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散文

2023年04月09日优秀文章

摘抄散文(必读6篇)

故乡的大河

文/九满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它是没有名字的,人们都叫它"大河".后来,我在网上查找,方知它有自己的名字——藕池河。藕池河,自南向北在村后蜿蜒而过,河很宽,最窄处的河道也有四五百米。

风和日丽的春天,万物复苏,快活的小燕子唱着春天的故事从南方飞回来了;成群的蝴蝶和蜜蜂在藕池河上空欢快地翻飞和戏耍;鹅黄的柳树舒展开柔软的枝条,让树林里的小鸟越聚越多;藕池河也渐渐地欢腾起来,清澈的河水微波荡漾,黑色的小蝌蚪在水草中自由的游弋,时而在阳光和清风里伸出脑袋来微笑;成群的鱼虾随着春水从藕池河游向小溪,冲进农田,给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湘北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潮湿的日子,雾从藕池河里漫上来,把金色的田野、远处的村庄无限柔情地笼罩起来,将村子妆点得分外妖娆。

早晨,母亲们不约而同地走出门,一人端一脸盆衣服,一路说笑着走到河边,把衣服全从盆里倒出来,花花绿绿洒落在脚边。舀半盆水,澄净清澈,让人忍不住凝视一会儿。随后边往盆里倒洗衣粉,边用手搅拌直到产生大半盆白色的泡沫,然后将衣服放入盆里浸泡,之后,挥起棒槌,一起一落拍打,一串串富有节奏感地棒槌拍打衣服的声音,如古老原始的提示音,宣告着新的一天开始。

河边长满了不知名的小草,那是我们放牛的天然牧场,随便找一块石头或灌木把牛拴好,牛便以它为中心慢悠悠地啃噬着脚下的嫩草,偶尔发出一两声低沉的吼叫,我们在河边坐着、蹦着或跳下河嘻戏玩耍,尽情地享受着河水的涤荡。累了,躺在软软的绿草上,看大雁飞翔,或陶醉在小鸟唧唧喳喳地欢歌笑语中,直到母亲扯开嗓子喊着我们的乳名,我们才会结束与蓝天白云的神交。

烈日下的夏天,藕池河的水位迅速窜起来,坐在我家炕沿上,透过后窗,就能看到黄色的浊水滚滚北去。河水夹带着大量鱼虾从长江上游奔腾而来。正午气温升高时,我们带着捕鱼工具,跳进冰凉的河水捉鱼捞虾,不用一顿饭的功夫,成桶成桶的鱼虾便被抬上河岸。在母亲欣慰的目光下,我将鱼虾倒进木盆里放上水,让它们吐净泥土。随后,这些收获便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珍馐佳肴,也成了我儿时难得的骄傲。

渔民们把渔船开过来了。船头上有七八只黑色的鹭鸶傲然"金鸡独立"."鹭鸶抓鱼啰!"哪个小孩振臂一呼,很快河堤上就聚集了吵吵嚷嚷的小朋友们,"快看鹭鸶抓鱼!快看鹭鸶抓鱼!"船主这时就会很得意地附和着,同时抓起一只鹭鸶,喂上几条小鱼,说声:"去吧!"随即臂膀一挥,那大鸟"嗖"地一声跃入河中没了踪影。

这会,船主就会掏出纸烟,美滋滋地吸上一口,坐在船头的长凳上翘起二郎腿,喷出一口长长的烟雾,然后盯着我们,微微笑了笑说:"等会吧,肯定有大鱼抓上来的!"也就巧了,一支烟的功夫,钻出水面的鹭鸶个个脖子鼓鼓的,扑腾扑腾地等着船主拎上船舱,掰开长长的喙,"劈劈啪啪"蹦到舱板上的都是半斤八两左右的鲤鱼、鲫鱼和草鱼之类。

夏天的夜晚是很闷热的。晚饭后,人们从堤上堤下带着竹席或木凳不请自来,河堤便成了农家闲聚乘凉的好地方,人们或坐或躺,谈传闻、讲故事、话鸡鸭狗猫,有人拿出尘封已久的二胡,弹奏起"刘海砍樵"、"补锅"之类的花鼓调,抑或展示五音不全的歌喉,唱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喜欢安静的则躺在凉席上,静听涛声,任河风吹佛,任歌声飞扬。偶尔一艘轮船载着灯火从远处飘来,在静谧的藕池河中,显得格外的耀眼璀璨。

冬天,河里只在中间有一股流水,顺着这股水向远处看,河水清澈透底,似断似续地流着,弱不禁风的样子。河床也裸露出来了,上面稀稀疏疏地长着翠绿的冬春季杂草。

寒冷的冬天,农活忙完了,冬修去!"冬修"是洞庭湖区人们对冬季里拓宽加高河堤的惯称。那时候,村子里的青壮劳力都要去冬修,也不在本村上堤,要自带被褥粮食到别村去冬修。数九寒冬,这个冷啊!但姑娘卷袖挽鬓在河里挖泥,小伙赤膊往堤上挑,什么累什么苦,都在那阵阵欢声笑语中。

那时候,小孩子们最喜欢冬修大军收工后晚饭的喷香、热闹。在借宿人家的土灶上炖一大锅猪肉白菜,用搪瓷洗脸盆装着;再把那挖河逮来的泥鳅、黄鳝等各种鲜活杂鱼辣辣地煮上,也用搪瓷洗脸盆盛着,一大盆米饭抬上来,一队人马或坐或站,围着搪瓷洗脸盆里的肉和鱼吃起来。借宿人家的小孩也就跟着打一顿难得的牙祭。经过人们两三个月的奋战,藕池河两岸的防洪堤被整固一新,以待来年河水畅快地浇灌这片肥沃的土地……

静思,微笑也是生活

文/幽兰静雅

题记:倾情画阁醉凝思,凭任西风笑我痴。瘦影轻移吟雅律,冰心漫溢赋新词。

幽香兰墨芳亭染,碧绿璇音空谷贻。褪尽浮华尘洗去,花开花落两由之。

醉倚楼榭,落楣的风婉约,轻灵温润,韵心,呼吸短促。我轻轻拈着岁月,枕着生命,是留恋还是期许?思绪起航,于这个西窗之外杨帆,可有随絮过橹的涟漪?静静地感知,清新的气息随着风,掀起我的长发,张扬的音符拂肩跳跃,每一音律,都带有玉兰的芳香。抬袖扶栏,遥望,涉影吟唱,音韵掠过山水,始终纯净。

日子越来越清闲,"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感觉自己越来越懒散。一杯清茶,一曲音乐,沾抹诗意,缱绻着一个女子的幽梦。絮语飘落,把自己那份深沉执着悄悄隐藏。然,只想要单纯的爱,也许单纯是一种快乐,快乐就是幸福。为了幸福,我惟愿简单而去懒惰。

想想一个人走在有阳光的海边,任海风吹起长发,让尘世的一切随风而去,躲在心头角落的情怀悄悄燃起,不在感叹弹指间已匆匆流逝的岁月,尽情去聆听大海的声音,看日出日落,放飞那还没有完成的夙愿!美哉!于是"十一",便去了海边度假。

站在波澜壮阔的海边,秋风吹来,那些恬淡的过往在眼前翩跹起舞,一些朦胧的思绪拂来飘去,随风行吟。阳光下,海面波光粼粼,水光浮影里清澈着生命的柔情。此刻,我迷茫的容颜若水,心清清的、淡淡的,一丝轻灵之感自眉间,依次清幽绵长……我不问秋水为谁望穿,也不问晚秋的庭院为何萧条,因为时光永远无法停止,更不要说瞬间永恒了。只想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拟语轻轻,淡看飞花烟雨……

每逢假期,便远离忙碌的工作,便习惯了出去游玩的生存方式。游山玩水似乎可以暂时忘记繁琐,也不再为凡尘束缚,自由自在享受青山绿水、感悟风土人情,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沉醉朦胧的意境中,将自己一席清越含蓄的梦晕开,身体和灵魂体会到一种原始的纯真,拥有无暇的美丽。也许,人生真的只是一个圆圈。无论怎样,最终都希望回归自然,寻找最初吧。

默默地站在海边,望着深蓝色的海水浩浩淼淼,无边无际。随手拾起一枚海贝掷于水中,溅起水花涟漪四散。流年里许多往事,便形成一条醒着的水浪,打开了一扇紧闭的心门。生命开始颤动,蓬勃的音符如同这海波开始跳跃,欢喜充溢身体每一部位,我学会了倾听隐藏在生命里的回音,领悟到以前自己领悟不到的美丽。海风佛来,我任凭味咸的风吹乱满头秀发,让那些纠结着的千丝万缕自由散落,顷刻之间,万千繁华已经落尽。一片清澄安静的世界里,只有我,只有海。

有时候真的很想去写一些东西,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然,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便化为乌有。我不想再用文字去描绘世俗一切,去感叹生活,并非逃避,只想安静独醉此时此刻的美好。现实生活已经让我们很累,没有必要在文字中再给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也许我是一个女儿身,我总想离开人间泛滥的世俗,安静做像兰一样的女子,写清雅脱俗的文字,追着眼前这奔腾的海水,蘸着花露,寄情于山水,在月光下如兰花一样独自柔情的绽放吧。

时光飞逝,让我们逐渐走向成熟,逐渐习惯了平凡的生活,在平静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一路走来,让我明白刻意追求完美,会把自己弄的非常疲惫,世间本没有绝对的完美。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在一种简单,纯洁。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年少时,不懂得去珍惜,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所以随着年龄增加,特别的珍惜曾经的点点滴滴,淡然地去看红尘,简单的行走,珍惜所有,一切也自然会坦然自若,才真正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不经意间遇见自己

文/九歌

不经意间在人生拐角处遇见自己。也许那个身影是自己从前某个时间留下的,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投来陌生的眼神。

我愿意倾听,它却只是睁大了眼睛;我愿意倾诉,它却只将目光转向远方。唯一的安慰是我发觉它就是我的样子。因为我所说的其实只有自己在听,我所听的亦正如它自己的回声。于是我与它对望成为一面镜子,我们面面相觑,互相猜测着彼此的心思,然而却难以通达彼此的心意。

我笑它未必笑,我哭它未必哭。我喜它径无从领会,它恼我亦无从知晓。它在我的眼前如流水如清烟,我在它眼里如空虚如无物。我努力地感应它的存在,只为相信它似乎懂得我的确是个活物。

世上有动听的音乐,有美丽的图画,但它不在这曲调之中,也不在这图画之内。我在欣赏,它却没有一次对望。我在创作,它却不在我的笔下游走。也许,世界本来就分别属于它和我两个,我们是各自所属的存在,只是有一道玻璃墙将我们隔开,只为让彼此更绚丽。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一个人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就是全宇宙。然而当我遇到它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都是这世界上微不足道的分子、原子,都在按自己的频率和轨迹舞蹈。

我们来自不同的星球,拥有不同的世界,这样的邂逅只为确认自己的存在,为世界点亮一束光火。我们在刹那间的接触如旱地惊雷,却又转瞬即逝,只有渐行渐远的身影依稀披挂着昨日的黄叶。

或许不会珍惜,或许未留遗憾,我们只是在这里偶遇,在这里重逢,在这里分离,拥有一段共同走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对谁而言都不值得挂怀,只是未来光明日子里的些许谈资。平淡的岁月里我们似乎都该感到庆幸,为我们不会备受情感折磨辗转反侧而感到欣喜。

当激情逝去,阳光依旧灿烂,世界依旧美丽,彼此己依旧安然。尽管生活中可能会有一张模糊的照片记录着什么,但那只是岁月的残留而已。我们毅然决然地向前,没有再回首的一丝顾念和希冀,宁愿岁月的日记本上有一页的空白没有书写。

一个人在孤独星球上大声呼喊,风中却没有任何回应。风吹过的沙漠,只有无尽的叹息。也许它从来就没来过吧。

一砚梨花雨 情分笔墨连

文/孔伟建

榴花居主人冯向华,跟我同庚,生月稍比我大,我尊老兄,他回敬老弟,相识相知已逾十载,可谓老友,相交一场,感觉甚为温煦。

其实,仔细想想,我跟向华兄除了同龄之外,还有相同之处,比如他喜欢石榴花,艺术会所取名榴花居。原因是老家院里有棵沧桑老石榴树,枝繁叶茂,结果甚多,招人喜爱。我老家旧居院里也曾有株石榴,跟向华兄家里那株差不多大,同样也经历了几辈人,历经几十载风雨桑仓。

向华兄出道早,浸淫书画多年,每有书画佳作问世,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我得以跟他共享喜悦之情。前段时间,他给一友画了幅《幽兰图》,通过微信在朋友圈里发了,被我和妻子见了,甚为喜欢,我将此意向老兄说了。他欣然应允,说是给我也画一幅大幅兰花,四尺整纸。

从那以后,我就掰着指头数日子,前几日,他回复道,画作已完成,发私信让我看。我看了,有些惊住了。四尺画幅,数茎兰草,数点兰花,山涧清流,诗书画印,应有尽有。画中补白系清扬州八怪之一李鱓题画诗一首,另钤名章及闲章数方,画面疏朗,我极喜欢。

对于书画,我虽是外行,然而非常喜欢,耳濡目染日久,慢慢知道了艺术堂奥之中的一些皮毛。我觉得书画归根结底就是构图艺术,是指腕功底的具体体现。笔墨的浓淡虚实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要创作出直指内心的作品归根结底要靠学识,要靠修为。观向华兄的书画作品,每有动人之处,我总有会心之笑和掩卷之思。

我跟向华兄交往逾十年,期间,慕其风雅,为他写了几篇文章,劳《神州》、《青少年书法》等多家媒体先后予以登载,隆重推介向华及他的榴花居,大幅照片,精当介绍,并登载他的代表作、他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对于迷恋写作的我而言,这礼遇比什么都重。对于向华老兄来说,最可慰藉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多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在书画界,向华兄摸爬滚打经年,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这也是他大显身手、屡次在全国各级书画展中屡获佳绩的"密钥".从年少时的爱好,到术业有专攻,再到后来成立榴花居艺术会所,他一步一个脚印,字没少写,画没少画,艺术之路越走越顺。

近年来,向华兄越来越有名气,可他没一点心高气傲,哪时见哪时随和。别管时代如何变化,他真正用心的还是书画。浮现我脑海里的,尽是他如孩童一般喜眉笑眼探讨书画的情景。

"庾信文章老更成".近两年,他的作品越来越好。生活根底扎实,生活气息充足,穿插着机心灵巧,是其显着特征。他的赤子之心不改,他以丹青妙笔描写生他养他的土地,告慰父老乡亲。他写水浒人物有情,画山水花鸟有情,书真草隶篆有情,他将深挚情感渗透进了的书画作品之中!创作,于他而言,既是一种体悟,也是一种释放。体悟外部世界之余,他在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身,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体悟,悄然融入书画之中。

尤其难得的是,作为一名书画家的老兄,他不满足于格物致知,他放眼长远,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做了许多文化启蒙工作。他承接了梁山印社,挑起社长大旗。他成立榴花居艺术会所,不分老幼,广收社会贤才,多年噙智研心,耗去大量精力。榴花居的牌子竖起十几年来,究竟出去了多少学生,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了。每走出一个学子,他就会把他(她)学生时期的作品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书画作品积累了不少。向华兄说,每幅作品都像他自己的孩子,无论长得怎样,自己都是非常珍惜的。他准备将这些作品集中起来,出个小集子,总结一下得失,也算一种珍贵的记忆跟见证,对此,我非常赞赏。

他的可爱,不惟性情温和,不惟痴迷,还有交友信,他不是"口惠而实不至"那类人。他表里如一,说到做到。比如,他答应为人写的字或画的画,到了约定时间,你尽管来拿。

凭我对他的了解,他虽然性情和善,却并非和事佬,特别是在文艺观上,他爱较真,看见当今艺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就爱说道说道,他爱说作为搞书画的人要讲业界良心,不能光向钱看,他可不是无原则的人啊!

我跟向华兄的交往,还源于书。作为一名书画家,他家中藏书甚富,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满满当当全是书,可谓书满为患了。他的工作台就被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是爱书之人,从读书中得生活之乐,从读书中得创作之灵感,得心灵之平和,得精神之慰藉。他坐拥一席精神财富,从中得惬意之乐趣,得工作之动力。以书为友,相交一场,我觉得是一种非常酣畅的生活滋味,从中我也怡然自得。

一砚梨花雨,情分笔墨连。我跟向华兄的交往和友谊源于书画,源于笔墨。作为好友,我本该为向华兄说些高大上的话,可我不会。因为同庚,同是农村长大的人,我们身上的那种味道原本是差不多的。

我得了向华兄一幅画,说了上面一些话,如果说还有一点激励的意思的话,我真诚希望他继续保持对书画艺术的初衷和定力,争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初夏味道

文/雷晓婉

春尽夏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一声夏令新。当人们仍然沉迷于艳日阳春的繁花丽景中不能自拔时,无奈时令却不住脚地催赶,使人不觉一脚就踏入了"夏木阴阴正可人"的另一番韵致里。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最明显变化的当数青山的容颜、绿水的神韵。春之山淡妆点缀,浅绿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粗看无、细看有,恰如美人含颦,当细心端详,才能察觉;反之,夏之山就浓妆重彩了,除了绿,还是绿,千山一碧,翠色欲流,当真是浓绿几近黑,不知不觉,看与不看,那黑绿自会遮眼而来,让人惊异于夏日冲天的盎然生机。而在刚劲夏风来临之前,水还保持着波澜不兴的本色,清成了无瑕翡翠、光滑丝绸,还保持春水的明净、润泽与幽静,山水和谐共处,共带笑颜。

佳木阴阴,绿水依依,梅杏青青,鱼虾泼泼,加上"首夏犹清和",于是,初夏就成了游山玩水的绝佳时节。踏着幽幽青草,沐着凉凉绿荫,红男绿女,童稚耄耋,成群结队,在"绿阴幽草胜花时"的快乐初夏时光里,优哉游哉,怡然自乐。这让人备感清爽的初夏季节,能赶在酷夏的炎热前,先给人们送来怡人的清凉与满目的佳阴,为夏做一个适当的过渡与铺垫,让人慢慢适应夏,而不至于在溽暑突然降下的酷热难耐前,慌了手脚。

然而,在初夏里一路走去,会离夏之炎热越来越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平衡心境,轻盈心灵,持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的悠然情怀,不浮躁,不功利,不欲求,自然会有"闹市中,心远地自偏;烦躁中,心静自然凉"的绝佳效果。

这个时候,也是农人正忙的时刻。初夏的骄阳,很快把苗儿催生出来,需要人像照料孩童般照料它们,所以,田野里,便出现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繁忙景象。足蒸热气,背灼阳光,力尽知热,汗滴入土,谁见了,都会感念农人事稼穑的艰辛不易。但是,播下希望,收获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正是农人快乐的哲学,是闲人无法理解的。而只有时常默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才会长久感恩生活、感恩辛勤劳作的乡人。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在这个溢满清香的初夏里,你还等什么?赶紧扑入初夏的怀中,细细观察、品味,你会发现,原来,一年四季中,初夏的味道,也是这般意味深长。

秋分又闻宣化牛奶葡萄香

文/孙辉亮

谚语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一立秋,北方的天,就突然凉了……

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款款踱来。酷暑,悄悄退去。秋风,带来了丝丝凉意。天空,忽然变得格外的蓝,格外的高远,白云,忽然多了起来,一朵朵、一朵朵,在湛蓝的天空中,欢快而悠闲的漫步。空气中,也忽然多了些成熟的特殊味道。初秋,秋的气息,转眼间,便弥漫天地……

初秋,镶嵌在古城宣化里的上千亩葡萄园,散发出葡萄的阵阵清香。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绿的,各色肥肥瘦瘦的葡萄,挂满了古城北部的角角落落。如珍珠玛瑙、似翡翠玉石,装点着宣化多姿多彩的秋色。有了它们,古城宣化的早晚,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古城的秋天,才有了别样的风采。

半城葡萄满城香。闻着宣化空气中荡漾着的葡萄成熟时特有的馨香,大街小巷的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欢笑起来,神清气爽起来,倍感亲切和自豪起来……

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宣化,位于张家口市中部,东距首都北京,只有150公里。秦汉时属上谷郡,唐代设武州,辽为归化州,元为宣德府,明朝成为长城九边重镇之首,称宣府镇,清朝设置宣化府,寓有"宣扬朝廷德政,教化黎民百姓"之意。自有建制以来,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乾隆皇帝,曾九次出巡,均在宣化驻跸,并亲笔御书"神京屏翰"大匾,至今仍高高地悬挂于城内镇朔楼上。

古时的宣化,曾有上万亩的葡萄园。是名副其实的"葡萄城".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从西域引入长安(西安)。经太原传入宣化。据考证:宣化葡萄的栽培历史,已有1800年至1900多年。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加快和保护意识的缺失,现在只剩下了1500多亩。有白牛奶葡萄、李子香、玫瑰香、老虎眼、美人指、香妃、赤霞珠、红香蕉、无核白、无核紫、巨玫瑰、里扎马特等一百三十多个葡萄品种。以鲜食的白牛奶葡萄,为最多、最着名。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2000多年过去了,在一座近10平方公里的古城里,仍奇迹般地保留着1000多亩"漏斗架"(莲花架),栽培技艺的葡萄园。俯瞰,成片成片的葡萄架,宛如一朵朵莲花盛开,又似一个个展翅的凤凰,美丽无比。仰视,仿佛一把把倒立的巨伞,接天蔽日,保佑古城的安康;又像一个个通天漏斗,承接天地灵气。

宣化的葡萄园,它创造了"三个"世界唯一。世界上唯一在城市中的葡萄园;世界上唯一以"莲花架"栽培方式的葡萄园;世界上唯一的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高度融合的典范葡萄园。在一座古色古香古城里,有1000多亩那么大的葡萄园,这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多么壮观呀!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级奇迹呀?它既是城市中自然的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公园;又是城市里的"绿肺";更是见证这个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难怪联合国粮农组织上百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看到古城里的葡萄园, 禁不住伸出大拇指, 惊讶地说:"Great! Great! (太伟大了,太伟大了)".

宣化葡萄,最初是作为 "奇花异果",在皇宫和寺庙里栽种的。圆锥形的"莲花架",不仅极具观赏性,又是庭院经济的楷模;更寓意了佛教中"追求功德圆满"的美好愿望。而且,水源、肥源、光源集中,更主要的是具有防风、抗倒功能,这在多风的北方,是一大创造。充分体现了古代葡萄农的智慧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灿烂辉煌。

宣化牛奶葡萄, 品牌价值已达19.97亿元。1915年,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荣誉奖;曾获国家工商总局和质监总局"双地标"认证;连续6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奖。2013年6月,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宣化,位于北纬40°-41°之间,平均海拔650700米,属于黄金纬度、黄金海拔。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质葡萄生产的黄金生命区,我国的新疆、法国的波尔多也在这个区域,这个区域,特别适合葡萄生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时,宣化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白天的温度仍高达三十多度,夜晚之后,就下降到十多度。其他早熟品种的葡萄,大多九月前就成熟了。唯有宣化的牛奶葡萄,白露后,才渐渐上糖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经过十五天糖分的积累,到了九月下旬的秋分,才真正成熟。

除宣化外,张家口市怀来和涿鹿地区,还有近3万亩的牛奶葡萄。怀来和涿鹿的葡萄,都是从宣化传过去的,由于两地气候比宣化温暖一些,葡萄一般比宣化的早出芽半个月,早成熟半个月左右。所以9月初左右,大街小巷的牛奶葡萄,大多是怀来和涿鹿产的。

真正的宣化牛奶葡萄,不是特别甜,而是甜得"恰到好处".熟透的宣化牛奶葡萄,是金黄金黄的。椭圆形的葡萄粒上,镀满了太阳的色彩。晶莹剔透,鲜美欲滴,美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摘一串,捧在手上,颗颗葡萄,像一个个金色的琥珀,漂亮极了。在阳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葡萄粒里,细细的脉络,看到果肉里,两颗墨黑色小水滴般美丽的葡萄核。

轻轻地剥开蝉羽般薄薄的葡萄皮,鲜嫩透明的果肉,一下子就露出来。果肉饱满,汁水丰盈,清香扑鼻。吃一颗,清甜爽口,香沁肺腑。一颗接一颗吃下去,吃上几嘟吃不腻。这时,你定能真正体味到"百吃不厌"的深层含义。

而其他地区的牛奶葡萄,皮,要比宣化牛奶葡萄要厚一点;果肉也要涩一点;但含糖量却比宣化牛奶葡萄高一些。吃一颗,真甜!吃三颗,喉咙就"齁"得受不了。

宣化牛奶葡萄,之所以能够剥皮、切片,"刀切不流汁",肉厚汁丰,香甜可口,得益于宣化的好山、好水、好土、好气候。宣化四面环山,四条河流环绕,土壤肥沃,日照充沛。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出独特的好葡萄。它是域外的葡萄品种,经过当地果农的精心培育和改良,繁衍而出的极品。在中国葡萄的家族里,它的品质是最好的。

葡萄是"水果之王".世人之所以喜爱葡萄,不仅因为其味美清甜,更由于它象征着硕果累累,多子多福,兴旺发达等美好的寓意。而且,还有许多药用价值。葡萄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药用价值极高。能祛痰、预防脑血管病;兴奋大脑,抗病毒;减肥,增进食欲;抗癌,抗衰老,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历代文人墨客,对葡萄多有溢美之词。唐诗圣杜甫"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边塞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鹿门先生唐彦谦"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高价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元代女诗人郑允端"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等都道出了对葡萄的赞美之情。元代诗人刘迎在《上谷》诗中"葡萄秋倒架,芍药春满树。"明代大画家徐渭,曾在宣化生活一年半左右,一幅清墨淡雅的 "墨葡萄"图,成为我国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精品。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幼时,曾在宣化生活五六年的时间;八十岁时,为宣化牛奶葡萄作诗一首:"尝遍宣化葡萄鲜,嫩香似乳滴翠甘。凉秋塞外悲角远,梦里风霜八十年。"串串字珠句玑,无不见证着宣化牛奶葡萄的甜美和诱人。

秋分,才能真正闻到宣化牛奶葡萄特有的清香!

秋分,宣化牛奶葡萄,才真正成熟!

朋友们!想吃真正的、正宗的、鲜美滴翠、清甜爽口的宣化牛奶葡萄,请耐心些、耐心些,静静地等候,等候,等到宣化牛奶葡萄,真正成熟的那一刻,那一刻……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