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蔬里的况味

作者: 刘干2021年07月04日美文阅读

我任教的高校,位居江中一个冲积洲,人们习惯叫它扬中岛,面积仅次于崇明岛,有江中浮玉之称。四周平坦开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温适中,十分适宜各类植物生长。

初春时节,万物萌动,似乎听见野蔬苏醒的声音,浅浅薄薄地铺在江岸河旁、圩堤斜坡、田埂狭径,甚至废墟墙角。一霎透雨洒过,满地绿气升腾,长出各种茎嫩叶翠的野蔬,它们那么干净,骨骼清新,面目柔顺。

据资料记载,扬中岛可供食用的能叫上名字的野蔬近百种,基本是长江上游省份的恩赐,一些种子随波逐流,漂到扬中岛安家落户,其中不少野蔬一年四季皆可采食,熟炒凉拌,皆宜。这些应时野蔬,不仅味道鲜美,尤为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荠菜,又名护生草、净肠草、鸡心菜等。性凉,味甘,气香,无毒,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既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又有良好的治病功效。对于高血压、尿血、鼻出血等具有疗效。

枸杞头,又名地仙苗、天精草、枸杞菜等。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茎叶,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肝肾、益精气、除热渴、明双目的功能。对高血压、糖尿病、视力减退等,都有—定的防治效果。

马兰头,又名路边菊、红梗菜、螃蜞头等。马兰头有白梗、红梗之分,以红梗为佳。味汁,性平,微寒,养肝血,清肝火,解毒热。此外肝炎、高血压、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胀痛等患者均可食用。

香椿头,也叫椿芽,叶厚芽嫩,绿叶红边,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养肺,解毒,散热,止咳嗽,防疮疡等,在民间有“常食椿芽,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美誉。

野芦蒿,又名鱼腥草,名见《名医别录》。唐人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味,故俗称鱼腥草。味辛,寒凉,具有利尿、排毒、消炎、祛痰等作用。

马齿苋,又名马茎菜、马莲菜等。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止痢消炎、解毒疗疮等功效,药食两用。它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

野腊菜,又名腊菜、腊梅菜等。可清炒,可干晒。味道独特,常食可以开胃、明目。一般食用方法,就是挖回之后去除黄叶老茎,洗净放到容器浸泡,撒上一定剂量的食盐,再用石头镇压好,待到入九寒冬,捞出晒干,作为东坡扣肉的底菜,味道美不可言。

此外,还有三叶草、蕨菜、苜蓿、野蒜、野芹、紫苏、地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岛民充分利用这独特优势,大做野蔬文章,如三叶草,通过腌制或烘干等简单加工,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

在这个追求品质的年代,人类对美食的执念不断趋于原生态化,厌倦了“家菜”的人们,自然要在外面寻找野蔬,以补味蕾缺憾。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于喂养人体、浸透人间烟火的野蔬,今人情有独钟,古人也不例外。如苏东坡,不仅爱吃芦蒿,还“时绕麦田求野荠”,琢磨出了一种荠菜羹。据说,一次苏东坡拉着他的好友,沿着北固山脚下去挖野蔬,在一处废弃的苗圃里找到荠菜,掐其嫩叶,竟然狼吞虎咽起来,然后扪腹而笑。

以前吃野蔬,是果腹保命度荒年。现在富了吃野蔬,却给蔚为丰盛的餐桌增添一抹亮色,呈现出“一盘难求”的局面。夹一筷野蔬放入口中,细咀慢嚼,一缕恬淡的春风味道,一股脆生生的泥土气息,整个春天便被含在了嘴里,齿间生香,那才叫清爽够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