的空气,花香,鸟鸣,共同构成了一首诗,一幅画。慕名而来的岂止是我这个一直在你的陪伴下长大的伙伴?

我们来的当天,道路上挤满了车辆和游人。陶湾镇正在搞漂流比赛,旺盛的水源和顺山而下的巨大落差,让游客在惊险和刺激中放松心情,放飞笑声。

河的对面正在建自行车赛道,红色的路面,分外显眼。将来赛车手在这曲曲弯弯的赛道上鸟般飞旋而下,那该是怎样一道风景线。我也喜欢骑行,可否在此租间小屋,闲暇时一边聊发少年狂,一边看山看水,听鸟听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公路旁,一座座农家小院,两层小楼,白墙、蓝瓦、红椽。忙碌的主人热情地招揽着客人。偶尔一间半间的土瓦房,孤独地立在村子的一隅,无声地记录着过去与现在的不同。

青山绿水养育了伊河源,而伊河源又回馈着爱护它的人们。静坐在水边,我听见它哼唱着动听的歌谣……

元谋土林游记

文/浮生未歇

沧桑,迷幻,神秘。粗犷,原始,真实。

慢行不必辨山路,曲折蜿蜒意自如。走过元谋土林处,微风染黄吾发须。这是我步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土林的真实感悟!如是,所谓"土"的传统认识会让人瞬间颠覆。

土林,以物茂土林和浪巴铺土林最为壮观,绮丽沧桑的壮美地貌,不只是吸睛那么简单。一阵微风掠过,浑身漫漫黄土粉尘,"青山着意化为桥"闪念之间已是"黄土着意化为衣"!是不是不言而喻的体验何止让人叹为观止?

餐风饮露,沧海桑田。曾几何时,经过成千上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土林风貌,承载了大自然的奇妙,记录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莫测变幻,镂刻着岁月流淌的美丽痕迹和大自然自带的诡秘和奥妙。

美是上天雕刻的艺术品,给人无比的震撼和激动。

远看土林,形若森林,如笋如竹。

近观土林,如柱如墙,千奇百怪。

土林自成一体柱体的独特造型,形成了风姿绰约的奇观,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蔚为壮观,如痴如醉且流连忘归!

曲径通幽处,更有徜徉人。惊艳与土林邂逅相遇,感动于土林鬼斧神工,感动于眼前美丽画卷,感动于头条和您分享。

此情此景,无关岁月,无关永恒,如此真实,便是美好!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