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落

作者: 马浩2021年05月01日随笔美文

人闲桂花落。

桂花落与人闲,有没有关系呢?

这么一问,好像要与大诗人王维先生抬杠。桂花的开落似乎无关人的忙闲。人闲,桂花当开时照开;人忙,桂花该落了,照落不误。如此说来,貌似我占理,细细一想,似是而非,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忙闲是相对的,人忙的时候,往往会忘我,专注于所忙的事情,他的世界只剩下了“忙”,似乎切断了与世间的一切联络,哪里还能看得到桂花的飘落。不过,一旦有了闲心,突然惊觉秋风又起了,空气中满是桂花的清香,脚步不觉走向了桂树,发现树下已积满轻黄的落英。

其实,桂花落,说的不单单是落桂花,或者说,不单纯是字面上的桂花落,言外之意,指的是人对生活的态度。

郁达夫喜欢北国的秋,秋天便会从南方辗转到北方,享受北平秋天的况味。“北国的槐树,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我私下猜度,当时的北京或许没有桂树吧。否则,郁达夫怎么可能不写桂花呢?他是喜爱桂花的,他曾从北平到杭州养病,秋日在山中遇到桂树,桂花的清香带给他灵感,《迟桂花》便诞生了。不知道,现在北京是不是栽植桂树了?我查了一下有关桂花的词条,桂花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经受零下13度的低温考验。这样的话,桂花树与北京的缘分似乎有点浅。不过,现代的科学手段,加之桂树自身的适应力,想来桂树应该能在北京落地生根。月亮上的广寒宫不是早就种植了桂树吗?一直常青在神话传说中,吴刚至今没有砍倒它。

我想,现在即便是北京广植桂树,不知会有多少人去留心桂花的开落。人们忙于为生活打拼,心里的压力大。过去,说一个人贫寒,常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来形容。而今,各地房价都虚高,北京自不必说了。虚高的房价,需踩着实实在在的票子方能攀上去。眼睛盯着票子、房子,态度决定心胸,心灵的空间无疑会被实物拥塞,哪里有空闲之心去感受桂花飘落的缤纷之美。

清张潮曾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说的就是人对待生活态度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在身处的时代,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守住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那份快乐。所谓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古人似乎十分讲究生活的情趣,享受生活。明朝文启美《长物志》有关于植桂的文字,“辟地二亩,取各种(桂)并植,结亭其中,勿以他树杂之,树下地平如掌,洁不容唾,花落地,即取以冲食品。”其又言,“(桂林)不宜额以‘天香’‘小山’等语。”而今,社会上不缺土豪,或许也会买一块地栽植桂树,但一定会附庸风雅地题上“天香”“小山”的匾额。

对生活的态度,不是随口说的,需有文化素养打底。有了文化底蕴,人便能在纷繁虚浮的社会中见真得趣,才能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人有闲,便可见桂花落,心沉稳,人就变得静虚,对生活感受的触须便会向八方蔓延。

其实,桂花落三字,便是文化的符号,心中有文化的滋养,人生何处不飞花。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