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二月

作者: 寇玺2020年06月28日生活随笔

正月过去,天明显暖和起来,洛阳进入了仲春时节。

仲春指的是春季三个月里中间的一个月,也就是农历二月。这时的世界正处在一个万物生长的时期,玉兰花开、迎春飘香、柳吐新芽……大多数人们熟悉的花,都赶在这时竞相开放,沉寂了许久的大地,仿佛一瞬间被染上了缤纷色彩。

农历二月,迎来的第一个重要日子便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洛阳民间相传,武则天改唐为周,使得玉帝震怒,命令四海龙王不得向人间降雨,以示对武氏的惩罚。司职天河的龙王眼见人间江河湖海干涸,五谷不生,路断人稀,便偷降甘霖,最终被玉帝贬到红尘压在山下,并立碑书诗:“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

为了报答龙王降雨的恩情,人们便在二月二这天,唱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以此帮助龙王重返天庭。山区的人则会唱祈雨的歌词:“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最终,人们的行为感动了玉帝,他在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在祈求春雨和丰收。

“二月二”在洛阳还有个特殊的含义。据《洛阳市志》载,古时候,这天也叫“花朝节”,武则天时兴起,到北宋最为隆重。那时洛阳城中就有不少人种植牡丹,在花朝节这天,人们结伴踏青,赏花春游。

对如今城市里的人来说,“二月二”理发的习俗保留至今。长辈们说,老洛阳有腊月二十七以后不再剃头之忌,到了“龙抬头”这天,刚过了一个多月,正适合理发。所以,不少人趁着“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讨吉利“剃龙头”。

今年农历二月初八,迎来了惊蛰节气。惊蛰在“九九”的第三天,“九九”过后,土地开冻,洛阳人的春耕就在这时开展起来。

念着“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耕多一遍,秋后多一担”的农谚,人们忙活在田间。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天清闲的日子了。

土地开冻,冬眠的蛇虫鼠蚁也被唤醒,除了忙春耕,民间还有些与除虫相关的习俗,如“打小人”。节气当天,人们手持艾草,以香味驱赶害虫。时间长了,这些害虫有了指代,也象征身边的“小人”,伴着传承与演变,如今,不顺心的人拍打纸偶,或是到庙里烧香拜佛,都有“打小人”之意。

在洛阳的一些郊县或山区,人们要在自家门槛、窗台上放一些用玉米面做的灯盏,里面放上食用油,插上灯芯点着。这样,晚上蝎子就不敢出来蜇人了,第二天,这些面食还能供人食用。

那边农民忙着春耕,这边我们也来了任务。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五,是洛阳人上坟扫墓的日子。洛阳的上坟习俗是一年两次,一次在清明节前,俗称“上春坟”;一次在中元节至中秋节之间,叫“上秋坟”。

小时候,我常随家人到邙山上坟,记得亲戚们都带着各色凉菜、烙馍做供食,香、纸元宝、白纸条和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坟上,家长们忙着摆供品、往坟头树枝上挂白纸条,孩子们也帮忙挂。两指宽的长纸条挂满坟头树枝,白花花随风飘着,代表这里已经有后人上过坟了。坟顶也要压上一块纸,代表“褥子”,再添些新土,点燃鞭炮,全家磕头祭祖。上坟往往要全族出动,人数的多寡,代表的可是家族人丁兴旺的程度呢!

忙碌着,忙碌着,感觉白天越来越长了,看看日历,农历二月中的第二个节气——春分就到了。

在洛阳,春分又被称为“日夜分”。据《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到了这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正上方,昼夜时间相差不多,春分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这时的土地含着暖气,春苗返青,得抓紧往地里浇水施肥啦!

农忙的日子,少不了与农事有关的习俗。民间流行在对开红纸或黄纸上印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画面,叫“春牛图”。那些能说会道的人拿着春牛图到各家各户串门,根据看到的事物说些和春耕有关的吉祥话,语句押韵动听,一直说到主人乐得给钱为止,俗称“说春”。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古诗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这火热的农忙之时,万物生长之际,可别误了大好春光!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